智利同大多數拉丁美洲國家一樣,存在著就業問題。30年來,就業人數與工資升降同步發展。20世紀70年代中期和80年代初就業人數減少時,工資亦隨之下降。

而20世紀90年代就業人數增加時,工資亦隨之上升。另一重要的就業動向是女工所佔比例上升。婦女佔了工人總數的1/3;但同大多數國家的實際情況一樣,她們的平均工資要低於男性工人。儘管工資在性別和其他方面存在著差異,但20世紀90年代人均收入還是超過了5000美元,家庭收入則逾萬美元。

然而收入分配狀況很糟,10%收入最低的人口的收入僅佔家庭總收入的%,而10%收入最高的人口的收入則佔到了%。這一收入差距的結果是20%的智利人生活在貧困線以下。

9.交通運輸:智利的交通和電網在拉丁美洲算是先進的,而過去的10年裡已接近發達國家水平。全國鐵路網包括從阿里卡到蒙特港的大動脈以及北部地區為礦山服務、南方地區為農場服務的許多縱橫交叉的支線。然而政府對鐵路部門的補貼減少後,一些虧本的客車和支線停止了運營。

例如,瓦爾帕萊索一門多薩客車不再運營了,再也不能乘坐從智利開往阿根廷的火車觀賞安第斯山的美景了。公路網代替了這條鐵路和其他一些支線。完善的公交系統覆蓋全國,公共汽車定時開往全國各地;城市公交系統常年為數百萬乘客提供服務。

聖地亞哥的現代化地鐵各站點均裝飾有藝術作品。地鐵為前往城市許多地點的人們提供最為快捷的服務。空中交通中心是聖地亞哥的國內機場和國際機場,飛機定期飛往智利的其他22個機場。

10.媒體:智利人渴望瞭解重大事件。每個街角都有報刊亭,人們駐足瀏覽最新事件報道的標題或買本喜愛的雜誌。智利人乘坐公共汽車、地鐵、飛機時愛看書。

智利有多種全國性的日報,但大多是拉丁美洲發行最早的日報《信使報》出版發行的。中等城市有自己的報紙,像特穆科每天清晨都有《南方日報》面世。其他媒體也很重要。在這人口1500萬的國度裡有500萬臺收音機、300萬臺電視機。

有三家全國性電視廣播網,各大城市還有有線電視,廣播西班牙語和英語節目。風靡世界的手機同樣也在智利盛行,1996年就有20萬步手機在使用。電腦教育和使用十分普及,已列入學校基礎課程。許多家庭和大多數企業已接上網際網路。朋友間交換電子郵件地址就像交換電話號碼那樣方便。大學課程和圖書館目錄等相關資料都可以在網上查到。智利大企業和政府部門均有網址,最近並裝上了影片器。

11.通貨膨脹:可惜的是,智利的通貨膨脹率是世界上最高者之一。19世紀末至1940年期間,通貨膨脹率一直在5%和8%之間波動;20世紀50年代,平均近20%,1956年高達86%。20世紀60年代初採取了保守的貨幣政策,使通貨膨脹率降了下來;可到60年代末又增至35%以上。

阿連德執政的最後一年和軍政府上臺後的頭幾年裡,通貨膨脹率平均逾300%,1973年則猛增至600%以上。1975年採取了嚴厲的財政措施,使通貨膨脹率降了下來;但其代價是20%的失業率和經濟的急劇緊縮。時至1978年,通貨膨脹率降至30%,其後的十年間一直在20%和30%之間波動。

20世紀90年代通貨膨脹率跌至4%以下。智利終於控制住了通貨膨脹,然而卻付出了高昂的代價。對研究智利與通貨膨脹較量狀況感興趣的人,可以參閱一些西班牙文和英文版的優秀學術著作。

其它小說相關閱讀More+

擁抱你溫暖你

夕雨太陽

再南尋

毒娘娘吶

玫瑰很似火

別搶爺人頭

回眸後,只留下你的背影

忻瑾

反派:反派的我完克主角

多頭啄木鳥

重生八零:天才學霸要離婚

蘇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