書接上回,驚天大案!韋家竟然膽大包天,行刺皇孫朱雄英,此等大逆不道之罪實乃十惡不赦。盛怒之下,朱元璋下旨將韋家滿門抄斬,甚至牽連九族,一時間血流成河,雞犬不留。

然而,這僅僅只是個開始。就在錦衣衛奉命搜查韋家之時,竟意外地在一間暗室裡發現了一封密信。經過仔細勘驗,眾人驚愕地發現,原來韋家和宋家一直以來都暗中勾結,企圖圖謀不軌。

這個驚人的訊息猶如一道驚雷,震得朝野上下一片譁然。朱元璋得知後更是氣得七竅生煙,龍顏大怒。他立刻責令錦衣衛全力追查證據,務必將這樁陰謀查個水落石出。

於是乎,一場驚心動魄的較量就此展開。錦衣衛們如鬼魅般穿梭於京城的大街小巷,四處蒐羅線索,不放過任何蛛絲馬跡。而與此同時,宋家也察覺到事情敗露,開始陷入極度恐慌之中……

宋家深知此次罪行難逃干係,決定鋌而走險。他們派出殺手,試圖暗殺關鍵證人,以阻止真相大白。

然而,錦衣衛早已料到宋家會有此舉。在嚴密的保護下,證人安然無恙,宋家的陰謀未能得逞。

與此同時,錦衣衛透過線人提供的情報,逐漸掌握了更多有關宋家的犯罪證據

局勢已經非常明朗,所有的證據都指向了宋家,他們的覆滅已經近在咫尺。在這個關鍵時刻,宋家家主驚慌失措,決定帶著他的兩個兒子——長子宋雨和次子宋行,趁著夜色逃離應天府。

他們心急如焚,不敢有絲毫耽擱,匆忙收拾行李後便踏上了逃亡之路。一路上,他們提心吊膽,生怕被人發現行蹤。終於,他們來到了江邊,找到了一艘準備出海的船隻。

站在船頭,宋家家主遙望著遠方,心中充滿了無奈和絕望。他知道,這一去可能就是永別,但為了保住家族最後的血脈,他不得不做出這樣的選擇。

隨著船緩緩離開岸邊,向著茫茫大海駛去,宋家家主默默祈禱著,希望能在異國他鄉尋得一線生機……

海上的風呼嘯著,吹打著船帆。宋家家主面色凝重地看向兩個兒子,“我們宋家可能再也無法回到中原了。但只要我們還活著,就有機會東山再起。你們要記住,無論遇到什麼困難,都要咬牙堅持下去。”

宋雨和宋行對視一眼,重重地點了點頭。他們明白,未來的路將會充滿艱辛,但他們別無選擇。

船在海面上顛簸著前行,漸行漸遠。宋家父子三人的身影消失在了茫茫大海之中,他們的命運將會如何呢?誰也無法預料......

與此同時,大明皇帝朱元璋麾下那支威震四海、所向披靡的東海艦隊正在海面上乘風破浪地前行著。

突然間,瞭望臺上計程車兵發出一聲驚呼:“前方發現一艘可疑商船!”原來,他們竟然意外地發現了宋家所乘坐的那艘商船。要知道,就在不久前,宋家家主出逃時,朱元璋便已經得到了訊息。他當機立斷,立刻派出信鴿將命令傳達給東海艦隊,要求他們全力攔截這艘商船。

收到命令後,東海艦隊迅速調轉船頭,朝著目標疾馳而去。沒過多久,他們便成功地追上了宋家的商船。隨著大明軍艦逐漸逼近,商船上的人們開始驚慌失措起來。面對如此強大的對手,宋家自知無力抵抗,只能乖乖束手就擒。

緊接著,一隊訓練有素的大明士兵如猛虎下山般衝上了商船。他們動作敏捷、配合默契,很快就將宋家父子二人制服並押解上岸。隨後,這些俘虜被送往應天府,準備交給皇帝親自發落。

至此,這場驚心動魄、扣人心絃的追捕行動終於落下帷幕。然而,對於曾經風光無限的宋家而言,這無疑是一場毀滅性的災難。他們萬萬沒有料到,自已處心積慮、精心謀劃的逃亡計劃竟然如此不堪一擊,輕而易舉就被識破。

而接下來等待他們的,將是來自皇帝毫不留情的嚴懲以及充滿變數的莫測命運......清晨,當第一縷陽光灑向大地時,我從睡夢中甦醒過來,並獲知了宋家所遭受的厄運。經過一番深思熟慮後,我下定決心要將宋家的兩個兒子帶入宮中,獻給皇帝並讓其成為太監。令人意外的是,皇帝朱元璋竟然爽快地應允了這個請求。

時時光荏苒,轉瞬之間便到了正午時分。宋家全族成員和府邸中的眾多奴僕都被押送至刑場,即將面臨殘酷的斬首之刑。這一刻,整個場景變得極其悽慘,血腥氣息四處瀰漫,宛如置身於人間地獄之中。

只見劊子手高舉手中的大刀,然後猛地一揮,剎那間一顆顆鮮活的頭顱紛紛滾落下來,猩紅的鮮血如泉湧般流淌而出,迅速染紅了整片大地,那景象實在令人毛骨悚然、觸目驚心。

然而,在這群人中,有一群特殊的存在——宋家的孩童們。他們年紀尚小,最小的僅有兩歲,最大的也不過才六歲而已。此外,還有一名身懷六甲的孕婦。面對如此年幼無辜的生命,我心生憐憫,於是鼓起勇氣向皇爺爺提議道:“這些小孩太過可憐,懇請皇爺爺將他們全都送入宮中充當太監吧!至於宋家那位懷孕的小妾,可以採取‘去母留子’的方式處置。”

沒想到,皇上朱元璋竟然毫不猶豫地滿口答應了下來。或許在他看來,這樣做不僅能顯示出自已的仁慈之心,還能為他的孫子祈求福祉。畢竟這可是他最寵愛的孫子朱雄英。

其它小說相關閱讀More+

轉世修仙,當魔尊泡女帝

風流老仙

怨種穿書假千金,姐帥的有點東西

魘湫

青木執秋

入亭

天煞魔尊

九分喜歡ya

穿越成打秋風家的姑娘

山中的清竹

神秘的奇諾之旅

喜歡絃樂器的寶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