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子一天天過去,李煥默默算著時間,書信應該已經送抵家中,雖然不清楚有多少人選擇來這兒。但他也清楚,現在住的小院,無論如何也無法容納那麼多人。

幸運的是,地契已經批下來了。李煥也與蔡大人站在新得的土地上,滿心期待著即將到來的挑戰。

“蔡大人,現在地也批了,我們得儘快招募人手,這土地得早早平整出來,以便建廠。”李煥直截了當地對蔡錫勇說道。

蔡錫勇點點頭,應道:“正是如此,李兄有何打算?”

“此事還得您多多支援,在下準備即刻開始招工。”李煥打算先行招工,張之洞還沒有撥款給他,應該還在核實他的身份。等人手都到了,便會撥款。

下午,張大牛等人四散去往三鎮的城門外招工。“包吃包住,一日三餐,月俸一兩白銀……”一群糙漢圍在告示前,有識字的上前讀著招工告示。

一兩銀子的月俸不低了,能買一百三四十斤各類糧食,夠一個五口之家吃一個月還有多,何況包吃包住。這個年代的普通僱工月俸也就幾百文,好點的工匠、技術工人才能按兩計算。十多年後的北洋新軍,正兵月俸也才兩銀子。李煥倒是也想多給點,可惜沒錢,得節約成本。一批招了三百人,他現在還有幾百兩,夠他們吃喝一個月了,但要是鋪開攤子就最多堅持十來天。

……李家村

送信的兩人已經回到村裡,信也送了上去。父親李宏忠一字一句的看著書信。

傍晚,大院壩,村裡一百多口人都在這裡了。李宏忠正在臺上講話聲音洪亮:““諸位鄉親,今日召集大家,是有一件重要的事情要宣佈。這是李煥從湖北寄來的書信,他的意思就是問有哪些人願意去湖北工作,又有哪些人留在鄉里照看鄉親們。”

村民們的目光都聚焦在李宏忠手中的信上,臉上露出好奇與期待的表情。“去的人每個月都有一兩銀子的外地工作補貼。你們自已考慮,留下的人由我帶領繼續生產水泥建設村莊。去的人是月俸高,但不能隨便回來。要外出的都來我這兒報名,名額有限。”

這個時代不太平,鄉里必須留人。李煥也不準備全部雞蛋都放在湖北,這兒才是他的後花園。

村民們議論紛紛“這怎麼選啊?去湖北怕是不安全吧?”一個村民擔憂地說道。

“是啊,現在世道這麼亂,還是留在村裡比較穩妥。”另一個村民附和道。

……湖北武昌

300人招齊了,一些人負責搭建工棚,大部分人負責平整土地,李煥也帶著一部分人建設窯體,兩座燒製水泥的立窯,一座鍊鋼反射爐,一座鍊鐵的平爐。這些材料都比較便宜,所幸錢還夠。又進了不少礦石。他的錢只支援他做這些了,最貴的是各種材料價格。

距離確定合作半個月過去了,李煥翹首以盼。六月下旬,終於迎來了鄉親們的到來。他們一行人中,身強力壯的保甲十二名,技藝嫻熟的工匠三十人,還有那兩位僱長工的鐵匠他們也鐵了心跟著李舉人。看著這些熟悉的面孔,李煥感到一股暖流湧上心頭。

水泥作坊的負責人何元忠也在此列,此次水泥廠是重中之重,也是李煥要求必須來的。

李煥趕到碼頭迎接他們,大家相見甚歡,一陣寒暄過後,便開始了緊鑼密鼓的準備工作。

此時,爐子已經建造完畢,巍峨聳立,彷彿在向人們展示著它即將創造的輝煌。萬事俱備,只等開爐的那一刻。

然而,在開爐之前,還有一件重要的事情需要解決——向總督申請撥款。李煥整理好衣裝,帶著申請書和計劃書,信心滿滿地前往總督府。

他心想‘老子專業的計劃書往你臉上一扔,你還不屁顛屁顛的把錢撥給我?’

當他到達總督府,無須通報便直接進去了,總督正與徐建寅商討技術事宜。李煥不便打擾,便在外面靜候。張總督看到他來了,心中一動招手喚他進屋“李小子也進來聽一聽。”他想到李煥年紀輕輕也見多識廣,總有奇特的想法,便把他也叫進來。

前幾天,張之洞在武昌水陸街設立鐵政局,委候補道蔡錫勇為總辦,徐建寅及潘阜兩司為會辦,負責鐵廠建設。有事李煥都去那找他們,今天不一樣是為了要錢。

“總督大人,鍊鐵裝置陸續運抵武昌,外國礦師不日也將抵達。”徐會辦正稟告事情,李煥一聽有些驚,低聲說道:“這麼快的嗎?”

離他近的徐建寅聽到了,對他補充道:“只是一部分裝置。”後來李煥才瞭解到是接任兩廣總督的李瀚章‘懶事張揚’,不願意接辦鐵廠。張之洞正有此意,接鐵廠到湖北。

張之洞也明白了,李煥是誤會了,對著李煥調侃說道:“我稍後會致電薛福成,讓其督促諦塞德鋼廠將貝色麻鍊鋼爐及輾軌機應配備件抓緊寄來。你得快點完成基礎建設。”

李煥可沒著急這些,他想到了後世對張之洞評價。說其急功近利,張之洞拒絕了英國提出的先檢驗鐵礦石的建議。直接從英國買了最先進的鍊鐵高爐。

但這說話不切實際,因為早在1885年張之洞準備在廣東籌辦鐵廠時,上奏的《籌議海防要策折》中指出:“鍊鋼鐵,宜用畢士買爐(後譯為貝塞麥爐)西門馬丁爐。緣中國鐵質多夾磷硫,皆須先煉出磺強水,再入爐冶,始成純質。倘非實得真授,貿然開採,徒耗巨資。”說明張之洞已瞭解鋼鐵生產基本常識。

並且張之洞招募了中外專家幾十人,難道都不知道這等常識?

但李煥還是有些擔憂,提醒道:“張總督,我國的鐵礦石貧礦多,其多種元素共生。這意味著許多鐵礦石中含有多種元素,包括磷、硫等。得優先選擇鹼性高爐。”

張之洞點點頭,他有些不以為意:“我會讓賀伯生等人仔細探討的。”

李煥見狀也不再提,直接提起了自已此行的目的。

歷史小說相關閱讀More+

未央史詩

倍頌源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