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十一章 花有恨(一)

有的等待卻可以是有結果的, 譬如玉樸歸家,惠歌的親事, 月貞的榮耀, 都在年尾年頭接二連三到來。

一樁接一樁的大喜事,為這皚皚白雪的世界掛滿紅綢子,映得人人臉上皆是喜悅的紅光。但那紅光底下, 還是雪浸得森白的面板,喜只喜在表面上。

這年冬天玉樸又還鄉過年,這是少有的稀奇事, 去年也回,今年也回, 忽然掛念起家裡似的。稀奇得霜太太那股子高興裡也含著不安。不過這不安於她已是習以為常了,她在丈夫跟前一向如此。

今年玉樸來得急走得也急, 年關前幾日歸家, 一進二月就要走,也沒帶什麼寵妾, 是自己獨身回來。

霜太太在屋裡一壁替他打點行李, 一壁勸他多在家歇兩日, “這大冷天的趕著來去,真是折騰人,不如在家多住些日子,等三月裡再走。”

這勸裡說完全沒有私情是不大可能,卻是多出於一位太太的責任。他不在家時她是時時掛念, 在家她又不自在,實在不知他是在不在家好。

她自己也很矛盾, 躬著肥腰在帳前檢點一些細碎的東西。他使用的茶盅, 修面的剃刀, 身上佩戴的香袋玉佩……

玉樸明知她這矛盾,從不拆穿。不過他心裡多少是受用的,眼看著一個女人為他熬殘了青春,多少有些得意。只是還是希望這“殘”是曉風殘月的殘,悽怨得美麗。而不是殘根剩飯的殘,叫人全無胃口。

他在榻上抿著茶,胳膊斜斜地歪在枕上去,“長留不了,朝廷裡還有事,攏共就只准了這些假。要不是為了鶴年的事情,我原本也不打算折騰這一趟。”

“他十一月裡回京,我上門拜訪過,見過他家那位小姐。相貌嚜尋常,倒是能詩會畫,略有幾分才情,還算得上一位閨秀小姐。”

琴太太年紀越大越不抗凍,過了元夕還戴著頂毛絨絨的兔臥在頭上,笑著看了看霜太太,“下著雪姐姐還肯往我這裡來,連件大毛衣裳也沒穿,就不怕冷?”

聽見這話,霜太太就暗有些不高興,虔哥果然是要分她的家財。可論理該如此,她更不能當著玉樸的面抱怨什麼,只問:“老爺對鶴年是什麼打算?”

霜太太捱了一通訓,再不敢開口,只把炕桌上放的一碗熱騰騰的燕窩燉雪梨端起來吃著。那燕窩裡還擱了蜂蜜紅棗,荔枝幹,龍眼乾。才吃過午飯,嘴裡發鹹,外頭又正在下雪,就該吃上這樣一碗甜滋滋熱乎乎的東西。

玉樸不在家,霜太太一向在家裡稱王稱霸慣了,心裡才不要受這種委屈。再則,這小姐一旦驕縱慣起來,哪裡會體貼男人?她寶貝似的兒子,反倒要去服侍個女人不成?

這話說到琴太太心坎裡去了,於家願意求了惠歌去,無非也是這個緣故。她沒所謂地笑著摘下裙上落的一絲線頭,“這有什麼,人家也有人家的好處,又不是白要咱們的錢。”

“我才懶得張羅,都吩咐趙媽去辦了。”霜太太抬了下下巴,又低迴來,鼻腔子裡聽得見一聲重重的喘熄,“老爺想與工部那郭大人結親,才剛出門前對我說下的。說是那郭大人膝下有位小姐,堪配鶴年。依我說,哪裡配?那樣嬌滴滴的小姐,我們鶴年哪裡受用得起?”說著雙目掃蕩一圈,“鶴年呢?不在這裡?”

人是“無事不登三寶殿”,他是“無事不還鄉”。霜太太吩咐趙媽將鋪上那堆零碎東西包起來,打發了下人出去,走到榻上來坐。

是鶴年的婚事!

更要緊的是,這郭大人位高權重,獨女自然是嬌生慣養的千金小姐。這千金小姐與巧蘭那等小官家的千金小姐又不一樣,小官自然是看玉樸這大官的臉色,可玉樸在郭隸的權勢面前也是無足輕重,豈不換了她做婆婆的還要顧著兒媳婦的臉色?

後知後覺的,霜太太那些大段大段的話逐漸在她心裡字字砸地,她才反應過來此刻議論的是件什麼事。

這原沒什麼稀奇的,自打鶴年歸家,霜太太不知背地裡議論了多少人家,起初二人還有些提心吊膽,後來看霜太太左看不中,右不喜歡,慢慢就放下心來。可眼下又不同了,是玉樸親自說下的。

琴太太以為她是為玉樸明日返京的事情不高興,便問:“二老爺走的東西都打點好了?”

不成,一定不成!她壯起膽子,難得駁了玉樸一回,“依我看,未必恰當。這些過於嬌慣的小姐在咱們這樣人多事雜的人家,未必過得慣。”

還是琴太太問出來,“那郭家的小姐是個什麼品行?”

玉樸一個指端一圈一圈地抹著盅口,笑意露著絲輕蔑,“還不是看上了咱們家的銀子。你以為官做得越大就越有錢?那是想的事,實則哪有那麼些會經營的人?那郭隸看著是朝廷裡有頭臉的人物,可上上下下,哪處不要打點?就是收些孝敬,也是這邊手拿來那邊手遞出去,家中又沒有能替他生財之人,不過死守著一些田地。這兩年朝廷又有意思要限官爵人家置辦田產,他更是沒個生財之計了。”

言罷便福身自去。霜太太望著她疑惑,“這丫頭是怎麼了?”

“再則,鶴年做了郭隸的女婿,過幾考個功名出來,郭隸哪裡會虧待他?少不得替他在吏部疏通疏通,就能謀個好官職,我在朝廷裡也算有了個人幫襯,也不是單打獨鬥,無援無助了。”

“這才是。等我明日走了,你再告訴他。我知道他的脾氣,稍有不順心,就抵死不肯,我懶得同他爭辯,也不想聽他那些道理。我這裡回去與郭家商議定了就寫信回來,屆時你打點好聘禮,叫他帶著人親自送到京向郭家下聘。”

說得霜太太漸漸低下頭去,玉樸斜睨著她,有些氣她目光短淺,“你要他留在家做生意,為商做賈,到底不是上路人,銀子再多也是被人瞧不起,還是做官是正經。你在這裡捨不得他,豈不是耽誤了他的前程?”

一聽相貌平常,霜太太更有些不喜歡,她自認為他的兒子是千里挑一的人才,要配個千里挑一的美人才好。

知道霜太太最不能駁玉樸的話,連商議的餘地都沒有,所以方才是講誰家的小姐?

霜太太沒話可說,只笑著點頭,“老爺說得是。”

言訖便小心翼翼睇玉樸的臉色。那廂玉樸果然把神色凝重了幾分,“你不過婦人之見,不懂裡頭的道理。上年因為唐姨娘的事,那蕭內官已與我有了些過節,雖未發難,難保沒有個下絆子的時候。假若我同郭隸做了親家,就是司禮監也得給六部面子,他哪裡敢為難我?在朝廷做官,一向是背靠大樹好乘涼,眼下郭隸願意給我做這棵大樹,我何不趁勢靠一靠?”

霜太太抓起一把瓜子閒嗑著,連聲數聲地呸著,“我哪裡知道她什麼品行,那麼大老遠的,叫我上哪裡打聽去?可你想想,那麼大的官,四十來歲的年紀,夫人也是四十來歲,女兒只十五歲。孩子來得晚,又是獨女,豈有不寵的?娶了她過門,我這個做婆婆的只怕還要看她的臉色了。”

月貞心如撞鐘,“咣噹”一下,回過神來說:“他說趁這幾日還熱鬧,領著崇兒岫哥到街上去逛了。”

“好處?哼,天下有淨撿便宜的事?他那裡的好處自然是要我這裡的好處去換的。人家難道白幫襯?選你做親家,看中你什麼?還不是看中你的買賣你的錢!”

“原來是想借咱們家的買賣生財,他倒也會打算。”霜太太不見有幾分驚喜,暗裡癟了下嘴,“他家那位小姐呢?”

“你不知道,秋天的時候郭巡撫走到杭州來,見過鶴年幾回,對他頗有些欣賞之意,略略對寥大人透了些意思。那寥大人便寫信上京給我,意思是郭隸家中有一獨女還未定下人家,與鶴年正配。”

飄著雪,琴太太屋裡生兩個熏籠,近近地安放在榻兩邊,地上毯子早換了厚的,富貴花開的紋樣,大紅的顏色,為這屋子添了一團和氣。

月貞與惠歌都圍在榻底下,坐著矮四足方凳,面前擱著個炭盆,上頭架著張鐵絲網,哄著些瓜子杏仁,胡桃山藥,還有果脯之類,也溫著一壺茶。月貞給霜太太倒了一盅,坐下去聽兩位太太說話。

霜太太驚了一驚,“老爺是想與六部的大人結親?這郭大人是工部有頭有臉的官,怎麼會有這個意思?”

然而霜太太雖然答應,心裡還是對那郭家小姐有些微詞,又無人可訴,只好到這那邊宅裡對琴太太訴苦。

惠歌並月貞坐著,起身噘起嘴來道:“我有些犯困,先回房去了。”

琴太太看她不樂意,說了句公道話,“要說會打算,還是二老爺會打算。姐姐只怕看兒媳婦的臉色,怎麼不想想娶了這樣人家的女兒,好處哪裡少得了呢?”

“也是該為鶴年打算打算,他回家來就在教導他兩個侄子讀書,沒事情可做。我原是想著叫他跟他大哥一起學著料理生意,往後分幾項生意上的事情給他辦。照理說也該如此,可又怕緇宣心裡頭有些什麼。老爺是知道的,這幾年都是緇宣在忙活這些事,鋪子裡的人都只看他的臉色,眼下兀突突要鶴年插手進去,難保他心裡不會有些什麼念頭。那孩子一向有些心重。”

他懶得再看,也就起身自去訪那些官貴朋友去了。

玉樸卻只吃他的茶,他不貪口腹之慾,從來不吃這些東西,也有些看不慣霜太太吃,總覺得她是個填不滿的肥罐子,什麼東西倒進那口裡,都像是被黑暗吞沒,沒了蹤跡。

玉樸不盡認同,笑了笑,“那孩子不是心重,是有些肚量小難容人。隨他去吧,等以後年紀再大些,自然心就慢慢寬起來了。生意上的事情往後等虔哥大了,我送他回來學著辦。眼下我不要鶴年去料理生意上的事,我另有一份打算。”

月貞想細問,卻沒敢問。

胖的人都有些耐寒,霜太太知道她的意思,懶怠鬥嘴,悶不吭聲地呷了口茶。

月貞微笑著分辨,“她是未出閣的小姐,年紀又輕,想著姻緣都是天定,男女是有緣分才能做了夫妻。眼下聽見兩位太太說什麼好處來好處去的話,自然有些不高興了。她想著她和於家的公子並不是因為什麼好處,是有緣才結了親呢。”

霜太太呵呵一笑,“真是小姑娘發夢。”說話只管看著月貞,倒伸出手去把月貞的臉摸一摸,“要是按我的心思,與其揀那郭家的小姐,還不如揀個像貞媳婦這樣的姑娘,懂事聽話。”月貞也是呵呵一笑,並不把她的話當真。要真給她知道自己與鶴年有瓜葛,只怕她心肺管子都要氣炸。

她坐在下頭,還想問些關於鶴年的婚事,又漸漸覺得沒什麼好問的,霜太太早說得明明白白了,玉樸定下的,又是位高權重的人家,這是定局。

既然已成定局,那些細枝末節的小事也不必費心打聽了。她陪著又坐一回,也說有些犯困,自辭回房。

回房也睡不著,屋子卻有股暖烘烘的氣燻得人頭腦昏沉。她託著腦袋把窗戶推開,放了些冷空氣進來。外頭雪停了,只積了薄薄一層在地上。元夕一過,連雪也下得後繼無力似的,這想必就是最後一場雪了。

撐在窗臺上沒一會,就見鶴年領著兩個孩子打廊角轉過來,手裡擰著好些小玩意。他將孩子們送進隔壁偏房內,才走到窗前來。

往裡一瞅,不見下人,便握了握月貞的手腕子,“好冰,怎麼撐在這裡發呆?凍成這樣你也不冷麼?”

他如今長出好幾寸頭髮,勉強在腦後紮成個零碎的馬尾,因覺得怪異,成日戴著網巾,有了俗世的風度。穿著件蒼色直身,罩著毛襟的大氅,在這俗世的風度裡,又是出類拔萃的。他關上窗,從門裡打簾子踅進來,月貞眼睛裡便亮一亮。

屋裡的暖氣又聚攏來,燻得兩個人都“啊啾啊啾”地打噴嚏。月貞打完就笑,面板清透得能見底下的哀傷,“你們到哪裡去逛了?”

鶴年坐下來,哪裡變戲法似的掏出個布包裹,裡頭裹著個烤得軟香的番薯獻給月貞。月貞躲了躲,“這是打饑荒的人才吃的東西,咱們家就吃不起飯了,你帶這個給我?”

“這個好吃,才剛在街上,他們吵著要嘗,我就買了一個,也咬了一口,真是好吃的。”他也不不嫌髒,徒手剝了皮遞到月貞嘴巴前,“你試試。”

這玩意是才傳到杭州來的,往年都是在愛鬧災荒的地方多,杭州這樣的魚米之鄉,自然少有人種,如今興盛起來,都當個玩意吃著玩。

月貞將信將疑就著那黃澄澄軟糯糯的肉咬上一口,嚼兩下便笑,“吃著有些像栗子,倒比栗子還軟還甜。”

“天下的東西難說,富人家吃的用的就未必一定是好的。”鶴年倏地湊過腦袋,咬了一點她嘴裡的,順勢把她的腮掐了掐,“臉也凍成這樣,怎麼大冷的天開窗戶?”

月貞不過是叫霜太太那些話砸得腦袋一重,想開窗醒醒神,卻不知道他知不知道。

他要是知道,怎麼先不告訴她?或者他就是故意不告訴她,免得難對她交代。

她關於愛的啟蒙全是在書裡在身邊學來的,眼見著芸娘緇宣那些人,始終對別人抱著一點懷疑態度。對自己倒是格外寬,就算有前頭蔣文興的事,她也篤定自己是一心愛他。

至於他是不是,她有些微不確定,兩個人在一處的光景越來越多,卻沒有可靠的未來兜底,她心裡怎麼會有底呢?她自以為不受前途的影響,只看眼前。可卻不知道,前途無望,眼前就未免虛幻。

越沒有底,她便越是不肯戳穿,只是試探,“我從太太屋裡回來,給她屋裡的炭燻得腦袋重。她點了好些炭在那裡,就是沒煙,也架不住這樣燻。想來是年紀越大越怕冷了。姨媽也到她屋裡去了,在那裡說了些閒話。”

鶴年隨口問:“說了些什麼?”他不是要知道,只不過是眷戀這夫妻一樣恬靜而無聊的一問一答。

月貞挑著眉眼,“你猜。”

“我如何猜得著?”鶴年見她那表情是執意等著他猜,便一面將番薯剩下的皮細細剝著,一面胡亂說一通,“左不過是說我父親明日走的事情,或是說惠妹妹和於家的親事,又或是議論霖二哥的身子不好。”

說到霖橋,月貞支頤著臉呆呆地嘆氣,“霖二爺就是那脾氣,誰勸都不聽,酒那東西吃多了畢竟傷身,他也不分個白天黑夜,回家來看了岫哥瀾姑娘,沒別的事情,就窩在房裡自己吃酒。”

鶴年把一整個番薯遞給她,拍了拍手,“我再勸勸他,你們也別過於憂心,前日大夫來瞧瀾丫頭的臉,順道也給他把過脈,只不過是有些精神不好氣血不足,沒什麼大病。”

月貞點點頭,又提了下眼,“不過我們方才沒議論霖二爺,倒是議論你來著。”

“議論我?我有什麼可議論的?”

月貞避口去吃,又不說了,眼珠子只顧在他臉上打轉。看他那閒淡的模樣,似乎並不知道,就不存在故意瞞她的話了。

她略放了心,只要他心裡還重她,就不打緊。可腦子裡卻已鋪天蓋地展開了一連串的想象。一會想那郭家小姐是什麼樣子,一會又想這兩個人做了夫妻該是什麼樣子?

難道與他們之間也一樣,好得蜜裡調油,連當著長輩眼對眼看一下,也是滿心激盪?況且他心地又好,做了他的妻室,他一定是不忍心看見別人掉眼淚的。而且夫妻間又是光明正大的,恐怕比他們還要好上一層。

她心裡一點一點地計較著,嘴裡一小口一小口地咬著。忽然那番薯給鶴年奪了去,起身丟在了罩屏角的灰盆裡,“吃不下就不吃了,省得下晌連晚飯也吃不好。”

誰知一轉過來,就看見月貞在那裡掉眼淚。他一時驚慌了下,忙走上前去,“怎麼哭了?為了口吃的?我以為你是吃不下又不好拂我的意。”

月貞沒察覺掉了淚,忙揩了一把笑起來,“誰哭了?是給熏籠裡的氣燻得鼻子發酸。”

鶴年儘管不信,也沒多問。他了解她最愛在心裡存事。他拉她起來抱在懷裡,笑了聲。

月貞倒想著他能問一問,要他給個明瞭的答案。其實他的答案早給過好幾遭,就是當作定心丸吃下去,那心都能鐵成秤砣一般了。可她還是覺得是飄著浮著的,人在半空中,總是落不到底。

她抬眼睇住他,“真是的,難道我說什麼你都信呀?”

鶴年寵溺地望著她笑,“你難道還會對我說謊麼?”

她脫身出來,背過身咕噥,“只怕是你對我說謊呢。”

鶴年疑惑著將她扳過來,“我對你說什麼謊?”

這不過是她的一句牢騷,有大半沒想給他聽見,另一小半又希望他聽見。她心裡存著事,看不慣他沒事人似的逍遙,故意尋釁挑火似的,把臉往旁邊一撇,“鬼知道,只有你自家才曉得。”

鶴年一陣莫名其妙,“我曉得什麼?”

月貞一下瞪回眼,嘴巴蠕動兩下,表情慼慼怨怨的,“他們正給你打算婚事,你難道半點不知道麼?”

原來是為這個,鶴年計較著這事情已說了好些日子了,雖然說來說去沒定局,她心裡也不免會窩著火,必定要尋個時機挑事。

他是有周全準備的,笑著鬆開手,坐回榻上去,“我就知道你咽不下這口氣,平日不過是裝作若無其事的樣子。可你是知道的,這事情說來說去不過是空在那裡說,我母親說了東家議西家,全沒個認真,只怕說個二三年還是沒個準頭。”

月貞揚起下巴,“要是此刻就有準了呢?”

“有準?是誰家?”

她氣著坐到那頭,橫著眼看他一會,冷笑起來,“我看你未必不知道,這會又來跟我裝樣子。還說什麼要先對姨媽說,我看都是哄我的話,說到如今,自己倒把自己的前程都算計好了,裡頭並沒有捎上我。”

鶴年顧不得細想,一時凝重了臉色立起身來,“我早說要去說的,是誰回回都攔著?你不放心,我此刻就回去說明。”

月貞分明自己賭氣,卻賴給他,“你別跟我在這裡說賭氣的話,你要去只管去,你去呀!我倒要看看你是不是真敢去,今天誰不去誰就是烏龜王八蛋!”

誰知鶴年拔腿就往外走,月貞又發起急來。她哪裡敢真叫他去,沒得事情弄不成,倒惹一身的麻煩。別的且不說,琴太太頭一個就要打她!

知道他是言出必行的人,她慌了神,忙打簾子追出去,在廊底下拽住他,“別去別去,我那是賭氣的話,你可千萬別去!”

鶴年掉過頭來,“我還非得去不可,若不一早說明,你成日拿話明裡暗裡諷我,你當我聽不出來?不如說開了,大家攤開了打算。”

月貞死拽著他的衣袖不放,陪著笑臉,“我那都是玩笑話,你怎麼老當真呢?你看你這個人,就是跟你開不得玩笑。”

“你這個人,玩笑裡都帶著認真,別人認真起來,你就推說是玩笑,把自己摘得一乾二淨。我還不知道你?”

月貞急得跺腳,“這回真是玩笑,真是玩笑!快別去了,你真格說出來,豈不是要鬧翻天?二老爺還在家呢,幾位太爺叔公過完年才回到鄉下去,難道又要把他們請回來?老人家腿腳都不利索,何苦累的人這樣來回跑?”

鶴年知道她一向是嘴上逞能。這事情不像是在同家裡的人較量,好像只是兩個人在私下裡較量。誰比誰有膽量,誰比誰能豁得出去,其實比來比起,不過是比誰愛得多一些。

他原本是不怕吃這個虧的,但因為前有蔣文興,心裡也不由得計較起來。想著她與蔣文興為什麼無結果?不知道是誰先怕事丟開了手。反正他要她與蔣文興截然不同的感情,或者是更勝一籌。

於是他也噙著冷笑,“我看,是你顧慮太多吧?”

月貞丟開手,賭氣側過身去,“我顧慮什麼?就是打死我我也不怕的。我不過是為你想。”

“為我想什麼?”

“為你的名聲,你的臉面,你的前程著想啊。”

鶴年吭吭笑兩聲,剪起胳膊,“你想得太多,這些東西不過是身外之物,倒不必你來為我打算。我這就去告訴兩位太太去。”

說著轉身要走,月貞又將他拽住,“噯噯噯,有話從長計議嘛!”

兩個人正在這裡拉扯,倏見陳阿嫂從偏房裡鑽出來,“這大冷的天,奶奶和二爺怎麼在外頭說話?不怕凍著?”

月貞扭頭一笑,“我留二爺在這裡吃飯呢。二爺客氣,非是要走,拽都拽不住。我說虧得他有耐心,不但成日教兩個孩子讀書寫字,還帶著他們四處逛去,給你我省了多少事?你快來幫我拉他,非要謝他不可。”

眼見陳阿嫂趕上來,她回頭送開手,正撞上鶴年那雙似笑非笑的眼睛。她心虛地低下頭去。其實想一想,她倒不是怕打怕罰,只不過怕空忙一場卻落得個沒結果,不如不忙的好。

(本章完)

都市小說相關閱讀More+

徒兒十八歲,下山即無敵

事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