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元前515年,熙和帝在狩獵時,從馬背上摔下,雙腿殘疾,最終抑鬱而終。廟號聖宗,太子李傑登基稱帝,年號熙安。

(我覺得他的是有問題,後面考慮出個番外)

熙安元年,即公元514年,熙安帝下令,廢除先帝立下的條例,恢復以往納稅制度,使民眾不滿。

公元前512年,一個邊疆小官,正在籌謀一起,讓這個剛建立的吳王朝,由盛轉衰的謀反行動。

公元前511年,宋仕舉兵謀反,從吳國邊疆直上銘都,一路所向披靡,無堅不摧,在林沐的幫助下,叛軍直逼京都,於是京都從東方調兵經白沉山,以讓後的方式擊潰叛軍,但各地藩王見朝廷大勢已去,皆不願出兵,僅有景王發兵勤王,公元前510年,景王和叛軍的軍隊交戰,景王軍隊不敵,敗退,叛軍再次攻打京城,熙安帝命兵部尚書李麟組織京師保衛戰,終於在74天的艱難守城下,叛軍放棄圍攻京師,反而轉攻其他城市,熙安帝召集僅存兵馬,與叛軍在閔子廟前開戰,公元前509年,朝廷軍隊以微弱優勢打敗叛軍叛軍首領宋仕被當場誅殺,林沐帶著僅剩兵力撤回邊境,公元前507年,林沐率領4萬大軍,向全國開戰,朝廷舉全國之力殲滅叛軍,最終朝廷在涼山和叛軍展開最後戰鬥,叛軍與朝廷在四個月的火力交鋒以及內部出現叛徒,導致全軍覆沒。

(只能說這叛軍真的不會打)

公元前506年,熙安帝降低賦稅,對於貧苦百姓、在戰爭中家園土地受到大規模侵佔的百姓,免除賦稅。

公元前504年,熙安帝駕崩,廟號宣宗,由其次子李謙繼位,年號康寧。

-------------------------------------------------------------

公元前497年,康寧帝沉迷於修仙煉丹,任憑大臣如何勸阻 ,仍然一意孤行。

(寫到這一段的時候,我都不知道我為什麼會這樣寫)

公元前495年,康寧帝處死十七位勸阻其修仙煉丹的大臣,同年,康寧帝皇后薨逝,諡號慈祥善德功德無量孝文皇后,簡稱慈善文。

公元前491年,康寧帝駕崩,廟號神宗,太子李傑繼位,年號靖安。

-----------------------------------------------------------

公元前487年,靖安帝向西域開戰,擴充套件版圖,使得國家版圖從原來的641萬平方公里拓展至711萬平方公里。

(好厲害喲!所以看在他的面子上給我的書長點流量吧)

公元前485年,靖安帝在全國範圍普及土豆種植,使百姓在旱災的影響下,仍舊有口糧可以食用。

公元前479年,靖安帝駕崩,廟號武宗。其太子李琦繼位,年號永昌。

公元前476年,天下大鬧蝗災,百姓民不聊生,災民向京城靠攏,永昌帝不管不顧,還下令將災民全部射殺,災民見此,團結一心,要攻破京城,但是並無兵器,災民都拿起農具,攻打京城,公元前474年,災民全部被誅殺。雖然得到了勝利,但是民心盡失。

(這皇帝簡直qs不如)

公元前470年,農民大規模起義,各地藩王揭竿而起,永昌帝只好向南方遷都,公元前468年,永昌帝駕崩,廟號衰宗。

(衰仔)

----------------------------------------------------------

公元前公元前468年,因為永昌帝沒有子嗣,只得傳位於其弟李仲,年號永惠。

公元前467年,永惠帝招安叛亂藩王,成功招安部分藩王,但還有一部分藩王和起義農民聯合,建國後隱。

公元前465年,永惠帝向後隱開戰。

公元前463年,永惠帝收復大量失地,後隱派人商議,妄圖與吳停戰。

公元前462年,後隱與吳談判不和,重新開戰。公元前459年,後隱滅亡。

公元前459年,吳國成功平定叛亂,但是國力受損,不復以往。

公元前449年,永惠帝駕崩,廟號世宗。其太子辰繼位,年號昭陽。

----------------------------------------------------------

公元前公元前449年,西域來犯,十四歲的昭陽帝想要御駕親征,大臣阻撓。昭陽帝言:“區區一個西域小國,竟然敢犯我大吳邊境,我要讓他們看看,什麼是王者之師,我要讓他們幾十年都不敢來侵犯我們的邊境。”太后見此,大喜,便准許昭陽帝御駕親征西域。

(借鑑了大明留學生)

公元前457年,昭陽帝御駕親征直至吉安灘,後西域小國設計,昭陽帝年少無知,不聽老將勸阻,執意向前,最終西域首領戈斬殺昭陽帝,昭陽帝的十萬大軍也葬送於此。朝中大臣聽聞此噩耗,勸太后立昭陽帝兄長李箐為帝。

(稍微改一下讓他有點尊嚴)

-------------------------------------------------------------

公元前455年,李箐登基,年號熙媛。

公元前453年,熙媛帝向西域首領發出通告,命令其將昭陽帝屍首送回京城,承諾將贈予其七萬兩白銀,西域收到銀子後,信守承諾,將昭陽帝屍首送回。

公元前447年,熙媛帝駕崩,廟號靈宗,死前立長子李禎為太子,立林曼為攝政王。與太后在新皇還未親政之前,幫助其處理朝政。

(來了來了,他帶著滅國的決定走來了)

-------------------------------------------------------------

公元前447年,太子李禎陵前繼位,年號廣柟。

廣柟元年,即是公元前446年,攝政王林曼借鞏固君臣關係之名,於朝中結黨營私。

公元前445年,攝政王林曼見時機已到,逼迫皇帝禪位於他,廣柟皇帝同意禪位於攝政王林曼。自此,北吳滅亡。

-------------------------------------------------------------

公元前444年,攝政王林曼稱帝,國號武,年號神武。

公元前443年,神武皇帝下令將曾經幫助他的大臣全部處死,導致大臣們對他又多了一份憎恨,為後來發生的事埋下伏筆。

公元前442年,神武皇帝駕崩,廟號高祖。由其太子錚繼位,年號文興。

-------------------------------------------------------------

公元前440年,號稱為廣柟皇帝之侄的李婧起兵,誓死要為李家奪回江山。由於朝中不少大臣對林氏父子不滿,便私下通風報信,明面上卻又焦頭爛額。

公元前438年,李婧一路攻打到京城,以3萬起義軍對戰15萬朝廷正規軍,在對方領兵人的故意放水下,由李婧率領的3萬起義軍攻入京城,將武王朝覆滅。

-------------------------------------------------------------

公元前437年,李婧稱帝,復國號為吳,後世稱其南吳,年號聖武。

公元前435年,聖武帝向北哈利奴國開戰,起因是因為北哈利奴無故劫掠村莊百姓,導致數萬百姓流離失所。

公元前430年,歷時五年的對哈自衛反擊戰勝利了,南吳對受到波及的本國百姓發起慰問,對死去將士厚葬。

公元前426年,聖武帝駕崩,廟號治宗,由其太子李敖繼位,年號淮稚。

-------------------------------------------------------------

李敖僅在位一年,便因病逝世,廟號獻宗。

(短命)

歷史小說相關閱讀More+

從四合院開始諸天遊

愛吃香蕉米粉糊的凌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