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那遙遠而神秘的北京紫禁城,慈禧太后聽聞大清戰勝了日俄聯軍後,心中喜悅之情溢於言表。然而,隨著勝利的到來,她的自信心逐漸膨脹,甚至變得自負起來。她堅信大清已經成為了當世無可爭議的頭號強國。

在這種心態的驅使下,慈禧太后不顧諸位大臣的強烈反對,執意要重建圓明園。她精心策劃著這一龐大工程,預計需要耗費三千萬至四千萬兩白銀。為了籌集資金,她下令加重了全國各地的賦稅,使得百姓們的生活負擔更加沉重。

並且在接下來的幾次節日中慈禧安排的盛大的宴會,各種美食、飲品和禮物都是上等品質。在這些宴會上,宮廷內外的重要官員和貴族都會受邀參加,場面極為熱鬧豪華。慈禧太后一次宴會的花費可高達數十萬兩白銀,這可謂是鉅額財富。她還經常為宴會挑選各種奢華的服飾和珠寶,辦宴會期間浪費的銀子數目讓人觸目驚心。

另外,慈禧太后對於珠寶首飾的鐘愛也是聞名遐邇的。她的珠寶首飾收藏極其龐大,包括鑲嵌珍貴寶石的金飾、高檔玉器、名貴翡翠等。這些珠寶首飾不僅在數量上驚人,而且在質地上也都是極高品質,無一不是物超所值的奢侈品。

然而,這樣的行為卻引發了社會各界的不滿和擔憂。人們開始質疑慈禧太后的領導能力,擔心國家的未來會因為她的自負和奢靡而陷入困境。一些有識之士紛紛呼籲,希望慈禧太后能夠審慎行事,關注民生福祉,以確保國家的長治久安。

然而慈禧卻好像並不理會這些逆耳的忠言,前來諫言的大臣們也紛紛被慈禧太后趕出門外,就連張小磊也多次去勸說慈禧節省開支節省的白銀以備不時之需,卻被慈禧太后厲聲喝斥後趕出了門外。張小磊終於明白慈禧為什麼被後世稱之為罪人也不無道理。

不久之後,在朝堂之上,一向自視甚高的慈禧太后竟然驚世駭俗地提出了一個向全世界各國宣戰的瘋狂計劃!她認為,首先,過去的大清朝一直遭受著列強的欺凌和壓迫;其次,如今的大清朝已經成為了世界頭號強國,終於有了實力去一雪前恥、報仇雪恨!

她的這一舉動,立即引發了朝堂上諸位大臣們的強烈不滿。張小磊聽聞此事,毫不猶豫地向慈禧進言:“老佛爺啊,微臣覺得,雖然目前我大清確實強大,但還不足以與全世界各國同時宣戰。畢竟,當今世界仍有許多實力強勁的國家存在,如果我們同時開戰,國力必將受到極大損耗,而且未必能取得勝利。”

然而,固執已見且極度自負的慈禧太后根本聽不進去這些逆耳忠言,她執意要採取行動,並信心滿滿地宣稱:“遙想當年,英法等國發動鴉片戰爭,逼迫我們簽訂各種喪權辱國的條約,還要賠償鉅額款項!若不報仇雪恨,怎能平息我心頭之恨!況且,我大清朝乃是天下第一強國,如果不宣戰,各國又怎會畏懼我們?”

沒過多久,她便派遣使者手持戰書,正式宣佈向英吉利、法蘭西、德意志、日本、沙俄以及美國、奧地利、匈牙利等超過八個國家同時宣戰!這一震驚世界的舉動,讓整個國際社會都為之譁然……

時間稍縱即逝,不多時,英國、法國、德國、日本、沙俄、美國、奧地利和匈牙利這八個國家就結成了強大的軍事同盟。他們的目標非常明確:齊心協力,共同對抗大清帝國!

這一訊息猶如巨石投入湖中,激起千層浪。當這個驚人的訊息傳到大清朝廷內部時,眾人皆驚,一時間手足無措。他們對慈禧太后之前的衝動決策怨聲載道,指責之聲不絕於耳。

畢竟,近兩年來,大清底層百姓生活困苦不堪,社會動盪不安,軍隊的軍餉嚴重短缺,士氣低落至極。面對如此艱難的局面,要應對這樣一場規模龐大的戰爭,實在是難如登天。於是,眾人的目光紛紛落在了監軍張小磊的身上。然而,張小磊並未退縮不前,他勇敢地站出來,積極思考著應對戰爭的方法。

張小磊深知要想提升軍隊戰鬥力,必須製造出更強大的武器。於是,他下定決心要打造出初代戰鬥機,進而建立起大清國的空軍力量。在此之前,他早已精心繪製好了螺旋式初代滑翔機的模型,並且計劃透過不斷改進,再配備上機槍,從而研製出具有攻擊性的戰鬥機。然而,正當他準備邀請劉小明主任一同完成這項艱鉅任務時,劉小明卻彷彿人間蒸發一般,無論是在武器部門還是他經常出沒的地方,都尋覓不到他的蹤跡。

由於無法找到劉小明,製造戰鬥機的計劃只能暫時擱置。張小磊無奈之下,將目光轉向了列強的軍事聯盟。他明白,這些列強們無非是為了各自的利益,妄圖在大清的土地上謀取一份好處。實際上,他們各自心懷鬼胎,都盤算著如何以最小的代價獲取最大的利益。如此看來,所謂的軍事聯盟也不過是一盤散沙,根本不堪一擊。

於是張小磊利用現代所學的知識認真地分析了世界的格局,準備瓦解列強的軍事聯盟。他認為現在世界上有幾個強國。

首先是英國,作為當時擁有全球最廣泛殖民帝國的國家之一,英國的海軍實力在19世紀末達到了巔峰。擁有龐大的海軍艦隊和先進的艦船技術,使得英國在世界各個海域都有重要的影響力。英法兩國一定是大清的頭號強敵實力不容小視

其次是法國法國則以其強大的陸軍和殖民帝國在歐洲大陸和非洲地區擴張勢力,是綜合軍事實力強大的國家之一。

而德國在19世紀末才剛剛統一,但憑藉其先進的工業技術和高效的組織管理,德國在陸軍和海軍方面的實力迅速崛起,成為綜合實力排名前列的國家之一。

沙俄雖然擁有遼闊的領土和充沛的人力資源,實力強大。不過在前兩場戰爭中實力大損加上沙俄皇帝前不久離世,新帝登基政權不穩,這場戰爭只需要威逼利誘沙俄便不敢打。

日本在19世紀後半期進行了現代化改革,迅速提升了軍事實力,成為亞洲一個重要的軍事力量,不過前面也嚐到了大清的厲害只需要和沙俄一樣威逼利誘下便不敢出兵。

奧地利、義大利、這些這些國家雖然經過工業經濟改革國力有所提升可是遠不及大清,只是些二流小國只需要給予好處並且只要答應不發兵大清並不會為難。

最後就是美國美國那時候並不如英法不過也是屬於工業強國,軍事實力也不容小覷並且張小磊知道100年後的美國是多麼恐怖的存在,必須先與美國建立起外交然後在另做打算。

說幹就幹張小磊把他的計劃在朝堂上講給了諸位大臣聽,一番激昂的演講後連慈禧太后也覺得張小磊神機妙算是個人才於是便欣然同意了,很快大清變便派出了使者出使列國準備遊說並且瓦解各國聯盟。

使者們帶著清政府的誠意和期望,踏上了前往各國的征程。他們巧妙運用智謀和談判技巧,與各國政府展開了一場場緊張激烈的外交博弈。

在與英國和法國的交涉中,使者們慷慨激昂地強調著大清那廣袤無垠的領土以及取之不盡用之不竭的豐富資源,並含沙射影般暗示雙方完全可以透過和平協作來達到互利共贏的美好願景。與此同時,他們也話裡有話地警告,如果戰爭一觸即發,那麼無論是哪一方都將會承受難以估量的慘痛代價。

然而當面對德國時,使者們卻畫風突轉,開始濃墨重彩地向對方展示起大清正在蓬勃發展的新興工業實力以及深不可測的科技潛力,並鄭重其事地表明大清非常樂意同德國在經濟和技術領域展開全方位深度合作。

至於沙俄這個龐然大物,使者們則敏銳地嗅到了其政權更迭所帶來的千載難逢的良機,果斷承諾會給予其一定程度的政治及經濟方面的支援,以此來換取沙俄能夠在這場戰爭中保持中立態度。不僅如此,使者們還信誓旦旦地保證,如果沙俄按兵不動,那麼大清絕對不會干涉其內政或者主動挑起與沙俄之間的戰火。

而針對日本、奧地利和義大利等其他國家,使者們則巧妙地運用了剛柔並濟的策略:一方面透過強硬的軍事手段進行威懾恫嚇,另一方面又許諾下令人垂涎欲滴的巨大利益。最終,使者們憑藉這番恩威並施的操作,成功地讓這些國家原本堅定參戰的信念產生了動搖。

而在與美國的交流中,大清外交官李鴻章等人親自赴美他們看到了美國的強大經濟,那時候美國便有了高樓大廈和滿大街飛馳的的汽車以及各種大清沒有的東西。他誰知道美國的實力不容小視,於是便走進總統府說明戰爭的利害關係並且願意努力與美國建立起友好的外交關係,探討雙方在貿易和文化等方面的合作機會,為未來的發展奠定基礎。

經過艱苦的努力,使者們最終成功地瓦解了各國的軍事聯盟,為大清爭取到了寶貴的時間和空間。然而,戰爭的陰影依然籠罩著這片古老的土地,張小磊深知真正的挑戰還在前方等待著他……

果不其然,列國雖然明面上口頭上答應不再出兵對大清發動戰爭,但私下裡卻暗中搞起了許多小動作。特別是英法兩國,更是直接表示反對,他們認為這場戰爭乃是由大清領導人慈禧太后所發動的。

英國女王甚至宣稱:“東方和西方之間,只能存在一個大國、一個強國,而這個強國只能是英吉利,西方的大國則必須是法蘭西。” 這番話無疑透露出英法兩國的強大自信,或許他們早已垂涎於大清富饒的土地和巨大的經濟利益,根本不在乎戰爭所帶來的災難和破壞力。因此,他們積極籌備戰備,準備給大清以毀滅性的打擊。

此時此刻,整個世界都被籠罩在緊張的氛圍之中。列國都在觀望著,等待著這場即將爆發的強國和強國的大戰。而對於大清來說,這無疑是一場考驗綜合國力和生死存亡的考驗。面對英法兩國的虎視眈眈,他們能否抵擋住敵人的進攻?又將如何應對這場前所未有的危機呢?所有人都在期待著答案……

歷史小說相關閱讀More+

秦末,我擺爛回去做秦王

追熱氣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