剛一進門,就看到了張雪瑩在招待著他爹,還有一個二十多歲的男人。

男人身穿綢緞,頭戴玉冠,一看就是大戶人家。

“夫君,你可算回來了,我爹帶著二表哥來了,等你半個時辰了。”張雪瑩迎了上來。

“見過岳父,見過二表哥,有失遠迎還望莫怪。”李響作揖道。

“無妨無妨,有真才實學的人,吳某願意等。”說話的正是張雪瑩的二表哥。

“姑爺,給你介紹一下,這位是我長姐家的兒子,吳書峰,前年剛中了舉人,很了不得啊。”

聽到是舉人,李響也很震驚。

舉人可是從秀才裡面考出來的,三年一場考試,明年要是這個吳書峰能中進士,那可真就前途無量了。

“原來是吳舉人,失敬失敬!”李響恭維的說道。

他可沒有什麼金手指,也沒有系統。

穿越過來只能憑藉一些超前的經驗罷了。

人際關係該維持的還是要維持,尤其是能當官的,在這種社會下,權可通天。

“客氣客氣,聽表妹說,你去採藥了?”

“對,貼補點家用。”李響笑著說。

“李兄弟還懂草藥?”

“略知一二,剛不久從益禾堂回來,跟坐館的李郎中相談甚歡。”李響笑著說道。

“李郎中?可是那個名醫世家的傳承人,李榮?”

“吳兄認識?”李響問到。

“只聞其名,未曾一見,不過李兄弟能和名醫相談,必有過人之處。比如,李兄弟所說的秸稈還田的處理方法,為兄頗感興趣,可否詳細說一說?”

李響見吳書峰步入正題,他也沒在寒暄,指了指殘破的桌椅:“吳兄,咱們坐下聊。”

“請!”

“請……”

二人落座,李響端坐著問:“不知吳兄是什麼時候有了用秸稈來增加產量的想法?”

“是我中秀才後的第二年,我偶然間看到了一本農經,裡面提到過隻言片語。

這些年我也一直在實踐,情況好的時候,產量的確倍增,但如你所說,這種方式很不穩定。

你讓舅父轉述的什麼細菌,氮肥,磷肥這些是什麼意思?還請李兄弟解惑。”吳舉人一副彬彬有禮的模樣。

見到吳舉人的態度,李響還挺意外。

當然,他也不確定這是裝出來的,還是說這個人,真的是個謙謙君子。

“這個細菌說起來就太複雜了,你可以把它理解成一個能感染的東西,比如前線的戰士受了傷,就容易細菌感染,一旦感染了,身體狀態會急劇下降,甚至死亡……

莊稼也一樣,一旦細菌肆虐,就會毀了這片地,而氮肥和磷肥這些東西,就是藥,是治療莊稼地藥!”

吳舉人恍然大悟的點點頭:“大致是聽明白了,但這具體是何物呢?”

“您還真來著了,我剛從鎮上買了一些農具,現在就可以做出來給你看,不過兄弟我還有個不情之請!”

“李兄弟但說無妨,吳某這次是帶著誠意來的。”

吳書峰說著拍了拍手。

就在這時,一直站在後面的隨從,提過來一個木匣子。

匣子剛一開啟,白花花的銀子呼啦啦的就落了下來。

楊蜜、楊籽,張雪瑩等人眼珠子頓時瞪的溜圓。

“這……這麼多銀子?”楊蜜不敢置信的說道。

在她看來,可能這輩子都衣食無憂了。

“不多,區區一百兩銀子,這只是見面禮,如果李兄弟真能解決秸稈還田的弊端,吳某還有厚禮相贈!”

一百兩銀子。

李響要說不動心那是騙鬼呢。

但是他不會被眼前的這點利益,矇蔽了眼睛。

他的技術,何止區區一百兩?

“銀子的確是好東西,但是,我不稀罕!”

李響的一番話,讓所有人都傻了眼。

包括他的老丈人張慶。

“姑爺,你想啥呢,一百兩銀子你還不稀罕呢?你看看你家都窮成啥樣了?”張慶急切的說道。

“人活著,總得做點有意義的事,銀子不過是吃喝拉撒的附帶品,生不帶來,死不帶去。”

李響露出一副大義凌然的樣子。

實際上,他是想圖更大的財富。

忽的。

吳舉人竟然對李響抱了拳。

“李兄弟兩袖清風,不為五斗米折腰,明明有驚世才學,卻視金錢如糞土,吳某自愧不如!”

李響心中差點笑岔氣。

他沒想到這個吳書峰這麼好騙。

真是一忽悠一個不吱聲。

“吳兄快快請起。”

吳書峰直起身,緊跟著問道:“既然李兄弟不要銀子,那所說的不情之請是什麼?”

“不急,兄弟這就去把氮肥做出來,供吳兄觀賞,若是信的過在下,到時再說不遲!”

“好!”

李響邁步走了出去。

透過籬笆院,看到外面依舊圍著不少鄉親。

“鄉親們,誰家有瓜果皮,廢菜葉,雞屎牛糞什麼的也可以,甚至是一些黴變的食物都行,如果有的拉到我家來。”李響吆喝了一嗓子。

“響兒啊,你要這些東西幹啥啊,臭烘烘的!”一個村民問道。

“自然是有用。”

李響抱著拳:“各位鄉親幫幫忙,不看僧面看錢面,不過咋說,昨兒個我也報答大家了,以後有好事還會想著各位的。”

眾人這麼一聽也有些動心了。

“你等著,錢我家沒有,牛糞多的是。”

“我家也有,爛菜葉子都沒地方扔……”

說話間,鄉親們一鬨而散,紛紛回家取東西了。

吳舉人一臉好奇的走到李響的旁邊:“李兄弟,這些東西跟你說的氮肥有什麼關係?”

“單拿出來的確沒關係,如果合在一起,那就有關係了。”

李響微微一下,隨即拿起了剛買的鋤頭,又道:“吳兄,勞煩一下,讓你的這些隨從,幫我個忙,拿著這些剛買的農具,到後院挖個坑。”

“好!”

吳書峰雖然不知道李響要幹什麼,但還是痛快的答應了。

一群人來到了後院。

李響親自動手,開始挖坑。

人多力量大,隨著吳書峰帶來的隨處參與,沒一會兒就出現了一個深度有80厘米左右的土坑。

這個時候,已經有不少鄉親運來了牛糞和瓜果皮廢菜葉等原料。

李響先在土坑下面鋪了一層牛糞,又將一些雜七雜八的東西填了進去。

臭烘烘的氣味,讓不少人退的遠遠的。

唯有吳書峰,忍著刺鼻的味道,目不轉睛的看著李響的每一步操作。

這一切,李響也都看在眼裡。

他心中也算明白了,這個吳書峰可不是個書呆子,而是一個能幹實事的人,有實踐精神。

歷史小說相關閱讀More+

神仙不就這些事

不吃辣和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