俺爹到了後,也沒有更好的辦法,只好將俺娘扛在肩上帶回了家,又讓奶奶稍後把我和弟弟送回了家。

俺娘甦醒過來後,淚水還是止不住地往下流。

在她認為,她好不容易脫離了姥姥姥爺家這個苦海,終於過上了自已自由的小日子,但俺爹卻並不踏實的和她過日子,這點讓她很絕望。

如果奶奶能幫她撐腰的話,也就罷了,但奶奶因為子女多,並不想管她和俺爹這個爛攤子,這讓她感到很失落。

退最後一步講,如果姥姥姥爺能理解她支援她也行,但姥姥姥爺最多隻能幫她經常帶帶孩子,其他的幫不上什麼了。就連她和俺爹吵架的是時候,姥姥姥爺都是在批評她指責她,維護姑爺。

試想一下,俺娘這個30歲的農村婦女,年紀輕輕,男人經常在外為了躲避農活不回來,家裡的重活全部都落在她一個人的肩上。

每天清晨,她早早地起床,扛起鋤頭走向田間。土地對於她來說,既是生活的依靠,也是沉重的負擔。她孤獨地在田地裡勞作,播種、施肥、除草,所有的事情都要她一個人完成。

炎熱的夏日,太陽高懸在頭頂,她汗流浹背,卻不敢有絲毫停歇。乾旱的時候,她要一桶一桶地挑水澆地;洪澇的時候,她又要擔心莊稼被淹沒。每一場風雨,每一次旱澇,都讓她的心情如同過山車一般。

傍晚,當她疲憊地回到家中,還要照顧年邁的父母和年幼的孩子。她的壓力如山大,卻無人可傾訴。

夜晚,她躺在床上,輾轉反側,思考著明天的農活和生活的瑣事。種地的辛苦和對男人的思念,讓她的眼淚常常在黑暗中默默流淌。

就這樣,俺娘本來脾氣就大,和俺爹這樣過了幾年後,脾氣更大了。

而俺爹,為了躲避俺娘動不動就吼就罵人的毛病,變得後來更加不願意回家了。每年裡,他只在農忙的時候露個臉,過年的時候大年三十回來,過了春節後,熬到大年初五就匆匆騎上腳踏車就走了。

這樣一來,俺娘雖然不是寡婦,但是常年過著寡婦般的生活。

有句話說“三十如狼,四十如虎”,不知道這些年她是怎麼熬過來的。

後來的幾年裡,俺娘為了將日子過得更紅火,還養了一頭豬,兩頭羊,一群雞。

俺爹每年回來的越來越少了,她的脾氣也越來越大了。

印象中,很多年裡,她都很少有好好說話的時候,我指的是面對家裡人的時候,大部分面對親戚和外面的客人,她還是會裝一裝的。

她和俺爹的關係,就這樣形成了惡性迴圈。

俺爹平時不回家,但只要回來,他們夫妻兩個肯定會吵架和打架,他們爭吵的流程是這樣的——

本來俺娘挺正常的一個人,只要看到俺爹偶爾回來後,她就開始發火、鬧脾氣,然後指桑罵槐地罵俺爹,罵他,用那些最難聽最骯髒的字眼。

剛開始的時候,俺爹都會裝作沒聽到,該幹啥幹啥。

但抵不住俺娘一直罵一直罵,忍受了俺娘一陣子後,俺爹就抵不住她罵得太惡毒了,每次罵聲裡,俺娘都會問候我奶奶。

在我爸看來,他做得不對,俺娘儘可以罵他一個人,不要連帶罵我奶奶,畢竟我奶奶已經是60多歲的老人了。

但俺娘卻不管這些,她只顧自已罵痛快了。

接著,俺娘罵著罵著,一直不坑神的俺爹就急眼了,會開始和她對罵。

俺娘本來就有情緒,一聽俺爹竟然敢和她對罵,就更加來氣了,於是她罵得他更難聽了。

接下來,俺爹就會和她展開一場更激烈的對罵。

罵著罵著,他們兩個人就會動起手來,不僅打砸家裡的東西,還會隨便抓起家裡的掃把啊、凳子啊、棍子啊,追著對方打。

最後,兩個人廝打在一起,互相往對方身上揮拳踢腿……

這樣的爭吵,每次都是以俺娘最後休克了而劃上句號,她脾氣大,總是被氣得暈過去了,俺爹這個時候,就會掐她的人中,把她掐醒,一邊掐她,一邊俺爹還會抱怨:“這是什麼女人,簡直是個掃把星!鬧得家裡一團糟,大人小孩都不得安寧!”

面對父母兩個人的爭吵,我和弟弟因為小,都不知道該怎麼辦,只能躲在一邊哭,稍微大點的時候,會衝過去,站在他們中間,試圖給他們拉開架,但無奈勢單力薄,正在氣頭上的他們也壓根想不起來,哪怕考慮孩子為了孩子也得儘快停止爭吵。

他們只顧自已發洩心頭的憤怒。

在俺娘看來,俺爹這是跟村裡的盲流子差不多,有家不回,家裡有地他不幹活,總是將重活累活都撇給她。

在俺爹看來,他是在外面忙著掙錢,他認為生意是大事,家裡的農活是小事,他要透過做生意來賺大錢,再說了,他討厭俺娘動不動就罵人就吼的毛病,不願意在家長待。

在俺娘休克被俺爹掐人中掐過來後,俺爹會一邊小聲繼續指責她,一邊將她抱在床上。

俺娘會哭起來,有時甚至會哭一夜,第二天眼睛都腫的像金魚的眼睛那樣。

俺爹會到廚房裡做飯,做好飯後,照顧我和弟弟來吃飯,我和弟弟會喊俺娘來吃飯,或者給她盛好飯後端到床前,但俺娘都不為所動,每一次,她都想尋絕路。

“離家出走、喝農藥自殺、摸電自殺”這三項是她每次吵完架後,都肯定會提到的字眼。

每當這個時候,俺爹都是當俺孃的話是耳旁風,認為她不敢這樣做,他每次面對俺孃的威脅,他絲毫不服軟:

“要走你趕緊走!”

“要死你趕緊死!”

“離了你我們照樣過!”

但俺爹雖然這樣說,我和弟弟卻捨不得俺娘,我們倆寸步不離地守著俺娘,生怕她丟下我們倆。

有句話說“寧肯跟著要飯的娘,也不要跟著當官的爹。”

這句話雖然簡單,但卻蘊含著深刻的道理。

母親,是一個溫暖而親切的稱呼;母愛,則如春風拂面般溫柔細膩。即使生活貧困潦倒、需要靠乞討度日,孩子們依然願意緊緊跟隨在母親身旁。因為母親給予他們的不僅僅是物質上的支援,更重要的是那無盡的關愛與呵護。

然而,父親作為一家之主,往往肩負著更多社會責任和壓力。或許他在官場上地位顯赫、聲名遠揚,但這並不意味著他就能全心全意地照顧家庭和陪伴孩子成長。在現實生活中我們常常看到一些官員因為工作繁忙而忽略了對家人的關心與陪伴導致親子關係疏遠甚至破裂。

所以說,無論是貧窮還是富貴,在孩子心中,母親永遠都是最親近可靠之人。只有得到母親無微不至關懷,才能健康快樂地成長起來,並且擁有美好幸福未來!

俺娘每次這樣威脅俺爹,其實都沒有威脅到他,她威脅到的,是我和弟弟兩個年幼的孩子。

我們兩個一想到將來沒有娘了,就嚇得抱頭痛哭,娘不在身邊,那將會是一種什麼樣的感覺?

應該是天塌地崩的感覺吧。

俺爹和俺娘這樣吵幾天後,最終都是俺爹低頭服軟,給俺娘道歉,然後兩個人又打鬧和好了。

再接著,又是新一輪的爭吵和和好。

雖然吵來吵去,我們家的日子有幾年竟然過得紅火起來了。

其它小說相關閱讀More+

路上的那些夏天

辰國的楊氏

彼岸島48天后

吃麵不吃蒜香味少一

野性的格調

草之微

可可兮的楨寶

愛吃忌廉湯的韓老爺子

默然入夢

酒月小淺

排球:我們是為了勝利而來!

也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