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一地區正好起自奇洛埃島南端。從那兒往南,大陸架消失,安第斯山徑直扎入太平洋。有幾段大陸架和伸入太平洋的海岸山脈露出水面,形成島嶼,水道交織其間,喬諾斯群島海域的景象就是這樣。20世紀初移民剛到時,交通十分不便,所以他們開闢牧場時,決定燒樹而不是伐木。火勢失控,毀了大面積樹林,至今仍見遺蹟。

20世紀70年代,軍隊修建了一條通途大道,在此之前,巴塔哥尼亞地區的居民必須駕車經過阿根廷走陸路前往智利其他地區。現在有一條尚未完全鋪就然而景色迷人的公路連線著蒙特港及其以南660英里處的普埃爾託一永瓜伊村。空中交通比較快捷,乃為出行之最佳選擇,但風、雨和濃雲一直給飛機起降製造麻煩。

大多數市鎮都很小,只有科伊艾克鎮(人口萬)和彭塔阿雷納斯(人口萬)稍大點兒。從某些方面看,這一地區似乎還停留在19世紀。不僅是那些原木搭建的房屋透著另一時代的氣息,就是人與人之間的關係亦非21世紀的樣子。

人們都顯得清閒安逸,談話聊天,社交往來,不惜時間,任憑光陰流逝。飛機、南極公路和網際網路也許會引起變化,使南極地區不再那麼與世隔絕。現在網站引導外國人到這一地區旅遊、瞭解這一地區的歷史、體驗這一地區的文化。

6.經濟變革:智利人就經濟變革所進行的辯論和實驗比世界上大多數國家都多。薩爾瓦多·阿連德20世紀70年代初實施過社會主義經濟政策,而奧古斯托·皮諾切特則在20世紀70年代中期強行實施了新自由主義改革。20世紀90年代基督教民主黨領導人決定實施旨在減少貧困的稅收福利計劃。

20世紀期間,智利一會兒著重實施刺激經濟增長的政策,一會兒實施旨在改進收入分配的政策。保守派政黨強調前者,中間派和左派政黨則強調後者。

政府的作用是經濟政策辯論的主要問題。政府提供農業信貸,修築並管理鐵路。世界經濟大蕭條期間,政府將工作重心轉移至工業化的實施。政府保護私營企業應對外國企業的競爭,並投資鋼鐵工業、石油工業、電力工業和航空業。

20世紀60年代和70年代初,政府開始實行土地改革,對財富進行再分配。政府沒收外國控制的銅礦和其他工業,並蓋建公共住房、分配食品、普及教育和提供免費醫療保健服務。

1975年軍政府將經濟政策交由一批新自由主義派經濟學家處理,他們對大多數政府企業和包括醫療保健、退休體制和教育在內的服務行業實施了私有化。除銅業公司外,政府出售了大多數被前政權收並的企業。政府大力鼓勵外國投資,強調出口貿易的重要性。這樣做雖然社會代價高了點兒,但卻獲得了罕見的經濟高增長、物價穩定和外國投資。

1990年民主恢復,“各黨一致否決聯盟”政府決定向智利最貧困的人群提供服務,同時又繼續實施私企這一基本模式。政府鼓勵建房、修築鄉間道路、鋪設自來水管道、普及教育。私營經濟持續發展,使稅收增加,從而改進了對窮人的服務。

20世紀80、90年代智利經濟的成就,使其他拉丁美洲國家紛紛效仿,進行類似的改革。1998年開始的經濟衰退,一直持續到2003年,對這一模式的切實可行性是個嚴峻的考驗。

7.增長:20世紀80、90年代智利的經濟增長率在拉丁美洲為最高者,而之前的60、70年代則是最低者。1990—1995年,智利的國內生產總值,從300億美元增加到650億美元,增加了一倍多。而1997年則達到了730億美元。

2000年智利國內生產總值人均已超5000美元,在拉丁美洲僅次於阿根廷,居第二位。20世紀80年代智利外債數與年度國內生產總值相等;90年代國內生產總值增長速度快於外債,外債與國內生產總值的比率降到1:。這一增長主要源自新自由主義對出口的重視。

20世紀60年代和70年代初,智利出口佔國內生產總值的12%,1996年則佔到了20%。最引人注目的大概要算是領導者們使出口多樣化的本領了。就在20世紀70年代,銅獨佔了智利出口的80%。而到20世紀90年代末礦產品的出口額已降至總額的45%以下,而包括魚粉、水果、紙漿、紙和化工產品等在內的其他貨物上升到了55%以上。

智利最大的貿易伙伴是歐盟,其後依次是美國、日本、阿根廷和巴西。這一著重出口的做法有其消極面:脆弱的亞洲和拉丁美洲的其他經濟體1998年和1999年抑制了智利的經濟增長,而2001—2003年美國和歐盟的經濟衰退亦同樣影響了智利經濟的增長。

其它小說相關閱讀More+

都市少年要修仙

血色宇

當提瓦特的神明們主要關乎於情感

霜葉輕語

戀愛腦都去喝西北風

斷了耳機線

穿書配角系統讓我當大反派

餘氏春秋

異界:亂世梟雄

老么十三少

盜墓:黎蔟的另類人生

安木firs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