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1、懶人楊曉宇1

夜越來越深,周圍一片寂靜,只有偶爾傳來的風聲和睡熟了的雞發出的咕咕叫聲。楊曉宇躺在麵包車後座上,仰望著星空,心中思緒萬千。他想起了自已的家人和朋友,不知道他們是否安好。他也思考著自已未來的路該怎麼走,是否能夠順利脫困,重新回到正常的生活軌道。

漸漸地,楊曉宇的眼皮變得沉重起來,睏意席捲而來。儘管他努力保持清醒,但最終還是無法抵擋睡魔的侵襲,進入了夢鄉。在夢中,他彷彿看到了自已成功脫困,回到了溫暖的家,回到了學校與老校長、學生團聚的場景。那一刻,他的臉上露出了幸福的笑容……

快樂的時光總是轉瞬即逝,正當夢中的楊曉宇準備與學校裡一同支教的那位美麗女教師牽手之際,一陣刺耳的雞鳴聲驟然響起,無情地將他從美妙夢境中拽回到現實世界之中。

晨曦的陽光透過車窗,輕柔地灑落在他的面龐之上,他緩緩睜開雙眼。首先映入眼簾的,是車窗外一隻母雞正歪著腦袋,伸直脖頸,好奇地凝視著他。當它察覺到楊曉宇醒來並坐直身體後,這隻母雞才發出“咯咯咯”的叫聲,然後撲扇著翅膀,從車頂上飛走了。

楊曉宇很是鬱悶,怎麼今天是被雞叫起來的,記得前一天是被一隻長嘴啄木鳥吵醒的。這些動物難道都以為他是個懶鬼嗎?

新的一天開始了,他起身,伸了個懶腰,開啟車門,從車廂裡爬了出來,雙腳剛沾地,那四隻雞就圍了過來,嘰嘰喳喳叫個不停。有一隻雞甚至用嘴不停的啄他的棉拖鞋。

看得出它們是真餓了,楊曉宇只好把手伸到張叔的種子袋裡,抓了兩把玉米,拋在地上,才解除了自已的尷尬境況。看來還得給雞找點其他的吃吃,每天吃張叔的種子也不是長久之計。

從油桶裡倒出小半盆涼水,用手舀著潑到臉上,讓自已清醒一下。他又含了一口水,用力漱口,把嘴裡的異味都吐出來。然後,他開始思考今天的任務。

遠遠望去,環形山的中央,那片著火點仍然冒著滾滾濃煙。儘管相隔甚遠,但空氣中瀰漫的煙味還是能夠清晰地嗅到。楊曉宇決定今天不再前往那裡尋找救援,因為此地與火源的距離實在不算遙遠。倘若真有人前來,憑藉手中的望遠鏡,他完全可以將情況看得一清二楚。

三月的早晨,陽光明媚,微風拂面,天空晴朗無雲,顯然是個適合幹活的好天氣。必須充分利用這一天,加緊建造兩個蓄水池。

隨便吃了些東西后,楊曉宇感到肚子差不多飽了。站起身來,走到一旁堆放物資的地方,拆開了一箱專門為學校學生準備的早餐奶。這些牛奶原本是要供應給孩子們的,但現在情況特殊,為了生存楊曉宇只能先借用了。

到了現在,楊曉宇的心情已經逐漸平靜下來。與學校失去聯絡已經超過四天,這段時間裡,他始終堅信只要活著就有希望。對他來說最重要的就是保住自已的生命,只有活下去,才有機會回到學校。

至於使用這些物資所產生的費用,楊曉宇並不擔心。等他安全返回學校後,可以用自已的工資去墊付這筆開銷。畢竟,在這樣艱難的時刻,生命才是最寶貴的。想到這裡,楊曉宇拿起一瓶早餐奶,輕輕地喝了一口。那股濃郁的奶香瞬間瀰漫在口腔中,讓他感到一種久違的滿足感。

喝完牛奶後,楊曉宇覺得自已應該開始按計劃工作了。

楊曉宇從揹包裡翻出昨天探路時收好的手套,肩上扛起張叔的鐵鍬和鋤頭,大步走向昨天精心挑選好的修建蓄水池的地方。

這座用於儲存淨水的蓄水池,被楊曉宇選擇建在從營地最高點往下走大概三分之一的位置。這個地點距離他居住的麵包車只有十五六步之遙,與南面的籬笆牆也相隔差不多同樣的步數。如此一來,建成後的蓄水池不僅取水便利無比,還能夠有效收集營地上方流下來的雨水。此外,由於這段空間平時基本處於空置狀態,並非楊曉宇本人以及動物們的活動區域,因此相對而言更為乾淨整潔、衛生狀況良好。

楊曉宇沒有像昨天影片裡修建的蓄水池那樣去修整出一個平坦的平面,他現在的營地是山坡的一部分。之所以選擇此地作為營地,一方面是考慮到麵包車停靠在此,方便取用物資;另一方面則是得益於其背後懸崖的陡峭地勢,幾乎杜絕了任何大型動物攀爬上來的可能,同時也具備一定的抵禦水患能力,避免被洶湧的洪水沖走。

他仔細地觀察著周圍的地形,心中有了一個完美的計劃。他打算順著山坡的走勢修建一個底部狹窄、頂部寬闊的蓄水池,形狀就像一個梯形。這個樣不僅能最大限度地利用空間,還能讓蓄水池看起來更加美觀。

在參考手機影片裡的相關資訊之後,楊曉宇意識到,蓄水池所收集的雨水可能並不純淨,其中很可能混雜著泥沙等雜質。不過,這並難不倒他。他發現,這些泥沙會隨著時間的推移慢慢沉澱到底部,而上方則留下了清澈可飲用的水。

為了解決這個問題,楊曉宇決定充分利用山坡本身的坡度優勢。他計劃在蓄水池的底部和中部偏上位置分別埋下兩根水管。底部的那根水管將扮演至關重要的角色——當蓄水池中的水沉澱了一段時間後,只需開啟堵住水管口的塞子,就能輕鬆排出底部的泥水。如此一來,便能確保水池中的水始終保持清潔。

至於位於中部的另一根水管,則更具實用性。當開啟這根水管的堵頭時,流出來的水已經經過了充分的沉澱,變得清澈無比,完全適合日常生活使用。這個巧妙的設計既簡單又實用,讓楊曉宇對自已的創意感到非常滿意。

選好了地方之後,楊曉宇便戴上了手套,並根據山坡的走向,在等高的位置用鐵鍬畫出了一根線。他以站立的位置作為一個點,然後沿著這根線向右邁出了五步。這個距離大約是 米左右。接下來,他又朝著垂直的方向再次邁出了五步。如此重複操作,一共選定了四個點。隨後,他將這四個點透過首尾劃線連線起來,一個方形的區域就此被確定了下來。

緊接著,楊曉宇從上部開始向下剷土。剷出的土則被堆積線上後的低窪處,用於填補底層。在這個位置進行挖坑和剷土工作並不需要完全向下挖掘,因此工作量大大減少了一半以上。此外,由於前兩天剛剛下過雨,地面變得十分鬆軟。當鐵鍬的尖端在地上用腳輕輕一踩時,整個鐵鍬就能輕易地插入其中。

仔細觀察剷出的泥土,可以發現其中含有大量的細沙,這也成為了省力的關鍵因素之一。

楊曉宇的進度非常快,底部剷出一米的寬度只是用了不到一個小時。接著就是對三側的牆體削出平整的斜度。

完成這些後,楊曉宇來到前兩天建籬笆牆時砍下的野植旁。他精心挑選出幾十根與自已中指粗細相仿的樹枝,然後將它們小心翼翼地靠著三側牆面,間距均勻地豎著插進土裡。待固定好之後,他又選出一些只有一半粗細的樹枝,橫著同樣均勻地排布開來,並將它們編織成一體。

緊接著,楊曉宇迅速取下停放在一旁麵包車上後車窗內的遮陽窗紗,並將其平鋪在地面上準備開始篩沙工作。他原本預計這個步驟會相對輕鬆,但當他真正開始動手時才發現,這張紗網編織得過於密實,導致篩沙的速度比預期要慢很多。

楊曉宇緊緊握住窗紗邊緣,將挖出來的沙土倒在上面。然而,由於紗網的密度過高,只有極少數細小的沙子能夠順利透過,大部分沙土都被阻擋住了。這使得篩沙的效率大打折扣,也讓楊曉宇感到有些沮喪。

歷史小說相關閱讀More+

中州誌異

浮生憶夢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