司馬俱有些心情複雜地被吊籃吊入了城裡。

去年的時候他與徐和還割據青州,佔領縣城,當著一方土皇帝,現在自己已經被迫投降,反而要去給官軍當說客,去勸降徐和。

世事無常,造化弄人啊。

城樓上徐和已經在等他,見到他與說客上來,臉色不知道是該故人重逢的喜悅,還是面對官軍的憤怒。

反正表情僵硬,同樣心情複雜地說道:“司馬俱,你投降了官軍,還來我這裡做什麼?”

司馬俱略微尷尬,他身邊的說客許碩笑道:“司馬將軍與徐將軍乃是多年故交,如今老友上門拜訪,難道徐將軍不歡迎嗎?”

“哼。”

徐和冷著臉一甩袖,往城樓裡而去。

司馬俱微慍,因為之前二人好歹也有交情,而且在黃巾軍中平起平坐,現在自己投降了官軍,你徐和反而給我擺臉色是什麼意思?

好在許碩察言觀色,記得自己的使命,低聲對司馬俱道:“司馬將軍,還有使君與刺史的要任在身,暫且忍耐。”

司馬俱深吸了幾口氣,勉強壓制住心中的不爽,跟著徐和一起進了城樓。

徐和自顧自坐下,司馬俱也不跟他客氣,坐在他的對面,開門見山地說道:“徐和,我這次來的來意你也應該知道了,降還是不降,給句準話。”

“我若是不降呢?”

徐和也來了脾氣,瞪著眼睛看著他。

也許有人奇怪,敵人兵臨城下,大舉進攻,明知道打不過,投降難道不好嗎?

但要是每個古人都這麼想,那就沒有那麼多守城與攻城戰了。

不願意投降的原因有很多種,比如睢陽之戰,是因為安祿山是反賊,守城的張巡是官軍。

官軍怎麼可能投降反賊?

所以哪怕到最後一刻,張巡也堅決不投降。

此為忠。

還有後來名士臧洪反抗袁紹,就是因為袁紹阻止臧洪救援他的好友張超。

張超到最後被曹操殺死之前,還堅定地認為臧洪會來救他。

臧洪聽說了這件事情之後,又氣又急,赤著腳邊跑邊哭,準備召集士兵攻打曹操,結果被袁紹阻攔。

正因為這件事情,導致臧洪恨死袁紹,於是舉城叛變,據城死守,最後被袁紹圍攻了一年,城破的時候全城七八千人無一投降,慷慨赴死。

此為義。

而徐和不想投降的原因與忠義無關。

他原本是被豪強地主剝削的農民,是大賢良師發動起義救了他,讓他能夠翻身做主,成為統治階級。

在他佔據縣城之後,殺戮豪強,善待百姓,得到了百姓的擁護,成為了二縣之主。

所以徐和一不忠於誰,二也不是因為義。

他單純地只是希望自己治下的百姓能過得好,希望自己不再像以前一樣被豪強欺負,不再成為被統治階級,僅此而已。

因此司馬俱這趟勸降,註定是沒有結果。

許碩素來有口才,他是北海人,因為讀書識字,在關羽軍中做吏員,勸降了李波後立下功勞,成為了主簿。

但饒是他舌綻蓮花,一邊告訴徐和現在自己的處境有多糟糕,一邊跟他說新來的刺史如何善待百姓,徐和就是不鬆口,堅決不投降。

到了最後,徐和被說得惱了,一拍桌子,下逐客令道:“多說無益,我是不會降的,你們要戰便戰。你們走吧,司馬俱,若不是我與你也算故交,少不得要拿你們的人頭送回去。”

司馬俱和許碩面面相覷,徐和油鹽不進,不管怎麼說都不投降,看來這一趟白跑了。

無奈之下,二人只得離開,回去報告。

劉備這個時候在外面指揮軍隊修築防禦工事,營帳中只有陳暮和沮授在,聽到回信,陳暮點點頭道:“意料之中的事情,你們退下吧。”

等司馬俱和許碩告退後,沮授皺眉道:“這徐和不願投降,看來也只有強攻這一條道路。”

“也不盡然。”

陳暮放下書本,笑著說道:“軍情司的探子說,徐和在昌國般陽二縣,大肆贈與百姓土地。可見是一個比較善良的人,愛護百姓。這樣的人若是讀些書,出仕做個縣令太守,也許是個好官,可當反賊,就是他最大的弱點。”

沮授笑著搖搖頭道:“你不會又打百姓的主意吧,使君是不會允許的,你就死了這條心吧。”

“我向大哥保證過,不會打百姓的主意,這一點你放心。”

陳暮露出微笑。

沮授狐疑道:“既然不打百姓的主意,你說徐和的弱點做什麼。”

“當然是另有用處。”

“哦?”

沮授好奇:“什麼用處。”

陳暮狡黠道:“你猜猜看?”

沮授絞盡腦汁,卻怎麼也猜不出來陳暮的打算。

別看他也是頂級謀士,在這一點上卻跟不上陳暮的思路。

原因很簡單,謀士與謀士之間不同,定位也不一樣。

有些謀士擅長奇謀,如荀攸、賈詡、法正、陸遜、徐庶。

有些謀士善於規劃,如諸葛亮、龐統、荀彧、司馬懿、沮授、田豐。

還有些謀士則善於心理,如郭嘉、賈詡、司馬懿,現在還要加上一個陳暮。

謀士不僅僅是行軍打仗出謀劃策那麼簡單,同時也得根據形勢給主公提供參考意見。

如曹操在攻打徐州之前,就曾經害怕袁紹偷襲許都,所以猶豫不決,是郭嘉認為袁紹優柔寡斷,必不敢來,讓曹操放心大膽地去打徐州。

於是曹操攻打劉備,袁紹果然不敢輕舉妄動,讓曹操順利東進,成功拿下徐州。

在曹操手下,三大謀士各司其職,荀彧是頂級的戰略家,荀攸是頂級的戰術家,郭嘉則是頂級的心理學家,不僅能夠猜到敵人的心思,甚至還算到了孫策之死,可謂真正的天生鬼才。

沮授的能力跟荀彧一樣,也是戰略大師,包括奉迎天子這件事情上,沮授還比荀彧提前一年想到,勸袁紹挾天子以令諸侯,可惜袁紹鼠目寸光不聽勸而已。

所以以他的戰略眼光來看,如果不能拿徐和的人性弱點做文章,要想攻打徐和,唯一的辦法就只能圍困,而不能硬攻。

這個人性弱點,自然是指徐和愛護百姓這件事情。

但劉備仁義,不許陳暮這麼弄。

因此沮授實在猜不到陳暮的葫蘆裡到底在賣什麼藥。

“我猜不出來。”

沮授苦笑道:“反正除了強攻以外,應該沒什麼別的辦法了。”

陳暮神秘一笑:“再等幾天,你就知道了。”

沮授聳聳肩,他倒想知道,陳暮到底想搞些什麼鬼名堂。

歷史小說相關閱讀More+

三國:我有一首詩

天天天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