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臣等遵旨!”

一來大勢所趨,二來當今聖上乃曠世雄主,聖諭即下,不容置疑,文臣雖心有不甘,亦只能徒嘆奈何!

木已成舟,但以文臣一貫的作風,既然肉沒得吃,那湯便不容錯過,科舉重開,若能成為主考或同考,今後所錄取的學子,不也算的上門下弟子麼?

禮部尚書王鈍反應最為迅速,見風使舵的也最快,先是義正言辭的送上了一記不值錢的馬屁,再直奔主題,

“聖上暫用舉薦制替代科舉,以此激勵天下學子,可謂良苦用心,自洪武三年停罷科舉以來,至今已近九載,

而天下學士懸樑刺股,日夜淬鍊,想來學識更勝往昔,或已有雛鷹展翅,猛虎下山之勢,已堪一用!

今聖諭下達,恕臣斗膽,如今二月春闈已過,不知聖上打算明年何時開科取仕?禮部也好早做準備!”

“明年?”

眉頭微皺,素來辦事幹脆利落,不喜虛耗光陰的朱元璋,僅僅沉吟了片刻,便做出了決斷,

“正所謂一寸光陰一寸金,寸金難買寸光陰,做事,就得趁早,即刻傳諭天下,洪武十二年六月二十八,開科取仕!”

“...臣等遵旨!”

緩緩掃視了一圈眾臣,眼底掠過一縷心虛的朱元璋,濃眉微挑,“八年磨一劍,咱這次倒要看看,這天下學子的劍,磨的是否鋒利,可堪一用否!”

“有道是前車之鑑,後事之師,天下學士沉寂了八年,想來定不會叫聖上失望!”

素來還算低調的禮部尚書王鈍,之所以今日屢屢附和聖上之言,無非是期盼著一件即榮光,又極具利益之事!

科舉主考官之職,只怕即將落入王鈍之手!

幾乎已有共識的在場眾人,無不心知肚明,垂涎之餘,卻也只能暗自羨慕,

自唐開皇年間二李相爭之後,原本由吏部主持科舉的職責,改由禮部負責,歷經幾百載,已成慣例,

雖屬慣例,卻也非成定局,若堪稱文臣之首的李善長,或文學泰斗的大儒宋濂在場,未嘗沒有爭奪主考官的機會,

然而如今李善長遠在福浙兩省,大儒宋濂也早已告老還鄉,試問,誰還能與禮部爭奪主考之職?

果然,朱元璋微微沉吟了片刻,便做出了決斷,“此次科舉事宜,便由禮部統籌安排,尚書王鈍為大試主考,至於同考、監考,為防徇私舞弊,著六部各擬定五人上表,由咱定奪!”

正當眾臣以為塵埃落定,王鈍大喜過望之際,閉目養神的吳憂卻突然睜開了眼簾,大步出列道,

“啟稟聖上,臣對科舉事宜,尚有幾點淺見,以供聖上斟酌!”

“...儘管暢所欲言!”,朱元璋非常清楚,吳憂等閒不開口,開口必有獨到見解!

“謝聖上!”

不知為何,望著身旁不遠處,越發英姿勃發的身影,王鈍竟突然隱隱有種預感,...或許煮熟的鴨子,快他麼飛了!

“臣以為,大試主考之職的重任,若由聖上擔任,或許更為有利,

如此,不僅可震懾宵小,杜絕徇私舞弊的可能,更能極大的激勵天下學子,使其奮發圖強!”

果然不出所料,吳憂開口說的第一句話,不僅讓群臣大為驚詫,更讓王鈍瞳孔一縮,

{吳學士,你他孃的還能幹點人事麼?舉薦制改科舉制也就算了,畢竟國事為重,可主考之位你他孃的也要橫插一腳,...過分了吧?}

微微回頭,萬分委屈的王鈍,極為隱晦的向曾蒙受自己舉薦的吏部郎中郭壽使了個眼色,

受人恩惠,不得不報,更何況,禮部尚書王鈍本就是他郭壽的靠山石,如今上有所需,下必所行,

“啟稟聖上,臣以為,吳學士所言,未免有失妥當,科舉自隋唐以來,沿用至今,雖非一成不變,卻也從未聽說,由帝王擔任主考之舉,

再者說,帝王主掌天下,身份何等尊貴,國事何等繁忙,又豈有閒暇兼任大試主考之職?”

除郭壽之外,事先毫無準備的眾人,並無一人出聲附和,況且此事也極為敏感,仕途中人,多為心眼活泛之輩,眾臣時常面聖,對當今聖上的性格,皆有自己的瞭解,

吳憂打破舊制雖不循常理,但當今聖上,又豈是因循守舊,墨守成規之人?

這一點,從朱元璋微微一愣之後,嘴角當即微掀,便可窺視一二,

“咳咳,若是與國有利,咱即便累點,又有何妨?”

擺了擺手,被捅破窗戶紙,隱隱有所想法的朱元璋緩緩起身,佇立於丹陛邊緣,粗獷豪邁的說道,“咱知你從不妄言,給咱敞開了說!”

“...遵旨!”

抱拳行了一禮,吳憂直言道,“眾所周知,科舉主考素來被趕考學子視為座師,有道是一日為師,終身為父,一旦入得門下,日後若行叛逆之舉,則必然為世人所不齒,...人神共棄!”

東林黨結黨營私,禍國殃民,乃人所共知之事,身為憤青的吳憂,對所謂的東林黨尤為厭惡,

微微停頓了一下,吳憂繼續說道,“人性使然,人若一旦暴富,則必然膨脹,若一朝得勢,大多猖狂,若有強有力的靠山,則行事往往肆無忌憚,視國法有如無物!

人心難測,世事難料,如今科舉重開,往後也必然延續,三年一開科,且錄之者眾,而徒子徒孫多了,就難免出現結黨營私的苗頭,

如今雄主坐朝,且君明臣賢,自然無憂,可百年之後,那就難說了!”

“臣,湯和,附議吳學士所言!”

若論及對朱元璋的瞭解,從小與其光腚子長大的拜把子兄弟湯和,可排前五,又豈能不知吳憂將將的一番話,已然說到了朱元璋的心坎裡,

更何況隨著大明根基已穩,國事日寧,身為武將領軍人物之一的湯和,早已察覺到文臣似有意無意打壓武將的苗頭!

湯和如今雖已無爭權奪利之心,一心想著明哲保身得個善終,但身為武將,也絕不願今後出現文盛武衰的局面!

身為開國元老之一,湯和本就威望極高,眾武將正待出列聲援,吳憂卻擲地有聲的說道,

“聖上不妨想想,若是開科取仕,但凡被朝廷擇優錄用的學子,皆為天子門生,

試問,若非人頭豬腦,狼心狗肺之徒,堂堂天子門生,又豈會與他人結黨弄權,為禍社稷?”

言情小說相關閱讀More+

傲嬌仙皇養成記

張家小寧

不念君山

草頭兒

農女的悠閒生活

墨輕愁

山間明月江山客

山間明月江山客

喜歡,那年

番茄很紅

穿越後,神棍逼著我造反!

芷仙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