詩人巴勃羅·聶魯達說過,智利人是“宇宙族”人。正如吸力和斥力構成了宇宙那樣,相同的力道將來自不同大陸的人們融和進了智利社會。然而人們要找到智利也並非易事。智利坐落在南美西海岸太平洋與安第斯山之間的一條狹長地帶。

誠如智利人所言,那是個“偏遠荒涼的地方”。人類起初沿海岸南下,穿越阿塔卡馬沙漠這一世界上最為乾旱的地方。他們逐水而居,形成群落。群落髮展成村莊後,引來了外地人。首先是印卡人,他們15世紀到了這裡;而後是西班牙人,他們16世紀接踵而至。

這兩撥兒人馬先後征服了這些村莊,實行強制勞役制,徵召當地勞力。然而南邊的村民們進行了頑強抵抗,迫使征服者們不得不認可他們的獨立地位。

英國史學家查爾斯·博克塞說:殖民地時期智利是“西班牙帝國的窮鄉僻壤”。那些長途跋涉抵達智利的西班牙人通常不是為了征服而來,而是為了開發一片莊園或一座礦山。智利獨立後,新來了一批移民,他們為貿易和工業的發展做出了重要貢獻。

數百年來不斷有外鄉人移居智利,他們共同締造了智利這一“宇宙族”。這一族群雖然衝突不斷,但在不斷的衝突中又逐漸形成了一種謙恭禮讓的傳統。這一傳統現如今已成為民主社會的基礎。

一、原始居民:智利歷史上,人類及其文化多半是由北向南遷移擴散的。考古學家們難以確定人類最早沿南美西海岸向南遷移的時間,他們沒有發現什麼能夠用以證實古代人類遷移的舊石器時代遺址。用碳—14年代測定法測定的一些年代推斷,人類早在萬年前即在智利南部從事狩獵採集活動,然而這一推斷頗具爭議。比較可靠的年代得自瓦爾迪維亞附近的蒙特維爾德遺址。

用碳一14年代測定法對那裡出土的乳齒象骨、武器和灶床所做的檢測表明,萬年前那兒曾有人居住過。考古學家們在經過仔細認真的調查研究後證實:大約1500年前已有相當數量的人口活動在智利大地上。

同厄瓜多和秘魯的人口定居方式類似,智利北部的原始居民叢集定居在河流盆地,安第斯山上積雪融化後注入河流。一些人定居在海產品豐盛的太平洋沿岸地區,而其他人則在內陸地區過著狩獵採集生活。這些人起初居無定所,追逐羊駝,採集野果;秘魯傳來農耕文化後,他們開始定居下來。他們用石塊搭建房舍,有時也建築防禦堡壘。

大約公元600-1000年間,蒂亞瓦納科文明在秘魯高原地區興起,透過交易和征服活動將製陶、紡織和建築技術傳給了智利北部的迪亞吉塔人。蒂亞瓦納科人還帶來了馬鈴薯、玉米、菜豆、辣椒和棉花。這一高度發達的秘魯文明衰落後,過了400餘年,印卡帝國才擴張至智利境內。

二、馬普切人

印卡人第一次想要征服智利時,馬普切人居住在中央谷地和智利南部地區。他們也被稱為阿勞坎人,生活在類似於加利福尼亞北部和西北部太平洋沿岸地區的自然環境裡。長達九個月的雨季,加上涼颼颼的氣溫,致使河谷地帶森林密佈、溼地沼澤面積廣闊。馬普切人雖然生活在一個地形和氣候方面均類似於俄勒岡、華盛頓和不列顛哥倫比亞省的地區,但有著50萬-70萬的人口,差不多是西北部太平洋沿岸地區人口的五倍。

由於獵物為數有限,務農而非狩獵成了首選職業。馬普切人通常種植馬鈴薯、菜豆、葫蘆、辣椒和玉米。他們用這些原料熬玉米粥、烙玉米餅、製作各種各樣的菜餚和食品。他們還釀造奇恰酒(用野果或玉米發酵釀製的汁兒)。

沿海地區的馬普切人以捕魚為生,而生活在安第斯山區的馬普切人則採集大量阿勞坎松果。他們飼養羊駝,主要是要用羊駝毛。生活在安策斯山西邊的馬普切人獵捕野兔和小鹿;而安第斯山東邊乾旱,生活在那裡的馬普切人用套索獵捕野羊駝和美洲鴕鳥。

他們搭建茅草屋,睡在羊駝皮上,在另一稱之為“灶屋”的茅舍裡做飯燒菜。在那漫長的雨季裡,家人和朋友圍坐在“灶屋”內聊天、吃松果。他們在迎接種植季節和歡慶戰鬥勝利時,在“灶屋”裡奏樂、跳舞、暢飲奇恰酒。

馬普切人組成氏族或部落,戰時結盟。生活在毛萊河地區的北部諸氏族,統稱為皮昆切人。維利切人生活在毛萊河南岸至瓦爾迪維亞地區,佩文切人生活在安第斯山西邊,普埃爾切人則生活在安第斯山東邊。

氏族相互進行交易,但也相互偷襲。這些氏族由於居住在不同地區,各自為政,似乎難以團結一致抗擊共同的敵人。然而他們卻像北美的易洛魁人那樣團結一致抗擊了共同的敵人。印卡人兩次出擊均未打垮馬普切人。西班牙人雖然一時制服了他們,但他們不斷反抗,成功地捍衛了本身的自治權,長達250餘年。西班牙殖民統治期間與氏族的結盟時斷時續。

某一氏族可能與西班牙人結盟,在某一特定的軍事行動中為西班牙人而戰。過後爆發全民總起義時,這些“友好的印第安人”又會參加起義行動。鑑於這種結盟的不穩定性,一些西班牙都統認為唯一的解決辦法是實行絕對統治;而另外一些人則想透過談判簽訂和平協定解決問題。

巴塔哥尼亞地區南端生活著另外四個族群,即喬諾人、阿拉卡盧夫人、雅甘人和奧納人。前三個族群生活在近海地區,食物多半為海產品。他們用樹皮製成小船,可以乘坐五六個人和他們的狗。而奧納人則主要在火地島地區獵捕各種動物。

這四個族群的人都用獸皮製衣裹體。早期的一些歐洲評論家們認為這種獸皮成衣似乎很難禦寒。他們人口很少,地廣人稀。歐洲人來到這裡以後,他們極易受歐洲習俗影響、感染歐洲疾病,以至於生存成了大問題。

1470年前後,印卡人開始侵吞併征服了智利北部河谷地帶的各族群。中央谷地的各氏族也落入他們之手,但他們在毛萊河以南遇到了頑強的抵抗。茂密的叢林、馬普切人的團結善戰,使他們未能得逞。馬普切人發展了與印卡人的貿易關係,用黃金和原材料交換印卡人的手工製品。他們也學會了印卡人的手工技藝(特別是紡織技術)。

毛萊河以北被征服的人們有了與其毛萊河以南獨立的同胞極為不同的社會制度。印卡人強制推行官僚行政等級制。他們遷移來秘魯阿雷基帕地方的人,而易地重新安置當地人。他們強迫當地人種地、開礦。這種統治手段使當地人適應了新的勞動制度,一個世紀後西班牙人又將這一勞動制度強加於他們。

其它小說相關閱讀More+

原神啟動:提瓦特的核爆原魔

完本的動力

文娛:穿越選秀前,一曲浮誇驚眾

竟如此怠惰

從小兵開始肉身成聖

月明心清

驚月花枝霧

鹿妤lu

葉羅麗之月公主殿下

荼茶鴨

答應我,活下去

木楚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