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5章部署海外商業分支機構

聽了馮國輝的話,陳伯倫立馬眼前一亮,敏銳的感覺到了其中重大的立功機會,上前一步回答道;

“老爺,我明白了。

一定派人死死盯著英國人的動向,想要籌措那麼大一筆貨,不可能一點風聲都不透露.”

陳伯倫是原巖望城加入南洋商會的商人世家之一,是其中較為年輕,表現較為出色的積極分子,因而受到了重用。

籌備新加坡分支機構時,陳伯倫自然就進入了馮國輝的視線。

此人的經商經驗豐富,頭腦靈活,若是在主持新加坡業務方面令人滿意,今後可以成為民政管理方面潛在的助手之一。

馮國輝收回了看向總督府的視線,回應了一句說道;“明白就好,走吧.”

說完便向大步向前行去,身旁幾人便緊緊跟隨。

新加坡這個港口城市雖然不大,離開了兩條主要街區,便是大片大片的窩棚療屋。

但商業氣氛濃厚,有一種蓬勃向上的活力。

沿街隨處可見大幅的華文招牌,貨郎挑著擔子穿街而過,沿街叫賣聲不絕於耳。

洋布商行的夥計將半匹花格布搭在肩膀上,站在商行的門口賣力吆喝,熟悉的鄉音俚語陣陣傳來;

“父老鄉親們……最新到貨的英吉利洋布來看一看啦,針腳緊實,價格實惠,一尺只賣26個大子兒,布行老闆吐血賤賣啦……”

第二個多的就是米行與糧油行,新加坡這個馬六甲重要的港口城市本身不產糧食,所需的糧油等農副產品全都是從檳城,馬來亞等周邊輸入。

舉凡經營日用百貨與運輸生意的商人,鮮少不知道這家背景深厚的商行。

在新加坡的大大小小倉庫裡,堆積如山的布匹是最大宗的貨物。

要說新加坡的大街小巷什麼商店多?

來到店堂上坐下,喝了兩口夥計端來的茶水,馮國輝目光環視了一下王富貴,呂正超,陳伯倫,費城等人,用聊天的語氣隨意的問道;

“來了有兩三天了,大家怎麼看新加坡的營商環境,是否有利於下一步開展貿易?”

馮國輝等人沿街轉了好久,最後來到一條商業繁忙的大街上,這裡有座臨街的兩層樓房,四間的門臉已經不小了。

從新加坡至廣州府的糧食貿易運輸線,就是其重要的組成部分。

每天都有七八艘~十來艘不等的貨船,運載糧油、麵粉等農副產品抵港。

畢竟南洋商行如今的赫赫威名,在如今的南洋各地區,可謂是如雷貫耳。

從泗水地區而來的整船糧食,到了港口立馬被瓜分一空,第2天就會上了當地人的餐桌,需求量相當之大。

見到東家等人到來,店裡的夥計殷勤的迎了上去。

凡事有利有弊。

那當然是布行多,米行多。

僅此一項,每年貿易就高達數十萬噸之多。

“老爺,我們瞭解一番後,都覺得英國人的這塊地盤真是做生意的寶地,比爪哇島強多了.”

新加坡“源運通商行”就是南洋商行的分支機構,之所以沒有叫南洋商行的名字,也是為了避嫌,能夠省去許多的麻煩。

因為新加坡不僅是本地城市人口需求,而且作為糧食貿易集散地,輻射周邊很大一片地區。

南洋商行與南洋軍聯絡得過於緊密,就像一個物體的兩面,這在西方白人殖民者掌控的南洋地區可並不是什麼好事。

前者是英國最大宗的輕工業產品,幾乎每週都有1~2艘滿載著布匹的英國貨船抵達新加坡。

然後以此為中轉,銷往西貢,巴達維亞,泗水,馬尼拉,廣州府,廈門,滬海,長崎等重要商港。

夥計們正在整理店堂,碩大的牌匾上纏著紅布剛剛掛好,上書“源運通商行”5個大字,看起來相當氣派。

來自暹羅王國的優質大米,幾乎是大陸沿海至南洋地區貿易航線上貨船返程時必備的壓倉貨物,再搭配一些其他南洋地區特產,能夠做到來回都滿載而歸。

“王老闆說的沒錯,所謂百聞不如一見。

新加坡這裡地理位置的重要尚在其次,關鍵英吉利洋人規矩大,而且治理嚴格,沒有什麼人敢亂來。

也包括鬼佬自己,這就難能可貴了.”

“無規矩不成方圓,英吉利洋人在很多方面的做法很值得借鑑啊!”

“我們華商不怕競爭,就怕鬼佬利用特權強買強賣,欺行霸市。

在這裡就很少看到,大家都很守規矩,這就很難得.”

聽見幾人眾口一詞的誇讚,馮國輝頗有感慨的說道;

“既然看到這些益處,那我們在經商的同時,也可以用心的收集一下英吉利人的法規法條,通商政策之類的作法。

他山之玉,可以攻石嘛!

尤其是伯倫老弟,今後你要在這裡主持商行運作,那麼這些英吉利人的做法,規矩,實行的政策,頒佈的法令實際應用效果如何?

有沒有什麼弊端?

是否還有可以改善的地方?

今後要詳盡的形成文書,在我們南洋軍的地盤中推行開來,用以規範城市商業行為,繁榮市場。

源運通商行不但要保證日常運營,也要像海綿一樣吸收有益的養分,這是我們對外的一個視窗,收集商業和軍事資訊的重要渠道。

包括今後的西貢也一樣,承擔類似的職責。

在座的諸位,都是精於商事的大才,在吸收市政管理方面的經驗後,乃是我南洋商會能夠倚重的得力臂助。

所以儘可能多聽,多看,多觀察,多收集,每有所得,可以透過函件傳回爪哇島,用以借鑑其長處。

此外還有一項任務

那就是建立通譯社,尋訪優秀通譯人才,將西洋的法規和書籍大量翻譯出版,可以作長期任務進行。

這個通譯社不以盈利為目的,由商行盈利補貼運作。

我看本地華人很多精通英語,法語,可以大力的招募,專職書籍翻譯工作,包括西方教育類書籍.”

馮國輝鄭重的吩咐,陳伯倫當然不敢怠慢,他神情恭敬的離座抱拳答道;“老爺吩咐,伯倫敢不從命?必當兢兢業業做事,落實一應囑託.”

“那就好,費兄,你到西貢後也循此辦理,我就不再重複了.”

馮國輝又點了一下。

坐在下方的費城連忙站起身來,抱拳應道;“老爺吩咐,費城字字句句牢記心中,不敢有片刻的懈怠,恭請老爺放心.”

考慮到此行將會在新加坡,西貢和香港分別設立分支機構,同行帶了不少人來,精心挑選了百餘名識文斷字的年輕後生。

其中有不少人,粗略的能聽懂一些洋文,但深入掌握的不多。

費城就是一位能夠精通法語的人才,他是一位法國神父的私生子,從小就受到了良好的教育,是極難得的人才。

按照計劃,將會安排在西貢擔任分支機構掌櫃,那也是南洋商會對外的視窗之一。

“嗯,都坐下吧,這個是正宗來自大陸武夷山的好茶葉,大家都嚐嚐.”

馮國輝神情淡然的一揮手,心情相當不錯。

幾人坐在正堂上正說著話,外面傳來一陣嘰嘰喳喳的吵鬧聲。

馮國輝眉頭一皺,站在身邊的範大力便領會了,當即率領身邊的幾個壯漢便迎了出去,看看究竟何事?

沒一會兒

範大利便腳步匆匆的而來,俯聲壓低聲音回稟道;

“是當地華清幫的一些斧頭仔上門找事兒,說我家的商行沒有拜碼頭,不準開門營業什麼的廢話。

我給帶頭的亮了字號,他們屁也沒敢放一個,灰溜溜的走了。

估摸著,等一會兒就會有本地華埠頭面人物過來拜訪。

老爺,您看……”

“這些小嘍囉我就不見了,要是來,你出面攔一下,儘量不要起紛爭打發走.”

“遵命,老爺.”

馮國輝吩咐過後,便站起身來往後堂行去,壓根沒有與這些本地人物打交道的心思。

範大力對來者華清幫亮了“南洋公司”的字號,這是典型的瞞上不瞞下,讓對方知道源運通商行可不是軟柿子。

掂量一下,能否惹得起?

源運通商行在新加坡要大量經營貿易業務,收購所需的日用工業品販賣,最終的去向都是泗水地區。

這種事根本無法隱瞞,有心人只要瞭解一下,就知道其背後是何方勢力?

警告一下,令對方適可而止即可。

馮國輝的行程保密,不願意多生枝節。

此次的新加坡,西貢之行,行程安排非常緊湊,明天便要搭船前往西貢,不會在這裡停留多久。

泗水家裡的事情一大堆,他也是忙裡偷閒找這麼點時間,將南洋商會的海外觸手佈置開來。

今後在大陸沿海的廣州府,廈門,馬尾,威海,滬海等地,以及馬尼拉,長崎,曼谷也將要陸續設定商會分支機構,完善整個南洋地區商業航線。

到那時,他不一定有空親自部署。

新加坡本地華埠沒有什麼一手遮天的華商家族,大部分以商會的形式存在,比較有勢力的就是潮汕商會和福建商會,這也是南洋地區較為常見的商會勢力。

新加坡本地較為開放的商業環境,很難誕生爪哇島那種類似於城市老闆地位的華裔家族,更多是以商會的形式存在。

在這方面

英國人的法律體制明顯比荷蘭王國更完善,更有效率,也更公平和公開。

當然了,這只是相對而言。

新加坡的英國商人勢力極大,是真正左右市場的龐然大物,華裔商人以中小商戶為主,在這個繁榮的市場上抱團取暖。

所以接觸這些華人商會意義不大,自然多一事不如少一事了。

其它小說相關閱讀More+

夠浪

福喜喜

清穿康熙朝:生子後她一心鹹魚

予之微

一致對外?一致對內!

我不吃36的倍數

我只想做鹹魚

無塵歸夷

進擊的豬妖,一頭豬的流浪道途

賺錢買肉吃

重生之拯救天下

加糖加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