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元前584年,船隊歸來,未尋得仙人,但於海上結交盟友,特此代他國使臣回朝,實現了這片大陸歷史上,第一次與海外諸國進行流通,不過這也伴隨著一項巨大的難題,那就是國庫財力不足,無法支撐多次如此龐大的出海,於是皇室將外國使臣進貢之物全然出售,以緩解當下燃眉之急。

公元前562年,天下大旱,民不聊生,各地向朝廷請求賑災糧,朝廷撥糧3萬石,經各級官員層層剝削,最終僅剩1萬石,可是這些食物怎麼夠天下的災民吃呢,所以引起災民憤怒,公元前560年,多地發生農民暴動,這些暴動軍隊,統一稱作桓旗,公元前559年,桓旗攻下淮陽,公元前557年,新朝在四年的武裝叛亂下,被一分為二,現在的新,後世稱之為南新,桓旗首領李貞建國,國號吳,年號鴻達,公元前556年,新宣景帝駕崩,廟號衰宗,太子晨繼位,年號永憫。

-------------------------------------------------------------

公元前550年,吳國大規模向南新進攻,南新將領武凌奉令率軍迎擊,公元前546年,吳國攻入新國,晨出城投降,自此,新滅亡,吳實現大一統,公元前539年,鴻達帝駕崩,廟號高祖,其太子李霖陵前繼位,年號靈鳳。

-----------------------------------------------------------

靈鳳一年,靈鳳帝設立攝鎮司,監察貪統司,清查都司,科考監察司,軍事訊息司,天氣氣象司,鹽鐵轉運司,詩詞稽核司,畫錄稽核司,密信稽核司,書籍轉運司,馬匹掌控司,錢幣制作司,鹽鐵生產司。

公元前537年,軍事資訊司發現閩王李穆意圖造反,上報京師,京師派遣攝鎮司對閩地區進行武力鎮壓,由清查都司清算主謀,夷三族。

公元前535年,詩詞稽核司查抄共兩萬首詩,其中包括:詆譭君王,低俗,辱國,煽動民眾謀反等。由清查都司對其作者進行抓捕,低俗的詩詞作者在教育過後,改惡為善,迴歸正常生活,詆譭君王,辱國,煽動民眾謀反,秋後問斬。

公元前534年,靈鳳帝駕崩,廟號文宗,由於其在位期間並未誕下龍子,傳位於其侄李蕭。其年號為熙雅。

-------------------------------------------------------------

熙雅元年,由其年未滿十四,所以由太后與左丞相監國,待年滿十四,立即親政。公元前532年,12歲的李蕭患上重病,在宮中久病不愈,在公元前531年,病況加重,駕崩於瓏瑛宮。

公元前530年,太后立李蕭之弟李炎,年號熙和。

-------------------------------------------------------------

熙和一年,即公元前530年,李炎名存實亡,明面李炎為帝,實則太后掌權,太皇太后又與左丞相私通,孕育有一子,名為趙彥。

公元前528年,帝召大將軍李沐,剷除左丞相趙涵,將太后軟禁深宮,將趙彥處死,野史記載,帝與李沐商議,帝與李沐行龍陽之事,李沐由此助帝奪權,帝親政,沐常入宮,與帝多行龍陽之事,后帝反抗,將沐誅殺。

公元前527年,李沐與進宮面聖時突發惡疾,救治無效,卒。

公元前525年,李炎納御史之女陸曉為後,公元前524年,李炎與陸曉誕下一子,取名為李傑,公元前523年,天氣氣象司夜觀天象,報秦河將有大旱,公元前523年6月,大旱已至,多地糧價飛漲,朝廷從國庫調集糧食,發向市場,使糧價恢復如常,直到旱災結束。

公元前521年,熙和帝改人口納稅為土地納稅,將原本以人口納稅的方式改為以丈量土地納稅的方式,使坐擁大多土地的地主官員,紛紛將土地拋售,哪怕拋售價比平日價格低數倍,也依舊拋售,這使得農民收穫大量土地。

公元前516年又頒佈關於土地的法規,其中包括:地主、官員、皇室不得強買強賣、霸佔農民土地。任何人不得隨意買賣奴、婢,若需將奴、婢轉讓與他人,須向官府通報,並繳納一兩銀子的轉讓費用。

公元前515年,熙和帝在狩獵時,從馬背上摔下,雙腿殘疾,最終抑鬱而終。廟號聖宗,太子李傑登基稱帝,年號熙安。

歷史小說相關閱讀More+

天朝1913

作者nophe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