方孝儒的臉頰染上了憤怒的紅暈,牙齒緊咬,一字一句皆是激憤:“你……你這純粹是誣衊!我這一生所做的一切,都是為了大明的江山社稷,哪裡來的半點私心?”

徐長卿不屑地冷笑,“哼,心裡有沒有私慾,你自已心底最清楚!現在陛下英氣勃勃,胸懷光復洪武盛世的豪情壯志,而你,還在為那些建文舊臣高呼助威,你真正的目的,不言自明瞭吧?”

這話如同利劍,直戳方孝儒的心臟,他怒得渾身顫抖,手指顫動著指向徐長卿,聲音斷斷續續:“你……你竟然……對我……”

“我對你怎麼了?”徐長卿冷冷反問道。

他哼了一聲,“說幾句實話,也算錯嗎?方孝孺,我的第七個問題,你究竟敢不敢回答?”

“自詡為正人君子,卻在建文與陛下叔侄之間挑撥離間,這本就是不仁不義之舉。”

他的話語嚴厲,讓方孝儒身形晃動,幾乎站不住腳,“建文帝身邊的重臣若非都失了仁義之心,又怎會落得今天這步田地?”

“建文若行非道,陛下以正道伐之,有何過錯可言?”

徐長卿的話語,宛如串串珍珠落玉盤,字字擲地有聲,令方孝孺背脊一陣寒意,冷汗不禁涔涔而下。

與此同時,朱棣在一旁聆聽,臉色愈發激盪,眼中的光芒閃爍。

正是由於建文帝一著不慎,接踵而來的錯誤如多米諾骨牌般,一步步將天平傾斜向了他這位燕王。

朱棣他都想不到,有朝一日,自已能夠登頂大位。

“身居臣子之位,若不能耿耿忠心,直言進諫,指出君主之誤,反而默許其治國無方,胡作非為,此乃大不韙也!”

“空談誤國,盲目崇拜古人,妄圖復辟井田舊制,你以為自已是那篡漢的王莽重生嗎?”

徐長卿聲音陡然揚起,如同雷鳴般震響,直指要害,“王莽新朝之敗,作為沉浸書海的你,竟會不知其禍?重拾井田,真能換得百姓安居樂業?豈非痴人說夢!”

“爾等若再這般肆無忌憚,大明的河山,還能承載幾度春秋?”

“方孝孺,你所為究竟是為了大明社稷,還是隻圖個人私利?給我一個答案。”

徐長卿的厲聲質詢,似重錘擊心,令方孝孺腿腳一軟,不由自主跪伏於地。

“靖難之舉,實非陛下所願,倘非爾等建文舊臣逼人太甚,手足相殘,濫殺皇族,陛下又怎會與建文叔侄刀兵相見,手足相煎。”

“可憐湘王,何罪之有,竟被爾等逼上絕路,羅織罪名加之其身。你們心中,可還裝得下大明的萬里江山?”

“罪臣方孝孺,你犯下之罪,該如何論處!!“

一句句責問,如重錘般狠狠砸在方孝孺心間,他胸腔一緊,猛地嘔出一口鮮血,那情形,好似是被憤怒噎住了咽喉,又似是面對指控無力反駁。

言辭的鋒刃還未消散,他已支撐不住,眼前一陣眩黑,終是不堪重負,昏厥過去,身軀沉重地砸落在冰冷的地面上,激起一陣塵埃,彷彿連大地也為之震顫。

殿外,建文遺臣與方孝孺的家眷目睹此景,面容更添幾分驚慌。

“父親,您怎麼了?”

“父親,千萬不可有閃失啊!”

女兒的呼喚伴隨著憂慮的眼神,滿是對父親安危的深切掛念。

妻子的視線焦著在大殿內丈夫受審的身影上,面色蒼白到了極點,眼中滿是無盡的憂慮,彷彿預感到了家族末日的臨近。

而那些曾效忠於建文的老臣們,個個面龐如灰燼般黯淡,心緒跌落至絕望的深淵。

“方大人,您務必安然無恙啊!”這話語裡,滿載著不言而喻的深切期盼與惶恐。

“完了,倘若真如此,我們所堅守的道義與信念,又該何去何從?”另一人嘆息,聲音裡帶著無法掩飾的迷茫與無助。

面對著徐長卿那激昂的辯解,建文的老臣們心潮起伏,他們對於自已一直以來的堅持與信仰,此刻更感彷徨無措,猶如夜海中失去了燈塔指引的航船,不知該駛向何方。

朱棣勉強按捺住胸中沸騰的喜悅,意識到這正是粉碎方孝孺那不可一世形象的絕佳時機。

“哎呀,老和尚啊老和尚,你這徒弟可真是叫我歡喜得緊。“

怎能不教朱棣心花怒放呢?不僅親眼見證了徐長卿橫溢的才華,更令人拍案叫絕的是,徐長卿居然在唇槍舌劍間,讓文人楷模方孝孺敗下陣來。

這一役,無疑為他這皇位的非正常繼承鋪設了看似合情合理的臺階,令一切都顯得那麼水到渠成。

畢竟,這一切都成了建文的過錯,而朱棣是迫不得已的情況下,才起兵靖難的。

“嘿!”徐長卿冷眼一瞥,望著地上那位裝作氣息全無的方孝孺,心中暗笑:以為扮作死人,就能逃過我這一連串言語的箭雨?實在是天真得可愛。

今日,徐長卿打定了主意,無論怎樣都要在這場口舌之戰中,讓方孝孺落敗。

“無德無行之輩,如你方孝孺,縱然時局未至改朝換代,可你唆使皇室骨肉相殘,已是罪孽深重,天地不容。”他的話語如同利劍,字字戳心。

“迂腐書生誤國誤民,莫過於此。你固守建文一隅,自詡忠貞不渝,可曾想過,那些在靖難中喪命的無辜百姓,他們的冤魂是否能瞑目於你的所謂忠誠之下?”徐長卿的質問,沉重而犀利。

隨即,他又是一聲冷哼,字句間帶著不可動搖的堅定:“你這背離正道之臣,未能守護建文血脈,是為不忠;令家族親友,乃至師門同道,皆因你一人之過遭受株連十族的悲慘命運,此乃大不孝;友人舊識,亦因你牽連而身陷絕境,如此作為,何談一個‘義’字?”

“如此,不忠不義不仁不孝方孝孺,你今日又有何面目,在這大殿上指責陛下!”

每一言,都似重錘,敲擊在人心之上,讓旁聽之人也不由得心生震撼。

歷史小說相關閱讀More+

開局帶皇帝做金工實習

小墨今天吃什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