此次起兵意義非凡,若選擇直面進攻,則勢必會引起曹操警覺。因此必須謹慎行事,經過深思熟慮後決定先驅往東吳做好充分準備再行出發。待一切安排妥當後,孫昊等人向孫權詳細彙報了當前局勢和計劃部署,孫權聞之表示應允,並承諾全力支援此番行動。

此時周瑜主動請纓,表示願意一同參與對袁紹的攻擊。眾人皆感振奮,摩拳擦掌、躍躍欲試。經過一個月緊鑼密鼓地籌備,終於迎來了正式起兵之時!

然而就在行軍途中,馬良與法正驚訝地發現士兵數量竟然少了數百人。他們心急如焚,急忙前去質問孫權。面對二人的質疑,孫權坦然相告:“你們出兵數萬,僅缺少區區幾百人並無大礙。”緊接著他派遣周泰率領數千精兵前往軍營增援孫昊。孫昊得知此事後甚為感激涕零。

次日清晨,陽光灑在大地上,照得人暖洋洋的。然而,此時此刻的兵營裡卻是一片緊張氣氛——馬良和法正正在認真地點閱士兵,準備出征。

就在這時,異變突生!那數千名吳國兵竟然毫無徵兆地對蜀國兵發起攻擊,瞬間殺聲四起,血雨腥風瀰漫整個戰場。面對這突如其來的變故,馬良驚愕不已,但他迅速回過神來,命令法正立刻去召集孫昊和趙雲前來支援。

與此同時,呂蒙率領著數百名精兵強將如猛虎下山般衝向蜀軍陣營。這些吳國兵個個身手矯健、武藝高強,而蜀國兵雖然人數眾多,但實力不濟,很快便陷入被動局面,傷亡慘重。

眼看著蜀國兵即將被盡數剿滅之際,一道身影如同旋風般疾馳而來,正是趙雲!只見他手持長槍,衝入敵陣,所過之處敵人紛紛倒地身亡。在趙雲的勇猛廝殺下,吳國兵漸漸敗下陣來,而呂蒙則趁機帶領殘餘兵力倉皇逃竄。

另一邊,孫昊得知此事後憤怒異常,徑直前往王宮找孫權討要說法。孫權卻冷漠地回應道:“這亂世本就弱肉強食,勝者為王敗者寇。如今你既然不再願意輔佐我,那麼留你何用?”說完,孫權輕輕揮了揮手,示意身後的周泰動手。

孫昊聞言渾身一顫,心中充滿絕望和悲憤。他萬萬沒想到自已忠心耿耿換來的竟是這般下場。只見周泰手提大刀一步步朝孫昊逼近,孫昊急忙抽出腰間的長刀試圖反抗,但終究力有不逮,幾招過後便被斬於刀下。

孫昊的犧牲,如同一道驚雷,震撼了在場的所有人,也徹底撕裂了蜀吳之間的信任紐帶。訊息迅速傳至劉備處,劉備聞訊悲憤交加,但他深知此時不能因個人情感而影響大局,遂緊急召見諸葛亮商議對策。

諸葛亮沉吟片刻,提出了一個既保全聯盟又不失尊嚴的方案:由他親自前往東吳,要求孫權公開澄清事實,嚴懲兇手,並提出加強雙方互信的具體措施。劉備雖擔憂諸葛亮的安危,但深知此行的重要,只得同意。

諸葛亮到達東吳後,首先與周瑜秘密會面,利用二人昔日的情誼,懇請周瑜從中調停。周瑜深感此事對東吳聲譽的影響,同意協助諸葛亮,共同面見孫權。在周瑜的陪同下,諸葛亮向孫權陳明厲害,指出背信棄義之舉將使東吳孤立無援,最終難逃曹魏的吞併。

孫權在周瑜和諸葛亮的雙重壓力下,不得不重新審視自已的決策。他意識到,若因一時之私慾而斷送聯盟,無疑是將東吳置於極度危險之地。最終,孫權決定公開向劉備及蜀國道歉,宣佈追封孫昊為忠烈將軍,並將周泰交由蜀國處置,以示歉意與悔改。

與此同時,為了進一步修補關係,孫權還承諾提供更多的物資支援,以及派遣軍隊協助蜀國共同抗曹。這一系列舉措,雖不能完全抹去過去的傷痕,卻為雙方關係的緩和與聯盟的繼續奠定了基礎。

趙雲得知孫權的處理結果,雖然心中對孫昊之死仍然難以釋懷,但也明白在亂世中,保持聯盟的穩定更為重要。他與馬良、法正等人一起,開始著手恢復軍隊士氣,準備迎接與曹魏的最終決戰。

隨著孫權的公開道歉和實際舉措的實施,蜀吳兩國的關係逐漸從危機中回暖,儘管重建信任之路依舊漫長且充滿挑戰。諸葛亮回到蜀地,向劉備詳細彙報了東吳的態度與承諾,劉備聽後,雖然心中對孫昊的犧牲仍然痛惜,但也對未來的局勢有了新的考量。

在諸葛亮的建議下,劉備決定舉辦一場聯合軍演,邀請東吳的軍隊共同參與,以此作為雙方重新建立互信的實際行動。同時,劉備還提議在孫昊犧牲的地方建立一座忠烈祠,既是對孫昊的紀念,也是對忠誠與犧牲精神的弘揚,這一提議得到了東吳方面的積極響應。

周瑜在得知這一計劃後,深感這是彌補過錯、增進兩國情誼的良機,便主動請纓,代表東吳參加紀念儀式,並承諾將親自監督周泰的懲罰,確保公正執行,以消除蜀國的怨念。

在聯合軍演的籌備過程中,兩國軍隊在共同訓練中逐漸加深了了解,原本緊張的氛圍慢慢緩和。趙雲作為聯軍先鋒,與東吳的甘寧、太史慈等將領在訓練場上切磋武藝,相互尊重,展現了超越國界的武者情懷。

隨著軍演的成功舉行,蜀吳聯盟的凝聚力達到了一個新的高度,雙方在共同對抗曹魏的立場上更加堅定。諸葛亮與周瑜更是頻繁通訊,討論未來的戰略部署,如何利用彼此的優勢,形成南北夾擊之勢,對曹操形成更大的威脅。

而在這個過程中,孫權也深刻反省,開始更加重視內政與外交的平衡,加強了與劉備的直接溝通,力求避免類似的誤會與悲劇再次發生。同時,他重用了魯肅等主張聯合抗曹的大臣,力求在紛亂的三國時代中為東吳爭取更多的生存空間。

歷史小說相關閱讀More+

逍遙小貴婿李辰安鍾離若水

堵上西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