就在這時,一個年輕男子緩步走了過來。身著長衫,男子眉清目秀,眼中閃爍著讀書人的睿智與堅定。

他看到張大牛等一群壯漢圍在村民面前,村民都低著頭唯唯諾諾的樣子。立刻站出來,聲音中帶著幾分質問與不解:“住手!你們在幹什麼?”

李煥轉過身,看向這個突然出現的讀書人,他的眼中閃過一絲欣賞,看到對方人多還願意出頭的人,可太少了。這個男子雖然身材不算魁梧,但站在那裡,卻自有一股威嚴。

張大牛十分不爽,上前怒懟“關你屁事!”

那人正要回懟,李煥連忙上前一步,解釋道“這位公子,我們並非在欺負村民。不信你可以問問他們。”

“哦?是嗎?”男子挑了挑眉,他的目光在人群中掃過,最後落在了那個被扔在一邊的管家身上,“那麼,這個人是怎麼回事?”

“他不過是個跳樑小醜,想要從中撈取好處罷了。”李煥輕蔑地看了一眼那個管家,然後轉向男子,“公子若是有興趣,不妨再看一會。”

李煥準備快速解決事情:“我時間緊迫,你們速度決定是否還要我們開採。不願意就把錢退回來,我不勉強你們,但是如果有一人不願,其他人所有人都得把錢退回來。”

這時一老者站出來了:“這位少爺,我們願意,我們願意!”

“那就不準再鬧事!”李煥也滿意,他深知這些村民之所以參與鬧事,無非是被某些人的甜言蜜語所蠱惑,想要獲取更多的利益。但他們並未深思,那些承諾的利益最終能否真正落入他們的口袋。

他巧妙地利用已經分發給村民的錢作為籌碼,村民們自然不願意將已經到手的錢財再交出去。這也正是李煥當初選擇直接給村民發錢的原因——以利益捆綁他們,使他們成為自已的助力。

李煥高聲宣佈:“我在漢陽的工廠正在招工,月俸一兩白銀,還提供一日三餐,其中還包括一頓肉。工廠包吃包住,有意向的,可以找何師傅報名。”他邊說邊指向旁邊的何元忠。透過提供工作機會,李煥進一步加深了與村民的聯絡,使他們更加傾向於支援自已。這樣一來,若再有人來這兒鬧事,這些村民反而會成為他的有力支持者。

在安排好一切後,李煥低聲對何元忠說:“你看到了嗎?透過這種方式,我們可以將他們變成我們的一份力量。其他的具體事宜就交給你去處理了。”

接著,他轉頭看向那位讀書人,微笑著詢問:“這位公子是否正打算前往武昌?如果願意,我可以載你同行。”李煥熱情地邀請他共乘一艘船前往武昌。這位讀書人一身儒雅的裝扮,談吐不凡,顯然出身於書香門第。對於李煥來說,多結交這樣的朋友總是有益的。

這位讀書人名叫譚嗣同,他正在四處遊學。今天他原本計劃前往武昌尋找父親,恰巧遇到此事,便站出來瞭解情況。然而,他沒想到自已竟然被一個十多歲的少年上了一課。他覺得這個少年實在是太過聰慧了。在瞭解了少年的操作後,他對李煥的智謀和手段深感佩服,只覺得此子十分妖孽。當李煥邀請他同行時,他欣然接受了。

“多謝這位小少爺了,”譚嗣同有些不好意思地說道,“剛才我還誤會了你,真是受之有愧啊。”

李煥微微一笑,淡然地說道:“花開生兩面,人生佛魔間。公子又怎知剛才是一場誤會呢?”譚嗣同聽後臉色一變,他擔心李煥真的在欺負村民。

然而李煥卻放聲大笑起來:“哈哈哈哈,公子,何不與我同乘一船,共赴武昌?”說完他轉身離去,只留下一個瀟灑的背影。譚嗣同望著他的背影心中不禁生出幾分敬意。這個少年雖然年紀輕輕卻有著不凡的見識和胸懷。

他深深地看了李煥一眼心中喃喃自語道:“希望你們是真心為百姓著想不要辜負了他們的期望。”

一到武昌碼頭兩人便分別了,李煥也才知道他叫譚嗣同,字復生。這下李煥知道了他就是那個世界的“戊戌六君子”之一。

此次到武昌是來尋他父親,他父親去年年末到武昌上任的。年末到湖北上任,姓譚。李煥一下就想到了巡撫譚繼洵。原來他是譚繼洵的兒子。

張之洞在武昌獨斷專行,譚繼洵不敢違抗,日子可不好過。

李煥想到這兒笑了,據他了解譚繼洵是個保守派,而他兒子卻是個維新派。也難怪常年在外遊學不回家。

小問題解決了,如果當官的下場,他就直接去找總督‘哭’,會哭的孩子有奶吃。

-------------------------------------

六月初九丁未(7月25日):京畿及直隸各地連日大雨滂沱,永定河及南北運河、大清河等河岸多處漫決,沖毀農田,淹死人口,災情甚重為數十年來所未有。

十三日辛亥(7月29日):京畿地區水災嚴重,東西南三面田地漂沒,全村被淹,傷斃人口眾多,百姓流離失所。朝廷詔命先在京城六門外及孫河、定福莊、黃村、蘆溝橋等處增設粥廠。慈禧太后懿旨命宮中內帑撥五萬兩作為賑災之需。

李煥正給臺下的張大牛等人講話:“京畿直隸各地受災,朝廷有沒有撥款我們不知道。我平時怎麼給你們說的,能幫我們還是得幫。願意跟我們走的就帶回來工作,不分族別!有流浪乞兒也帶回來,那些不願離開京畿直隸的人就別管了。”

李煥能做的也就給他們一份工作,為啥沒有直接賑災,因為沒錢。三十萬兩不禁花的。那些人還真不一定願意離開京畿地區,能帶回一些孤兒算不錯的了。

出發的就6人,剩下的人得輪換訓練教學團練兵,還得給李煥當護衛。

一個月過去了,宿舍樓操場建設還未完成。水泥廠步入了正軌,進入穩步生產階段。鐵廠還在繼續挖掘地基,它的建設比較繁雜,不像水泥廠搭起爐子就開造。

工人越來越多有2400多人了,團練還有500人,每天光吃飯都要花掉30兩銀子,一年一萬兩。後續工人還要再招。三十萬的工程款得省著點花。

歷史小說相關閱讀More+

繼承呂布偉力,未婚妻覺醒系統

東東很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