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響將製作氮肥的原料弄勻了之後,又在上面蓋上了十厘米厚的土。

“呼!”

李響長出一口氣,拍了拍手掌:“行了,等著裡面的東西發酵,按照現在的天氣,還得兩天的時間才能徹底發酵好。”

“姑爺,發酵之後呢?就這麼點肥料,也太少了吧,還不夠一畝地塞牙縫的呢。”張慶失望的說道。

“舅父,此言差矣。李兄弟只是在演示給我們看一個簡單的製作過程。”吳書峰明白了李響的用意。

“吳舉人果然聰慧。”

“李兄弟過獎,製作工序倒是不難,可是該如何用到莊稼裡呢?”吳書峰問。

“敢問吳舉人,家中良田可都已經播種了?”李響問道。

“有一半已經播種了。”

“如此甚好,播種和未播種的可以用不同的方式施肥,以現在的季節來看,十天之內施肥效果最佳。

一般分為撒施、深施、條施和穴施。撒施一般用於未栽種作物前的農田施基肥,優點是能均勻分佈到土壤耕作層,有利作物的根系早期吸收利用。

當然,缺點也很明顯土壤接觸面積大,磷鉀易被土壤固定。

作追肥撒施時氮肥易損失,磷鉀肥移動滲透能力差,在土表上難被作物根系吸收利用。”

吳書峰聽的一愣一愣的。

“李兄弟說的太過複雜,不妨直說,這幾種方法,哪種最適合?”

“最適合的還是條施,一般是在種植作物前採用分層播種,達到肥料在種子或種苗1-2寸以下。

或在作物播種後,開溝深約5-10厘米,施用後覆土。其優點是肥料較集中,土壤固定少。

在作物的根系層,有利作物的吸收利用,所以肥效比較高。”

吳書峰陷入了沉思。

李響也沒有繼續多言,他看得出來,吳書峰把話聽進去了。

“如此說來,我家裡的地,都可以用這種方式,只不過當下恐怕來不及了,畢竟製作氮肥需要時間。”吳書峰微微一笑。

“如果我沒猜錯的話,吳兄家裡有一半的田地是用來秋種春收的吧?”

“沒錯!”

“等到夏天,可以大量的製作氮肥和磷肥,用來秋種施肥,當然在此之前吳兄剛好可以用一小塊地,試一試我的方法到底行不行的通,就當是實踐了。”

李響指了指土坑裡的肥料說道:“等這些做好,吳兄可一併帶走。”

吳書峰再次對李響拱手言道:“我飽讀書籍,自認膽識過人,今天真是大開眼界,吳某佩服。”

“吳舉人客氣了,只是一些鄉野土辦法,上不了大雅之堂。”李響也客氣的說道。

“此言差矣,李兄弟,如果你的辦法真的行得通,你可知道會給老百姓,會給整個大康朝帶來多大的震動嗎?”吳書峰激動的說道。

“這個,我還真沒想那麼遠,這也是我老丈人用了這個方法,我看到了而已,其實只是想幫一幫自家人。”李響笑著說道。

他哪能不懂這其中的份量。

只不過,他不能在吳舉人的面前,表現出太大的野心而已。

“李兄弟真乃奇人也,我這表妹嫁給你,是她的福氣啊。”吳舉人轉而又道,“對了,你剛才說有個不情之請,到底是什麼,但說無妨!”

“哎,算了吧,畢竟我的辦法還沒有實踐來證明。要是現在就找吳舉人幫忙,倒是有些難為情了。”

“李兄弟何必妄自菲薄呢?你一身才學,實踐也只是早晚的問題,能與李兄弟相交,吳某甚幸,有什麼需求,儘管說,你剛才不也說了,咱們是自家人!”吳書峰滿眼歡喜的說道。

“如此,在下就卻之不恭了,在下別無所求,只是想詢問一下吳兄,您家可有三十年的野山參?”

李響的一番話,讓吳書峰大為吃驚。

他本以為李響是說什麼難以辦到的大事。

沒想到只是要一個野山參。

“李兄弟,這野山參雖然價值不菲,但三十年的並沒那麼貴,五十兩銀子就能從京城買到。方才你收下銀子,不就能自己買了嗎?”

“吳兄,一碼歸一碼,我求藥是為了救人,拿錢則是牟利,性質不同啊!”李響嘆氣的說道。

“哦?所救何人?”

“恩人!”

吳書峰對李響的話感觸頗深。

一個不圖名利,知恩圖報的奇才,必然可交。

“巧了,我家中就有野山參,而且是五十年的,我這便回家,差人給你送來!”

“吳兄可想好了,那可是五十年的野山參,就這麼給我了,你就不怕我的辦法行不通,一顆名貴的藥材打了水漂?”李響問道。

“呵呵呵……”吳書峰突然爽朗的笑了,“李兄弟連一百兩銀子都不放在眼裡,又怎會為了一株藥材而騙我?

即便是行不通,也有實踐的必要,實踐本身就是要付出成本的。”

李響心中暗贊。

這個吳書峰的眼界和心胸果非常人可比。

如果是太平盛世,幾十年的人參和靈芝還真沒那麼貴。

但是近二十年,大康連年征戰,生靈塗炭,一些名貴的藥材不是被破壞就是被挖走當軍費了。

畢竟連挖墳掘墓都沒放過,又怎麼會忽略了這些藥材。

越是這種時候,越能看出來吳書峰的不凡。

要是把他給忽悠好了,對自己也是百利無一害。

“那就這麼定了,我現在就趕回去,然後連夜派人給你送來。”吳書峰說道。

“既然如此,在下就先謝過了。”李響再次施禮。

吳書峰也衝李響回禮,二人匆匆告別。

李響出了籬笆院,看著吳書峰帶著隨從坐著馬車遠去。

李響的老丈人張慶嘆了口氣,說道:“一百兩銀子啊,姑爺,你是真傻還是假傻啊,那人參拿值一百兩啊?”

“岳父大人莫急,我對我的技術很有信心,如果真能解決秸稈還田的弊端,到時候能賺到的何止區區百兩。”

張慶想了想,似乎是這麼回事。

“姑爺,那我就先回家等你的好訊息了。”

“岳父大人,吃過飯再走吧。”李響客氣了一下。

張慶看了看家徒四壁的樣子,擺擺手說道:“算了,我還是回家吃吧。”

歷史小說相關閱讀More+

高武漢朝,我是兵聖

香菇滑雞踩

我的文明發展之旅

幻海映星

大唐流民

渭水老三

常道

破雨披

羅小黑:開局一隻狼

風鈴之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