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鄭州城隍廟的傳說**

傳說很早以前,鄭州是一大片荒山野嶺,山腳下住著幾戶人家。有個姓張的老頭以打柴為生,人們都叫他張老漢。

一天,張老漢到遠山打柴,發現半山腰的石縫裡長著一棵枝繁葉茂的大樹,樹下有一眼泉水,水清如鏡。他想,這荒山野嶺,咋會有這麼一棵大樹呢?他想弄個水落石出,就順著樹向上爬。爬了百十丈高,見樹上有一個樹洞,洞口坐著一個鬚髮飄飄的老頭。老頭對他說:“我叫柏仙翁,在此居住多年。發現這一帶有玉礦,你就鑿石開山,採礦煉玉吧。”說完,化作一縷青煙不見了。

張老漢按柏仙翁的指點,鑿石開山,採礦煉玉,果然採到了玉石,煉出了晶瑩透亮的玉石。玉石越來越多,堆成了玉石山。

後來,人們為了感激張老漢,就把他開採玉石的山叫“張山”,把他住過的莊叫“玉寨”,把他挖的泉叫“玉泉”。

再說那棵神奇的柏樹,因年年月月受玉泉水的澆灌,越長越旺,枝繁葉茂,綠蔭如蓋,香飄數里。人們就叫它“仙柏”。有人還在樹旁修了座“柏仙廟”,四季香火不斷。

有一年,天氣大旱,玉泉也乾涸了,仙柏也枯萎了。柏仙廟裡的柏仙翁滿面愁容地對眾鄉親說:“我到瑤池去請王母娘娘,設法解救百姓。”說完,化作一縷青煙不見了。

不幾天,柏仙翁真的帶著王母娘娘的旨意回來了。他對眾鄉親說:“王母娘娘說了,要想救玉泉、仙柏和百姓,必須鑿通七十二眼井,打通一眼井泉,玉泉、仙柏就會復活。”說罷,化作一縷青煙又走了。

眾鄉親為了活命,就跟著柏仙翁的指點,披星戴月,餐風飲露,東跑西顛,終於鑿通了七十二眼井。只見一眼眼井水都噴湧而出,流向玉泉,玉泉活了,又流進仙柏的根部,仙柏也活了。只見玉泉裡噴珠吐玉,仙柏上金光四射,整個玉寨山都成了光的世界、玉的海洋。

後來,王母娘娘為了表彰眾鄉親鑿井救命的功績,就派柏仙翁為這裡的城隍,日夜巡察,保護百姓。並把玉寨山周圍的地區統歸柏仙翁管轄,這就是現在的鄭州市。

那棵仙柏,就是城隍廟裡的大柏樹,玉泉就是廟前的金水河,那七十二眼井,就是鄭州城裡現在那七十二條大街上的水井。

玉皇大帝聽了柏仙翁的稟報,就派太白金星下界檢視。太白金星來到人間,變成個白髮蒼蒼的老頭兒,一手拄著柺杖,一手拿著搭褳,來到玉寨山。他看到男女老少正在幹活兒,有的鑿石開山,有的煉玉做器,十分辛苦。他就對張老漢說:“老人家,我路過這裡,人生地不熟,想借宿一宿,行嗎?”張老漢說:“行,你就到俺家住吧。”

晚上,張老漢問太白金星:“客人從哪來呀?姓啥呀?”太白金星說:“我從很遠很遠的地方來,我姓柏。”張老漢說:“俺這裡姓啥的都有,就是姓柏的少。客人既然姓柏,就認俺老張為兄吧。”太白金星說:“那敢情好。”於是,二人就對著天地拜了起來。

張老漢又說:“賢弟,你見多識廣,俺想請教一件事。”太白金星問:“啥事?”張老漢就把柏仙翁的事從頭到尾說了一遍。太白金星聽了,心裡暗想:這老頭兒心眼兒真好,我可得幫幫他。於是,他就對張老漢說:“這事好辦,我給你寫個狀子,你拿著它到西天去見如來佛,他自然會幫你懲處那個柏仙翁。”說著,從搭褳裡拿出紙筆,給張老漢寫了個狀子。

第二天,張老漢辭別了太白金星,歷盡千辛萬苦,來到西天,把狀子遞給瞭如來佛。如來佛看了狀子,就對張老漢說:“你回去吧,明天中午,柏仙翁的頭就會掉下來。”

張老漢回到玉寨山,把這個好訊息告訴了眾鄉親。第二天中午,眾鄉親就跑到柏仙廟裡看熱鬧。柏仙翁一見張老漢領著那麼多人來了,知道事情不妙,就慌忙化作一縷青煙逃走了。眾人一見

都市小說相關閱讀More+

只是歲月太蹉跎

道友你回來啦

MC旅行日記

無聊子楓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