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十七章

兩個月後,屬於清朝的火箭炮誕生了,雖然威力不如紅衣大炮,精度不如佛郎機炮,勝在齊發之後還能連發。

本來戴梓想把炮火發射時尖銳的哨音去掉,顧傾卻覺得可以震懾人心,讓吃過苦頭的敵人聞風喪膽。

事實證明,顧傾是對的。

當清朝簡易版火箭炮被戰車拉到兩軍陣前,對方還在裝炮彈準備點火,就看見對面呼嘯著飛來一大片火流星,砸在哪裡,哪裡人仰馬翻。

原以為只有一撥,誰知一撥之後還有一撥,看著像火箭,其實是帶著火藥的小炮彈。

別看炮彈小,爆炸力並不弱,就這樣沒頭沒腦地砸下來,耳邊全是轟鳴聲和爆炸聲,瞬間置身火海,彷彿末日來臨。

誰都沒想到,第一次試火就把老謀深算的噶爾丹給炸死了。

捷報傳來的時候,顧傾在心裡給康熙道歉,汗阿瑪對不住了,噶爾丹死了,您不必御駕親征,您老人家的豐功偉績又少了一件。

康熙並不知道自己錯過了御駕親征名揚天下的機會,捷報一到大宴群臣,當場宣佈戴梓補缺工部右侍郎,監管管理火藥局。

出了人命官司,康熙想睜一隻眼閉一隻眼都不能了,把三阿哥叫到面前一頓臭罵。

還真怪上她了,榮妃氣得心口疼,捏著帕子的手都在抖。

噶爾丹提前死了,不是大敗在康熙手上服毒自殺,而是被第一撥火箭炮嚇得倉皇突圍,沒料到第一撥之後緊接著還有第二撥直接被炸成了肉泥。

若當初他也入了股,手上有銀子,早給那些真窮的墊上了,何至於為了五百兩逼出人命!

所有的一切,都在十四阿哥出生之後發生了變化。

三阿哥輸在了起跑線上怎能不急,這一急追繳的手段難免激烈,結果錢沒追回多少先鬧出了人命。

歷史上原本應該在第一梯隊獲封的三阿哥,反而因為催繳戶部欠銀不利,被落下了。

怕與人結仇,更怕落一個刻薄的名聲。

冊封就是這樣,除非做出特別大的貢獻,比如四阿哥和顧傾,否則都是熬資歷一步一步來,一步差步步差,越差越遠。

最大的變化就是,所有皇子阿哥們好像都被十四刺激到了,兩耳不聞窗外事,一心只讀聖賢書。

到現在官員家屬還在鬧,三阿哥怕傳到康熙耳中再捱罵,少不得自掏腰包平息事端。

銀子沒追回來半兩,反倒連累朝廷給了治喪的費用,自己也落了一身埋怨。

思來想去,三阿哥決定先找個軟柿子捏捏殺雞儆猴,誰知他還沒下狠手,“雞”自殺了。

自從十四出生,幾次算計不成,很多事都起了變化。

太子發奮讀書之後,再沒空提著鞭子打人,每天不是在讀書,就是在去尚書房讀書的路上。

那官員最是清廉,若家裡有銀子早還了,可三阿哥不管不顧地上人家裡去鬧,活生生把人逼上了吊。

口口聲聲說下一次帶他,輪到眾籌辦軍工廠還是沒有他的份兒。

康熙早把事情瞭解清楚了,不然也不會這麼生氣:“你想找突破口沒錯,可你不找借銀子最多的人,跟一個窮得叮噹響的小官較什麼勁!”

眼瞧著太子越來越讓皇上失望,大阿哥也因為與太子的明爭暗鬥招了嫌棄,四阿哥更是因為七阿哥的腿被皇上冷落,六阿哥死了,七阿哥廢了,八阿哥因為生母的關係抬不起頭,試問誰還能跟文武雙全的三阿哥掰手腕?

三阿哥讓榮妃數落得心煩:“當年的事,十四好像知道了什麼,總看兒子不順眼,處處針對兒子。入股的事兒子不是沒舍臉求他,奈何他不願意,別人一兩銀子不出都能入股,兒子出銀子十四都往外推。”

同時冊封四阿哥和十四阿哥為郡王,冊封大阿哥、九阿哥和十阿哥為貝勒,五阿哥、七阿哥、八阿哥和十三阿哥為貝子。

六阿哥夭折的時候,四阿哥都還小,十四阿哥根本都沒出生,他上哪兒知道去。

捧殺太子,給太子和大阿哥之間製造矛盾,設計讓四阿哥摔壞了七阿哥的腿,毒殺六阿哥,打壓良嬪不讓八阿哥出頭,這一樁樁一件件都很順利。

榮妃趁機塞到毓慶宮的貌美宮女,要麼被琪琪格磋磨死了,要麼被太子妃不動聲色地打發了出去,竟是半個都沒留下,太子知道了也沒反應。

三阿哥煩不勝煩:“額娘若是為了兒子,就趕緊收手吧!十四肯定察覺到了什麼,不然他連老七那個殘廢都能攏在身邊,又怎會無緣無故地孤立我?額娘,戶部的差事辦不好,兒子身上的壓力有多大您根本體會不到,斷斷不能在時候再鬧出什麼風波來了!“

“額娘,收手吧,兒子公務還忙不過來,哪裡有時間陪著您算計人!”戶部的差事跟火燒似的,讓三阿哥吃不下睡不著,若這時候再被十四抓到小辮子,把當年六阿哥的事給扯出來,別說封王了,便是他們母子倆的小命都保不住。

三阿哥嘴裡發苦,誰不想捉大魚啊,可大魚不是皇親國戚就是當朝權貴,三阿哥根本惹不起,就算惹得起,他也不想惹。

噶爾丹死了,康熙失去了親征的機會,大阿哥、三阿哥相應失去了隨御駕親征立軍功冊封郡王的機會,反倒是四阿哥和顧傾因為出錢出力,提前造出足以碾壓沙俄火炮的火箭炮獲封郡王。

除了不成器的五阿哥、九阿哥和被貴妃寵壞了的十阿哥,榮妃根本瞧不上,她的每一步算計都是在為三阿哥清除繼位之路上的絆腳石。

榮妃詫異地睜大眼睛,聲音出口帶著哽咽:“你是在埋怨本宮?本宮這麼做是為了誰?難道是為了自己嗎?”

榮妃聞言朝左右看看,見屋裡沒有別人這才放下心來:“不可能!當年的事做得很隱秘,經手的人都死了,德妃也沒察覺什麼。皇上派人明著查暗著查,不知查了多少回,都沒查到有用的線索,十四怎麼可能知道?”

三阿哥簡直心塞:“汗阿瑪,萬事開頭難,兒臣總要找到一個突破口。”

屍骨無存。

榮妃也有些做賊心虛,不過更多的還是後悔:“早知如此,就不該收手。”後悔沒有早點除了十四。

簡直是豬八戒照鏡子裡外不是人。

大阿哥年齡到了,再加上在兵部行走積極配合火箭炮的研製,跟著九阿哥和十阿哥一起封了貝勒。

三阿哥搖頭:“這個兒子也不清楚,只是一種感覺。兒子做事處處小心,只針對過四阿哥一兩回,從未與十四發生齟齬,可他看兒子的時候雖然帶著笑,可那笑裡彷彿藏著把刀,讓人很不舒服。”

另外那些跟著顧傾入股的皇子阿哥們,按照貢獻大小,也都從平頭阿哥或封貝勒或封貝子,各有封賞。

十八歲的郡王本已難得,八歲憑本事而非世襲的郡王清朝建國以來從未有過。

在外面受氣也就罷了,回到宮裡也見不到好臉色,榮妃看見他就長吁短嘆:“你當初就是臉皮太薄,但凡豁出些面子,在十四那裡入了股,躺著也能封一個貝子,何苦跑去戶部幹這勞什子的差事,費力不討好。”

四阿哥也就罷了,到底出了些力氣,五阿哥、九阿哥他們簡直躺贏。

太子發奮讀書,大阿哥又怎會落後,兩人的明爭暗鬥從別的方面轉到了讀書上,爭論最多的便是誰的功課更好。

四阿哥更是了不得,忽然崛起碾壓眾人,讓榮妃想起來就咬牙,感覺自己之前被騙了。

其他小一點的阿哥們那也是可圈可點,從前她最看不上,連算計都懶得算計的五阿哥、九阿哥和十阿哥都好像換了一個人似的。

七阿哥別看腿瘸了,功課一點沒落下,八阿哥遠離大阿哥跟十四他們走在一起之後也變得越發優秀了。

十三阿哥雖然年紀小,但肯吃苦,各方面都不輸幾位兄長。

十四阿哥更不用說了,年紀最小,功課最好,眾位阿哥中也只有與他一奶同胞的四阿哥能跟上他的腳步。

在十四阿哥進入尚書房之前,三阿哥的功課僅次於太子,騎射稍遜於大阿哥,絕對能在皇上眾多的兒子當中排進前三,甩後面那些好幾條街。

原以為熬到三阿哥成年,太子和大阿哥基本兩敗俱傷,四阿哥平平無奇,五阿哥不成器,七阿哥殘廢,八阿哥年紀還小,其他小一點的還沒起來,皇上怎麼也該看見三阿哥的好了。

結果事與願違,且不說四阿哥和十四都封了郡王,便是她最瞧不上的那些小不點都獲封貝子,只有三阿哥至今啥也不是,還莫名其妙地掉進了追繳戶部欠銀的泥潭裡,腿都拔不出來。

即便三阿哥沒有抱怨,榮妃都懷疑是不是自己連累了兒子。

越想越窩火,生了幾天悶氣到底沒敢輕舉妄動,反倒把自己氣病了。

與榮妃一樣窩火的還有沙皇。

俄國給噶爾丹提供最先進的火器是一件十分隱秘的事,只為打清朝一個措手不及。

最開始他們的目的達到了,清軍節節敗退,沙皇多次派遣使團與噶爾丹商議割讓土地一事,噶爾丹為了得到更多的火器自然十分好說話。

就在雙方即將達成共識的時候,戰局忽然逆轉,準格爾汗國全副武裝的軍隊頃刻崩潰,連汗王噶爾丹都被炸死了。

“速度快到彷彿只是眨了一下眼。”俄國高階軍官向沙皇描述道,“戰鬥是在清晨打響的,奇怪的是清朝軍隊並沒有像之前那般潰退,而是扎住陣腳,用箭雨阻擋準格爾的騎兵。”

“箭雨?”沙皇有些不解。

高階軍官點點頭:“對,就是弓箭的箭。”

“用弓箭對抗□□?”沙皇完全不能理解。

高階軍官彷彿沉浸在什麼恐怖的回憶中,半天才顫著聲音說:“最開始是弓箭,之後是火箭,然後……清朝軍隊那邊忽然傳出一陣陣尖嘯的聲音,震得耳朵疼。臣捂住耳朵,眼前便是一片火海,臣以為還是火箭,帶聲音的火箭,誰知射過來的是炮彈。”

越說聲音越顫:“臣敢發誓,沒看見清軍那邊的大炮,可炮彈就這麼把準格爾的軍隊炸成了肉醬。到處都是火和屍體,一撥尖嘯聲過去還有第二撥,數不清的炮彈砸過來,把草原變成了地獄。”

沙皇驚愕:“沒有紅衣大炮,他們是怎麼把炮彈扔過去的?”

高階軍官搖頭:“不知道,臣只記得炮彈飛過來時的尖嘯聲,震耳欲聾,鋪天蓋地,好像誰把地獄的門打來了,放出無數惡魔。”

沙皇倒吸一口涼氣,問身邊的另一個高階軍官:“你可見過這樣的武器?”

那位高階軍官專門負責俄國的火器製造,聞言也跟著搖頭:“臣去過英吉利、法蘭西和比利時,見識過世界上最先進的火炮。雖然比提供給準格爾汗國的武器先進許多,也要用大炮投擲火藥。只能聽見聲音,卻看不見炮的,臣也從未見過。”

當時的火器製造還比較粗糙,用大炮有炸膛的風險,再加上為了提高精度,兩隊對壘用大炮往往會把大炮推出陣營再發射。

可戴梓設計的火箭炮炸膛率非常低,用起來只追求廣度不追求精度,再加上體積小到還沒有戰車高,藏在陣營裡哪裡看得見。

當然沙皇並不知道這些,也不相信以清朝的實力能在短時間內製造出這麼厲害的火器,唯一的可能便是被人騙了。

被英吉利、法蘭西和比利時騙了!

這些國家一方面賣給俄國號稱世界上最先進的大炮,一邊卻把真正厲害大殺器轉賣清朝,兩邊賺錢。

軍火商兩邊賺錢很正常,可讓沙皇生氣的是,那些國家居然敢對他藏私!

以為他不如清朝的皇帝嗎?

為了援助準格爾汗國,沙皇可是下了血本的,只為拿到蒙古北邊的土地。結果土地沒拿到,噶爾丹先死了,俄國援助準格爾的那些火器也被炸成了無用的鐵片。

這誰能忍!

不過柿子要撿軟的捏,沙皇不敢再打清朝的主意,轉頭找歐洲幾個老夥計算賬去了。

清準一仗打下來,清朝西邊消停了,北邊也消停了,歐洲卻意外地亂了起來。

顧傾聽九阿哥說起歐洲的亂事,心中感慨,這要是給沙皇來場直播,告訴他火箭炮“喀秋莎”本應是他們研究出來對付德國的,如今卻被他提前拿來對付他們,估計能把沙皇氣吐血。

這時候有朝臣向康熙提議,趁著歐洲大亂,向沙俄發兵一舉奪回貝加爾湖流域和整個遠東地區。

康熙有些猶豫,主要是這些個地區氣候嚴寒基本沒法住人,更沒辦法種莊稼,如此勞民傷財地討回來也是全無用處。

顧傾卻不這麼認為,在後世西比利亞可是個好地方,雖然不能住人不能種莊稼,可是資源多呀,光石油和天然氣就不知道有多少。

“汗阿瑪,大清的疆土哪怕收回來放著也不能拱手讓人。”沒想到四哥不知道後世的事,居然也是這個態度。

沒錯,只要曾經是大清的疆土就一定要收回來,顧傾跟著附和:“即便是放著,也可以作為邊疆的戰略緩衝,這個緩衝地在咱們手裡,總比在敵人手裡放心。”

道理是這麼個道理,主要是幾場打仗打下來,大清在最後關頭翻盤了沒錯,可消耗也是極大的。

這邊消耗巨大,那邊三阿哥不給力,追繳國庫欠銀到現在還沒個章程,康熙便是有那個心,也沒那個錢啊。

顧傾知道這段歷史,自然明白康熙的難處,可國土一寸都不能丟:“汗阿瑪,軍工廠的賬上還有十幾萬兩銀子,不如先挪借到國庫去,等三哥有了好訊息再還也不遲。”

戴梓比顧傾想象中的還要強,連發火箭炮,濃縮火藥,更加小巧的炮身,精良的設計為後期製造節省了不少成本。

不過顧傾最想感謝的還是噶爾丹,這傢伙可能是被火箭炮炸懵了,突圍的時候認錯了方向,第一次突圍就掛了。

可汗死了,對面不可避免地又是一陣大亂,沒頭蒼蠅似的被第二撥炮彈轟成了渣渣。

炮彈才放了兩撥,直接結束戰鬥,不是對面沒人了,而是最要緊的火器跟著他們的可汗一起上了西天,這仗還怎麼打,沒死的全跑了。

戰鬥就這樣虎頭蛇尾地結束了,清軍這邊甚至還沒開始真正意義上的衝鋒,火箭炮的彈藥也只用了一點,剩下的足以用來對付沙俄。

降維打擊就是這點好,兵不血刃,省錢省事還省時間,所以眾籌創辦的軍工廠才有餘財借給國庫。

顧傾說得很清楚,是借不是給,他不可能挑大樑,挑大樑的那一個還得是他苦命的三哥。

這些年觀察下來,到底是誰害了六阿哥,是誰要害他,顧傾心裡基本有底了,只是對方太過狡猾,還沒讓他拿到確鑿的證據。

可這並不耽誤他報仇,沒有證據又怎樣。

如今沙俄忙於在西洋挑起戰爭,正與幾個國家掐架,應該無力回援貝加爾湖那邊。更何況那邊氣候嚴寒,除了面積廣大可以作為兩國之間的戰略緩衝,作用實在有限。

十幾萬兩軍需,再加上火箭炮,差不多也夠了。

結果康熙這邊還沒動,貝加爾湖那邊的小政權先拋棄沙俄投降大清了。

那邊給出的說法是,他們本來就是蒙古人,攝於沙俄的強權才不得不歸順。如今見沙俄忙於西洋戰爭,對他們的監視越發鬆懈,索性殺死沙俄軍官向大清投降。

康熙心裡明白,這群人都是牆頭草,哪邊風大往哪邊倒。

他們甚至還參與了噶爾丹與沙皇的交易。

可那又怎樣,還不是被火箭炮嚇破了膽,恐怕噶爾丹死後自己找他們的麻煩,這才舉了白旗。

也算他們識相,康熙並沒有因為這群人的牆頭草行為而對他們怎麼樣,只要朝廷足夠強大,不怕他們再反水。

沙皇得知差點氣死,痛罵那群人背信棄義,不得不從戰場上調回一部分兵力鞏固邊境,生怕清朝會一鼓作氣趁機進犯。

這時候被勝利衝昏頭腦的朝臣們又向康熙建言,向沙俄開戰,趁他病要他命,卻被康熙一句話給堵了回去。

他說:“兵馬未動糧草先行,如今國庫的銀子還在眾位手裡,你們不還銀子,讓朕拿什麼去打仗啊?”

顧傾聽說之後豎起大拇指,康熙真不愧是千古一帝,能抵住這麼大的誘惑,沒有窮兵黷武,而是選擇了休養生息。

從平三藩開始,一直在打仗,打得國庫空虛,民生疲敝,將士們苦不堪言,是時候養一養了。

轉過年,四阿哥成親了。

與大阿哥和十阿哥不一樣,四阿哥成親並沒去南三所跟別人擠,而是直接住進了雍郡王府。

一來因為四阿哥的親事拖了幾年,有時間建府。二來是國庫沒錢建王府,四阿哥和顧傾自己有,朝廷批了宅子很快便翻建完成。

與此同時,五阿哥、七阿哥、八阿哥和九阿哥也一起跟著湊熱鬧成了親,然後手拉手住進南三所。

這時候幾個人都有實力建府,並不需要朝廷給銀子,奈何級別不夠,還得在南三所擠上一段時間。

所以顧傾滿十一歲搬出永和宮的時候,南三所人滿為患,最後康熙專門為他騰出了一個西三所,不管是位置還是房子都比南三所好太多了。

可把眾阿哥羨慕壞了,紛紛要求搬去跟顧傾一起住。康熙不允許,還不忘給人打雞血,說他們什麼時候也封了郡王才允許單獨建府。

如今的西三所作為顧傾臨時的郡王府,除了裡頭服侍的宮女內侍,只有顧傾和完顏照兩人居住。

沒有鄰居簡直不要太爽,兩個人想怎麼折騰怎麼折騰。

可惜好景不長,顧傾十一歲,德妃便開始給他挑選嫡福晉了。

就算德妃不急,上三旗的貴族們也坐不住了,四阿哥的親事早早定下,他們已然錯失了一個雍郡王,難道還要再錯過英郡王嗎?

沒錯,英郡王就是顧傾,這個封號還是他自己取的。

完顏照也覺得“英俊”二字很配十四這張臉。

跟四阿哥相比,十四明顯更像德妃,面板冷白,桃花眼,山根挺且直,嘴唇偏薄卻並不寡淡,可喜的是右邊眉頭那顆藏珠痣還是小小一顆,淺淺的紅色,並沒隨著身體長大而長大。

別看十四隻有十一歲,個頭已經比四阿哥還高了,生得寬肩窄腰大長腿,妥妥一個謫仙般的美少年。

要說完顏照見過的美少年可是不少,上輩子的控鶴監雲集了當時大周帝國最俊美的少年,且都出身高門。

現如今拿來跟十四一比,簡直乏善可陳。

可十四越出挑,越優秀,完顏照就越愁,將來十四福晉的競爭恐怕比四福晉的時候還要激烈。

(本章完)

都市小說相關閱讀More+

御獸,我能看見神寵的進化路線

愛吃西瓜的幻影

至尊強龍

門帥

重生,青梅校花竟成我妹妹

夕橙

惡魔尋妻:被冒牌女蹭慌了

陳年巨劍

路人:一個愛吃瓜的剪輯師

被淹了的鹹魚

御獸都市:我的靈獸大有問題

吃口麻薯解解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