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日的早朝結束,天下震動。

太孫被廢!國儲易主!而且皇帝下詔,退位!

傳國於太子朱權!

宮中的旨意一經昭告天下,最先震動的就是京城!

“陛下退位?不可能,這不可能!陛下怎麼會退位呢?”

“逆賊朱權!謀逆犯上,兵變德勝門!囚禁陛下,篡權奪位!竟逼迫陛下降下退位詔書!”

“那什麼,別亂說,我剛還看到陛下出宮了!聽說是要去祭奠皇長孫。”

“胡說八道,陛下那肯定是微服出宮,召集王師南下勤王,匡扶大明!”

“還勤王?逗呢,寧王起兵一路南下,一路兵臨應天城下,見他們勤王了嗎?寧王這是奉天靖難!清君側,除奸臣!”

“奸臣是誰?”

“方孝儒!”

“哎呀,別嗶嗶了,該吃吃,該喝喝,反正是他們朱家人當皇帝,跟我們有什麼關係?過好自已打工生活就行了。”

京城內,無數人都在議論著這件事情。

東宮,原太子妃呂氏,直接被錦衣衛扣下帶走,上一秒她還是萬人敬仰的太子妃,只要朱允炆上位,她就是太后!

下一秒皇帝一道聖旨將她廢為庶人。

朱權也來到了東宮,看著這熟悉的地方,朱權喃喃道,“大哥,我回來了,這一次我是這裡的主人。”

“放開我,我是太子妃!我是太孫的母妃!你們放開我!我要見陛下!”東宮內,傳來了聲聲嚎叫。

“參見太子殿下!”錦衣衛紛紛行禮。

呂氏也被拉了出來,當看到朱權的那一刻,呂氏雙眸通紅,就要向朱權撲來。

“是你!是你篡權奪位,汙衊我兒!”

然而,呂氏張牙舞爪的,直接被錦衣衛控制得動彈不得。

朱權看向呂氏,“按規矩,孤該叫你一聲大嫂,可是你一個妾室,就算是扶正,也只是繼妃!一聲大嫂你還不配!你謀害我大哥的嫡子,罪該萬死!”

“我是冤枉的,我沒有!我沒有!沒有!”呂氏大喊,身上的太子妃服飾已經被扒下,金釵步搖也已全部被取下,此刻更像是一個瘋女人。

朱權淡淡的開口道,“你留著跟父皇說吧,父皇去鐘山了,回來之後就會見你。”

這話一出,呂氏整個人的精神氣兒就彷彿被瀉掉了,整個人癱軟在地,“不,這不可能,皇陵已封,怎麼能再開啟呢?不可以啊。”

“父皇是天子,沒什麼不可以的!孤身為父皇的兒子,支援父皇還雄英侄兒一個公道!若有因果,盡加吾身!孤替父皇一肩承擔,鬼神不怪父皇!”朱權輕哼一聲,看著呂氏這幅模樣,朱權更感這深宮爾虞我詐。

不過又能如何呢。

即便是後世,繼母為了自已的孩子爭家產,也是會對原配的孩子下手。

爭家產尚且如此。

更何況……這爭的是天下!

“殿下,敢問這東宮一干人等,如何處置?”錦衣衛百戶拱手詢問道。

一朝天子一朝臣,朱允炆註定要遭到清算,他們未來要效忠的主子是朱權,東宮的人只是一些小卡拉米,朱權完全有權利處置那些人。

朱權吩咐道,“所有人全部查一遍,跟著呂氏作奸犯科的,立斬不赦!那些清白的人,就都撥到其他宮裡伺候吧。”

“是,那這東宮的屬官怎麼辦?”錦衣衛百戶又問。

那些屬官都是教導朱允炆和輔佐朱允炆處理事情的,都是一些八九品的芝麻綠豆官,最低從九品,最高也就從七品。

都是一群小卡拉米。

“查,作奸犯科者斬!其餘的送到吏部去,吏部安排一下吧。”朱權想了想道。

並沒有選擇濫殺無辜。

真正的暴風雨,才剛剛開始呢。

接下來到登基大典的這段時間,自已的所作所為肯定會被彙報給朱元璋。

到時候給自已惹了麻煩,可就不值當了。

雖然說大局已定,但是大麻煩搞不了,整出點小麻煩,那也很讓人頭疼,一個太上皇若是想整么蛾子,朱權還能咋辦?

而且各地藩王即將進京,到時候朱元璋亂起來說話,傳出去了也會對自已未來的統治極為不利。

若是再出現什麼衣帶詔的事情,那可真讓人無語了。

按照正常情況,自已現在應該囚禁朱元璋,收走他手中一切權利,不許他見任何臣子。

但是……自已現在如果真敢這麼幹,那自已無異於是坐實了謀反的罵名。

自已是奉天靖難,不是謀反!

所以囚禁朱元璋的事兒是萬萬不能幹的。

“是,殿下,臣告退。”錦衣衛百戶領命,隨即一揮手,就押著人離開了。

一個又一個侍女太監,一個又一個官員通通的都被帶走了。

呂氏的嘴也被堵住,然後拉走了。

東宮大變,後宮也是人心惶惶,他們也已經知道了朱元璋已經下旨退位的事情,他們這些后妃也要挪位置了。

“殿下,殿下!臣可算找著你了。”這之後,一個年紀看著挺大的女官帶著一群人趕了過來。

“嗯?”朱權疑惑的看著這群人。

女官行禮道,“臣尚服局李曉,參見太子殿下,千歲千歲千千歲。”

“尚服局的?什麼事?”朱權問道。

“回殿下,臣來給殿下量尺寸啊,陛下已經下旨,命臣等著手準備殿下登基的龍袍等服飾。”李曉回答道。

朱權一愣,“你說是父皇讓你來的?”

“是……是,陛下口諭,臣不敢假傳聖諭。”李曉回答道。

聞言,朱權心裡不經感嘆,自已錯看了朱元璋啊。

還以為朱元璋會給自已搞小動作,四處卡自已的麻煩,沒想到朱元璋拿得起放得下,這權說放就放了。

“起來量吧。”

朱權吩咐了一聲,然後張開了手。

“是。”李曉領命,然後站起身來,身後的人也是趕緊起身,拿這各種尺開始給朱權量尺寸。

一旁也有專門的記錄。

量完之後,就恭敬退下了。

趕製新龍袍,已經刻不容緩了,還好準備給朱允炆做龍袍的料子已經準備了,不然恐怕來不及,只可惜朱允炆沒有用上啊。

歷史小說相關閱讀More+

十萬個為什麼簡略

青風默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