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十九章 跨馬遊街

朝為田舍郎, 暮登天子堂。

三月初三,破曉時分,應試者在禮監的帶領下進入集英殿, 歷經點名、散卷、贊拜、行禮等禮節,然後頒發策題。殿試的策文不限長短,但特別強調書寫,必須用正體, 從某種角度來看,書法非常重要。

黃寄北還是第一次在如此莊嚴肅穆的場所答題, 大淵給了讀書人足夠的禮遇,他們中的很多人,可能這輩子就只有這一次機會進入皇宮,得見天顏。每三年一屆的春闈,對於士子們來說,這是人生中最重要的時刻, 而對於這宮殿來說, 大部分人都只是過客。

殿內除了過了會試的貢士以外還有多名官員監考, 御前侍衛也在屋內屋外站立分佈。

黃寄北定了定心神, 開始看題,沒想到這次的題目竟是由聖上親自所出,之間白紙上寫著:

聖上曰:“朕承祖宗之大統,先帝之休烈,深惟寡昧, 未燭於理, 志勤道遠, 治不加進。夙興夜寐,於茲三紀。朕德有所未至, 教有所未孚,闕政尚多”,然後列舉了民政、軍事、教化、司法、財政等方面存在的一些問題。

考生們需據此回答,面對以上這些問題,該怎麼辦?

這題目真的很實用,絕對能選拔治國棟樑之才,對於只會死記硬背四書五經是沒用的,文章缺乏深度見解,只能充當炮灰,打個醬油。

老實說,這題目有些超綱,他們只是書生,還沒有涉足官場,這些題目即使讓在場官員來回答也不一定能給出滿意的答案。實際上,很多考中進士計程車子都是沒有經過培訓就直接上崗的,往往需要幾年的時間才能對為官之道有所體會,這段時間中不乏走了彎路的。

是以,黃寄北作出了判斷,皇帝並不是想聽那些老油條的陳詞濫調,他是想看到年輕人的新想法,朝堂需要新鮮血液、新氣象。

黃寄北迴答這題算是用了這些年來的全部所學,他不再瞻前顧後有所保留,而是大膽下筆,毫無保留的把自己的治國理念寫了出來,這是第一次,他直面自己內心,他並不甘心平庸一生,他已經愛上了這片土地,願意為她奉獻自己。

上午考試下午閱卷,殿試的效率一向很高。

兵部尚書作為這次的主考官在看到名次之後似是愣了一下,隨後就恢復了往常神態,連同其他人的名次一起交給了禮部官員。

一甲宣讀完後,禮部官員接著宣佈二甲三甲的名字,傳臚完畢,跨馬遊街就開始了,狀元用金質銀簪花,諸進士用彩花,插花披紅,由鼓樂儀仗擁簇著出了東華門。

基因是個很神奇的東西,黃長植和白氏的容貌有六分的水平,可生出來的黃寄北卻有九分,黃四娘也有八分。若不說這兄妹兩是從小縣城來的,誰也不會懷疑他們是哪個大戶人家的公子小姐。

但他這一路走來的成績又讓人無處指摘,解元,會元,差一點就連中三元了,先拋開狀元郎紀鳴岐不說,但凡看過黃寄北真人的都會曉得他這個榜眼郎的才華確實是勝於探花郎的,因為以他的容貌絕對擔得起探花二字,若是探花是從三人中選出顏值最高的那位,怎麼也該是黃寄北的。

最後,永和帝對著桌前拆開了名字的三張卷子犯了難,這三張是前三名是毫無疑問的,但這三個人怎麼排序呢,他思索半晌,終是作出了決定,在紙上依次寫下了三個名字,交給了身旁的大監。

禮監將收上來的試卷分交讀卷官八人,讀卷官每人一桌,輪流傳閱,看到滿意的就畫上紅圈,得圈最多者為佳卷,而後就所有卷中,選紅圈最多的十本進呈聖上,由聖上欽定御批一甲第一、二、三名,即為狀元、榜眼、探花。

永和帝至殿宣讀了前三甲的名字:“永和三十四年,策試天下貢士,一甲三人,狀元為吏部侍郎紀如晦之子紀鳴岐,榜眼為江寧省潤揚府人士黃寄北,探花為當朝太傅顧庭堅之子顧硯舟!”

當今聖上二十二歲登基,如今在位已有三十餘年,三十年來勤勤懇懇兢兢業業,將大淵治理的蒸蒸日上,是一位難得的好皇帝。正因為他創造的良好社會環境,黃寄北才能發家致富,才能以一個農家子的身份走入朝堂,是以黃寄北對這位皇帝很是尊敬。

殿試所發之榜稱“甲榜”,分三甲,一甲為賜進士及第,只有前三名,即狀元、榜眼、探花,合稱三鼎甲。二甲為賜進士出身,三甲為賜同進士出身。在一、二、三甲的都泛稱進士,中了進士,功名也就到了頭。

聖上宣讀完畢後,由閣門承接,傳於階下,殿外侍衛齊聲傳名高呼。一時如山呼海嘯般,分外壯觀,這是大淵給與讀書人的最高禮遇,凡透過考試登天子門者,皆可享受此等待遇。

而他尊敬的這位皇帝目前也正在看著他的試卷,伺候他多年的大監從皇帝的微表情中讀出來他對這份試卷很是滿意。

在他沒有察覺的時候,野心已在慢慢滋長。直到午時時分卷子被收上去,他才深深的撥出了一口氣。

跨馬遊街,最受矚目的永遠的狀元、榜眼和探花,尤其是這一屆,三個人一個賽過一個的養眼,而這裡面最讓人好奇的就要屬黃寄北了,紀鳴岐和顧硯舟作為京城雙璧他們能位列一甲沒人會感到意外,反而是這沒有什麼家世背景的黃寄北,著實出乎了大家的意料。

揭榜,要在殿前舉行唱名典禮,稱傳臚。

是以這一年的跨馬遊街在京城引起了極大的轟動,以後的數十年裡每三年出來的三甲都要被人拿出來和他們比較一番,然後感慨一番往昔。

天朗氣清,惠風和暢。在皇宮的東華門外,花紅柳綠,鶯飛燕舞。

路早已黃沙鋪地,淨水潑街。沿街兩旁人山人海,人聲鼎沸,連平時足不出戶的女孩子也都走出家門,站在路旁翹首以待。而一些達官貴人和他們的女眷早已佔據有利位置,品茶交談,眼睛卻時不時地飄向東華門。

只見這隊人馬最前面的皇家金吾衛士高舉“肅靜”、“迴避”的牌子開道,後面緊跟著數匹駿馬,駿馬上坐著狀元、榜眼和探花,他們頭戴金花烏紗帽,身著御賜的紅色狀元袍和進士袍,胸`前掛上大紅花。

身為狀元的紀鳴岐身材高大魁梧,面容俊美,英氣勃勃,揮手之間,自有一股端莊穩重的氣度,後面跟著的榜眼郎黃寄北面容雋秀,俊美無比,身材修長,氣度出眾,風流倜儻,再後面的探花郎面如冠玉,唇紅瓷白,翩翩公子。

後面的金吾衛士有的手舉大紅色的宮燈、有的肩扛著寫有一甲三人名字的紅黃色旗幟,這隊人馬前呼後擁,旗鼓開路,沿街而行,氣派非凡。

沿途的人們是議論紛紛,有的誇狀元:“咱們的狀元真氣派!”

還有的贊皇上:“皇上的眼光就是高明啊!”

讀書的羨慕不已:“什麼時候咱也能這樣啊!”

女孩子則面紅耳赤犯了花痴:“他好俊哦!”

達官貴人們忙著為自己的千金打聽:“他成親了嗎”

若不是有金吾衛開道,他們這一行人險些要回不去了。紀鳴岐和顧硯舟婚期已定,圍觀群眾無不扼腕嘆息,而中間的黃寄北出身鄉野,一路走來堪稱傳奇,是以承擔了最多的目光和議論。

黃長植夫婦在蔣氏的安排下坐在了郭家酒樓的最佳位置等著黃寄北經過,能親眼見證兒子的光榮時刻黃長植和白氏都激動不已。

經過郭家酒樓的時候,黃寄北下意識的抬頭往上看去,一眼就看到了人群中的爹孃和四娘,黃寄北笑著朝他們揮手,怎料這笑容竟是又引起了一番轟動,滿樓的鮮花手絹朝他飛來,一時間砸的他手忙腳亂,引得樓上的四娘哈哈大笑,他還從未見到自家兄長如此狼狽過。

黃寄北清理著身上的花朵時意外的看到了一朵精美的絨花,待他抬眼望去,卻是見到了一雙熟悉的眼眸,那女子雖是輕紗覆面,黃寄北卻一眼就認出了那是紀寧雨,黃寄北難得放縱了自己一會,朝紀寧雨微笑著揮手回禮。雖然今生沒有緣分,但他依然珍惜這份相遇和心動,有些感情自己一個人收藏也挺好。

傳臚後第二天,天子賜瓊林宴於禮部,狀元一席,榜眼、探花一席,其餘進士四人一席,諸讀卷官也赴宴。

瓊林宴上最風光的不是狀元也不是探花,而是紀侍郎紀如晦。狀元和探花一個是他親生兒子,一個是他準女婿,誰能有他得意啊。他爹紀次輔沒有出席這次宴會,他自然成了大家恭賀的物件。

場的官員們感嘆,有這兩位撐著,紀家下一輩的傳承不用愁了,更是提前預定了月底的那一杯喜酒。黃寄北聽著眾人議論的話語,多少是有點酸澀的。

瓊林宴次日,一甲三人立即授職,狀元授翰林院修撰,榜眼、探花授翰林院編修。二、三甲進士如欲授職入官,還要在保和殿再經朝考次,綜合前後考試成績,擇優入翰林院為庶吉士。即俗稱的“點翰林”,其餘分發各部任主事或赴外地任職。

聖上於午門前賜狀元從六品朝冠、朝衣、補服、帶、靴等物,榜眼和探花則是正七品,另賜進士每人銀三十兩,表裡衣料各一端,狀元率諸進士上表謝恩。

至此,他們也算是塵埃落定了。

郭樂風殿試發揮不錯,最終得了九十六名的成績,位列二甲,蔣氏在瓊林宴的次日就帶著郭樂風風風光光的回鄉祭祖了,郭樂風臨走前把蔣氏給他的家傳玉佩給了小桃,說是讓小桃等他一個月。

而黃家這邊也打算回蒼梧縣處理一下老家的產業,黃長植和白氏已經決定跟著兒子在京城安家了,那老家的酒樓和田地就得回去料理好了。

之前看中的那處宅院黃長植和白氏看過後都很滿意,付完錢辦好手續,他們在京城就算是安家了。

朝廷給他們放了一個月的假期,這一來一回也就夠了,回來後還能趕上喝紀鳴岐的喜酒。

考慮到來回奔波太辛苦,黃寄北便把四娘留在了京城,託付給高冬青夫婦照顧。

長路漫漫,黃長植夫婦這才有時間和黃寄北交代了他走的一年時間裡,老黃家的一些變故。

(本章完)

都市小說相關閱讀More+

你什麼冠軍?我世界最強道館主!

鹿慄

真實泡沫

夢奕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