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元前515年,熙和帝在狩獵時,從馬背上摔下,雙腿殘疾,最終抑鬱而終。廟號聖宗,太子李傑登基稱帝,年號熙安。

熙安元年,即公元514年,熙安帝下令,廢除先帝立下的條例,恢復以往納稅制度,使民眾不滿。

公元前512年,一個邊疆小官,正在籌謀一起,讓這個剛建立的吳王朝,由盛轉衰的謀反行動。

公元前511年,宋仕舉兵謀反,從吳國邊疆直上銘都,一路所向披靡,無堅不摧,在林沐的幫助下,叛軍直逼京都,於是京都從東方調兵經白沉山,以讓後的方式擊潰叛軍,但各地藩王見朝廷大勢已去,皆不願出兵,僅有景王發兵勤王,公元前510年,景王和叛軍的軍隊交戰,景王軍隊不敵,敗退,叛軍再次攻打京城,熙安帝命兵部尚書李麟組織京師保衛戰,終於在74天的艱難守城下,叛軍放棄圍攻京師,反而轉攻其他城市,熙安帝召集僅存兵馬,與叛軍在閔子廟前開戰,公元前509年,朝廷軍隊以微弱優勢打敗叛軍叛軍首領宋仕被當場誅殺,林沐帶著僅剩兵力撤回邊境,公元前507年,林沐率領4萬大軍,向全國開戰,朝廷舉全國之力殲滅叛軍,最終朝廷在涼山和叛軍展開最後戰鬥,叛軍與朝廷在四個月的火力交鋒以及內部出現叛徒,導致全軍覆沒。

公元前506年,熙安帝降低賦稅,對於貧苦百姓、在戰爭中家園土地受到大規模侵佔的百姓,免除賦稅。

公元前504年,熙安帝駕崩,廟號宣宗,由其次子李謙繼位,年號康寧。

-------------------------------------------------------------

公元前503年,康寧帝立其子李梓銘為太子,公元前499年,西域使臣來訪,攜帶大量大米、小麥上貢,康寧帝曰:“爾是否舉全國之力上貢?”西域使臣曰:“此乃量我國之物力,結兩國之歡心”康寧帝大喜,承諾十年不攻打西域。

公元前497年,康寧帝沉迷於修仙煉丹,任憑大臣如何勸阻 ,仍然一意孤行。

公元前495年,康寧帝處死十七位勸阻其修仙煉丹的大臣,同年,康寧帝皇后薨逝,諡號慈祥善德功德無量孝文皇后,簡稱慈善文皇后。

公元前493年,太子李梓銘造反,被當場誅殺,同年,康寧帝立次子李傑為太子,李傑身高八尺,相貌堂堂,文武雙全,早年間隨大將軍鄭權征戰西域,但只因古往今來立嫡立長,痛失太子之位,如今,他奪回了本該屬於自已的一切。

公元前491年,康寧帝駕崩,廟號神宗,太子李傑繼位,年號靖安。

------------------------------------------------------------

公元前489年,靖安帝創造出馬蹄鐵以及馬鞍,並且在兩年,普及全國,使得馬蹄磨損及人們騎馬摔傷的風險大大降低。

公元前487年,靖安帝向西域開戰,擴充套件版圖,使得國家版圖從原來的641萬平方公里拓展至711萬平方公里。

公元前485年,靖安帝在全國範圍普及土豆種植,使百姓在旱災的影響下,仍舊有口糧可以食用。

公元前479年,靖安帝駕崩,廟號武宗。其太子李琦繼位,年號永昌。

歷史小說相關閱讀More+

從縣令開始的仕途

行之xxz