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日,他們進入城內時,滿城縈繞著死氣。華光感到十分疑惑,掐指一算,又與二哥家有點關係,因此靜待著時機,詢問緣由。

剛剛解決完小鬼的事情,華光順便問了問城內的黑氣。

“你也注意到了嗎?這兒確實有父親的氣息。但是,我也不知為何,會有如此濃重的死氣?”趙世子回答道。

華光拍了拍趙世子的肩膀,安慰道:“彆著急,我們明天出門看看。”

“嗯。”趙世子點了點頭,又道:“早點休息吧,去去晦氣。”

一夜好眠。

第二日,小宛起了個大早,神清氣爽。昨夜,她和沐宛宛溝通後,感覺豁然開朗,可見溝通真的很重要。它就像一座橋樑,讓大家能夠相互理解、相互幫助、分享喜悅和悲傷。因此,要珍惜每一次溝通的機會,用心去傾聽、去理解。

這次,雖然沒有發生衝突,小宛還是覺得誤會他們了,有點過意不去。一大早就來到廚房,準備了一些魚糕,聊表歉意。

因為瘟疫的關係,客棧已經很久沒有營業了,所以並沒有什麼客人。小宛想了想,就將做好的魚糕拿到了亭院中。

這是一個典型的中式庭院,他們所在的位置是客棧的偏院,昨天來的太過匆忙,並沒有仔細觀察,現在看來,倒有幾分江南庭院的溫婉。

青石板鋪就的小路,連線著客棧的幾處宅子。這一處宅子是一個獨立的院落,進門是一道影壁,影壁後面便是正房,兩側各有一個廂房,以風雨廊相連。廚房落在東南角,門前有一棵海棠樹,樹下放著一張石桌,小宛正坐在石桌旁。青娥紅臉笑來迎,又向海棠花下飲。

小宛昨晚住的是正房,趙世子和華光各住一間廂房,說是這樣便於大家相互接應。此刻,廂房都緊鎖著房門,小宛沒有藥材需要收拾,看看院內風景,倒也別有一番趣味。

庭院的角落,擺放著一些古色古香的盆景,每一盆都像是藝術品,讓人不禁駐足欣賞。院牆上爬滿了藤蔓,綠葉間還點綴著幾朵小花,散發出淡淡的香氣。

此時,趙世子已經醒來,透過窗戶觀察著院內,不忍打破這份寧靜。

迴廊兩旁是一排排翠綠的竹子,竹葉在風中搖曳,沙沙低語。小宛沿著小路向前,隱隱看見竹林深處有一個清澈見底的小池塘。走近一瞧,池塘裡還有幾隻悠閒的錦鯉,肆意的遊蕩著,不時躍出水面,濺起一片水花。

“它們倒是自在,絲毫沒有受到瘟疫的影響。”小宛自言自語道。在這裡,彷彿時間都慢了下來,可以靜靜地聆聽鳥鳴聲、流水聲和風吹過竹林的沙沙聲,感受著大自然的和諧與寧靜。不知不覺,小宛又趴在石桌上睡著了。

趙世子來到院中,看到桌上的糕點,品相潔白如玉,入口鮮香嫩滑,口腔中一時充滿了鮮美的魚肉香味,細嫩的口感讓人陶醉。

突然,一陣風吹來,朵朵海棠掉落在小宛身上,趙世子回眸一看,這場景宛如畫卷。

陌上君子人如玉,朵朵海棠世無雙。恰似人間驚鴻客,墨染星辰雲水間。

華光忍不住拿出畫筆,一揮而就,且悄悄將畫作藏了起來。

隨後,他清咳兩聲,開啟房門,裝作什麼都不知道的樣子,驚訝地說道:“小宛,這是給我們準備的嗎?”

小宛悠悠轉醒:“嗯嗯,是的。快嚐嚐合不合胃口,這兩天多虧你們照顧了。”

華光趕緊嚐了一口,笑著誇讚道:“真好吃,我嫂子要是有這手藝就好了。”

“你還有嫂子?”小宛好奇地問道。

“暫時還沒有……”華光接話道,還欲細說,卻被趙世子打斷。

“這個是楚國的糕點嗎?”趙世子問道。

“嗯嗯。這個叫魚糕,俗稱楚夷花糕。”小宛介紹道。

“俗稱真好聽。我猜猜,名字帶魚,肯定跟魚有關。”華光接著話茬,調節著氣氛。

“對的。它是用魚糜、雞蛋以及豬肉為主要原料加工蒸制而成的。這邊沒有木耳和冬筍,否則加進去口感更加鮮脆。魚糕營養豐富,老少皆宜,師傅就特別愛吃。”小宛說著說著,有點想家了。

“我們吃完就出去轉轉吧,先找找原因,爭取早點回家。”趙世子說道。

“好啊。”小宛笑得眉眼彎彎,趙世子一時看得出了神。

華光無奈地扶額,心想:“算是栽進去了,二哥,您自求多福吧。”

這一頓早飯,三個人吃得相當愉快。

吃完飯,三人一鬼便來到了街上,不同於小院的生機勃勃,大街上一派死氣沉沉。偶爾遇到幾個路過的行人,都戴著面紗,行色匆匆,神態疲憊。小宛想找個路人問問情況,人們如遇鬼怪,避之不及。一上午,幾個人啥都沒有問到,只知道得病的人,發病時心臟異常絞痛。

沐宛宛陷入沉思,這症狀,倒是跟她發作的時候相似。於是,趕緊飄到趙世子身邊,將這事兒和之前的事兒說了個大概,並且拿出了之前緩解症狀的藥丸,希望能有所幫助。

“都給我了,你怎麼辦?”趙世子關切的問道。

“沒事兒,另一個你說,夢裡的時間比現實裡快很多,藥可以緩一緩。”沐宛宛寬慰道。

“行吧。”趙世子接過藥瓶,看這藥瓶倒像是出自藥王爺府上,問道:“沐宛宛,這個藥,你從哪兒得來的?”

“你給的呀”,沐宛宛一口答道:“哦,準確來說是另一個你。”

趙世子皺了皺眉頭,為什麼他會干涉別人的因果?

沐宛宛看著趙世子扭在一起的眉頭,實在不忍心,關心道:“怎麼了?這藥,有什麼問題嗎?”

“那倒不是,只是困惑為什麼我會給你這個藥。”趙世子想了想,直接問出來了。

“你說我救了你,就有了因果。”沐宛宛說。

“哦哦,原來如此,你救了我?能否說說。”趙世子問道。

“那就要從遊神那天說起了……”沐宛宛娓娓道來,這些天發生的事兒,魔幻得很。說著說著,感慨萬分,雖然現實生活中只有幾天,但是感覺已經過了好久。

“沐宛宛,你說這個能夠緩解症狀嗎?”華光仔細問道。

“是的。”沐宛宛說。

“那我們先試試吧。”小宛眼內放光。說完,一行三人就近去了一家藥廬。

剛走到門口,就聽見裡面一陣哭泣聲。原來有一個病人症狀嚴重,已經被大夫放棄治療了,家人還守在旁邊。因為可能有傳染性,等嚥氣後,官家就要派人拉走,集體處理了。

“大姐,要不你試試這個藥?”小宛問道。

那個低頭哭泣的婦人抬頭看了她一眼,心想:“死馬當活馬醫吧。”於是接過藥丸,連忙說了聲謝謝。

三人給藥爐裡的病人分發了一些,說道:“這個藥能暫時緩解各位的症狀,但是想要治癒,還得尋找真正的病因。”說完,他們又出門去尋找新線索了。

三人循著死氣,來到了一所學堂。這所學堂坐落在風景秀麗的半山腰上,四周綠樹環繞,鳥語花香,給人一種寧靜致遠的感覺。學堂為古樸典雅的四合院,屋頂上鋪著青瓦,牆面上爬滿了藤蔓,門楣上掛著“學海無涯”的匾額。進入學堂,大家看到一間寬敞明亮的教室,裡面擺放著整齊的課桌和椅子。根據桌椅高矮判斷,這裡可能分為啟蒙班、學前班、成人班等幾個層級。廳堂正中央供奉著孔子的畫像,旁邊輔以孟子、曾子、顏子等聖賢的畫像,兩側牆上寫著“學而時習之,不亦說乎”等名言警句,提醒著學子們要勤奮學習。拐角處,一尊土地公的銅像,孤零零的,看著很久沒人打掃了,廟宇似乎還被佔了一半。

最奇怪的是,來了這麼久,卻沒有發現一個學生和老師。三人搜尋無果,回到了門口。此時,一個老人家擔著柴火從山上下來,嘴裡唸叨著:“這個學堂夫子病重,沒人教書了。”

趙世子和華光意味深長地看著老人家。

小宛走過去問了問:“老人家,您說的學堂是旁邊這個嗎?”

老人家指著不遠處的大門,說道:“就是這座學堂,造孽哦……”

“哦?”小宛感到疑惑,敏銳地覺察到有內情,不知道對去除瘟疫有沒有幫助,連忙問道:“老人家不忙的話,坐下歇歇麥。”

“這所學堂裡,原本供奉著一尊土神,土神的旁邊配有一個夫人。學堂的一個先生說:‘學堂裡面,不適合供奉婦人的塑像,還是供奉在別的地方比較好。’不久之後,學堂就在另外一個地方,建了一間小祠堂,把那尊女塑像請了過去。回家之後,他的小孫子突然神情嚴肅,說道:‘我是土神,你把我的夫人請到別的地方,理由看似正當,但是目的卻是想擴大你自已的房子而已,並非是真的為學堂好。’這位先生啞口無言,原先準備的古代禮法那套說辭顯得蒼白無力,因為土神已經把他內心深處真實的想法說出來了。這位先生恐懼萬分,戰戰兢兢地說:’小人不敢,我這就搬出去。’因為擔心害怕,不久就病倒了……”

“這位先生把女神塑像請到別的地方,倒是符合古代禮法,但是夾雜著私心。對外說是為了學堂,名正言順,實際上是為了堵住悠悠眾口。陰謀被揭穿後,心理負擔過重,才病倒的。”小宛忿忿不平道。

“說不定還做了其他虧心事,害怕被發現呢?”華光打趣道。

老人家頭一抬,看著華光肯定地點點頭:“這位公子倒是慧眼如炬,這位先生平時看起來文質彬彬,但實際上卻是個道貌岸然的偽君子。”

“雖然大部分教書先生都是品德高尚、學識淵博的,但確實也有一些害群之馬。”華光客觀分析道。

“師者,所以傳道,授業,解惑也。師德是老師的靈魂,沒有師德的老師,就是沒有靈魂的軀殼,他們的行為給下一代帶來的影響是不可估量的。”趙世子也無奈的說道。

“可不是嘛,這個教書先生利用自已的地位,對學生敲詐勒索,甚至利用學生的敬畏之心,做一些缺德事兒。我還聽說,他利用學堂收費,向學生收取高額的束脩,並且以各種藉口向他們的父母索要錢財。這些事兒讓學生們痛苦萬分,但又害怕被報復或者影響學業,都選擇了默默忍受。”老先生無奈的搖搖頭。

“原來土神的事兒只是個導火索,這位先生看來是虧心事兒做多了。”華光一語中的。

回鄉裡的路上,他們又聽說了許多糟心事兒。上樑不正下樑歪,這位先生教出來的學生有樣學樣,幹了不少缺德事。有個村民,褻瀆神明,以凡人之軀,承受香火之力。還有每年的遊神會,有些村民對神明態度不夠虔誠,不磕頭,甚至輕薄無禮,即使活動的參與者也並非懷著敬畏之心,而是沽名釣譽……

“去年,村裡修廟,請了城裡師傅過來重修,其中一個師傅因為不信這些,沒有絲毫無敬畏之心,其他師傅在進廟之前都叩拜了一下,而他非常不屑並口出狂言:‘我拜菩薩?菩薩拜我還差不多!’說罷獨自開工,沒一會兒上了房梁修建,突然從上面摔了下來,斷了一條腿!”老爺爺又補充道。

“真是糟心。敬神、供神、祭神,這麼莊重的事情,他們搞得烏七八糟,不惹神怒才怪。也讓他們嚐嚐心痛的感覺。”華光憤然道。

“華光,凡事,皆有因果。善人結善緣,惡人結惡果。你是什麼樣的人,就會結什麼樣的果。”趙世子寬解著,拍了拍華光。

小宛沉默不語,人確實要有敬畏之心,無論是神明、自然,還是長者、親人。廟裡供奉的這些神明都是有大功德的人,褻瀆神明、胡作非為,必然會受到相應的懲戒。他們罪有應得不假,但是否罪已至死呢?

沐宛宛想起了一些事兒,也陷入了沉思。

錯錯錯,莫莫莫。

一行四人各懷心思來到了城主府,準備商量對策。

其它小說相關閱讀More+

騎馬與砍殺2:無盡征途

三分鐘熱力

神奇寶貝之格鬥系天才

間的日

崩壞幻夢:記事

喜馬拉雅的紅色夕陽

群穿異界:還好我有升級點

應十七十七

抱歉,開局先死一下

美美懶大王

武林傳奇:李雲帆之旅

羅沐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