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暮當然不知道曹操就在身後。

不過他很快就知道了。

隊伍兵行不過二里,他們就得淌過洧水,也就是後來的雙洎河。

這兩條河河流匯聚到一起,交匯處水勢浩大,無法通行,只能從新鄭上游的溱水繞路,走水淺的地方淌過去。

由於行軍速度緩慢,等人過了一半,就有探馬喊道:“中郎,後方來了一隊人馬。”

早在新鄭的時候,陳暮就已經得知了朝廷最新命令。

盧植向朝廷表功,不僅劉備升為北軍司馬,陳暮也榮升中郎官,關羽張飛各為曲長。

其中劉備為秩比一千石,陳暮關羽張飛則是秩比六百石。

比,相當於後來的從。

按照官級品秩來說,秩比六百石,已經跟普通的中縣縣令差不多,等於明清時候的從七品。

陳暮坐在馬上遠遠瞭望,只見遠處河對岸旌旗招展,從道路盡頭緩緩走來大隊人馬。看穿著打扮應該是官軍,隊伍最前頭數人騎著馬,浩浩蕩蕩而來。

等那隊人馬靠近河灘兩岸,能夠看得稍微清楚一些後,就能看到那旌旗上赫然寫著一個大大的“曹”字。

曹操?

陳暮騎著馬,立於河岸坡上,面無表情地看著這支隊伍靠近。

“是朝廷派來的官軍?”

張飛湊過來。

陳暮淡淡地道:“不去管它,我們走我們的。”

等自己的人馬過了河,那邊也開始渡河了,陳暮收整隊伍,準備離開。

卻在此時,有人駕駛著馬匹飛奔淌過河水,向這邊奔來,大喊道:“前方軍隊慢行,我部乃朝廷宿衛,有事詢問。”

宿衛軍,就是東漢的禁軍。原來叫羽林軍,後來羽林軍沒落,這支隊伍也就變成了宿衛軍。

這批人馬算是劉宏最後的精銳,雖然沒有全給曹操,但也給了很大的支援,其中騎兵就有一千。對於兵力已經捉襟見肘的漢室朝廷來說,能擠出五千人馬給曹操,已經很不錯了。

對方喊出名頭,要是不留下來等,那就是得罪別人。現在局勢還未明朗,冒然得罪背景深厚的曹操不是一件好事,陳暮也只能立足原地,等待那騎士過來。

片刻後,那騎士到了近前,問道:“這位將.....先生,我等為朝廷宿衛軍,主將乃曹都尉,都尉讓我來問你,你部是哪處人馬,為何在此?”

這騎士原本是想喊將軍,雖然將軍沒那麼氾濫,但在軍中如果不知道對方職務,統稱為將軍屬於慣例,就好像你後世看到一個不認識的妹子,不管人家漂不漂亮,叫一聲美女肯定沒錯是一個道理。

不過他靠近過來才注意到陳暮根本沒有穿鎧甲頭盔,身上也沒有攜帶武器,穿著打扮像個士子儒生,甚至連士子標準的佩劍也沒有,一時拿捏不準,就只能喊句先生。

陳暮回應道:“我部乃是北軍中郎將帳下部曲,我為北軍中郎官陳暮,如今盧中郎將戰事順利,兵圍張角,大事已定。因此派遣我等前往豫州支援朱將軍和皇甫將軍,一應手續軍令俱在,請問曹都尉有何見教。”

其實曹操已經知道了陳暮的底細,但聊天嘛,總要有個藉口,先假裝不知道過來詢問,這樣才能順勢攀談上。

騎士說道:“都尉說,讓你等原地等待,他隨後就到,屆時有事相商。”

有事相商?

怕是黃鼠狼給雞拜年吧。

陳暮心中冷笑,曹操這廝真是不負狡詐之名。

想吞併就直說嘛,還玩什麼套路。

雖然曹操是騎都尉,秩比兩千石大員,和北軍五校尉的官職相當,次於盧植皇甫嵩駐軍宗員等人。

不過雙方軍隊互不統屬,也沒有上下級關係,就算曹操官比陳暮大,按照慣例,能指揮這支部隊的,也就只有盧植、宗員以及劉備三個。

連北軍五校尉吳蘭鮑鴻他們都不行,因為北軍司馬,按照品秩,和孟震他們級別相當。

他也再不隸屬於孟震的先鋒軍,而是歸屬在盧植帳下近衛軍。

上級領導換了人,雙方隸屬沒有聯絡,因此除了盧植和宗員,以及盧植頭上光祿勳跟漢靈帝以外,其他人一律指揮不了劉備。

所以如果曹操下命,陳暮可以完全可以不聽他的。

但現在人家做出一副過來商量的語氣,沒有仗著官大給你下命令,那就是屬於正常交談。

你要是不給面子,那就是打臉的行為,不怪人家事後報復。

因為這是另外一回事。

也許有人說,萬一人家只是閒著無聊過來和你聊聊天,沒有別的意圖呢?

然而用腳指頭想都知道,曹操過來能和他商量什麼事?

還不是兵合一處,一起去長社救援皇甫嵩的事情。

如果兩幫人馬分開去長社,到了那邊開打,那就是兩路援軍,兩處戰場,打贏了功勞各自分各自的,沒有上級領導分你的功。

但兵合一處,那就是一股人馬殺過去,打輸了責任分半,打贏了誰官大誰拿大頭功勞。

這種借雞生蛋的事情,曹操輕車熟路,未來也不會少幹。

不過現在陳暮還真沒辦法化解。

因為人家沒有用命令的口吻,而是商量的語氣來,這就是所謂的綿裡藏針,笑眯眯地用鈍刀子割你的肉。

你要是拒絕,就是打人家的臉,容易引起爭端。

所以沒辦法,只能原地等待,見招拆招。

過了片刻,曹操渡河而來。

陳暮和張飛不得不下馬過去,到河灘邊迎接曹操。

靠近過去,來到近前看到曹操模樣,讓人不得不讚一句長相的確當得起威風凜凜四個字。

只見此人細眼長髯,看起來約三十上下,面目紅潤,披風翻飛,不怒自威。

在曹操的身邊還有另外一高大威猛的漢子,面如紫玉,目若朗星,提著一把約九尺長的環首大刀,看身材就知道非等閒之輩。

陳暮裝作不認識他們,上前拱手行禮:“北軍中郎將帳下中郎官陳暮,見過都尉。”

“我為騎都尉曹操。”

曹操坐在馬上打量著他,說是軍官,卻不穿鎧甲也不佩兵刃,一身儒生打扮,倒是稀奇得很。

陳暮心裡有了準備也不驚訝,鎮定問道:“不知曹都尉喚我何事。”

“聽聞汝部為盧中郎將遣去豫州的援軍,恰好我為朝廷軍馬,如今豫州黃巾猖獗,兵兇如火。我見你部人少,想邀請你兵合一處,一齊進軍,方便照應,陳中郎是否願意?”

曹操露出狡黠的笑容。

按官職,騎都尉秩比兩千石,北軍中郎官秩比六百石。按人數,他有五千人,陳暮只有三千人。

兵合一處,肯定就是以他為主。

到時候兩股力量合在一起,攻打黃巾軍獲勝之後,攫取的功勞怎麼可能會對半分?

最重要的是曹操還是以陳暮兵少為藉口,一片好心。

到了戰場上,陳暮不僅要幫他白打工,還得承曹操的情。

一頓操作猛如虎,換了不明就裡的人,沒準還真對他感恩戴德。

只是陳暮早就識破了他的伎倆,一臉為難道:“一齊進軍倒也無妨,只是我部為客軍作戰,沿途地方沒有朝廷指令,不供應我軍糧草,所以我急著要去找皇甫將軍索要軍需。若是跟了都尉,我軍就得餓肚子......”

說到這裡,陳暮一臉期盼地看著曹操。

你想讓我給你打工,那我就找你要糧草,而且保證我軍一個個都是大肚漢,飯量是常人的一倍,吃都吃窮你。

曹操臉色一滯,他的軍需也都是地方提供,一路從洛陽過來,由沿途的緱氏縣、京縣、密縣等地給予糧食,到新鄭的時候食物剛吃完,才從新鄭令那領了糧草,還沒捂熱就要分出去?

不過想到長社已經離得不遠,到了皇甫嵩帳下,找皇甫嵩要物資也不是不可以,用一點糧草換一群打工仔血賺不虧,於是咬牙道:“吾來提供。”

“那真是太好了。”

陳暮一臉喜悅的表情,又說道:“剛巧我軍兵刃不足,箭矢短缺,若都尉有多餘的器械,可否......”

“不行,我部的兵刃箭矢也沒多少。”

曹操毫不猶豫拒絕。

開玩笑,糧草到了皇甫嵩那還可以補充,軍需這麼重要的東西他自己也沒多少,分出去的話,自己麾下計程車兵怎麼辦?

“那真是可惜。”

陳暮搖頭惋惜道:“等到了長社,我就只能去找皇甫義真將軍,帶領隊伍投入到他的帳下,不然我部的後勤是個很大的問題。”

曹操皺起了眉頭。

他之所以想拉陳暮入夥,原因是因為他並不想融入皇甫嵩和朱儁的帳下去。

古代軍隊打仗都有主將次將末將之分,主將不僅僅只是將軍的稱號,按照後世的說法,其實就是元帥,就是三軍統帥的意思。

比如漢武帝打匈奴,主將是衛青。所以著名的漠北大戰,衛青就是元帥,由他統領全域性,帶各路將軍打仗。

只是兩漢時期,“帥”這個字還沒有衍生出“元帥”這個含義,因此以將軍代之。

如今朝廷出征,三路兵馬,皇甫嵩朱儁和盧植,就是三路主帥。

他們三人的兵馬是單獨列出來,地位相等,立下的功勞也由他們分配,都有向朝廷奏功的權力,自主權非常大。

而如果融入他們的帳下,那就要受到他們的節制和統帥,立的戰功也會被他們分潤走。

因此曹操就想單獨自成一派,並不希望自己的功勞被他人分去。

不過想法是挺好,但他的人數畢竟不多。

聽說皇甫嵩和朱儁都被困在長社,敵軍浩浩蕩蕩二十多萬人,聲勢浩大,以他這點人馬,想打勝仗還是力有不逮,這才打上了陳暮的主意。

哪知道陳暮這支部隊居然還缺兵器少糧草。

雞還沒借到,蛋也還沒下,自己先搭出去幾把米。這種賠本買賣,傻子才願意做。

想到此,曹操搖搖頭,說道:“若是如此的話,那便算了。”

陳暮瞧了眼曹操身後依舊還在渡河的軍隊,笑了笑,說道:“既然都尉不肯收留,陳暮便去投皇甫將軍了。唉,可惜了,若是都尉軍糧輜重齊全,我是很願意追隨都尉的,告辭。”

好傢伙,最後再倒打一耙,說是自己願意追隨曹操,是曹操不收留的鍋,不關他的事情。

一番太極拳打下來,反倒變成了曹操的不是,弄得老曹這個氣。

可沒辦法,誰讓人家的理由正當呢。

出兵在外,沒有後勤,就相當於孤軍。

就連曹操都需要到地方再補給,更何況陳暮。

這也算是曹操想要獨領一軍最大的弊端,那就是皇甫嵩朱儁和盧植出來的時候把大部分軍需輜重帶走,曹操得到的支援很少,後勤壓力比較大,只能顧自己,顧不了別人。

歷史小說相關閱讀More+

隋唐幻世錄

樹下躲雨遭雷劈

大吳聖祖

金江遊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