眼下,朱元璋唯一的選擇就是立朱權為太子,否則大明一定會陷入內亂,這不是朱元璋想要看到的。

朱元璋有此一問,也是想要個承諾。

“兒臣若為太子儲君,內安大明社稷,外御大明強敵!

兒臣若為太子儲君,先天下之憂而憂,後天下之樂而樂!

兒臣若為太子儲君,大明從此不稱臣、不納貢、不和親、不割地、不賠款!

兒臣若為太子儲君,必遷都北平,天子守國門,君王死社稷!

兒臣若為太子儲君,路漫漫其修遠兮,吾將上下而求索!

兒臣若為太子儲君,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

兒臣若為太子儲君,承父皇之志,挺我華夏脊樑,為天地立心!

兒臣若為太子儲君,願建廣廈千萬間,大庇天下百姓俱歡顏,為生民立命!

兒臣若為太子儲君,願弘揚聖人妙法,教化百姓,開智萬民,為往聖繼絕學!

兒臣若為太子儲君,願求天公重抖擻,不拘一格降人才,為萬世開太平!

兒臣若為太子儲君,定要我大明,江山代有才人出,各領風騷數百年!

兒臣若為太子儲君,必然文能提筆安天下,武能跨馬定乾坤!”

朱權一連許下了十二道承諾,道道響徹奉天殿,聲音激動人心。

“遷都北平,北上禦敵,天子守國門,君王死社稷,好,好,好!”這番話說到朱元璋心坎裡去了。

本來南京作為六朝古都,朱元璋才選擇定都南京,現在看來兒孫有更偉大的理想。

朱元璋並不反對遷都。

“陛下,寧王殿下天縱之才,理當冊為儲君,以固國本!”這時候,文官集團某大臣朗聲提議道。

朱元璋起身來到御階上面,看向文武百官。

“傳旨,太子妃呂氏,毒殺皇長孫,罪無可赦,廢為庶人,暫囚天牢不得出,著開啟皇陵,咱要給大孫一個公道,若事情屬實,讓呂氏和朱允炆為咱大孫陪葬!”

“領旨。”一旁的太監應下。

這時候大局已定,反對的人腦子有病。

“擬旨,自古帝王繼天立極、撫御寰宇,必建立元儲、懋隆國本,以綿宗社無疆之休,皇十七子寧王朱權,日表英奇,天資粹美,深肖朕躬,載稽典禮,俯順輿情,謹告天地、宗廟、社稷,於洪武二十八年五月十三日,授朱權以冊寶,立為皇太子,正位東宮、以重萬年之統、以系四海之心,佈告天下,鹹使聞之。”

朱元璋下旨,冊立朱權為皇太子。

眼下的局面,也不允許朱元璋不冊立朱權為皇太子了,下這個旨意,有幾分真心實意,只有朱元璋自已知道了。

“陛下聖明,臣等參見太子殿下,千歲千歲千千歲!”文武百官異口同聲的高呼。

朱元璋還沒完,繼續說道,“朕御極二十八年,日夜操勞,如今龍體欠安,不宜處理國事,著太子監國攝政,軍國大事皆取太子進止,另召諸皇子進京,參加冊封大典。

朕決定學習唐高祖,禪讓帝位於太子,著禮部挑選吉日,待皇子全部到京,即安排登基大典,太子冊封大典不辦,但詔書依舊即日佈告天下。

朕退位為太上皇,遷出養心殿,退居永壽宮,著有司即刻籌辦太子登基大典等事宜,昭告天下,此後百官需盡心輔佐,使我大明永昌!”

朱元璋選擇了退位!

與其佔著帝位讓朱權不爽,不如放權放得乾脆些。

本來朱元璋只打算冊封朱權為太子,但是朱雄英的事情爆出來之後,朱元璋的雄心壯志一下子就徹底熄滅了。

不想再管這些亂七八糟的事情了,朱元璋想享兩年天倫之樂了。

今年是洪武二十八年了,還有三年朱元璋就要駕崩,提前退位也算是臨了給自已的帝王人生畫上一段句號,也想做幾年父親和爺爺,而不是皇帝了。

“臣領旨。”禮部尚書恭敬應下,大局已定,不應又能怎麼樣呢?

朱權這時候拱手道,“父皇,兒臣還有一件大事,要請父皇聖裁!”

朱權知道,那件事情必須要讓朱元璋來辦,不然會給自已增加很多阻力,就讓朱元璋最後在為大明王朝發揮一下餘熱吧。

明初剛開國的時代,國力正盛,朱權可謂是直接得到了潑天富貴,不用扶大廈之將傾,也不用去那麼費心的尋找人才。

“什麼事?”朱元璋敏銳的意識到了這肯定不是一件小事。

不然的話,朱權不會不自已決斷的。

“此事關乎我大明千秋基業,是阻止我大明傳之千秋萬代的大弊端!而且是父皇所定下的!”朱權直言道。

這讓朱元璋險些一個沒坐穩。

咱都讓位給你了,你還要批鬥咱?

“你說!”朱元璋咬著牙說出這兩個字。

我倒要看看,咱為國為民,究竟哪條國策阻止我大明興盛了。

朱權回答道,“在父皇定下這條國策的時候,就註定了我大明三百年內必亡國!”

這話一出,朱元璋拍著龍案呵斥。

“放肆!你放肆!咱開國至今二十八年,河清海晏,四海祥和,歌舞昇平,吏治清明,內有國策治邦,外有塞王定國!你敢說我大明三百年內必亡國!你今天說出個所以然來,還自罷了,否則,哼!”

朱元璋雖然沒有說出後果,但那一聲冷哼也表示這事兒沒那麼容易結束。

朱權也沒有跟朱元璋爭辯,而是直接拿事實說話。

“兒臣要說的便是大明奉養宗親之策!兒臣知道父皇窮苦一生,希望兒孫過得好些,但是兒臣不是要阻止這件事情,而是父皇對兒孫好得有些過分了!父皇你可曾算過我大明宗親俸祿的恐怖?可曾算過你的這條政策會成為我大明亡國的主要原因之一?”

朱權想讓朱元璋退位之前,幫自已把這件事情解決掉,這樣的話也可以給自已省去好多麻煩。

更可以給朱元璋挽回一點聖明的形象。

聽到這話的朱元璋怒了,朱元璋從御階上走了下來,來到了朱權的面前。

歷史小說相關閱讀More+

十萬個為什麼簡略

青風默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