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宣,溫華龍上殿。”太監一聲高喊,溫華龍闊步走上大殿,站在中央,左右文武百官一個個低著頭,不敢與之對視。

朱元璋想破了頭也想不出,宣溫華龍上殿時到底應該怎麼稱呼。

稱呼草民?朱元璋是不敢這麼稱呼溫華龍的。稱呼大同皇帝?那不是給自已找不自在嗎?思來想去,還是直接叫名字省心。

“見過陛下。”溫華龍雙手抱拳,腰間別劍,彎腰行禮。

“免禮,昨日朕與溫華龍互談國事,明白如果一味抱守我大明固有國土,乃是亡國之路一條。溫華龍提出,倭寇彈丸之地有幾十億白銀黃金,更有火器必備石灰,銅,煤鐵等物。”

“然,我大明百廢待興,想征伐而無糧銀,溫華龍直言與百官商議,特宣上殿商討伐倭之法。”

待朱元璋講完,百官小聲討論起來,與以往不同的是,討論一會後百官都會互相爭執,然而今天卻一直竊竊私語。

“安靜!”溫華龍冷眼看向百官,百官頓時禁聲。

朱元璋內心不由得腹誹,這群狗東西,溫華龍說話竟然比他還好使。

當然朱元璋也明白這是百官害怕溫華龍,並非真的尊重。

畢竟死在溫華龍手下的漢人也不少,其中文官武官更是連著九族殺,誰也不想平白惹上這尊殺神。

“諸位百官可能好奇,這國家無銀兩,與百官商討又能商討出什麼?”

“在這裡我先賣個關子,先問各位一個問題,我大明開朝至今,陛下共殺多少貪官?”

百官又一陣竊竊私語,不過聲音比剛剛更小了。

朱元璋看向刑部尚書郎本中。

郎本中冷汗直流,只能低頭彎腰行禮“啟稟陛下,自開朝以來,共誅貪官三千兩百五十二人,其中…。”

溫華龍擺了擺手“夠了,那麼下一個問題,從這些貪官身上,一共抄家抄了多少銀子?”

戶部尚書上前一步“稟皇上,共抄貪官銀兩四百六十萬餘。”

溫華龍衝朱元璋冷笑一聲,朱元璋一臉尷尬。

“看得出來,各位大臣是真的有錢啊。”溫華龍話中帶刺,衝著戶部尚書徐鐸說道。

徐鐸卻只能尷尬的笑了笑。

“想必各位大人,不缺金銀,卻不敢穿金戴銀。家有萬貫,卻花錢花的很是難受吧。”

“大明現在百廢待興,每場戰爭都相當於在抽百姓的骨血。想必各位大人也是如此想法吧。”

“但是今天我要改變你們的想法,戰爭,是可以獲利的,不是小富小貴,而是潑天的富貴。”

“我簡單的算了一下,出資一千萬,兵發五十萬,足矣屠滅倭寇。”

“胡鬧!”戶部尚書立刻出言反駁“你可知一千萬銀兩簡直要將我大明抽乾,你…”

戶部尚書話沒說完,便被人扯了扯衣角,戶部尚書這時才反應過來,自已面對的可不是“寬厚仁慈”的朱元璋,而是殺人如麻的溫華龍。

溫華龍也不生氣“敢問陛下內帑能出多少銀兩?”

朱元璋一愣,怎麼還有我的事?你不是想從百官身上刮油嗎?

“這…”朱元璋話沒說完便被溫華龍再次打斷。

“陛下不方便說那便不用說,不過我看各位十分好奇,為何我要問陛下內帑銀兩?”

“很簡單,按我構想,此次出征,由民間富豪,文武百官,陛下與我共同出資,以此瓜分倭寇彈丸之地。”

“呵呵,屆時倭寇島上無論金銀銅鐵,還是林木硫磺,售賣得利皆以投資比例分成。”

禮部尚書先是拱了拱手,問道“不知那倭寇島嶼有多少礦產,又有多少金銀?”

溫華龍見百官同樣以好奇眼光望向他,便笑了笑“這麼說吧,比如李善長老先生投了一萬兩白銀,那我可以保證,未來五十年到一百年中,李善長老先生每年能分得不下五萬兩。”

一時間朝堂上下齊齊屏息,朱元璋的手不受控制的抖了抖。

只投一萬,每年就能分五萬,就算只分五十年,那也是…

兩百五十萬!

溫華龍看向朱元璋“陛下,不知道你有沒有興趣?”

朱元璋輕咳一聲“你又如何保證自已說的是真的?”

溫華龍冷笑一聲“陛下可以去沿海抓葡萄牙人,問一問他們不就知道了?”

因為蝴蝶效應,葡萄牙人不知怎麼獲得了日本有銀山的訊息,這時正派出無數考察隊去日本考察呢。

朱元璋點點頭“那好,待沿海傳回訊息,再做最後定奪!”

接下來便是一些雞毛蒜皮的小事,沒過多久,朝會便結束了。

溫華龍在朝會結束後,便直接被朱元璋叫進宮中。

“溫華…溫先生,請坐。”朱元璋熱情的迎上前,將溫華龍扶到座位上。

“怎麼了?”溫華龍接過太監遞來的茶水,抿了一口。

“咱就是好奇,那倭寇屁大的地方,真有這麼多銀礦?”

溫華龍無奈的撇了朱元璋一眼,沒想到朱元璋到現在都不相信他“一年單算白銀,七八百多萬兩吧,要是算上黃金硫磺木材鐵礦這些,大概一年就能回本,而且還能賺個一半。”

朱元璋坐回座位,眼中滿是不可置信。

溫華龍冷哼一聲“怎麼?以為我忽悠你呢?”

“信不信隨你,我只有一個條件。要是決定打倭寇,那島上一個人都不許留,我要屠島。”

溫華龍說完便轉身離開,朱元璋狠狠地打了個寒顫,這殺神又要開始了。

溫華龍離開皇宮,望向自家院子方向,心中想到這幾天一直宅在家頗為無聊,便打算在街上逛一逛。

悠哉悠哉的走在街上,雖然大明如今剛剛建立三年,但是這應天已經恢復的差不多,畢竟是天子腳下,誰也不敢怠慢。

路邊有賣豆花油條的,也有賣麵條饅頭的。

溫華龍低頭思索了一陣,向一家賣胭脂的鋪子走去。

一名婦人正低著頭算賬,感覺有人進來想打招呼,沒想到一抬頭卻是一個男的。

如今大明初立,奢靡之風還沒傳開,少有男子為女子買胭脂。

歷史小說相關閱讀More+

我的手機通古代

膿夫三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