就在威靈頓公爵不知道該怎麼和大臣還有議員們商量綁架皇帝和謀朝篡位的時候,在當首相之前當了許多年財政大臣,同倫敦的大資本家關係密切的羅賓遜突然發話了:“公爵,在來唐寧街10號之前,我和格雷勳爵曾經和英格蘭銀行的董事們以及其他幾為大銀行家交換了意見,他們都認為由維多利亞公主出任攝政王,同時由留在印度領導對明戰爭的威廉皇帝兼任聯合王國國王,是有利於倫敦、巴黎、法蘭克福和阿姆斯特丹的金融市場接受更多印度帝國債券的,而且也有利於印度的資金流入倫敦的金融市場。同時,這種安排對於英國工業來說也是非常有利的......至少比聯合王國親自上陣要有利得多。”

威靈頓公爵愣了愣,“什麼意思?弗雷德裡克,你在說什麼?”

“公爵,”羅賓遜說,“我的意思是,聯合王國和歐洲的銀行家們、工業家們並不在乎到底誰才是名義上的日不落帝國......是聯合王國還是印度,他們都無所謂。

他們在乎只是威廉皇帝領導印度帝國對大明帝國發起的戰爭,是否有利於倫敦金融市場吸引到更多的資本,是否能為英格蘭的工業提供更多的訂單,是否會影響到工廠僱傭廉價勞動力和獲取廉價原材料。

而目前看來,他們所做出的判斷都是正面且積極的!所以......公爵,我想你已經明白目前的形勢了吧?”

威靈頓公爵雖然是愛爾蘭的貴族地主出身(他當然是英格蘭人,愛爾蘭的土地幾乎都被信仰新教的英格蘭貴族佔了),後來又一直從軍打仗,對金融和工業並不太感興趣。但是他能到眼下這個位子,就已經表明他對英格蘭銀行,還有以倫敦為大本營的那些銀行家,以及盤踞在英格蘭各地的工業家們的實力是有充分認知的。

英國能有今天的地位,就是因為這些銀行家、工業家在歐洲各國當中選擇了英國!

英國可以在過去的一百多年中取得那麼多次的戰爭勝利,靠得就是以英格蘭銀行為核心的一大批銀行籌集戰爭經費和世界第二的英國工業提供先進而且充足的武器裝備——在很多情況下,英國並不會派出大量的軍隊,而只是出錢出裝備讓別人去打,自己在後邊撿便宜。

而這一次英國的敵人是大明這個巨無霸!

而且這個巨無霸同樣擁有強大的金融霸權和工業實力,同樣可以依靠其在過往數百年上千年中積累的數量驚人的黃金白銀和獨霸東方世界的金融實力,籌集到足夠的戰爭經費,而得到戰爭經費的大明朝廷則可以依靠大明自己的工業體系,獲取到充足的武器......而透過銷售武器賺得盆滿缽溢的大明資本家們,因為大明本身在東方圈子裡的金融霸權,也不可能把錢轉出大明,所以只好再購買大明朝廷透過金融機構發行的債券(他們不買債券,金融機構也會拿他們存著的錢去買),從而形成完美的閉環。

由於大明的過分強大,所以英國的金融資本、工業資本一直都試圖避免衝突,同時還想要扶植日本當代理人去摸大明的老虎屁股。

結果日本剛把爪子亮出來,就被大明帝國來了個碾壓加收狗......大英帝國偷偷餵了幾十年的惡犬,現在被大明栓上狗鏈子帶走了。

不過經過這次事件,英國的金融資本、工業資本也算是知道了大明帝國的強大!

雖然諸葛為久在這個時候代表諸葛世家和盤踞英國的金融財團開始了秘密接洽,開出了接受他們投降的條件......不過現在戰爭還沒真正開始呢,投降或是妥協的時機肯定都沒到。

而且,和大明的戰爭對這些資本而言,無疑還是一次發大財的機會!

即便最後大英帝國戰敗了,他們只要能在大英帝國瓦解之前狠狠收割一把印度和整個歐洲,然後帶著手裡頭的鉅額財富跑去新大陸、跑去法國、跑去德意志,甚至可以跑去墨西哥、南美洲,實在不行還可以去羅剎。

而威廉皇帝在印度的所作所為,雖然沒有和他們商量過,但卻有利於他們實現利用戰爭收割印度和歐洲的行動。

所以......誰殖民誰,誰是日不落帝國,有什麼要緊的?

......

印度,孟買,帝國議會大樓內。

“印度帝國的議員們,威靈頓公爵和坎特伯雷大主教已經啟程往印度而來了,他們是來給我送聯合王國國王的印璽和王冠的......我將在孟買加冕成為聯合王國國王和漢諾威國王!在我的加冕典禮完成之後,我將親自指揮無敵的印度大艦隊向波斯灣前進!

上帝和梵天將會保佑我們,印度將會再一次偉大!”

正在向一群來自印度各地的議員們發表演說的,就是那位身材魁梧、雄心勃勃,當皇帝當得超開心的大印度威廉皇帝。

今兒一大早,他就收到了內閣、議會和聖公會分別發來的電報,他們都對威廉皇帝表示了效忠,而且都支援威廉皇帝坐鎮孟買,同時讓維多利亞在英國當個掛名攝政。

另外,內閣的電報中還提及了可以在倫敦、巴黎、法蘭克福發行更多印度戰爭債券的問題——在歐洲的金融市場上交易的印度債券都出現了明顯的上漲!

很顯然,資本對於威廉皇帝留在印度進行統治的做法投了贊成票!

“萬歲!萬歲!”

“上帝保佑皇帝!”

“梵天保佑皇帝!”

“真神(和上帝是一個神)保佑皇帝!”

而在威廉皇帝宣佈將要在加冕為英國、漢諾威國王后率領印度大艦隊去波斯灣找大明波斯灣艦隊的麻煩後,議會的議事大廳內更是一片歡騰。

來自印度各地議員們全都起立鼓掌,山呼萬歲,似乎沒有誰在乎皇帝的話會在多長時間傳到大明帝國的大總參謀部裡面......

......

“那個印度的威廉皇帝說他在孟買完成加冕禮後就要出兵波斯灣......你們怎麼看?他這是玩真的還是虛張聲勢?道子,波斯灣是你拿下來的,你說說,能不能守得住?可別把一整個艦隊都丟了!”

在大總參謀部的會議室內向諸葛為道提出這個問題的,是個六十多歲的陸軍大將,鬍子花白,人倒還挺精神,一對虎目炯炯有神。

諸葛為道信心十足地回答道:“劉尚書(他是陸軍部尚書),您就放寬心吧......波斯灣入口狹窄,咱們還在中間的航道上布了雷,又在兩側佈置了炮臺,另外咱從日本人那裡搞來的四天王艦都被改裝成了淺水重炮艦,四條船上一共裝了8門300毫米重炮,再加上8條王爺級的戰列艦擁有的32門280毫米大炮,再加上擺在岸上的32門240毫米、280毫米的重炮,以及5艘國公級的15門210毫米大炮,總共有87門200毫米以上的重炮,守兩個口子沒有一點困難。”

“好!”劉全忠道,“既然波斯灣那邊這麼有把握,那麼馬六甲就能按部就班地慢慢打了......英國人的要塞雖然難啃,但是咱們已經準備好了30萬日本兵,用人命堆也堆下來了!現在的問題只是......皇上昨兒召見的時候說要御駕親征,日本國那邊的德川將軍今兒一大早也給我掛電話,說他們的靜子女天皇也要御駕親征。你們說說,這事兒咋整?”

和諸葛為道一樣也是副總參謀長的沐忠君馬上接過問題道:“那就徵唄......印度的威廉皇帝御駕親征了,日本的靜子女天皇御駕親征了,咱們的太平天子能不御駕親征嗎?堂堂大明朝少年天子,能不如一個西夷糟老頭子和一個東夷的半老徐娘?道子,你說呢?”

這個沐忠君也不客氣,馬上就把難題丟給了諸葛為道。

諸葛為道只好苦苦一笑:“那就親征吧,不過也別徵太遠......就從紫禁城西征30裡,到西山宮坐鎮吧!”

歷史小說相關閱讀More+

紈絝皇帝:開局召喚名妃奸臣

一念紅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