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十五章 發現燒窯

關於怎麼把山柚油賣好, 喬茗茗閒暇之時有想過各種方案。

按照當下社會情況,油很受追捧,但山柚油的生產成本註定要比其他食用油要貴,出售價便註定要比其他油高。

但很遺憾的是, 它的味道卻又不如其他油好。就跟螺螄粉一樣, 能吃的人很愛, 不能吃的人會稍稍覺得奇怪。吃習慣了,反而覺得別有一番滋味。

所以這也是這麼多年來山柚油沒發展起來的原因。

再者,現在是統購統銷的時候, 上頭沒有山柚油指標,你怎麼賣出去呢?

拿著山柚油去糧食站?

不好意思, 沒指標不收。

拿著山柚油去收購站?

不好意思, 沒指標不收。

思來想去,喬茗茗覺得就只有一條出路。

由大隊集體出面,作為大隊的集體副業,去與供銷社和各個廠子交涉, 把山柚油售賣給他們。

這法子是可行的, 如今上頭的政策就是鼓勵農村地區大力發展副業。

秋日漸過,冬日來臨。

再者,這幾年錢掙得不多也沒關係, 喬茗茗怎麼說也是穿越者,知道打出品牌才是最重要的。

喬茗茗站在屋子裡,感受著淡而幽香的桂花香。

喬茗茗強忍著磚頭的事兒沒說出來,還是燒成功了再偷偷炫耀吧。

周蘋果父母趕集去了,她得去做飯。程芸芸則要去帶娃,因為她嫂子得做飯。

喬茗茗又央寧渝去砍根竹子,用鋸子沿著竹子關節出鋸成一小段一小段。

當她看到寧渝是拎著袋子而非抱著袋子之時就曉得蜂巢有了,她可以做桂花香薰了!

冬天快要到來,到時候門窗一關,暖烘烘的屋裡瀰漫著淡淡的桂花香,可真太美好!

竹子洗乾淨晾乾,蠟燭就倒入裡頭,再加燈芯等待凝固,香薰便做好。

週三叔覺得小寧藝高人膽大,連他都要用煙火熏熏蜂巢,小寧卻能夠徒手抓。

做香薰也簡單,用蜂巢做蠟燭,再把前段時間做的桂花精油加幾滴進去。

沒辦法呀,像田寡婦家,一個女人帶著上了歲數且腿腳不利索的婆婆,和七歲的兒子及一對五歲的雙胞胎女兒,隊裡只能把賬抹了,要不然這一家子只靠田寡婦該怎麼活呀?

而那種孤兒寡母的人家,不倒欠隊裡是不可能的,必須要隊裡貼補。

那蜜蜂嗡嗡嗡的,也不怕嗎?

給家裡扯幾段布,添幾餐肉,剩下的錢大多都要儲存起來,留給兒子娶媳閨女出嫁。

喬茗茗心中是這麼想的,但對程芸芸和周蘋果兩人卻沒說這麼多。

突然發覺,這裡越來越像家,而非臨時幾年的住處了呢。

要知道他們上陽村已經算是發展得不錯的村了,至少沒人挨餓受凍,鐵鍋鐵刀這種必需品也能買得到。

她就會買,茗茗說山柚油能潤腸健胃治療便秘,還能活血化瘀,特別是對小孩兒來說。除此之外還有好多功效,就算再難吃她都吃。

家中,喬茗茗做好飯,站在院子裡翹首以盼自己的蜂蠟……哦不,自己的丈夫歸來。

關鍵是,這玩意兒可食用,可入藥,還是許多護膚品的原料。你不一定吃它,但你很有可能用臉霜抹臉時用到了它。

兩個姑娘一直待到快11點才回家。

寧渝真不怕,今天運氣好,來到一處平常沒來過的、被週三叔稱為落霞嶺的地方,在這裡發現一處和上回差不多大的蜂巢。

等到改革開放,上陽村山柚油產業鏈也趨於成熟。人們生活逐漸富裕, 對營養與“野生”食物的需求變大後, 山柚油的市場自然就會擴大, 上陽村山柚油就能搶先佔領市場。

寧渝檢查了一遍山葵,記錄下來各項資料與當天的氣候溫度後就去尋找蜂巢了。

他們這裡沒什麼標誌性特產,聽說隔壁省的秋梨非常不錯,那裡的許多農村不僅種糧食還種秋梨,漸漸的一分工分兌換七八毛,周隊長羨慕得不行。

他又來了一次徒手抓,給人蜜蜂留點家後就飛快跑得遠遠的。

程芸芸這個重生者想得更多,震驚說:“沒事的,現在只能賣這幾個地方,再過幾年可不一定,到時候別人或許搶著買呢。”

積積攢攢,或是蓋間屋子,或是兒子們分家,那就一朝回到解放前。

年年欠,年年貼補。

自己也不是什麼商業大佬,沒點亮這方面的金手指,就是個考公考研還失敗的普通人。

周隊長苦啊,村裡的生活已經很不錯了,可他見過更不錯的村子,見過人家是怎麼活的,他也想讓村民過上這樣的生活。

如今,她的衛生間希望只能寄託於周隊長身上啦。

她現在此時只恨不得又回到上輩子,去打聽打聽山柚油的行情怎麼樣,記緊後再趕緊回來。

例如五常大米,安溪鐵觀音,貴州茅臺酒, 贛南臍橙煙臺蘋果和陽澄湖大閘蟹等等。

周隊長把公糧拉到公社交了後,就開始忙山柚油的事。

喬茗茗展望完,回到打造品牌時要遇到的種種困難,不禁嘆聲氣:“路阻且長呢。”

桂花就是院子裡的桂花,油則是供銷社裡就有賣的葵花籽油,說好聽點就是太陽花油。

只停留在出售給供銷社各個廠甚至藥店的法子說了一下,但這也足夠讓兩人驚喜了。

另一邊,龍虎窟。

但即使這樣,每年年底,一般人家也只能分到百來塊。

一家五六個勞力,一年到頭只有百來塊!

發展山柚油產業聽起來天方夜譚,可卻是目前寧渝夫妻倆提出的建議裡能最快看到成效的,他想試試。

試試嘛,反正也不費多少功夫。

於是在秋收完成,按理來說該點個火堆,在曬穀場上磕著瓜子曬著太陽侃大山的時候,周隊長卻拉了好幾推車的油茶籽出來。

“大傢伙努努力,把殼撬開,再把裡頭的種子拿出來。”

周隊長拿著喇叭,站在板凳上說。

“到時候榨了油,去問問供銷社和幾個廠子收不收,收的話給咱們添筆收入,不收的話就發給大傢伙自己吃。”

反正無論如何都不浪費!

“快點動起來,爭取這三天弄完,然後咱們就秋獵殺豬!”

不好意思,蘿蔔他還要再吊一次。

眾人:“……”

這話很熟悉,挖紅薯的時候聽過,收大豆的時候聽過,割稻穀的時候也聽過。

現在,要搞山柚油,又聽一遍。

周隊長還是很有威信的,讓大家三天弄完就不會拖到第四天。

好幾車油茶籽,最後只得了四大袋的油茶種子。

至於能出多少油,這暫且還不知。

夜晚。

即將進入冬天,天上星星明亮耀眼遠勝春秋。

寧渝趁著空閒在竹林後頭堆了一個土窯,那裡長年累月都沒人去,也沒人注意,他打算在那裡燒窯。

就在土窯燒製完畢,夫妻倆趁著夜色把風乾的磚塊轉移到土窯中時,門外小道上出現人影。

周隊長拿著手電筒,慢悠悠走來,他想讓寧渝明兒跟去公社看看榨油情況。

忽見前方有人影移動,鬼鬼祟祟的,周隊長心頭一凜“咔嚓”一下,手電筒燈光開啟。

正對兩個“做賊心虛”,搬運磚塊的小夫妻。

燈光衝破黑暗,直直的,如利刃般,正大光明的對準兩人。

“糟糕!”

小夫妻心裡同時咯噔一下,燈光打在兩人身上,偏偏兩人看不清來者是誰。

一時之間,兩人想借口想了一大籮筐。

“嚇死人了,你倆幹啥呢?”

周隊長把手電筒晃兩下,皺著眉走近問,“快八點了吧,抱著個土塊去哪兒。”

是周隊長啊,夫妻倆齊齊鬆口氣。

喬茗茗忍不住抱怨:“叔啊,人嚇人是會嚇死人的。”

她心臟還砰砰跳呢。

周隊長一身正氣:“不做虧心事,不怕鬼敲門。”

喬茗茗心說她不怕鬼,她就怕人。

周隊長又用燈光對準土塊晃晃,意思是:還不快介紹介紹(坦白坦白)。

喬茗茗用餘光和寧渝對視一眼,兩人互相用眼神交換了意見。

說不說?

只能說了,不說不行啊,周隊長並不好敷衍。

於是寧渝道:“您要不跟我們來,看看就曉得。”

行唄,周隊長跟著小夫妻,經過籬笆外的臭橘樹,又繞過菜園,再左拐右拐穿入小竹林中,最後在小竹林後的空地上看到兩個土包。

寧渝全力捍衛自己的作品,擲地有聲地解釋:“這不是土包,這是土窯,能燒出磚塊和瓦片的土窯。”

喬茗茗重重的“嗯嗯”兩聲:“還有陶碗,不過陶碗不好燒,一窯只能存下七八個。”

這幾日兩人都在試著控制土窯,幾天下來攢夠了碗和盤,總算不至於因為打了一塊碗而害怕沒飯吃了呢。

周隊長:“……”

他眼睛瞪大,好懸才沒驚訝得把手電筒扔在地上。

不是,這兩人怎麼連這個都會。

磚瓦是你想燒就能燒的嗎?技術方面先不說,土從哪裡找?

寧渝:“山神廟旁邊剛好有粘土。”

量不算多,但燒座房子出來估摸著是可以的。

好吧,土有,窯也有,那你怎麼控制溫度呢?

喬茗茗:“唯手熟爾。”

剛開始確實會炸,多做幾次,每次都記錄資料,差不離就把規矩給摸出來了。

周隊長徹底無話可說。

他倒是想看看,這兩人能不能燒出來,燒出來的磚瓦又是什麼樣的。

陽裡公社只有一家磚廠,磚難買,你想急用(一個月內的那種),還得走關係。

而且磚貴,要不然他們村怎麼只有自己家是全套的青磚大瓦房呢。

誰不愛享受,誰又不想住乾淨又保暖的房屋?

當初自家建房子的時候,可是差點把家底給掏空了,退伍金完全不夠填的。

若他們夫妻能燒出來……

周隊長目光灼灼,緊盯著土窯。

呃……夫妻倆有點兒緊張。

喬茗茗笑笑道:“還得好幾天才能燒出來呢叔。”

他們準備先燒兩爐,第一爐磚是普通磚,只要用煤炭燒便行。

第二爐磚是濾漿磚,需要用松枝麥草等等燃料慢慢去燃燒。

濾漿磚會更硬些,做起來也會難一些,夫妻倆也不知道能不能完成。

還是那句話,試試嘛,先試試。

而燒磚也不是一蹴而就的,他們這種土窯至少需要十多天的時間才能出一爐磚。也就是說他們想攢夠蓋衛生間的磚塊,起碼要做上七八窯。

寧渝解釋了一遍,然而周隊長眼神堅定,“十幾天就十幾天,你這要是做出來了,我也不貪你的便宜。你幫我在村裡蓋個大點的窯,我給上面打個報告,特許按照分紅給你算工分。”

是嗎?喬茗茗那句“我們不太想出風頭”的話頓時嚥了下去。

不是白幫忙,有工分的!

對於他們來說,村裡工分能分糧與棉花,比分錢更為重要。

而且有了工分後,寧渝不是就不必每天都要下地了呢,下地也不必一下就是八九個小時呢?

夫妻倆把土窯的火升起,懷揣著心事回家睡覺。

而周隊長……

他堅持要在土窯邊待一會兒,甚至還有在這裡搭個小棚子,每天晚上守在這裡的想法,最終因為天氣漸冷而放棄。

月亮愈加明亮,透過細微的小縫隙進入房間之中。

今日的夜空雖然晴朗,但氣溫明顯比前些天又降了幾度。

喬茗茗從被窩中伸出手來感受,道:“我怎麼覺得都下十度了?”

寧渝:“應該在十度左右。”

喬茗茗擔憂:“那龍虎窟的山葵會不會被凍壞,山上怎麼說也得比山下低上兩三度吧。”

寧渝笑笑:“山葵抗凍,要是天氣太熱,太陽太大,人家還長不好呢。”

原來如此。

喬茗茗放心了,總覺得他們家大難過後事事順利。

正好碰到適合山葵生長的季節,碰到油茶樹成熟採摘的季節……

就連遇到的人都是好心人,讓他們能夠安安靜靜平平安安的生活。

“村裡人確實好。”喬茗茗忽然感慨:“我上回去豆腐坊買豆腐,那板豆腐只有最後幾塊,有幾個嬸子說我懷著孕讓我先拿,她們等等下一板。”

這是平常生活中的小事,但就是這些小事讓喬茗茗感覺溫暖無比。

他們能山上撿柴火,會有嬸子偷偷告訴他們山腳哪處地方野菜多菌菇多。

他們還能順利地用正常的雞蛋量換到破殼而出的小雞,嬸子們會告訴他們該怎麼樣去養小雞。

除此之外,他們並沒受到歧視,沒有人對他們橫眉豎目,冷眼相待。連衡衡也能去村中人家裡串門找小朋友玩,快活地到處亂竄。

衡衡常說,他在狗子家吃了甜甜的柿子,在大牛家吃了軟糯的板栗。

連吃帶拿的,兜裡還有許多。

上陽村真的是個人情味兒特別足的地方。

所以,幹不幹?

冒不冒這個出頭的風險幹?

輾轉反側後,就著淡淡的桂花香入睡。隔天清晨醒來,太陽冉冉升起,夫妻倆人心中皆有了答案。

(本章完)

都市小說相關閱讀More+

我們努力過

餘蘇diw

精神分裂的我

簡單筆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