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30章,新政與權利下放

丞相周章道:“今年的稅金的增加,的確是有的超出了老夫的意料之外.”

去年雖然沒有聯合上計,但大漢朝廷統計的稅金是增加2成的,而今年又增加2成多,這樣快速的財政增加讓周章都有的意外,因為去年大漢吞併了整個齊國,稅金增加還說的過去,但今年朝廷卻沒有什麼大動作。

陳平看到田賦增長卻說道:“田賦收的還是少了,這些年大漢各地太守大力修建水渠,建設水車,風車,還有鳥糞石這種肥料,高產4-5石糧食的上田在中原已經比比皆是,臣在三川郡統計,當地的上田已經超過了5成,而這樣肥沃的農田還在快速增加當中.”

“而朝廷卻還是一畝田地收3鬥糧,田稅已經從原本的三成下降到不足一成了。

朝廷花費大量的錢糧投入進田地當中,但增加的糧食產能卻不能透過田賦收回來,這對朝廷來說是極其不利的。

與之相反的是,朝廷投入到鋼鐵,紡織這些行業,普遍都能1-2年回本,即便是成本再高的鋼鐵,造船行業也只需要三年時間,要是朝廷不能增加在土地上獲得的收益,那還不如把錢財投入到產業當中,這樣回報率更高,天下財富也增長得更快.”

周章馬上反駁道:“修水渠,開墾土地,建設水利設施,這些本就是朝廷應該做的事情,怎麼能完全用金錢來衡量,農為根本,要是沒有足夠的糧食來餵飽天下的百姓,我大漢的天下必定岌岌可危.”

陳平卻反駁道:“但現在的情況卻是整個天下並不缺少糧食,各地的糧食價格都在快速下降,朝廷投入的錢財沒有產生多大收益,而投入建設作坊卻可以快速看到效益.”

陳平對徐凡道:“臣以為,朝廷要嚴抓田賦,這樣朝廷得到的糧食多了,民間的糧食自然就少了,天下的糧食價格就不會跌的太快.”

周章道:“嚴抓田賦就要增加更多大漢吏,不利於百姓休養生息.”

大漢是全面繼承了大秦的政治體系的,不過在基層上,大漢對大秦的這套體系進行了全面刪減。

但大秦的那一套制度本來就是戰時的制度。

這套制度先進是極其先進,徐凡甚至可以說大秦的政治制度已經極其靠近後世了。

始皇帝就是沒有看明白這點,大秦的戰時體系,靠自己是養活不了自己的,必須對外掠奪才能維持下去,但六國覆滅之後,天下最富饒的地盤已經全部被大秦佔了。

剩下的爛地你佔了,不但沒有收益,反而還要倒貼財政進去,沒有外界財富的補充,暴秦這套戰時體系就崩潰了。

大漢減少了小吏的數量,雖然是放鬆了對天下的掌控。

徐凡也跟著搖頭道:“朝廷沒有那麼強的組織力,朕也不相信漢吏.”

而這樣的大戶一個縣最多一兩人,一個郡也不會超過百人,嚴抓他們的稅賦花不了多少精力,朝廷卻可以限制他們勢力的膨脹。

最重要朝廷的稅賦能提升,可以做更多的事情.”

徐凡看看了周章,周章也緩緩點頭。

徐凡和周章兩人對地方上的豪強都沒有好感,大漢的基本國策就是鎮壓地方上的豪強。

徐凡和周章兩人眼前一亮道:“或可一試.”

收稅後世都能鬧的天翻地覆,更不要說這個時代了,徐凡相信朝廷只要敢給他們一個空子鑽,他們就敢捅出一個天大的窟窿出來。

與其花鉅額代價便宜漢吏,還不如讓下面的百姓得到這點利益。

好歹這也能減慢貧富差距,讓大漢更加穩定。

大秦時期每個郡縣都有幾百乃至幾千刑徒。

但在大漢犯法的百姓卻沒有這麼多,有個監牢就足夠了,而且即便是這樣的少量刑徒,也全部被押送到四方諸侯之地去墾荒了,囹圄這種集中營自然就被廢棄了。

陳平道:“陛下,要嚴抓天下的土地,這是很難辦到的事情,但要是隻嚴抓有上萬畝土地的豪強,這就簡單很多了,這些豪強本就佔據富裕的土地,他們也有主公的錢財購買水車,修建水渠,弄鳥糞石來肥地。

那麼還不如像現在簡單化收稅,全部把這些土地看成下田,稅的標準也是簡單明瞭的。

當然此時的大漢在組織度上,依舊比不上工業化國家,想要精細化收稅自然是力不從心。

亭長本來還有大量的部下,但在大漢這裡,亭長已經成為了一個最基層的漢吏,還有郡縣兩級很快看押百姓的機構都被刪減了,就像以前關押徐凡的囹圄就被拆了,囹圄附屬的小吏自然也被清理了。

反而是現在大漢的這樣退一步的漢吏體系,對財政的消耗減少了一大半,體量小了,反而更加容易生存,當然,即便是大漢現在這套漢吏體系,依舊比封建王朝要強,沒有退化到王權不下鄉的程度。

但這套制度卻有一個致命缺陷,就是對財政消耗極大。

大秦時期財政一大半都花在維持這套體系上了,就這還要上百萬罪犯,無償出賣勞動力來維持這套體系。

陳平道:“臣在三川郡一年,大量收集這些大戶的資料,朝廷可以在三川郡做試點.”

徐凡是在暴秦的基礎上退了半步,畢竟他想建立的是一個工業化國家,而不是一個封建王朝。

精細化收稅就要僱傭更多的稅吏,還要嚴密監管他們,讓他們不被地方上的貴族豪強腐化,這是不是又要增加監管的御史,增加了這麼多漢吏,卻不知道收上的稅,能不能抵得上他們的俸祿,還容易造成地方上烏煙瘴氣,百姓怨聲載道。

周章不是不知道嚴抓田賦,還可以提升朝廷的稅收,但只是這樣做不划算。

於是徐凡道:“可”

陳平道:“臣保舉三川郡都尉周勃為三川郡太守為朝廷推廣新政.”

徐凡道:“可”

大漢五年九月二十九日。

經過幾百上計漢吏的稽核,丞相周章聯合九卿多個部門計算大漢朝廷一年財政預算。

除去固定開支,大漢這一年的結餘也算出來了,糧食結餘8000萬石,錢27萬金,這個數字震動整個大漢官場。

大漢的財政結餘比兩年前翻一番,這麼多的錢糧意味著,朝廷能做的事情變得更多了,很多郡守在知道這個數字之後,對自己上報的工程需要的錢糧,直接翻了兩三倍,反正朝廷有錢。

同時今年上計還有一個不同之處,就是徐凡把今年朝廷上計賬冊全部登上了《大漢月報》當中。

十月份的大漢月報,沒有任何人的文章,只有大漢朝廷的收入和支出,以及地方郡縣他們上報的土地資料,財政資料,人口資料,讓所有人都可以感受到,整個天下正在快速發展。

周章本反對徐凡把大漢上計內容刊登出去,他認為這是大漢的機密。

但徐凡卻淡然說道:“我大漢是承民意建立的國家,天下的百姓就是我大漢的主人,他們有資格知道大漢發展的情況,而且這些資料即便被敵人知道了,他們也不可靠用這些資料來對付我大漢.”

“倒是百姓知道了這些內容,內心的自豪感強,會提升對國家的認同感.”

徐凡讀書的時候就很喜歡計算gdp,他現在還記得自己小時候計算過,按照百分之十的增長,七年可以增加一倍的gdp,好像是2020年左右就可以超過倭國,2050年就可以追上希望國。

當然現實比自己計算的還要魔幻了。

當然不可否認的是,這些資料的確是能激發自豪感,尤其是在一個增量的社會。

它能讓一個國家的人充滿自信心,更加樂意去開拓。

徐凡不記得那個影片說過這樣一段話,‘想到大英帝國縱橫四海的戰列艦隊,即便是倫敦的乞丐也能高昂的抬起頭顱。

這句話雖然調侃的意味很重,但卻是一個很深刻的思想轉變和社會轉變,這意味著即便是倫敦的乞丐也認為自己是帝國的一份子。

這種認同感看上去好像沒有用處,但卻是一個現代國家的根基,是封建國家和工業國家的區別,更是雙方戰鬥力最大的差距。

封建國家只能動員少數統治者,普通的百姓不會認可自己是國家的一份子的,國家的戰爭對他們來說不過是老爺們的戰爭,換一個老爺,他們繼續要交稅。

所以封建國家即便有精銳的部隊,也是一次性的軍隊,這支軍隊被打光了,封建統治者的地位變得岌岌可危了。

而工業化國家,他們的軍隊即便再腐朽,但他們的軍隊即便敗光了,也可以快速在本國動員出一支強大的軍隊。

因為身份的認同帶來的總體戰的能力,就是雙方最大的差距。

當年那個普魯士的威廉為了爭霸,就一直說不是軍隊屬於國家,而是國家屬於軍隊,用這樣的口號來忽悠普通百姓上戰場。

但他說多了,百姓相信了,手中也握著槍了,謊言也就成為了真理了。

於是大秦洲的格局也開始撬動,為了面對越來越殘酷的戰爭,貴族們不得不下放權利到百姓,最後導致這個過程不可逆,貴族就會掃進了歷史的垃圾堆當中。

而現在大漢面臨的情況卻也差不多,戰國時期動不動發動的幾十萬人的大戰,讓天下的百姓武德充沛,各國的貴族都不得不把權利下放,只要有才能的人就可以當官,當將軍。

繼續保持世卿世祿的國家,管你是什麼周公之後,還是召公之後,都被泥腿子組成的幾十萬大軍,掃進了歷史的垃圾堆當中。

此時百姓的地位是兩千年封建史上最高的,整個天下的思想氛圍是最開放的。

就是在這段歷史當中,有奴隸出身可以成為將軍,可以成為大司馬,歌女可以成為皇后,養豬的可以成為丞相,可以成為兩千石官員。

布衣將相是一個時代的巔峰。

不會出現什麼救命之恩,但因為只是白身,就甚輕之,不為禮。

要知道黃巾起義距離秦末也不到400年時間,統治者就是這麼現實的,不需要幾十萬大軍來爭霸天下的時候,就開始講血統了,就開始講四世三公,門生故吏了。

只可惜生產力沒有跟上,導致後世兩千年一直在輪迴打轉,即便是生產力跟上了,但思想的鋼印卻變得越發頑固了。

只能說東方世界的思想成熟的太早了,不能匹配它的生產力,當生產力跟上來了,思想又退化了。

秦末這個時代反而更好,什麼君君臣臣,父父子子,什麼三綱五常的封建壓迫,這個時候都沒有徹底形成。

徐帆認為在思想上最接近後世工業化的,反而就是這個時代。

周章被徐凡說服了,他倒是沒有像徐凡看的那樣深刻,而是他不認為整個天下,還有哪個國家是大漢的對手。

大漢五年十月一日。

《大漢月報》出刊之後,整個長安城轟動,關中轟動,天下轟動。

整個天下是第一次看到朝廷的上計內容。

尤其是上面記載的資料,更是讓人震動無比。

長安城,翠竹軒茶館。

茶館是這兩年新鮮事物,在徐凡的推廣下,最開始大漢的高層喝茶,後面流傳到明間,很快在關中就出現茶館了。

現在茶葉一斤上百錢,對普通百姓來說還是比較貴的奢侈品,但幾片茶葉就能弄出一壺提神醒腦的茶水,說自己喝茶也是倍有面子,所以喝茶已經成為很多長安城市民的首選消遣方式了。

老闆請了一個落魄計程車子,在這裡給四周的茶客讀著《大漢月報》

“8000萬石糧食,這堆起來比山還要高吧?”一個長安百姓吃驚道。

士子道:“知道敖倉嗎?”

四周的茶客點點頭:“敖倉誰能不知道,那是大秦的心臟,當年始皇帝把天下的糧食都囤積在敖倉了,據說挖空了一座大山來屯糧.”

另一個茶客笑道:“當年天子和始皇帝爭天下,敖倉就是天下之中,當今天子率先包圍了敖倉,以至於蒙恬30萬精銳雖然陳兵黃河,但卻不能打通敖倉的糧道,最後蒙恬活活被天子困死.”

秦漢大戰結束也不過就這兩年,天下的百姓對這些大戰都熟悉,這其中的中原大戰更是讓人津津樂道,這可是戰國結束之後最大的戰爭,雙方總兵力超過了百萬。

正是因為消滅了蒙恬的北疆軍,大漢奪取天下,才勢不可擋。

這場大戰拿出來的每一個細節都能說半天,而這其中敖倉是關鍵節點,這些茶客怎麼可能不知道。

士子傲然道:“當年始皇帝把天下的糧食都囤積在敖倉,花了十年時間,才在敖倉囤積了一億五千萬石糧食,這些糧食足夠暴秦百萬大軍吃10年,也是始皇帝統一天下的信心,而現在我大漢只需要兩年就可以把敖倉堆滿.”

“現在我大漢就處於盛世狀態,天下不但官倉滿了,民倉也滿了,即便是一個小城邑的糧食都堆不下了,天下的百姓一日三餐的猛吃,但依舊不能消耗天下增長的糧食.”

一個百姓感嘆道:“這兩年的確是太平盛世,去年某還只吃兩餐,還一頓幹一頓稀,現在某每日三餐,但也沒有看到糧食減少,還是大漢天子好.”

大漢在軍中普及一日三餐制度,這些士兵退役歸鄉之後,把這樣的習慣帶回了民間,再加上大漢豐富的物質基礎,幾年時間天下的百姓就已經適應了一日三餐的制度了。

“盛世好啊,我等小民終於能過幾年吃飽飯的日子了,希望大漢的盛世事越長久越好.”

大漢五年十月三日。

一年一度的大漢科舉考試開始,不過此次科舉的主考官是新的九卿之一的叔孫通。

隨著大漢推廣教育的時間越來越長,整個天下的讀書人也是越來越多了,此次來長安城科舉的考生超過了2萬名。

更關鍵的是這次的考生當中,不單隻有大漢國的考生,還有魏國,梁國,代國等諸侯士子,遼東,河西,百越等地的考生。

叔孫通成為宗正,第一次上朝,就陳言道,大漢之主,天子是天下共主,大漢的科舉乃是天下讀書人的盛世,來參考計程車子不應當只有大漢計程車子,應該是廣納天下的賢才一起來科舉。

朝廷當通告天下,讓天下計程車子共襄盛舉。

徐凡覺得有理,所以這次科舉之前,不但通知了大漢各郡縣,還通知了大漢的諸侯國士子。

這讓各地諸侯國士子大喜,比起沒有發展前途的小諸侯國,大漢的發展前景自然是更好了,而對於這些諸侯國的官員,甚至諸侯子弟,他們也想要參加科舉,一是可以證明自己的能力,二就是小國就業難,諸侯國的官員都是一個蘿蔔一個坑,包括諸侯之位也是一樣。

這些子弟想要接班還要等上幾十年時間,在這些諸侯國官員子弟看來,與其等接班,還不如去大漢闖蕩一番,闖到2000石高官,這比大漢諸侯都要好,於是這次前來科舉計程車子前所未有之多。

其它小說相關閱讀More+

第五人格之命題無解

扣宿傘地窖

卷書記

雲花落盡

禁止追妻

白鈺瑩

重生後我與南瞎北啞平齊

忠實稻米

仙路盡頭為何物

一隻黑色的驢

家父轉生成鳥了腫麼辦?

康先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