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世紀20年代,智利的城市提供了一種任由中產階級發展壯大、133上升至領導地位的環境。中產階級在遠大抱負的驅動和所受教育的影響下,不僅在政治、而且在職業和藝術上向權貴集團提出了挑戰。

中產階級對權貴體制表示不滿的一個最明顯的事例,就是20世紀20年代參與國家生活時給予軍人的支援。然而1930年經濟蕭條降臨時軍人束手無策,中產階級遂與之分道揚鑣,重新謀求實施民主和文人體制。

1932年到1958年統治智利的五位總統均出自中產階級。1938年到 1952 年的幾屆政府還有工人階級政黨作為明友參政的情況,過此而府的政策雖然鞏固了中產階級的地位、增加了工人階級的福利,但並未削弱權貴集團的經濟實力。

這些政府切實協調了智利各社會集團的關係,從而鞏固了現行的政治制度。在獨裁政權統治拉丁美洲大多數國家的同時,這些政府卻使智利成了一個開放、民主的社會,值得大書一筆。

中產階級建立了一種政府應該為所有社會集團謀福祉的政治文化。中產階級支援社會福利法、擴大教育面、平抑消費品價格,以使工人受益。中產階級增設政府工作崗位、使公用事業現代化、透過協商求穩定,以使其自身受益。中產階級保護農業和工業、禁止沒收財產以使權貴受益。

然而如此地普施恩惠,政府是要付出代價的。這些計劃的實施需要增加稅收,根據新稅法徵收到的稅款不敷支出,政府因而靠向外國借貸和印刷鈔票應付局面。結果是比索貶值,進而使人們生活水平下降、長期投資受影響。智利因而享受不到美國和歐洲消費者享有的那種富足。人們提出指摘時,通常歸咎於執政黨。這就導致了不斷的政治對話,人們通常主張大政府統制法。

智利的言論自由傳統使得報刊繁多、出版業活躍、大學環境寬鬆。比起拉美國家的大多數人來,智利人更加關注歐洲知識和社會的發展動向。這一關注始於19世紀,而隨著旅遊人數的增加和通訊聯絡手段的改進,這一關注在20世紀裡則更加密切。

書店備有重要的歐洲和美國書籍出售。受過教育的公眾熱切地閱讀了解世界大事和新鮮思想,報紙因而擴大國際新聞版面,並增加了評介重要著作的文化和文學副刊。

美國和歐洲的電影發行商在智利找到了熱切的觀眾。企業家們在大城市和小城鎮建起了豪華的影劇院。中產階級成員週末通常至少要看一場電影。

電影明星同其在自己的國家一樣,成了智利民族文化的一個組成部分。正片前放映的新聞短片呈現了20世紀30年代歐洲和美國的群眾運動及墨索里尼、希特勒、羅斯福和丘吉爾用以控制勞工和與經濟蕭條作鬥爭的不同方式的畫面。

20世紀30年代無線電廣播興起後,也同樣很快就被大部分城市家庭所接受。廣播節目通常有流行音樂、肥皂劇、體育比賽、政治評論和新聞。電臺通常明確支援某一特定政黨,在新聞和評論中突出宣傳它的觀點。

一些電臺播放墨西哥民謠和阿根廷探戈舞曲,以吸引工人階級,而另外一些電臺則播放爵士樂曲和古典音樂,以迎合中產階級和上層階級。節目內容有一半源自智利境外。

智利史學家和作家們對大眾傳媒上爭論的一些社會問題進行更為深入的探討。史學家們積極參與政治,委實有點兒令人感到意外。他們對當代問題的看法在很大程度上受了他們對過去的看法的影響。

作家和藝術家們通常很少擔任政治職務,但有著強烈的政治責任感,這通常鮮明地表現在他們的作品中。他們自己的中產階級和工人階級出身深深地影響著他們對社會問題的看法。

19世紀,智利以出史學家廣受世人矚目。20世紀,智利則以出詩人而深深為人稱道。詩歌文化大普及,每個社群都有詩會。詩會出詩刊,定期舉辦詩歌朗誦會。列車員、零售商、學校教師,乃至政府官員均寫詩。大多數詩人出自中產階級和工人階級,但也有一些出自權貴集團。

智利詩人儘管階級出身不同,但均閱讀廣泛(包括拜倫勳爵、沃爾特·惠特曼和古斯塔沃·貝克爾等人的詩作)。20世紀智利最著名的三位詩人維森特·維多夫羅、加夫列拉·米斯特拉爾和巴勃羅·聶魯達都曾長期生活在國外。

他們雖然都受到了外國詩人的風格和主題的影響,但他們作品的主要內容還都是智利題材。維多夫羅避而不談社會問題,而米斯特拉爾和聶魯達則主要描繪社會問題,並突出反映了南、北美洲一體的、共同的土著印第安人傳統,確認自己是印第安人的後代,宣揚土著主義(復興美洲土著文化)。

其它小說相關閱讀More+

玄天之人族獨尊

春遇雪

遇見不如不見

Panda胖胖

神印:楓秀陛下今天也在改寫未來

煌煌不似少年遊

千金歸來,我跟大佬姐姐一體雙魂

秋月白啊

末世人皇劫前傳之問蒼天

木七木一

秦醫緣

物生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