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長安城,橫豎二十五條街,縱橫一百零八坊。整體上呈一個東西略長,南北略窄的長方形。

城內佈局嚴謹,結構對稱。南北十四街和東西十一街把居民住宅區劃分成棋盤格一樣的裡坊,每一坊都有圍牆圍住,排列得整整齊齊。

坊內有民宅、官邸、寺觀、病坊等,坊門有衛兵把守,白天各坊間人流絡繹不絕,晚上則會關閉坊門,實行宵禁。晨鐘暮鼓,秩序井然。

青茸從安福門向南,一路經過頒政坊和佈政坊,往西一拐,行不多遠,就到了延壽坊。進得坊內,只見素牆灰瓦,曲巷高簷,路邊不少早市的小食攤子支著,胡餅餑飥,鮮魚豬羊,應有盡有。

青茸略看了看,惦記著先得安頓下來,沒有太過停留。又走了半柱香的工夫,在路旁瞧見一座小庵,杏黃色院牆,青灰色的殿脊,正門石匾上刻著“棲雲庵”三個大字,院門輕掩,隱約有香火氣從院內透出來。

這個時代要想短宿,最經濟的選擇就是寺、廟、庵、觀。

在熙熙攘攘的長安城,官辦的驛站老百姓沒資格住,商辦的邸店不僅價格高昂,還會一屋難求。

還好宮裡給出宮的宮人提供了住宿的便利,像這種庵堂,借住一個月僅需要不到二百文,青茸正是用錢的時候,自然要精打細算。

上前叩門,見過知客和住持,表明來意後,青茸順利租下了一間禪房。

開門看看屋子,窗明几淨,臺案上還擺著一盆細小的蘭草,青茸摸摸蘭草細嫩的葉子,感覺甚是滿意。當下歸置好自已的包袱,略微休整了下,趁著時候尚早,出門把坊內各處都逛了一下。

先在快要收攤的早市上吃了一碗熱氣騰騰的羊肉湯,又花三文錢買了個皮酥瓤軟的胡麻麵餅,肚子裡有了食,逛起街來格外帶勁兒。

延壽坊很大,北鄰金光門大街,東臨太平坊,南鄰京兆府所在的光德坊,西鄰西市,坊東、西、南三面有清明渠等三條漕運水渠,西南角還有長安城有名的金明寺。位置好,交通便利,妥妥的城中鬧市區。

不過對青茸來說,最重要的還要數延壽坊對外的稱號——珠玉一條街。要想做首飾生意,非得來延壽坊調研一下不可。

果然,越往西邊走,坊內的金銀鋪子越密集,打眼看去,除了一些食肆,寬巷兩側的旌旗幌子上到處都是梁記銀鋪、青石記、明玉金坊等牌匾布幡。

走近一看,各家有各家的主營類目,珠寶首飾、金銀器物、翡翠玉石,不一而足……又因為在坊內,都是前店後舍的格局,所以鋪面普遍不大。

青茸到幾家首飾鋪子裡逛了逛,和預料的一樣,頭飾居多,簪、釵、髻、鈿、篦,其次是瓔珞、手釧、耳墜、香囊等,還有少數男人用的金玉鈿帶。

首飾的材質多種多樣,金銀、珠翠、白玉、鎏金、藤木,貴賤都有。整體造型上和宮裡的大差不差,但在細節上倒是各有千秋。

大致來說,宮裡的首飾用料紮實,形制規整,給人的感覺更加莊重,店裡的首飾紋飾活潑,造型變幻,沒那麼講究對稱和圓滿,看著更加親切。

再往前走,就到了西側坊門,出了坊門就是大名鼎鼎的長安城西市。青茸估摸了一下時間,決定明天再去西市好好逛一逛,遂轉身往南邊逛過去。

南邊也挺熱鬧,這個朝代佛教道教都很興盛,坊內的金明寺香火繚繞,隔三岔五就有法事,善男信女聚集在這片區域,騎驢挑擔的小販穿梭其間,催生了不少小生意。

青茸饒有興致地逛了一圈,感覺像是小時候逛廟會趕大集,那些流動的小販支起攤子,賣的有飲子藥、水果、鞋襪、碗筷等各類吃食用品,外圍還有表演雜耍的胡人班子,被一群人圍著,不時傳來一陣陣叫好聲。

逛了一會兒,青茸隔著人群看到斜對面一個攤子上花花綠綠的不知道在賣啥,鮮豔的色彩特別引人注目。

擠過去一看,原來是個賣小飾品的,攤主是個身材高挑、平頭鈍臉的年輕小師傅,穿一身褐色胡服,掃了一眼青茸就趕緊低下頭去,也不出言招呼,只擺弄著攤子上的貨品,略有些靦腆。

青茸一笑,仔細看了下攤子上的東西,只見各色頭花、絡子、面脂和手工打製的素銀小首飾擺放的滿滿當當,花紅柳綠滿目琳琅,挑了幾件細看下,手工有些粗糙,但花樣新鮮,價格也很親民。

青茸流連的當口,就有兩個小娘子過來問價,略挑了挑,各買了只頭花,笑嘻嘻地離開了。又過來了個打扮入時的年輕婦人,大約是想買些高階貨,挑揀了一會空著手走了,不甚滿意的樣子。

青茸心中明瞭,看來這位小哥走的是薄利多銷的營銷路子,針對的也是消費力有限的年輕小姑娘。

逛了這麼一大會兒,青茸腿腳有些發酸,看看日頭,到了下晌,遠遠地聽見西市閉市的鼓聲傳來。青茸從人堆兒裡出來,不慌不忙地往回走。

路過一家小食店,坐進去慢悠悠地吃了份香米粥,看著西斜的日影,生意上的想頭漸漸地有些頭緒了。

第二天又是個秋高氣爽的大晴天。一早梳洗過,青茸挑了身利落鮮亮的胡服穿上,先在坊內逛著吃了早飯,估摸著快到開市的時候,才往西市東門趕過去。

出了坊門,就見外面的大街上已經聚集了不少人,有荷擔騎驢的小販、駕著馬車送貨的夥計,還有趕著駱駝操著異國口音的胡人商隊,間或夾雜著青茸這樣趕早入市的小老百姓……

恰逢開市的鼓聲響起,大門緩緩拉開,等待的人們一陣喧騰,呼朋引伴地往坊內趕去。

青茸跟著大隊人馬進入西市,撲面只見一個寬闊的十字路口,路旁兩側各式商鋪鱗次櫛比,油糧店、法燭店、帛肆、酒肆、絹行、生鐵行、果子行……隨便選一條寬巷,耳旁都是熱熱鬧鬧的迎客聲。

挨著東南門的是一溜鐺斧行和生鐵行的鋪子,門內打鐵的壯漢一身好力氣,左手掌鉗,右手輪錘,打的鐵花四射,叮叮噹噹。

再往前走,是席帽行和靴行的店面,店主大多是胡人,店裡的陳設頗具異域風情,三面牆上陳列著各式各樣的鞋帽,五彩繽紛,華麗炫目。

深秋的天氣已經有些寒涼,青茸摸摸鼻尖,看中了一頂帶耳的胡帽,拿起來試了試,輕便暖和,待向老闆問了價,吐吐舌頭又放回去了。

好嘛,一頂帽子八十五文,還真不是現在的她能消費得起的。

過了東北門,路邊的店面漸漸顯得氣派起來,架樑立柱,雕花繪彩,無論店面大小,一律都收拾的整潔雅緻。

店名也很文秀,諸如楓彩堂、明月軒、秋水閣等。這裡就是西市的金銀行,各種首飾店鋪都聚集在此。

青茸估摸了一下,橫豎得有幾十家鋪子。一家一家逛過去,果然和延壽坊內的小店不一樣。

門外侍立的小廝彬彬有禮,奉茶遞水十分殷勤,掌櫃們都是待客的老手,推銷起自家的貨品進退有度,絕不讓人有一絲尷尬,有些店內還燃著好聞的香料,一應陳設時尚大方。

有一家新開的鋪子,名叫【山嵐】,和別家不同。

他們家除了一些經典款式的首飾,還擺出了許多別出心裁的改良款,例如模仿樹枝形狀的銀簪,虯曲盤折,清冷利落;例如用羽毛代替金箔的挑心和花鈿,淡蕊香紅,惹人憐愛;再比如墨色的金魚項圈,煞費心力地在金子表面燒上了深藍色的琺琅裝點,不僅考教工藝,還挑戰審美……

青茸細看了幾件貨品,心中暗暗稱讚,做工紮實,用料豐富,設計新穎。當得一鍵三連。

關鍵是在古代動輒吉祥美好、團團圓圓的審美格調下,這些作品呈現出了難能可貴的獨特品味和新奇簡潔的藝術風格。這家的主人啊,一定不一般。

掌櫃的見青茸衣著樸素,雖然年紀不大,但眼光獨特,經驗老道,氣質也清朗大方,一下摸不準她的身份。一忽覺得她是個平民丫頭,一忽又覺得更像貴人家的主子小姐。

生意人嘛,總歸是善於營造機會,見青茸看得認真,掌櫃的大手一揮,直接帶著她去了二樓貴賓區,一邊給青茸介紹他家的高階貨品,一邊留神青茸的神色。

青茸呢,畢竟底子裡是個參觀過卡地亞、梵克雅寶等高珠展的二十一世紀新青年,掌櫃手裡的貨品雖然精美,但很多設計青茸在現代的珠寶上也有見過,因此十幾件寶貝看下來,臉上一直淡淡的。

最終還是掌櫃的沉不住氣,試探地問道:“看了這麼多,小娘子可有喜歡的?”

青茸這時候才有些不好意思,豎起大拇指說:“您店裡的寶貝,樣樣都是好貨色。我若是腰纏萬貫,少不了一擲千金把這些都買回去。”

那掌櫃聽了,明白青茸這是囊中羞澀,眼看生意是做不成的,雖然還是笑著,但神色隱隱煩鬱了些。

青茸卻有別的想法,她打宮裡出來,本來就計劃著找份合適的工作,這家的設計和工藝都很合她的眼緣,如果能留下來,不失為一個好歸宿。

於是耐心地跟掌櫃講了講自已在金工造的經歷和手藝,又誠摯地表達了自已求職的意向。

掌櫃聽了,面露難色,悄聲對青茸道:“非我信不過小娘子,想來你從金工造出來,手藝必定一流。只是小娘子不知,這家店背後的主人,不是別人,正是【恆豐櫃莊】的少東家。【恆豐櫃莊】是長安城錢莊裡的頭一份,少東家凌雲之志,必定也要把【山嵐】做成行內新秀。因此【山嵐】的金工作坊裡,都是積年的老金匠,簽了長契,別人等閒進不去,況且小娘子又是女兒身,更是不妥的。”

青茸瞭解了內情,震撼之餘未再勉強,謝過了掌櫃,又跟他切磋了下那件琺琅金魚項圈的工藝。

待青茸離開的時候,掌櫃還在推敲青茸提到的“掐絲琺琅”的技術,看著她挺拔的背影消失在門外,不由得唏噓了一陣。

言情小說相關閱讀More+

去看失約的那一片海

祁隨婻

見你,甚幸

很順利

重生之復仇女官

雲裡一棵樹

寒酥笙夜

夏凌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