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若是皇上知道了,責怪爺爺和劉大人可就不好了。”

朱燁苦笑,暗道自己爺爺真是沒有分寸,竟然私下妄論朝堂國事,要被其他人知道了恐拿他問罪。

“無礙,這裡沒有外人,你說便是,我們也只是聽聽。”

朱元璋雙眼閃爍著光芒,重新燃起希望,看著朱燁開口說道。

“對對,老夫以性命起誓,絕對不會洩露出去的,你儘管說便是。”

劉三吾知道朱燁這是有了答案,也興奮不已的看向朱燁,等待著朱燁的回答。

“那我說說,要是哪裡說的不對,你們別怪罪我就好。”

朱燁沉默些許,理了理腦海中的內容,這才緩緩開口。

將關於明代初治理農田,丈量土地,整理賦稅的問題一一分析給劉三吾和朱元璋。

朱燁的一番解釋令朱元璋和劉三吾不由得嗔目結舌。

這般見地,是他們兩個人加一起都不能趕超的。

就像朱燁所說從新丈量土地,製作魚鱗黃冊這種事情,他們想都沒想過。

不過朱元璋和劉三吾兩人也也知道朱燁說的是實話,只有從新丈量編輯入冊,才能實現去全方位的稅收。

“如果真的按照朝中大臣的提議,只是一味的增加賦稅,那麼治標不治本。

“雖能解一時之困,但是時間久了,民不聊生,反而會使百姓奮起反之。”

“如此一來,得不償失。咱皇上他老人家,不會同意這般提議的。”

朱燁的話音剛落,劉三吾便看向朱元璋忍不住縮了縮腦袋。

“哦?為何皇上不會同意採納?”朱元璋來了興趣,盎然的看向朱燁問起來。

“咱皇上本來就是農民出身,又豈會用這種壓榨農民百姓的方法去填充國庫。”

“這法子,一聽就是那些沒吃過苦的人提出來的。沒種過土地的人,又怎麼會體會到農民的辛苦。”

“如今稅收已經高到四成了,再加的話,一年種下的糧食,交完賦稅,所剩無幾,人家辛苦一年,最後躺在床上喝西北風,要你你幹嗎!”

朱燁說道這裡,有些憤怒,自己當初棄農從商也有很大一部分原因是因為農稅賦收太高。

“國庫不足,不是因為稅收量少,而是因為稅收不全面。”

“底下的鄉紳佃戶,想盡了辦法逃避賦稅,哪怕將稅收提高到百分之百,國庫收到的銀子,也只能是現在稅收的錢數,不會增多,甚至可能更少。”

“所以,要想真正的實現賦稅徵收,只能從根本治理,丈量土地,編寫魚鱗皇冊,降低農稅,加高商稅。”

朱燁繼續分析道。

“為何加高商稅,就算編寫魚鱗皇冊,從新丈量土地,實施稅收,又跟商人有什麼關係。”

“商賈之輩還能和農耕創收相提並論?”

劉三吾顯然不認同朱燁的說法,只當朱燁年少輕狂,所言不過如此。

本是被朱燁才學所征服,但是此時聽到朱燁的治國之論,並不敢苟同。

劉三吾身為文臣儒生,從年少便是苦讀聖人詩書,最看不上的便是從商之人。

就連種地的農民,他都覺得比那些商人高出一等。

也不只是劉三吾,整個大明都是這樣認為的。

“大人此言差矣。”

朱元連連搖頭,知道這些為官之人都看不起商戶。

“郎君還是年輕氣盛罷了,不知道便不如不說。”

劉三吾得到朱燁的否認,有些不悅,打斷了朱燁的話。

“聽他怎麼說。”朱元璋看了一眼站起身的劉三吾,不怒自威。

劉三吾被朱元璋的眼神嚇住,自己真是馬尿喝多了,忘了朱元璋的存在,險些就失禮失敬了。

見自己爺爺發話,朱燁繼續解釋道。

“如今國家太平,農民安居樂業,自然可以種田耕地,屯糧賦稅,但是大人,您想過沒有,若是連年災害,或者戰爭四起。”

“這些百姓顛沛流離,哪裡還能種田種糧,到時候,國庫依仗的農稅稅收,又從何而來。”

“到時候,要糧沒糧,要錢沒錢,拿什麼充作軍需,讓邊防戰士無後顧之憂。”

劉三吾和朱元璋聽到朱燁的話,心知朱燁說的是實話,兩人臉色都是猛的一變。

朱元璋還好,但是劉三吾從來沒有考慮過這樣的問題。

讓他來想,根本就沒想過,這些農民離開了土地,不能種糧,國庫的糧草和銀子要從哪裡得來。

可是,他還是不肯承認,不死心的問道:“那關商賈何事,若真的連年戰爭,這些商賈就有錢繳稅填充國庫了嗎?”

“對呀。百姓離開了土地不能種糧,不能秋收。他們是指著種地生活的。指著糧食生活的。”

“可是商賈就不一樣了,他們不止可以販賣糧食。”

“布帛,兵器,瓷器,茶葉,甚至是工具,柴米油鹽,只要人們需要的,他們就可以販賣。”

“就算沒有土地,他們也可以從別國弄來糧食,只要資源在,他們的錢財就可以源源不斷的進入自己的腰包。”

“盆滿缽滿的,拿出來些真金白銀供給國庫軍需,豈不是輕而易舉。”

朱燁看向劉三吾,耐心的說道,身為商賈,他自然知道經商之道的暴利到底有多驚人。

“這……這……”

劉三吾此時依舊想要反駁,但是卻開口說不出話來。

“就拿我提煉精鹽來說,僅僅是送到鹽使司,一斤精鹽收價五成,大人您知道我一天可以掙多少錢嗎?”

“按照我現在的產量,我一天可以拿到千兩白銀。待我擴大規模,增加人手,日入萬兩都是少的。”

朱燁臉上帶著自信的笑容,將劉三吾心中最後一絲抵抗斬殺殆盡。

“萬……萬兩。”

劉三吾在聽到朱燁的話後,頓時像洩了氣的皮球一般,頹了下去。

朱元璋此時也是震撼不已,他從來沒想過,自己注重的農耕發展努力百年,都不如一個商人一月的收入。

此時朱元璋的心中驚起驚濤駭浪。

歷史小說相關閱讀More+

我在古代爭天下

塵緣若夢

烽火九州

武道風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