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愛羊是基礎,放牧是關鍵

上莊溝這些牧羊專家們,放牧一群羊,少則幾十只,多則幾百只、上千只,在一般人的眼裡,覺得每隻羊的容貌相似,可在牧羊人的眼裡,每隻羊都有不同的長相、形態特徵,都能一一記在心裡。在放牧時,經他們輕鬆得環視一會兒,便知張三家的“凸耳朵”、或是李四家的“黑眼睛”不在了。夏天合群臥地時,每天上午出牧前,羊夫頭兒總要數羊,檢查昨天放牧時丟了沒有。不管是集體或是個人家的羊,他們都特別負責,十分盡心。如果發現丟了,當天就派人去尋找,為的是過後對羊主有個交代。民間流傳有:“先生登了臺(講臺),羊夫掛了帥(放牧),私心不存在”的說法,這是人們對教師和羊信們確切的評價。

在開闊的山坡間,有時兩個羊夫為爭一片牧地,最尖銳的交鋒就是“戳坡”。即口哨一打,鞭子一甩,吆喝聲一起,吆喝著羊群向對方衝去,爭取把對方的羊群衝散,乘機把對方的羊群裹走一部分為勝利。這是羊信們護坡護群的結果,也是兩個羊夫頭兒爭鬥的絕招。

“愛羊是基礎,放牧是關鍵”這是上莊溝牧羊專家們多少年實踐經驗的總結。他們認為,羊的飼養有圈養、放養、栓養、牽養多種方法,但對大羊群來說,上坡放牧飼養是最佳的方法。這樣,容易使羊得到全面營養,增加運動量,接受到日光的照射和各種氣候的鍛鍊,有利於羊的生長發育,增強對疾病的抵抗力。在放牧時,要掌握羊愛食青綠的習性,選擇高燥、向陽、青草與灌木叢生,草質好、水質好的地方為好,不要在低溼地方放牧,以免感染寄生蟲及其它疾病。在放牧技術上,必須立足於“抓膘”、“保膘”,才能保證多胎、泌乳、哺羔。同時,要強調一個“穩”字,即:放牧要穩,飲水要穩,出人圈要穩。根據季節不同,選擇牧地以春窪、夏崗、秋平、冬暖(山間小平地)為宜。也有七月陽坡八月背的說法。另外,還要訓練好帶頭羊,這是必不可少的工作。早上出牧時,先要在草少的地方放牧,不要一開始就讓羊吃得過猛過飽,以防引起疾病。羊有吃鹽的習慣,放牧時,要注意適時補餵食鹽。要注意飲水,特別是夏天天氣熱,飲水更為重要。把羊趕到河邊時,要稍停片刻,以防飲水過急,誤入氣管。夏天天氣熱,羊愛聚堆,吃不飽。在放牧時,要早出晚歸,中午休息。出牧時,可根據露水大小而定,露水大時,出牧時間稍晚,因露水草上有寄生蟲,羊吃後易脹肚,感染寄生蟲病。一般午前放陽坡,午後放陰坡。晴天選擇高燥、通風或樹林及陰涼地方放牧,避免羊擠堆和蚊蟎騷擾。陰雨天宜在平坦的地方順風放牧,防止羊的面部被雨襲擊,要儘量避開大雨、暴雨。採用“滿天星”放牧的方法,讓羊多吃幾遍“回頭草”。夏天天氣熱,氣溫高,放牧時還要注意晾羊。夏天臥地時,第二天一早,應把羔羊趕出地頭,選一個小山頭,讓羊散發熱量,以保持羔羊健康。

冬天,晚上收牧後,也要讓羊在圈外涼快了再進圈,並保持圈內乾燥通風。除大雪天外,每天要堅持放牧,採取晚出晚歸整天放,選擇背風向陽處為宜。

(二)牧羊時應注意的事項

1.羝羊(種公羊)的選擇,要具有中上等體膘、活潑、精力充沛、性慾旺盛,留作種公羊。在平時放牧外,注意讓其採食足夠的青粗飼料。在配種期間,除加補豆餅、花生餅等高蛋白質飼料外,還要補給食鹽、骨粉等高礦物質飼料,以保證其營養需要。種公羊每天要保持一定的運動量,6-7小時為宜。如果運動量不足,會使種公羊食慾不振,消化功能降低或發生便秘,影響精量和精子的活力。另外,還須注意配種次數,壯種公羊以日三次為宜。在配種期間,要儘量選草好的地方放牧,防止其亂跑或爬跨。

2.母羊在空懷期要保持良好的體況,使其正常發情,排卵受孕,多采用“滿膘配種、短期優飼”等措施來加強營養,以促進正常的發情配種。最理想的配種時間,一般在發情12-24小時內,如早上羊發情,下午或第二天早上配種,1-2次即可。母羊孕期需營養,般放牧讓其吃飽即可滿足青草季節不需要加補;枯草季節,除放牧外,可補喂些於草。養羊戶一般要在立秋至處暑節令間,割曬一些青草,作為冬季的補料。

母羊臨產前1-3天,應將其從大群中分隔出來,避免遠地或坡地放牧。防止急走、狂奔、角鬥等劇烈運動,嚴禁打羊。春季避免母羊飲冷水,夏秋防露水草,冬季防止吃霜凍草,以免造成流產。在管理上保持經常性的清潔,乾燥的環境條件,做好清洗、消毒工作。

3.哺乳期羔羊,其特點為生長發育快,可塑性大,適應能力弱,抵抗力差,多病、死亡率高。因此,要注意母羊的補飼。羔羊出生1-3日內,一定要讓其吃上母羊分娩後分泌的乳汁——初乳。因初乳較濃,含營養特別豐富,有利於羔羊的生長發育;含抗體多,有利於羔羊抵抗多種疾病;含礦物質多,特別是帶有輕瀉作用的鎂鹽多,可促進羔羊排出胎糞,清理腸道。特殊情況下,羔羊的哺乳需人工幫助,輔助幾次後,羔羊就會自動找母羊吸乳了。

放牧時,羔羊需與大群羊分開放,宜近不宜遠,宜平不宜坡。在羔羊斷奶時,應加一些豆類或高脂肪飼料,避免難消化而引起腸炎。

4.搞好驅蟲也是牧羊人必須注意的工作。一般情況下,母羊產羔結束後,便可用新型驅蟲藥阿福丁(蟲剋星),同時驅除體內線蟲及體外蝨、蟎(生癲)、蜱(草爬子),蠅蛆等寄生蟲。50公斤體重用阿福丁一小袋(5克),混在飼料中飼餵即可。7天后重複給一次,兩次驅蟲後可不進行藥浴。祛除羊身上的蝨子,也可用菜籽油、煤油混合塗於患處,連續3-4次即可。也可取生豬油100克,生薑50克混合搗爛搽於患處, 1∼2 次即可消除。

每年農曆六月初六為羊節,上莊溝的牧羊人很注重這個節日。這一天,都要蒸蓮花大供,並用黃紙折個牌位,上寫“羊王爺爺之神位“字樣。正午時,在一張桌子上擺上各樣供品,上香、磕頭供奉羊王,以求羊群在一年中順暢興旺。這樣,並非起什麼作用,但表達了牧羊人內心深處的一種期盼。

在多年的牧羊實踐中,如果羊眼裡起了“灰皮“,前面說過的各位養羊專家們都能處理。他們用細榆棍棍一小節,別在羊的鼻子裡,“灰皮”便可退去。有時羊從山崖上摔下骨折,他們都能接好。現在,東杜家莊村的養羊專家程月貴,還能為大人、小孩整骨,十里八鄉有胳臂、腿骨折的都去找他。

2006年,是“十一五”規劃的開局之年,新上任的峪口鄉黨委書記楊琦,以科學的發展觀,總覽全域性圍繞新農村建設,結合山區實際,把規模養羊作為發展後山區經濟的重要舉措,力爭五年內人均收入突破4800元,讓山區人民過上好日子。

其它小說相關閱讀More+

仙場就是職場

鄰客

查理:命運掌握在我手

叫我起床

星光不如你

竹亭憶

至此圓滿

孟悅晞

三秒神算

悽韶

嗯?你怎麼不親我了?

湯圓只能是豆沙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