朝鮮族作家許連順,為一位傳奇人物寫了一本評傳,書名叫《真愛無疆》。

評傳寫的是一位傳奇人物,和他用自已生命希望、熱誠和激情打造學習的殿堂的事蹟。

這位傳奇人物是一名美籍韓國人,他的名字叫金鎮慶。

也是延邊科學技術大學,Yanbian University of Science & Technology(YUST)所有畢業生心目中,永遠的“總長大人”。

1935年,金鎮慶出生於韓國慶尚南道宜寧郡,是家中六兄妹的老五。

金鎮慶的父親是個教育家,曾在中國黑龍江省建立一所農校,從小耳濡目染。

金鎮慶從父親身上學到了應該用教育,而不是用武力爭取人類的自由平等的道理。

1950年,朝鮮戰爭爆發,當時15歲的金鎮慶,以南韓學徒兵的身份,接受了三週左右的訓練就實槍實彈上了戰場。

戰場上槍林彈雨和血淋淋的現實,給懷著英雄夢想、保家衛國一片赤誠之心的15歲少年金鎮慶當頭一棒。

金鎮慶親眼目睹了一起讀書的同學和其他軍人的死亡。

在戰壕中的某個片刻,金鎮慶苦苦思索著人生和戰爭的意義。

金鎮慶想活下去,金鎮慶向天發誓:如果能夠活下去,要把愛傳遞給正在作戰的對方。

如果能活下去,金鎮慶未來要到中國和朝鮮去,去奉獻自已的餘生。

也許上天聽到了金鎮慶的心聲,金鎮慶非常幸運,活了下來,而且很長壽。

1953年,簽署了停戰協議,戰爭結束了。

雖然當年一起赴戰場的800名學徒兵當中,只有17個人活了下來,而金鎮慶就是這17人之一。

經歷過戰爭的人,對人生的體驗是不同的。

戰爭留下的創傷是那樣大,成為需要揹負一輩子的痛苦,和永遠還不清的債務。

金鎮慶暗暗打定主意,一定要用還債的心情,把自已的一切獻給實現和平的事業。

1986年,期盼多年的願望,出現了一絲曙光。

金鎮慶應中國社會科學院的特別邀請,首次訪問中國,做一次“經濟改革”的講座。

在當時的形勢下,金鎮慶做的“市場經濟學”的講座,引起了巨大的反響,並受聘成為山東省社會科學院特邀研究員。

金鎮慶得在以研究員身份,考察東北三省和內蒙古地區。

金鎮慶回憶起兒時,父親在黑龍江辦學的景象。

中國改革開放對經濟複合型人才的需求,也深深觸動著金鎮慶。

帶著對中國的感情,金鎮慶向中國政府提出,要用自已的資金在中國建一所學校。

在這所學校裡,金鎮慶從國外聘請優秀的教授,培養中國改革開放需要的人才。

不用走出國門,在國內實行具有國際水準的科技教育。

建立學校,堪稱是金鎮慶半輩子的夙願,是他孜孜以求的夢想,甚至可以說是金鎮慶與生俱來的天賦。

還在大學上學的時候,金鎮慶就曾經建立過對貧苦孩子開放的夜校,大學畢業後還在韓國釜山建過加爾文學院。

金鎮慶要在中國建造他生平第三所學校,甚至,心裡還暗暗想著,要在朝鮮,韓國人盼望統一的另一半國度,建立第四所學校。

經過了8年的努力,金鎮慶的申請透過了批准。

1992年9月,金鎮慶在延邊朝鮮族自治州的首府,延吉市,建造了延邊科學技術大學。

了延邊科學技術大學佔地50萬平方米,1993年正式開校。

金鎮慶被學校的學生們親切的稱為“總長大人”。

1996年,這所學校經吉林省人民政府批准併入延邊大學,成為全國211大學中的一所。

出於對中國教育作出的貢獻,1998年金鎮慶獲得了中國永久居留權。

2001年,朝鮮給延邊科技大學派出了一個代表團,在進行了詳盡的考察後,提出了“請在平壤援建一所和延邊科技大學一模一樣的大學”的要求。

金鎮慶終於可以在朝鮮的首都,平壤,實現15歲時就許下的願望。

“去朝鮮奉獻自已的力量。”

“去朝鮮吧!”

按照延邊科技大學的籌建模式,2010年,金鎮慶在朝鮮建立了平壤科技大學,招納朝鮮大學生。

韓國的《中央日報》獨家採訪金鎮慶,問金鎮慶:“為什麼能在朝鮮建大學?”

金鎮慶用他慣有的爽朗大笑和幽默說:“因為我既不是共產主義者、也不是資本主義者,是通常所說的真愛主義者”。

“真愛主義”是金鎮慶掛在嘴邊的。

正如金鎮慶說的,“心裡沒有愛,一輩子要和人鬥,跟神鬥,但一旦擁有愛,內心就會安詳豐饒,沒有憂鬱、頹廢等滲透的餘地。”

因為愛就是生命的一部分,是生命之根。

就像金鎮慶給延邊科技大學定的校歌一樣,朝鮮語的《用愛》。

用愛去包容一切。

在昏暗的地方,舉起手,點亮一盞燈火。

照亮周邊的一切。

其它小說相關閱讀More+

麥子

小孔一直睡

阿景你失約了

珞景

哀憫遇

不想洗頭的魚

體能綜藝?看小妖精腹肌誘惑

亂舞一春

界七

貓無劫

資料之心

使用者433915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