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某末學崔俊,請問李公子,既然心憂邊患,何不投效朝廷,既可以消除邊患,又可以博得功名,兩全其美,公子何不為之?”一位叫崔俊的學子首先發問。

“心遠曾聞:百年來朝廷對外軟弱,邊患從未消除。因此,李某以為,當今朝廷亦不能驅除外辱挽救邊民。再者,朝廷用人渠道不暢,如我這般升斗小民之子,自然無人過問,又怎能領兵出戰消除外辱?另外,讀書人以功名利祿作為終身目標,心遠不齒!心遠自忖靠一已之力或許能解救幾萬邊民,使之安居樂業,但邊患不除,邊民便永遠無家可歸。故此,願意與各位賢達共議方略,以求得邊民不受屠戮!”

“升斗小民之事,豈是我堂堂學子關注之處,荒唐!某不與為伍,告辭!”崔俊拱手離去。

“崔俊年少輕狂,請公子不要在意!”荀彧打了圓場。其實,他對李懷關於朝廷的說法,也不盡認可,但作為書院當值,他不能冷了場,況且,他始終覺得這個年輕人不能小覷,所以他拭目以待,聽取李懷的高論。

“確實如公子所言,朝廷邊戰無力,公子既然心憂邊戰,可否能將心中所想告知一二?”荀攸發問。

這可是荀氏雙傑之一,李懷當然要用心對待,但又不能暴露自已意圖太多,需知這些士子對漢庭漢室存在著高度的效忠之意。

“不瞞先生,心遠確實憑藉一已之力,在去年鮮卑入寇五原時救下數萬百姓,如今安置在易守難攻的白狼山,這裡原是一票馬匪盤踞之地,如今已是數萬邊民定居之所。然而,朔方、五原、雲中、定襄各郡屢屢遭受鮮卑入侵,邊民十室九空,大部分土地荒蕪、城池荒廢。因為勢單力孤,所以,被救邊民至今也不能回到家園。”

“原來公子確實為邊民做了不少,只不知公子如何供給數萬邊民所需?”荀攸繼續發問。

“以商聚財,為民謀食。某雖不才,自釀佳酒可獲取所救邊民食用之資。”李懷侃侃而談。

“何不令其歸田,這樣公子便可減少壓力!”荀攸出招。

“先生不聞,異族每年入寇,四郡已成真空,心遠不忍被救出的邊民重遭塗炭,如有抵禦強寇之策,心遠自當任其歸田。”

“這真是難為公子了!”荀攸用佩服的眼光看著李懷。

“無他,保護邊民不受屠戮,是心遠能為桑梓做的事情。但目前鮮卑並不知道心遠在做此事,如果鮮卑人發現了,白狼山必將成為鮮卑攻擊的重點,心遠憂慮深重,還請各位教我!”

“公子如何看待漢室天下?”戲志才突然發問。

“病入膏肓,無藥可治!”李懷回答了八個字。

“哦?願聞其詳!”戲志才道。

“某觀之:漢室之病有三。其一是土地兼併嚴重。耕者無田,民力唯艱,豪門並起,朝廷難控;其二是用人唯親。世家豪門相互勾結,堵塞通道,寒門志士報國無門;其三是吏治崩潰。貪腐成風,巧取豪奪,民不聊生。君不聞:朱門酒肉臭,路有凍死骨!這就是如今的漢室現狀。升斗小民無關緊要,百姓水深火熱,罕有官吏關注民生。其不知君為舟民為水,水能載舟,亦能覆舟!”李懷分析了漢室詬病。

“好一個水能載舟亦能覆舟!公子大才,志才佩服!”戲志才投來欣賞的目光。

“水能載舟亦能覆舟,公子之言高屋建瓴,彧受教良多,然漢室相傳四百年,到如今只不過是主上昏庸,奸佞橫行於朝堂,如若主上能夠覺醒,再加上能臣相佐,漢室復興有望!”荀彧點頭道。

“心遠不敢苟同彧先生所言。君不聞田元皓呼?如今元皓先生正在我處協助安民之事,元皓先生曾經在朝堂據理力爭,但落得身敗名裂!”李懷這時候說出田豐的事情,無疑是扔出了第二顆炮彈。

“這….”荀彧語塞。

“田元皓剛正不阿,生不逢時啊,能夠在公子手下一展才華,也算是失之桑榆!嘉不才,請問李公子,如何徹底根除邊患?”郭嘉懶洋洋的發問。

“某以為唯有自強!奉孝不聞:狼煙起,江山北望,龍旗卷馬長嘶,劍氣如霜,心似大河水茫茫,看我們縱橫間,誰能相抗!恨欲狂,長刀所向,多少手足忠魂埋骨它鄉,何惜百死報家邦!忍嘆惜,更無語,血淚滿眶,馬蹄南去人北望,人北望草青黃,塵飛揚!我願守土復開疆,堂堂中華要讓四方來賀!”李懷又在使壞,後世歌詞都蹦出來了。

“先生果然大才,胸懷家邦,一番言語凜然蕩氣迴腸!”郭嘉拜服。

眾人不自覺的重溫李懷的言辭,陳群問:“請問李公子,你方才所吟是何文,某等蕩氣迴腸,卻從未聽過!”

“就奉孝的問題,心遠一時思潮翻湧,便隨口而出。就叫他精忠報國吧!”李懷裝模作樣的感慨。

隨口而出,我的天呀,這還是人嗎?眾人簡直佩服的心裡呱呱呱的。

看著天色已晚,眾人還在回味李懷剛才的詩詞,李懷笑著說:“心遠冒昧請各位晚間光臨下榻客棧,我們邊喝邊談!不知可否賞臉?”李懷發出邀請。

“好!某屆時前往!”戲志才、郭嘉、荀攸當即表示應邀,陳群和荀彧說:“待書院當日事畢,師尊無其他安排,我倆也會出席!”

“好,如此,心遠恭候!元直兄可否賞光?”李懷看著不說話的徐庶。

“庶自當隨各位師兄前往叨擾!”徐庶謹慎的說,他來書院時間很短,所以不願意出頭。

“好!李某先走一步!自當好酒相迎!”李懷站起身和眾人一一作別。

當天申時,戲志才、郭嘉、荀攸、徐庶先期到達飯店,李懷請典韋、關、張三人作陪。

當郭嘉嚐到神仙醉的時候,眼睛都綠了,戲志才雖然好一點,但也是不自覺的偷偷多喝,這可是他們從未喝過的人間佳釀。當聽說李懷這酒定價五千錢一罈,眾人都拍手叫好,認為物有所值。當聽說只有各地的聚賢樓有出售,眾人更加佩服李懷的經營之道,只不過這時,聚賢樓還沒開到陽翟這樣的縣城。

期間李懷向各位介紹了白狼山和太行基地的情況,同時講述了代郡救援的經過,眾人無不佩服。四人一同端起酒杯,同時跪倒:“戲志才、郭嘉、荀攸、徐庶參見主公,願意跟隨主公為百姓謀福,至死不渝!”

“好好!眾位請起,能有四位鼎力相助,李懷再不孤單,讓我們一起劍指彈汗山,永除邊患,還百姓一個朗朗乾坤!”說罷,扶起眾人。典韋等三人也同時祝賀李懷得到良才。

李懷一時興起,當即高聲唱到:“怒髮衝冠,憑闌處、瀟瀟雨歇。抬望眼,仰天長嘯,壯懷激烈。人生功名塵與土,萬千里路雲和月。莫等閒、白了少年頭,空悲切。白登恥,猶未雪。壯士恨,何時滅。駕長車,踏破彈汗山缺。壯志飢餐胡虜肉,笑談渴飲鮮卑血。待從頭、收拾舊山河,朝天闕。”

眾人眼中放光心情激盪,不約而同的隨著歌唱,豪放的歌聲久久不能平息,眾人皆是眼含熱淚,躍躍欲試。

“好熱鬧啊!彧瑣事纏身,來遲了,眾位莫怪!”荀彧緩緩抱拳走來。

“文若先生來得正好,來某先乾為敬!”李懷端起酒樽一飲而盡。

“咳咳!啊……”荀彧本不善飲酒,猛然一口下肚,頓覺體內火燒火燎。

“此種佳釀便是李公子所釀之神仙醉,果如其名,絕世好酒!”荀彧半晌才順過氣來。

“主公!文若來晚,當罰一杯!”戲志才打趣的說。

“主公?難道志才……”荀彧疑惑。

“不只是我,我們四個都已經決定幫助主公劍指彈汗山!”郭嘉慨然說。

“如此祝賀諸位得遇明主,也祝賀李公子得到賢才,彧書院還有雜事,待身輕無事,定當親身前往五原,一睹李公子之義舉!來,文若借酒敬大家一尊!”荀彧端起酒樽一口喝下,免不了又是幾聲咳嗽。

這也是荀彧的高明之處,他原本想再觀察一段李懷,他總覺得撇開朝廷另起爐灶不是很好,但見到四人已經認主,便靈機一動說了上述的話,既表明態度又不傷四人情面。

李懷自然明白,荀彧此時還不準備相投,陳群連來都沒來更不可能相投,再說這次潁川,他可是收穫四大賢才,自然是收穫滿滿,要知道,這幾個人隨便一個便可以安邦定國,何況他一網摟了四個,只能心裡暗暗地說:曹丞相,對不住了,你的班底幾乎被我掏光了。還有玄德兄,好可憐哦……

酒至半酣,眾人議定,明日準備一天,後日隨李懷一起奔赴北地。

歷史小說相關閱讀More+

我一中學生,魂穿什麼啊!?

龍鄉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