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國退兵的訊息一路穿過大明國境,送到了皇城之中。

朱允熥手持那封軍報,也不得不佩服。

以少勝多,這種勝仗,大明自開國以來也確實存在過。

可是以這種極低的傷亡,消耗了敵軍一半的人馬,簡直堪稱奇蹟。

越是這樣,朱允熥越是意識到自己和朱燁的差距。

他知道,這場勝仗背後的主使到底是何人。

不是遠在黎國的湯和,更不是固守雲城的湯軏。

而是……朱燁和沐惠。

開門關一戰,早已經在朝中引起了翻天的熱潮。

一部分人驚訝於棄關阻敵的決策,一部分人又遷怒於此。

整個朝堂,分成兩派,各持一詞,逼得朱允熥要瘋。

“閉上嘴!”

實在不堪其擾,朱允熥猛喝一聲,眼前的珠串也因為他的憤怒而不斷的晃動著。

“你們一個個廢物,若是真有能耐,朕早先遣兵的時候,為何沒有人自薦取代湯和前往雲城。”

“如今打了勝仗,你們倒是一個比一個能說會道。”

“敢情開門關外迎戰敵軍的不是你們。”

朱允熥雖然在登基皇位的事情上所作所為不是君子之行。

可是在國事上,他倒也不糊塗。

他明白若不是朱燁和沐惠在開門關外將敵軍阻攔,怕是蔓延的戰火真的燒起來,他們大明將家破人亡。

沒有了大明,他這個皇位,又豈能繼續穩坐。

到時候,恐怕不止他要萬民聲討,怕是還要千古遺臭。

朱允熥看著殿中因為忌憚而跪在地上噤若寒蟬的眾人,不知道怎的,胸前就湧起了一陣酸楚。

他有些後悔了。

有自己皇爺爺在世,他總高枕無憂,覺得治理天下,都不過而已。

可如今事到臨頭,他才明白,原來一國之君,真的不是那麼容易承擔重任的。

更何況,他殺了……那麼多的良將。

若不是大明無將可用,又怎麼會致使大明經受如此之災。

朱允熥甚至都不敢想象,若是沒有湯和自請出戰。

若是沒有朱燁和沐惠守家衛國。

他如今……還能安安穩穩坐在這裡嗎。

可這種想法也不過只是一瞬間而已。

奉天殿內的沉默,讓朱允熥的神思越發的清明瞭起來。

既然大明的危機已經解除了,那麼……朱燁,絕對不能再任令統帥任何兵馬了。

“此戰大捷,湯家有功。”

“傳旨湯和湯軏,收兵回朝,歸京之日,另行封賞。”

朱允熥堵住奉天殿中眾人心中的各種情緒,頭都不回:“退朝。”

等他人離開了奉天殿後,這才朝著黃狗兒吩咐道:“去喚兵部尚書來見朕。”

黃狗兒走後,朱允熥便陷入了沉默。

偌大的宮殿內,只有他一個人,定睛看著面前的地板,不知道在想些什麼。

自從朱允熥登基以來,就特別不喜歡自己身邊群星環繞一般的跟著太多人。

他倒是不擔心安全問題,因為雖然明面上看上去只有他自己,實則宮殿內已經布好了暗衛。

只不過這些人,沒有吩咐,不會露面。

兵部尚書尚未離開宮內,得知朱允熥召見,便馬不停蹄的趕來覲見。

“微臣見過皇上。”

兵部尚書恭敬的跪在地上,沒有朱允熥的吩咐也不敢抬頭。

“你知道朕叫你前來,所謂何事嗎?”

朱允熥的目光落在眼前佝僂著身子趴在地上的兵部尚書身上。

“微臣愚鈍,還望皇上明示。”

兵部尚書垂著頭,眼珠子在眼眶裡滾了滾,謹慎的回答道。

“湯和不經聖令,擅自出兵,你兵部尚書,就無話可說?”

朱允熥眼神冰冷,那周身滲出來的寒氣,讓人忍不住身體僵硬。

“回皇上,湯和擅自領兵出征黎國,也是為了圍魏救趙,理應……”

兵部尚書的話還未說完,就被朱允熥打斷:“呵,那照兵部尚書的意思,難不成日後我大明的軍將都可以隨意無令遣兵了?”

聽出了朱允熥的不悅,兵部尚書立馬老老實實把頭低得更很了:“臣並無此意,還請皇上明鑑”。

原本以為看在湯和有功的份上,皇上能夠讓湯家將功補過。

卻沒想到,皇上還是沒打算放過湯家呀。

可是,如果皇上真的打算治罪湯家的話,豈不是寒了那些戎將的心。

日後……豈還有將領敢為大明出戰。

兵部尚書雖然心有怨懟,可是面對朱允熥,他卻也不敢說出心中所想。

任誰也知道,朱允熥這是打算卸磨殺驢。

他若多說半句,怕是連他也得和驢一起殺了。

“並無此意?”朱允熥冷笑道:“那依照兵部尚書所見,應當如何呢?”

“回皇上,臣以為,湯家雖然以少勝多,此戰大捷,但湯和有違皇令,擅自動兵,理應受罰。”

兵部尚書小心翼翼的試探道。

可頭上遲遲不見回應,兵部尚書一狠心,抬起頭,面向朱允熥。

看到朱允熥的眼神後,這才繼續低頭說道:“臣明日便尚書,請求皇上重責湯和。”

果然,他話音落下,朱允熥這才滿意的點了點頭:“倒不至於重責,湯和畢竟年紀大了,有些決定不合規矩。”

“可念在他勞苦功高的份上,便將功抵過。”

“只不過領兵這種事情,太過勞累,就不能再辛苦湯將軍了。”

“明日上朝之時,你覲諫此事,朕聽取大臣的意見,再做決斷。”

朱允熥徐徐緩緩的說道,彷彿這件事情讓他萬分為難一般。

兵部尚書點頭應是,直到朱允熥將他趕出了殿內,他才敢撩起衣袖,擦了擦額頭上的冷汗。

暑風吹過,兵部尚書這才感覺到自己後背一陣溼粘。

可憐了湯和,臨危受命,冒死抗敵。

如今人還被困在黎國之外,卻已經被皇帝安排好了結局。

大明的江山呀,還真是岌岌可危。

嘆了口氣,兵部尚書還是加快腳步離開了此處,生怕多停留一分,身後那冷蛇一般的眸子再纏住他。

歷史小說相關閱讀More+

三國之天下風雲

一個愛坤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