孫昊的心中,如同被細密的蛛網纏繞,每一縷思緒都緊緊相連,指向那個遙遠而又溫暖的存在——他的母親。在這個異世界的輝煌與權力之中,他發現自已最渴望的,不過是穿越時空的界限,再次依偎在母親的懷抱。這份深切的思念,如同潮水般洶湧,終於在一個寂靜的夜晚,化作了府邸內迴盪的嗚咽。

關羽,這位歷史上赫赫有名的武將,此刻卻以一種意想不到的溫柔姿態出現在了孫昊的身旁。他的話語,如同磐石中的清泉,既堅硬又柔和,提醒著孫昊身為領袖的責任與擔當。“男子漢大丈夫能屈能伸”,這不僅是對孫昊的勸慰,更是對他內在力量的一次喚醒。關羽的話彷彿一劑強心針,讓孫昊意識到,沉浸在個人情感中無法解決問題,唯有行動起來,方能改變現狀,哪怕這現狀是跨越時空的困境。

於是,淚水逐漸被堅毅所取代,孫昊開始全身心地投入到府邸的治理之中,軍事上,他厲兵秣馬,強化訓練,確保每一支軍隊都能在未來的挑戰中屹立不倒;農業上,他推廣先進耕作技術,關心民生,力求百姓安居樂業。他的努力,漸漸地在這片異域土地上結出了果實,不僅穩固了自已的地位,也讓人民的生活得到了顯著改善。

而在那些偶爾得閒的時光裡,孫昊並沒有完全放棄對家的嚮往,而是選擇了一種別樣的宣洩方式——創作。他提筆著書,書名《子都之越世》,這是他對現實情感的一種寄託,也是對自已穿越經歷的一種另類詮釋。小說中,主角雖同樣經歷了穿越的奇遇,卻以一種全新的視角,展現了古代智慧與現代科技的碰撞,以及主人公不屈不撓,試圖穿越回原世界的心路歷程。這個故事,既是孫昊內心深處願望的對映,也是他對於命運抗爭精神的讚歌。

透過這部小說,孫昊不僅找到了一個釋放情感的出口,也讓讀者看到了一位穿越者在逆境中的成長與堅持,激勵著每一個處於困境中的人,無論面對何種挑戰,都不應放棄希望,勇往直前。在現實與虛構的交織中,孫昊用自已的方式,繼續書寫著屬於他的傳奇。

孫昊站在宏偉的府邸之中,陽光透過雕花窗欞,灑在他充滿希望的臉上。這一刻,他彷彿能觸控到勝利的輪廓,心中湧動著前所未有的激動與喜悅。他回想起這一路上的艱難險阻,從初來乍到的迷茫與掙扎,到逐漸適應並帶領眾人一步步走向強大,這一切的努力,似乎都在這一刻迎來了即將收穫的曙光。他想著,只要再堅持下去,不僅能證明自已的價值,更重要的是,能夠穿越時空的重重阻礙,回到那個熟悉而又遙遠的現實世界,與家人團聚。

然而,正當他沉浸在即將實現夢想的幻想中時,一個急促的腳步聲伴隨著沉重的訊息,如同一盆冷水澆滅了他心中的火焰。“報!子都將軍!元直謀士他……病逝了......”孫昊的心臟猛地一縮,彷彿被一隻無形的手狠狠攥住,笑容剎那間凝固在臉上,變成了難以置信的愕然。這個訊息如同晴天霹靂,擊碎了他心中剛剛築起的希望高塔,所有的計劃、所有的憧憬,在這一刻都蒙上了陰影。他原以為,經過無數個日夜的籌備與等待,勝利的曙光近在咫尺,只要再邁出堅實的一步,就能跨越時空的障礙,回到那個魂牽夢繞的現實世界。然而,命運似乎總喜歡在關鍵時刻開一個殘忍的玩笑,讓他措手不及。

“元直……”孫昊低聲唸叨這個名字,聲音中充滿了哀傷與不甘。徐庶不僅是他與主公麾下的重要謀士,更是他在這漫長異界之旅中的良師益友,兩人並肩作戰,共謀大計,那份默契與信任,早已超越了普通的戰友之情。孫昊未曾想到,他們距離最終的目標如此接近時,會失去這樣一位至關重要的夥伴。

他站在那裡,身體因震驚而微微顫抖,心中五味雜陳。孫昊意識到,即使擁有足夠的糧草,即使軍隊士氣高昂,但失去徐庶,意味著失去了戰略上的一雙慧眼,失去了許多未雨綢繆的智計。這不僅僅是一個人的離開,更是一次重大的戰略損失,讓原本看似唾手可得的勝利變得撲朔迷離。

“怎麼會這樣……”孫昊喃喃自語,眼神空洞地望向遠方,思緒紛飛。他開始反思,是否自已太過專注於最終的目標,而忽視了周圍人的健康與感受?是否在追求勝利的過程中,忘記了生命本身的脆弱與無常?

來到徐庶府邸的路上,孫昊發現氣氛沉重得幾乎可以觸控。府邸門前,士兵們自發排成了兩列,他們的表情各異,但無論是強忍悲痛的堅毅,還是難以自抑的痛哭,都透露出對這位智者的深深敬仰與不捨。徐庶的離去,不僅僅是一個人的消逝,更是一座燈塔的熄滅,讓這些曾經受他點撥的將士們失去了精神的指引。

步入府內,場景更加令人心酸。劉備作為主公,坐在徐庶床邊,淚水無聲地滑落臉頰,他的悲痛無需言語,那份失去摯友與重要謀士的痛楚,透過顫抖的肩膀傳遞給了在場的每一個人。而關於關羽和張飛,他們站在劉備身後不遠處,兩位豪傑的眼中同樣飽含淚水,儘管平時以英勇無畏的形象示人,此時卻難掩內心的哀傷。關羽緊抿雙唇,雙手緊握成拳,似乎在用盡全力壓抑著內心的波濤洶湧,而張飛的臉上則是少見的柔情與脆弱,眼淚在粗獷的面頰上無聲地流淌,偶爾傳來低沉的啜泣聲,顯示了他們與徐庶之間深厚的戰友情誼。

諸葛亮的缺席,讓人不難想象他在家中獨自承受著巨大的悲痛,或許他正透過整理書籍、規劃未來戰略的方式,默默消化這份突如其來的打擊,因為他深知,即使徐庶已不在,他們肩上的責任和使命依舊沉重。

孫昊緩緩走向前,加入到這場無聲的告別中,心中五味雜陳。他意識到,在這個異世界中,每一次勝利的代價都可能是失去親愛之人。在這一刻,他更加堅定了回到現實的決心,不僅要為了自已,也要為了那些在異世界中相遇、相知,最終卻不得不告別的朋友。徐庶的離世,不僅是一個結束,更是一個新的開始,一個讓他更加珍惜眼前人,更加堅定信念,繼續前行的開始。

諸葛亮的出現,如同一陣風,捲起了所有人的情緒。他眼眶通紅,步履沉重,每一步都踏在了眾人的心上。身後的百姓,不論是老弱婦孺還是青壯年,皆是面色蒼白,眼中噙滿了淚水,他們或手持白花,或低垂著頭,跟隨著諸葛亮的步伐,用行動表達著對徐庶的無盡哀思與尊敬。這些百姓中,許多人曾直接受益於徐庶的智慧與仁德,他的離去,對他們而言,如同失去了一個指引者,一個心靈的支柱。

諸葛亮站定,聲音雖哽咽,卻不失威嚴,他高聲呼喊:“恭送玄劍徐元直上路!”那句話,彷彿穿透了厚重的雲層,直抵每個人的靈魂深處。緊接著,一排排士兵整齊劃一地響應,那響徹雲霄的告別,是對徐庶貢獻的最高讚譽,也是對英雄最深的悼念。

孫昊目睹這一幕,心中防線徹底崩潰。一直以來,他都將徐庶視為自已在異世界的精神導師與摯友,徐庶的智慧與人格魅力,無數次引領他走出困境,邁向勝利。在赤壁之戰的緊張籌謀中,在日常軍務的嚴謹管理上,徐庶的身影總是那麼堅定而可靠。孫昊難以接受,這樣一位卓越的智者,就這樣突然離開了這個世界,留給他無盡的遺憾與懷念。

他無力地跌坐在地,雙手捂臉,淚水從指縫間溢位,那是對失去摯友的痛惜,也是對命運無常的無奈。孫昊的哭泣,不僅僅是對徐庶個人的哀悼,更是對這段非凡友誼的緬懷,以及對未來征途上少了這位重要夥伴的深深憂慮。

在這一刻,時間彷彿靜止,整個世界都沉浸在一片悲傷之中,每個人的內心都被這股哀愁所填滿,共同為徐庶的離去,獻上最深切的哀悼。而孫昊知道,即便心中有再多的不捨,他也必須振作起來,繼續完成他們共同的使命,帶著徐庶的遺志,向著最終的目標邁進。

歷史小說相關閱讀More+

未央史詩

倍頌源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