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啟樂帶著村子眾人將張二壓下了山,打算天亮後把他交給官府處理。隨後李啟樂和眾人打了個招呼先回家,帶著陳凱和劉武往自家方向走去。

李啟樂的身影漸行漸遠,衣衫飄動間留下一縷儒士的氣息,漸行漸遠。

李啟樂還沒進門就被小弟啟安抱住了,緊緊的趴在他身上,活像一隻八爪魚一樣。家裡的雙親看見他回來,嘴裡直唸叨著出息了,才讀了一個月書就能抓鬼,祖宗保佑啊。

李啟樂進屋向雙親見完禮後,把身後的陳凱也介紹給了自已的家人認識。

要說這陳凱長的帥也是有好處的,沒一會功夫就哄的王翠兒和自已三姐喜笑顏開,李啟樂見狀無奈的搖了搖頭。讓大哥幫忙準備一下晚飯後,李啟樂也就去洗漱一番了。

家人團聚了幾天,其樂融融,天倫之樂溢於言表。然而,李啟樂素來豁達豁達,心繫鄉里,時刻保持警覺,知道自已肩上的責任並未儘儘頭。

在離家的最後一天清早,李啟樂與家人依依惜別,他的母親含淚道別:“啟樂,家有餘糧,但你在學校讀書,別餓壞自已啊。” 李啟樂微笑點頭,安慰道:“君子一言,駟馬難追。我定會時刻珍惜自已。” 留下家人眼含淚光送行,李啟樂一路疾馳,朝著學校的方向飛馳而去。

李啟樂是書院的新生,怕路上有什麼變故,在家小住幾日之後,便拉著陳凱和劉武二人急匆匆的返回了學校。

走進書院,李啟樂感受到這裡歲月沉澱和智慧積澱。先生們教導學生們經典,講述古往今來的文史故事,激勵他們心懷天下,嫉惡如仇,奮發向上。學生們雖然面對的是文字和故事,但他們心頭掠過的是先生們帶來的文字之魂,是堅毅勇敢的人格力量。

道路邊,一曲幽靜的溪澗旁,一座巍峨而雅緻的青磚黛瓦之地赫然矗立,它便是名喚\"白鹿書卷\"的古籍學院。這裡書香滿溢,歲月沉澱下的故事如同一冊未拆封的老卷。

晨光曦微,淡淡的霧氣在古木參天的小徑間繚繞,石磚上的青苔彷彿被輕輕喚醒,訴說著過往學者的勤學苦研。古木投下的陰影裡,青衣學子們手持簡陋竹簡,口中低聲誦讀,那是《詩經》抑揚的韻味,亦或《論語》的深邃哲思,迴盪在整個學院,如晨鐘暮鼓般悠遠而莊重。

教學堂寬敞明亮,窗欞上雕刻著四書五經的經典圖案,陽光透過紙窗,灑下一片金黃。講臺上,師者身著古樸袍服,手中握著戒尺,一字一句講解經義,嚴謹卻又充滿愛意。學生們端坐其中,目光如炬,心中種下了一顆求知若渴的心籽。

課餘時光,學子們於園中嬉戲,池畔的柳樹下,三兩個學生圍坐在石凳上,品讀古人詩篇,吟哦不已。不遠處的小溪旁,有少年執棋對戰,黑白棋子猶如天上的星辰,落在棋盤上,演繹著生活的智慧與謀略。

月升皓月當空,學院寂靜如斯,唯有風中的松濤與遠處山野裡的蛙鳴為伴。然而,那一縷縷書頁散發的清香與明亮燭火映照的學子身影,卻成為這個夜晚最美的詩行。

而這,便是李啟樂在家都心心念唸的書院。

又過兩日,月試成績放榜了。只見那大紅紙上寫著前三甲:李啟樂 劉武 陳凱。眾人看見這排名,腦袋好似要炸開了。紛紛叫嚷著有黑幕,一定是哪個夫子給陳凱漏了題,不然陳凱不可能考這麼高。

在這個陽光明媚的午後,書院的紅榜前,空氣中瀰漫著緊張而沉悶的氣息。學生們議題的焦點圍繞在陳凱的名字上——月試的成績竟然在前三甲,讓人驚歎卻也讓眾人不服。

榜下的陳凱,眼神中流露出的不只是智慧,還有幾分驕傲。他的卓越成果讓同窗們議論紛紛,有的疑惑他的秘訣,有的質疑其是否天成,一時間言論如同沸水般沸騰。

\"憑什麼?你們都知道我在課下付出了多少努力,這些不是運氣,是我的汗水與執著。\"陳凱的聲音猶如利劍劃破沉寂,目光如電射向那些質疑的人。

\"別拿天賦說事,這世界不存在僥倖成功。\"他的話語直擊心靈,彷彿每一字都在控訴大家的輕信和誤解。

眼看爭執愈演愈烈,空氣中充滿了針芒相對的氣息,這時,坐在一旁的學院院長站起身來,清亮的聲音像冬日暖陽融化冰川:\"靜一靜,同學們,請記住,世界上沒有絕對的好壞,有的只是不懈的探索和努力。\"

院長微笑著,那深邃的目光猶如星空,讓人感到無比的溫暖和莊重,繼續道:\"成績固然能展現才華,但更多的是我們如何看待挑戰,面對批評。陳凱,你是我們的榜樣,你們都應該從中學到堅持和進步的重要性。大家都要以平和的心態看待彼此,相互學習,共同進步。\"

這句話彷彿一塊石頭落入平靜的湖面,瞬間激起一片漣漪,人們沉默下來,心中的固執開始慢慢融化。從此,書院不再只是競爭,更是共同求知與成長的樂土。陳凱的成績成了他們追趕的目標,而那一次的爭論,卻也成為他們記憶中最深刻的一課。

李啟樂和劉武也忙出來充當和事佬,連忙讓同學們相信陳凱。眾人見連院長都出來為陳凱說話,便都紛紛回宿舍了,只是走的時候嘴裡不乾不淨的,這讓陳凱很是惱火。

歷史小說相關閱讀More+

穿越成為流浪漢

零碎飄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