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全大怒,連忙騎馬衝向番禺城門,可哪裡還有人影啊。

他只能灰溜溜地回到了兵營,該死計程車武,不光帶走了他的百人開荒隊,還帶走了番禺兵營其他本地計程車兵,這是不想給他留下本地士兵的意思啊。

“大哥,怎麼了?”看見王全垂頭喪氣的邢道榮和鮑隆走了過來,他們的部曲倒是沒有被帶走,還留在現場。

王全把事情和他倆說了一遍,邢道榮大罵起來,

“這個鳥士武,這是故意針對大哥啊。”

“大哥,你也別急,你看看我們兩個的兵能不能幫你的忙。”鮑隆說道。

“也是,這還有希望呢。謝謝你提醒我,鮑二哥。”王全拍了拍自己臉,走向他們二人的隊伍。

經過一番詢問,這近五百人的隊伍裡,竟只能挑出二十人,曾經有過耕作和開荒的經驗。因為他們都是荊州人士,而荊州自黃巾起義起,因戰亂毀掉了很多原來有的田地。當地居民為避戰亂而成為流民,有的人很年輕就為了生存下去只能加入軍隊裡。這部分人很多從小就沒有接觸過耕作的生活,更別說開荒該怎麼做了。

二十人就二十人吧,總比沒有好啊。王全心想。

他帶著這些人走去荒地,番禺縣別的荒地,不像那塊之前開墾的那麼大。王全直接命令二十人分兩批,分別去兩塊地同時進行開荒,現在人少了,人人手上都能分配到農具。

王全想著,人手都有,估計幹活效率應該不會差。

然而事情出乎了他的意料,雖說這二十人都有農具在手,而且開墾地的面積也不像之前的那麼大。可是他們的經驗技術比起之前老譚選出來的人都差太多了,這也是因為生活環境的不同。老譚他們是耕作久了,轉業成計程車兵,荊南這二十人則是,年少時期接觸過耕作開荒,如今他們當兵久了,久未下田,早已生疏。若行軍打仗,老譚他們不如這二十人,可要是比耕田開荒,老譚他們在南海的本地人,卻是經驗更加豐富。

而且雖說開墾的荒地面積不大,但是就十個人在一塊地裡也顯得有不少的空處。比起之前百人開荒隊有得輪換,現在這二十人卻沒得輪換一天從早幹到晚,效率還降低了不少。雖說後面王全又改回了輪換制,五個人五個人進行輪換,但還是見效甚微。已經過去了幾天的時間,開荒的進展遠不及之前的百人開荒隊。

劉平偷偷來觀察,看見王全的這個開荒進度,也是安心了。就按這個進度,可能一個月都開不了一塊地。

到了中午時間,隊伍們都在休息。

“王都尉,要是有犁就好了。”一個士兵問道。

“梨?你要吃梨嗎?你早說我就給你到市集裡買去。”

“不是吃的梨,是耕田用的犁。”

王全一拍腦袋,對喔,這些天一直傻傻用人力,都忘了可以用牛來助耕。

“你們接著吃飯,吃完飯後休息下再幹活,我去幫你們找牛和犁。”

王全連忙騎馬到了工房,詢問工匠們。

“老李,你們工房這有犁嗎?”

“王大人來了啊,犁我們這裡有,不過牛你可不好找。”

李遠拿來了一把犁,王全看著這把犁,感覺形狀跟印象中知道的不一樣,不過還是感謝了一番便拖著犁上了馬。

王全帶著犁,騎馬去到番禺的農田裡,找了不少人,才借到了一頭老水牛。

隨後番禺的街上出現了一道風景,番禺縣的縣令王全一手牽馬,一手牽牛,牛背上又放著犁,一人一牛一馬走在街上。

下午,有了牛和犁,開荒的進度快上了不少。不過王全看著田裡計程車兵和牛,犁地的時候人仍需使用很大的力氣,而且只能直直的走完一遍後,讓牛費老大的勁才能轉過彎來。感覺跟他以前看過的圖片,影片都不一樣。

突然一個知識點出現在了他的腦裡,在漢末三國時期,使用的犁還是直轅犁,一直到了唐朝後期才出現了更為省力和效率更高的曲轅犁。如果能在現在改良出曲轅犁不就能大大提高開荒的效率了嗎?

第二天,王全又出現在了工房,這段時間他老是來工房這,已經跟各位工匠混熟了。

今天他還從市集上買了一籃梨過來工房。

“工房的各位,來來來,吃梨啦。”

工匠們聽到有梨吃,都圍了過來,

“王縣令,今天買梨過來是又有什麼事情吩咐我們做呀。”

工匠們這段時間也是習慣了王全這位縣令總是喜歡親力親為地過來,而且也習慣了每次他來總會讓他們做點事情。像今天這種主動獻殷勤的情況,絕對是有重要的事情要讓他們做。

“嘿嘿,所以說你們這些會做手工的都是些聰明人,我來是想讓你們幫忙改良下這犁。”

“梨?我們這乾點手工,造下工具還行。這育種的事,你得找農民他們啊。”

“我不是說吃的梨,說的是田裡牛耕用的犁。”

王全說罷,從懷中拿出一張麻紙,上面是他自己畫的曲轅犁的造型。

想到這,王全只能痛恨自己不是個理工男,不能像別的穿越者一樣,能親自下場改良。只能憑藉自己腦中對曲轅犁的記憶,畫出圖來,交給這幫工匠幫忙。別看這幫工匠呆在番禺就以為他們沒見過世面,經過這段時間王全的瞭解,這幫工匠可幾乎都是逃避戰亂而從各地區來到交州的。

各位工匠看著王全遞出來的畫圖,都是大眼瞪小眼。

這都畫的啥啊?鬼畫符一樣,還不如自己家裡小孩畫的。

“王縣令,我們對作畫之事不甚瞭解,還請您詳細說說要怎麼改良這犁。”

王全一聽,搖了搖頭,他不曾想自己畫得這麼詳細了,工匠們還是看不懂。於是他拿過圖紙,給工匠們上手指點,說明要怎麼改進,增加些什麼東西。

工匠們則完全沒看王全手裡的畫,只是聽著王全的指示,聽到後面都在微微點頭。

“王縣令的意思是,要把這犁的長直轅改成短曲轅?然後還得加個圓形的犁壁,用來減少土裡阻力?”

“對的,改成圓形犁壁,這還能翻土,斷草根。還有別忘了在犁頭裝個能轉動的犁盤,這樣就能方便掉頭轉彎了。”

工匠聽完也是嘖嘖稱奇,開始了討論和交流。

“老王,你從南陽來,有見過這種犁嗎?”

“沒呢,老李,你在宛城見過嗎?”

“從未見過有曲轅的犁。”

“別說他們了,我曾經呆過長安城內也不曾見過這樣的犁。”

“你們看按王縣令的要求改進後的犁,體型也會變得比現在的犁小多了。”

“而且裝了犁盤後,能自由轉動,操作比現在這犁直上直下的靈活多了。”

王全見他們討論得火熱,便再次確認地問道:

“不知大家能否改良出來我所說的犁。”

工匠們則一致笑著點頭,畢竟這個新奇的犁也大大激發了他們的興趣。能夠創造出這種跨越時代的科技,對於中華的匠人們便是最大的吸引力,也是因為這種求知的匠人精神,才讓中華文化輝煌至今。

“交給我們吧,定不負王縣令之託。”

歷史小說相關閱讀More+

加賀 齊藤

武士之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