丁偉和李雲龍所謂的搞副業。

主要一條途徑就是打伏擊戰,搞繳獲。

可你要把這事兒想得太簡單。

以為只是帶著隊伍,隨便找個地方往那兒一貓,等著鬼子偽軍路過,噼裡啪啦的把戰鬥打響,然後就能消滅日偽軍,繳獲大量的物資裝備。

那可就大錯特錯了。

其中的複雜,其中的講究,其中的困難,要遠比你想象的多得多,大的多。

先說八路軍一方,你以為簡簡單單的伏擊戰。

你首先得研究敵情和伏擊的地形,弄清楚敵人的兵力企圖、火力配置和運動路線,沿途地形以及敵人的行動規律吧?

換句話說,你的情報工作得做充分了,什麼時候鬼子偽軍出門,又會經過哪裡,有多少人,各類情報匯總完畢。

才能最終打出一場伏擊戰來。

指揮員還得提前且隱蔽地進行實地的偵察吧?

伏擊陣地應該選擇在敵人必經的什麼地方,既能麻痺日偽軍的警惕,還利於封鎖訊息,與民兵配合作戰。

若是伏擊的目標較大。

還得確保有隱蔽的前出道路,能隱蔽配置兵力和發揚火力,便於突然發起衝擊。

並且可以限制敵軍展開兵力的特殊地形,力求成口袋形配置,以充分發揮伏擊戰的“地利人和”優勢吧!

這一切準備完畢。

接著,你得選擇派出什麼樣的伏擊部隊,做出怎樣的火力配置,在伏擊區域具體如何部署分工。

一旦戰鬥打響之後,各組協同作戰的方式是什麼?

是否需要提前設定阻援部隊?

從戰鬥開始到結束需要把控在多少時間以內?打掃戰場需要多久?

如何選擇可以避開日軍援兵的撤離路線等等。

一位優秀的八路軍指揮員,只有將這些綜合因素全部考慮在一起,或取或舍,最終才可能打出一場漂亮的伏擊戰。

可就算你作為一名出色的指揮員,能把這一切可控因素都計算在內。

那麼敵軍呢?

真當小鬼子是吃乾飯的?

鬼子真要是吃素的,也不至於在正面戰場打得國軍主力節節敗退,中國大好山河近半淪喪了。

危險的區域,可能有八路軍游擊隊伏擊的路線,小鬼子也不傻,不會貿然選擇。

鬼子一般都會選擇比較保險的路線,沿途甚至還有據點和炮樓工事一路掩護。

常用的一些運輸路線更是會經常進行排查,確保沿途沒有八路軍部隊潛伏。

退一萬步來講,就算鬼子選擇了一條貿然進入八路軍活動範圍的路線。

小鬼子在一路行軍的時候也是非常謹慎的,先頭還會派出偵察兵,提前偵查沿途可能藏有伏兵的地帶。

有時還會讓一些偽軍作為炮灰提前探路。

另外整支隊伍會分成一隊或者兩隊,排成一條長龍前行,隨時保持戰鬥隊形,絕不會湧成一團,完全掉入你的伏擊圈。

再加上日軍的每一位士兵,哪怕是乙種師團、丙種師團計程車兵,也都是經過較長時間的軍事訓練,才加入部隊的軍事素養合格計程車兵。

即便是面對驟然的伏擊,訓練有素的小鬼子也能夠做到慌而不亂,迅速穩住陣腳,繼而反攻。

你要真以為八路軍指揮員帶著隊伍,找個地方一趴,等著鬼子過來就打響戰鬥。

到時候是八路伏擊鬼子,還是鬼子反過來包圍八路,那可就說不準了。

即便到了窮途末路,鬼子遭遇伏擊,眼見著要全軍覆沒,小鬼子們也會相當決然地將裝備彈藥集中炸燬,也不留給八路軍。

其中的艱難,從張大彪率領的一營部隊所配備的輕機槍就可以看出一二。

一營一共配備了四挺輕機槍,其中有三挺是捷克造。

那都不是從小鬼子手上繳獲來的,而是李雲龍從土匪、國軍、偽軍的身上弄來的。

日軍步兵常配的大正十一年式輕機槍,也就是歪把子輕機槍,一營也只從鬼子的手上成功繳獲了一挺而已。

鬼子機槍手除了操作機槍之外,同樣還肩負著隨時銷燬機槍的任務。

真要是丟了機槍逃回去,那可是會受到軍法處置的。

……

“可真想繳獲到點兒好東西,比如歪靶子、擲彈筒、九二式之類的,還就得找小鬼子!”

在選擇伏擊目標的時候,李雲龍發表了意見。

丁偉笑道:“老李,小鬼子不好惹,要拿鬼子開刀的話,咱們可得把這刀先磨快了再說。”

李雲龍道:“這點咱倆是尿到一個壺裡了,照我的意思,眼下咱們繳獲了一支偽軍騎兵營的裝備,先把裝備配備給各連。”

“眼下有了戰馬,又有俘虜的偽軍騎兵,咱們的騎兵連也可以著手組建了。”丁偉道。

李雲龍心思一動,說道:“老丁,只是想組建騎兵連,沒個懂騎兵指揮的連長怕是不成,這倒是個難題!”

“這倒不難,我看這騎兵連連長就選孫德勝吧!”

丁偉撇了李雲龍一眼,說道。

這老李,還和我耍心眼兒呢,真當你新一團這一畝三分地藏著哪些人才,咱丁偉會不清楚?

之前新一團因為沒有騎兵,孫德勝一直在團裡幹步兵,現在是三連九班的步兵班長。

要說幹騎兵連連長,再沒有比孫德勝更適合的。

斷了胳膊的孫德勝面不改色,孤身一人,高舉馬刀,縱使是面對日軍的千軍萬馬,也敢斷聲大喝“騎兵連,進攻!”的震撼,曾深深地印在丁偉的腦海裡。

丁偉一直認為,要說亮劍世界裡的亮劍精神,究竟可以用怎樣的情形體現。

孫德勝一人、一馬、一刀、一斷臂,便是最好的詮釋。

狹路相逢勇者勝!

不外如是。

李雲龍直接懵了,隨即大罵道:“他孃的,真是見了鬼了,老丁,你怎麼知道孫德勝的?”

丁偉樂道:“我作為團長,多關心關心,瞭解瞭解咱們新一團的同志,這難道有什麼不合理的嗎?”

“孫德勝和我說過,他原為石友三部下,十二歲時父母雙亡,他在路邊討飯快要餓死的時候,是石友三收留了他。”

“後來,知恩圖報的孫德勝十二歲從軍,跟著石友三到處打仗,直到石友三投降了鬼子,做了漢奸以後,孫德勝不願意做漢奸,就改投了八路,進了你老李新一團的隊伍。”

李雲龍意外道:“老丁,你瞭解的倒是不少,要說孫德勝這小子,的確是條硬漢子。”

“跟石友三的時候,他就一直乾的是騎兵,當時還是騎兵連的連長,眼下幹回老本行,他肯定能夠勝任。”

丁偉笑道:“英雄所見略同呀,話說回來,老李,你剛才故意瞞著孫德勝不說,該不會是打著孫得勝的主意吧?”

“好你個老李,乾的是副團長的活,還淨想著從我這兒挖牆腳呢!”

李雲龍聽罷,大笑聲中算是認栽了,“原本是這麼想的,可誰能想到你老丁這雙眼睛,賊精賊精的。”

歷史小說相關閱讀More+

黑還是白

陽光下的黑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