俺娘結婚前一直憧憬自已早點結婚嫁人,這樣能夠擁有自已的小家,因為她在姥姥家跟著姥姥姥爺一起生活已經無法忍受下去了。

在村裡,她經過時,路邊的人們紛紛交頭接耳,對她經常指指點點。

“瞧,她家就她們三個閨女,以後可怎麼辦啊。”

“沒有兒子,這香火可就斷了啊。”

“她父母沒有生兒子的命!這能怪誰?”

這些冷嘲熱諷,深深地刺痛了俺孃的心。

在當時農村的傳統觀念中,生育兒子被視為一種重要的價值和榮譽象徵。因此,那些無法生育兒子的家庭會遭受嘲笑和看不起。

在農村的聚會或婚禮等社交場合中,沒有兒子的父母常常感到自卑和不安。他們默默坐在角落裡,看著其他人家的兒子們成為眾人關注的焦點,心中充滿了無奈和失落。有時,他們甚至會遭受直接的嘲笑和譏諷,“你看,他們連個兒子都生不出來!”這樣的話語讓他們的自尊心受到極大的傷害。

在這樣的環境下,沒有兒子的家庭承受著巨大的心理壓力。

而這種無形之中的壓力,俺娘也被迫承擔起來了。

她默默地低下頭,淚水在眼眶中打轉。她知道,因為父母沒有生出兒子,她成為了周圍鄉親們嘲笑和看不起的物件。無論她怎麼努力,都無法改變這個現實。

她緊咬嘴唇,轉身離開了這個讓她感到痛苦的地方。她的腳步顯得有些沉重,彷彿揹負著整個世界的壓力。

她暗自告訴自已,要堅強,要努力,去證明自已的價值,讓那些看不起她的人閉嘴。

70年代,當時農村實行掙工分的政策,就是大家一起幹活,透過付出的勞動換取工分,然後積累一段時間後,用這些來換取糧票和錢。

在當時的農村,流傳著這樣一句話:“工分工分,社員的命根。”

工分相當於現在的工資,當時工分與每個人的口糧掛鉤,是年底為數不多的分紅依據,也是全家人所有的盼頭。

每年工分掙得多,到時候能多分點糧票和錢,工分掙得少,一家子的溫飽都成了問題。

工分定的規則是這樣的——

掙工分之前,先要規定出來每個人各自的底分。

普通的一個男勞力按照10分的底分來計算,早上幹一早上活就能記2分,上午幹一上午活可以記4分,下午又幹一下午活能記4分。

婦女幹活力氣一般不如男的,所以在底分上也沒有男的高。

婦女勞力只有8分到9分的底分,半大勞力就只有5分的底分,根據年齡和力氣以及做出的貢獻不同,底分也有差別。

每個人的底分,需要生產隊來研究後定出來。

每個人的工分有專門的人拿著專門的本子做記錄,記錄的人叫記工員。

在七十年代掙工分的時期,農村家庭的收入主要依賴於勞動力的貢獻。

由於傳統觀念的影響,家裡有兒子的家庭往往能掙得更多的工分,這讓那些只有女兒的家庭感到焦慮和著急。

在田間地頭,兒子們身強力壯,他們能夠承擔更多的重體力勞動,如耕地、拉車等,因此能夠獲得更多的工分。而女兒們則受到體力和傳統性別限制的影響,所能從事的工作相對較少,工分收入也相對較低。

家裡有女兒的父母們看著那些兒子多的家庭的收入逐漸超過自已,心中不禁焦急起來。他們擔心女兒們的未來,擔心家庭的經濟狀況。於是,他們開始想辦法讓女兒們也能為家庭掙得更多的工分。

一些家庭會鼓勵女兒們學習一些手藝,如編織、刺繡等,以便在農閒時能夠透過手工勞動賺取額外的收入。還有一些家庭會讓女兒們參加農村合作社的其他工作,如養殖、種植等,以增加工分的來源。

然而,儘管女兒們努力工作,但由於社會和體制的限制,她們始終難以掙得與兒子們相同的工分。這種不公平的現象讓女兒們感到無奈和不滿,但她們也不能放棄。

因為姥姥家沒有兒子,俺娘沒有哥哥沒有弟弟,這樣的社會大環境下,家裡沒有兒子的弊端一下子就暴露無遺了。

那些家庭中兒子多的,常常因此很驕傲,他們起步點就比姥姥家這樣的家庭就高,日積月累,長年累月下來,兩種不同的家庭,收入差距就會越來越大。

姥姥和姥爺非常焦慮,因為全村只有他們家裡沒有兒子,全村人都在看他家的笑話。

這個時候,姥姥無奈之下,逼著當時20歲左右的俺娘要像男勞力一樣出力幹活,要求她要掙到和男人一樣的工分。

在母親這樣嚴苛的要求下,俺娘只好咬著牙去拼命,那些家裡有兒子的,別人幹半天活就行了,下午累了能休息,她不行,她不管是累了病了,都要衝到地裡幹活。

有一次,她身上來事了,肚子疼,躺在床上不想動。

姥姥聽說當天有個活,累,但是能掙不少分,就心動了:“三閨女,你起來,趕緊去幹活去!”

俺娘實在不舒服,她一動也不想動:“娘,我不得勁,讓我歇一天吧。”

“就你嬌貴!我看你去不去?”姥姥一下子怒氣衝衝的,衝到廚房裡,抓起一根擀麵杖,就衝俺娘身上打了下去。

俺娘看到姥姥這樣,趕緊爬起來:“別打啦,別打啦,我去幹活,我去還不行嗎?”

她一邊哭著一邊坐在床邊,穿上自已手工做的布鞋,拿起鐵鍬,強打起精神,朝地裡走去。

為了多掙點工分,為了讓周圍村裡的人高看自已家一眼,俺娘還忙裡偷閒學會了繡花,她的手特別巧,她繡的花鞋上的那些花栩栩如生,百裡挑一。

她就這樣,在沒出嫁之前,白天下地幹活,晚上挑著燈繡花,她的手藝特別巧,她繡的花獲得了村裡人的嘖嘖稱讚,她每天像個壯實的男勞力那樣在地裡勞作,也被全村人當成了勞動的模範。

村裡的大喇叭上經常會點名表揚俺娘:“尹玉鳳,是勞動模範,幹活是一把好手,大家都向她看齊!”

名譽歸名譽,工分是掙了不少,但只有俺娘自已知道,自已這是幾乎拿命在拼,為了得到周圍人的認同,冬天刺骨的河水,其他人不肯下河撈魚,她冒著嚴寒咬著牙下去。夏天,將近40度的高溫,牲口都熱得喘不過氣來,別人都在樹蔭下休息,又是她二話不說,“咕嘟咕嘟”給自已灌一肚子冰涼的井水,扛起鋤頭,走向了地裡……

“拼命三娘”,是村裡人給她起的外號。

俺娘並不想過這樣的日子,她認為自已是在給姥姥姥爺賣命,於是,她天天盼著能夠早一天嫁出去,找個不錯的男人嫁了,然後自由自在地過上自已的小日子,不再受姥姥姥爺的控制。

其它小說相關閱讀More+

並夕夕上砍一刀,砍出美男任我撩

木柒攸

我不恨你了!

鄭它一個億

別靠近未來

程木塵

替大佬擋槍的第一天

野芝

變成龍女的機率很低,但不為零

四風妖

【超甜】小故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