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由主義史學傳統在20世紀的智利仍有出色的繼承人。長期擔任智利歷史地理學會會長的裡卡多·多諾索熱情地捍衛著為中產階級和工人階級提供機會的改革。他在諸如《智利政治思想》這樣的一些著作中對智利的政治演變進行了深刻的分析。

另一位自由派史學家胡利奧·海斯·貢薩萊斯在智利大學法學院教授了多年的歷史。他的兩卷本《智利史,1861-1925年》詳細地描述並捍衛了智利民主制度的發展程序,對具有專制獨裁傾向的保守黨人進行了批駁。

一位不那麼有爭議的文化史學家是歐亨尼奧·佩雷拉·薩拉斯;他研究了戲劇、體育和貿易這樣一些課題。馬里奧·貢戈拉這位史學家起初以勞工的觀點詮釋歷史,但後來則全力維護西班牙的傳統價值觀了。他的那些描述殖民地時期勞動制度和智利大自然的作品有廣泛的讀者群,並被翻譯成了外文。

左傾的馬克思主義史學家們批判資本主義和對工人階級的剝削。埃爾南·拉米雷斯·內科切亞20世紀60年代任智利大學教育學院院長,除了從事著作外,還不知疲倦地投身大學改革運動。

他的主要著作《帝國主義在智利的活動史》描述了英國和美國的貿易和投資統治智利的情況。另一部用馬克思主義觀點對智利進行闡述的著作是胡利奧·塞薩爾·霍貝特的書《智利經濟社會發展評述》。他對權貴集團統治的評論促使大學生們質疑現行社會秩序。

這一時期智利的大多數作家和史學家雖然都出身於中產階級,但不一定都認同這一階級。他們大多對上層階級持批判態度,對自己的階級則懷有複雜曖昧的感情,而對工人階級通常深表同情。中產階級愛讀批判上層階級的著作,嘲笑本階級的一些結交權貴向上爬的人。跟德國的憂懼時世和法國的存在主義不同,他們認為幽默是抵禦現代化的一個比較好的手段。智利民族文化並非生存在真空中,往往以智利人的獨特感受對國際問題進行闡釋。

社會經濟發展變化1.人口狀況1940年至1952年間,智利人口有了增長,但增長不平衡。城市人口增長了42%,而農村人口僅增長了3%。農村人口出生率同城市人口出生率一樣高,可能比城市人口出生率還要高,但年輕人都到鎮139上和城裡找工作了。聖地亞哥1930年擁有全國工業的37%,1952年

達到65%,是提供工作機會的巨大中心,其人口增長率超過全國其他地區就不足為奇了。1930年聖地亞哥人口占智利全國人口的16%,1952年達到30%。全國城市人口從20世紀30年代的50%上升到了1952年的60%,這表明智利人越來越想生活在城市了。

人口增長最快的社會群體是中產階級和城市工人階級。20世紀50年代末根據收入計算,中產階級占人口的15%-20%。而根據受教育程度和自我認同情況統計,有近33%的智利人認為自己屬中產階級。收入與期望值之間的這種差異表明經濟發展未能提供與個人所受教育相應的收入。

中產階級的收入雖說較低,但仍是農業工人收入的近七倍。農業工人佔經濟自立人口的29%,但收入最低。城市工人佔經濟自立人口的45%,所掙工資為農業工人工資的近三倍。然而他們的食宿費用較高,也寬裕不了多少。最小的社會群體是權貴集團,佔全國人口10%以下,但擁有大型工商企業和大莊園。

20世紀20年代末,智利人的生活水平曾有所提高。而1930年.智利人又深受經濟蕭條之害。經濟形勢夠惡劣的了,政治局勢又呈亂象。不過還好,政局竟很快就穩定下來了。為了跟經濟蕭條作鬥爭,政府促進工業發展、進行勞資仲裁、平抑物價。政府還監管國民收入的分配,使各社會群體所得相對公平合理。鑑於政府的作用巨大,各專業組織、工商社團和工會都竭力影響政府政策,這是可以理解的。

政府的負擔重了,也就需要增加收入了。硝石稅和銅業稅佔全部稅款的15%-25%,其他稅款則主要源自消費者、商業和工業。莊園主們竭力使農業稅維持一個很低的額度。政府雖然為了支付開銷而增加了稅收,但還是時不時加印鈔票投入流通,這就使20世紀30年代7%的年通貨膨脹率上升到了1946年的15%、1951年的21%、1955年則達到了令人沮喪的84%。

為了跟通貨膨脹作鬥爭,一些領導人指望靠控制工資這一不得人心的政策解決問題。這樣的措施引起了勞工的抗議,也未能有效地抑制物價的上漲,這是因為政府沒有增加收入,也沒有削減開支。1932年,軍人領導的共和國試行了不同的方法,即凍結基本食品和服務性事業的價格而不是凍結工資。這一做法阻止不了通貨膨脹,但卻一時給消費者們造成了這一做法阻止了通貨膨脹的假象。

由於這一做法深得人心,所以後來的政府就越來越多地加以應用了。然而維持農產品低價的政策阻礙了本國農業的發展,使國家越來越依賴食品的進口。政府未能抑制通貨膨脹這一事實,沒有使人們要求政府放鬆對經濟的控制而是要求政府加緊對經濟的控制。人們認為私人企業難以供應廉價、充足的食品,所以他們指望政府解決問題。

2.工業,智利政府認為發展工業是通向富足之路,遂使其成了智利經濟最具創新精神的部門。1939年奇廉遭受地震重創後,總統佩德羅·阿吉雷·塞爾達建立了一個稱之為發展協會的新機構。這一機構使政府和私人資本聯手創辦新型公司。發展協會為這些公司向美國進出口銀行借貸了大量資金。

發展協會在康塞普西翁附近開辦了智利第一家鋼鐵廠,在南極地區勘探石油,在中央谷地修建水電站;發展協會還促進進口替代工業的發展,生產家用電器、水泥和蔗糖。這些工業使智利減少了對進口的依賴,同時又增加了工業就業人數近20%。

智利的工業化仍有許多不足之處。缺少大型企業,只有3%的工廠僱用有200個以上的工人。比較常見的是僱用五名以下工人的小企業,這些企業僱用了40%以上的工業勞動力。

雖然有6000多家工業企業,但集中程度卻很高,僅20家公司生產了近40%的工業品,並佔有50%以上的固定資本。再者,大部分公司效率不高。如果政府不提高關稅保護這些企業,這些企業就會因外國公司的競爭而倒閉。

其它小說相關閱讀More+

都市少年要修仙

血色宇

當提瓦特的神明們主要關乎於情感

霜葉輕語

戀愛腦都去喝西北風

斷了耳機線

穿書配角系統讓我當大反派

餘氏春秋

異界:亂世梟雄

老么十三少

盜墓:黎蔟的另類人生

安木firs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