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5章,有信譽和天命所歸

“還有啊,即便是不願意做民夫也無所謂,義軍大量收購毛竹木材,大家可以留在家砍毛竹跟木頭,毛竹一個5斤糧食,木材看大小,但比毛竹還要值錢,砍完了,紮成排,我們透過白水順流而下送到宛城,就可以賣毛竹木頭賺糧食,我義軍無限量收購.”

昭虞道。

義軍對毛竹和木料的需求幾乎是無窮的,只要打仗就要運輸糧草軍械,要運輸糧草軍械就要製造輜重車和獨輪車,而快速擴張的義軍規模對鎧甲的需求也是無限量的,竹甲雖然比不上皮甲鐵甲,但依舊比布料和肉身扛刀劍的要好。

現在的義軍士兵即便是有皮甲,也是喜歡在皮甲外面套一套竹甲來增強防禦力,因為這些士兵發現,只要不是對著紋路砍,竹甲的防禦力比皮甲還要高,而且竹甲的重量也輕,提升防禦力的同時,負重增加的卻不多。

戰場上想要保命疊甲越高越好,所以義軍對竹甲的需求從來沒有降低。

而殘餘的原材料還可以成為製造白紙的原材料,可以說是完美利用。

“還有這樣的好事?”青黃不接讓所有的村民都在忍飢挨餓,剛剛說做民夫他們還擔心被義軍拉上戰場,但在自己家裡出把力氣,砍木頭跟毛竹,這事情就可以幹。

了不起浪費一點力氣,他們這些農戶缺糧食,可不缺少力氣。

“我們義軍公平買賣,絕不欺騙大家。

大家要是不放心,可以砍個幾十根毛竹去試一試,要是領不到糧食,大家可以把我家給拆.”

昭虞雖然這樣說,但卻沒有人真有這想法,畢竟人家的後臺是義軍,他們可不敢得罪。

不過大家也心動了,宛城這裡比陳郡好的地方,就是這裡不缺鐵器,這個時代的宛城是天下的鐵器製造中心,這裡的鐵匠過萬,鐵器的價格也是天下最低的,村民還能找到鋸子柴刀等工具。

翌日,適等白河裡的村民帶著鋸子柴刀,到山上砍了100根毛竹,然後用稻草繩,紮成5個竹排,一路順流而下去了宛城。

當天下午,適他們就挑著500斤的糧食回來了,看到這些糧食,村裡的所有人都歡呼。

他們真是太不容易了,要不是義軍發了一袋糧食給降兵,白河裡人均糧食不足半石,但此時距離秋收卻有一個多月,可見此時村民們的困難,每日一頓稀粥都難以保證,大部分的時候都是吃野菜。

而現在昭虞幫助村民們找到一條,出力氣就能換得糧食的路,對他們來說已經是天大的好事情了,他們不怕勞累,只是怕出了力氣,卻連一點收穫都沒有。

“這亭長是個好官,真心為我們好.”

當晚吃飯的時候,適感嘆的對母親和老吳說道。

他從小見到的秦吏只知道收刮他們,讓他們家徒四壁,哪有帶他們致富的秦吏,而現在義軍卻有這樣的亭長,適才會如此感嘆。

適的母親笑道:“義軍說話算話,他們說給糧食就給了糧食,他們說了要分地的,想來這也不會有錯的,我們家有20畝地,要是義軍再分50畝,就有70畝了,只要我們勤勞,一年收穫100石糧食不難,義軍只收3成糧食,我們可以留下70石糧食,留下30石食用,還能多出40石,我們用這糧食蓋一間大瓦房,找一戶勤勞的女子,我們家就可以開枝散葉了.”

從適回家之後,適的母親就開始在計算自己兒子未來的幸福生活了。

老吳笑道:“均田不是你這樣算的,你有20畝地,義軍只會給你30畝,不過我這個老頭子應該也有50畝,但我沒有兒子就留給適了.”

適的母親本來有點不開心的,但聽到後面的話卻馬上喜笑顏開了。

第二天昭虞再說招募民夫的事情,村民們果然都踴躍報名了,包伙食,每天還能有10斤糧食,只要不是騙人的,對村民來說就是天大的好事了。

最後昭虞選出了50個民夫,而這其中就有適。

適的母親知道之後,極力阻止適成為民夫,對她來說即便是民夫也是極其危險的,她只有適可以依靠了,不願意適有一點危險。

但適卻說道:“母親義軍待我們不錯,要是他們被秦軍打敗了,我們又會回到以前的生活了,所以孩兒想要幫助義軍,而且孩兒只是在後方沒有那麼危險.”

適的母親卻不聽道:“義軍真敗了,那這些民夫更加危險,聽娘一句勸,待在家鄉就好了.”

老吳這個時候卻勸說適母道:“現在世道亂了,在軍中未必不如我們安全,我兩個兒子都在村裡,但還不是被秦吏拉走戰死了,秦人真來了,適還是會被他們抓去做敢死隊的,義軍是仁義之師,說話算是,待在他們身邊可能是最安全的地方了.”

適的母親母親這才沒有繼續反對了,而是第二天流著淚看著自己兒子再次離開。

——

而徐凡之所以要在南陽郡招募如此多的民夫卻也是現實所迫,從徐凡在陽縣起義開始,他帶領的義軍一直都是在內線作戰,只需要少量的輜重部隊就能維持住大軍的征戰。

而這次的南征之戰,剛開始徐凡的部隊沒有遇到糧草危機,主要原因是打的太快了,從進入南陽到直接攻克宛城,義軍打了不到半個月時間,大軍本身攜帶的糧草,加上路上繳獲就足夠了。

但從宛城到南郡,這裡距離義軍核心的統治地區就有上千裡的路程,而且此時的南郡基礎設施可不怎麼好,這更加大了運輸糧草的難度了。

宛城以南的道路太爛了,當年始皇帝修建的馳道,這幾年日曬雨淋已經被江南雨水泡爛,用雖然還能用,但已經比不上中原了。

這個時代的南方,說出來就是一把淚,各種蠻荒毒蟲都不說,始皇帝花費巨大代價修建馳道,居然因為南方多雨泡了幾年就被泡爛了,這個時期的江南就像後世的漠北一樣,基建投入高,收益回報低。

這裡不得不再說一下此時的氣候,春秋戰國這段時間是整個天朝歷史上少有的溫暖期,楚國雖然發源於漢水流域,但開發的步伐卻止步於長江以北。

不是楚人不想開發於長江以南,而是長江以南那個時候氣候炎熱,沼澤密佈,各種毒蟲野獸不利於開發,加上當時楚國還處於青銅時代,江南的紅土地比起黃土高原開發的難度提升好幾倍。

所以楚國國土是沿著長江往東的江淮地球,大部分開發度高的地區,都在長江和淮河以北,長江以南雖然也佔據了廣大的地區,但基本上是沒經過開發的,屬於半蠻荒的狀態。

而現在義軍要派遣大軍征討南郡,南郡落後的基建設施就成了徐凡需要面對的問題了,這就需要大量的民夫幫助義軍來運輸糧草物資。

宛城,郡守府。

面對運輸糧草的問題。

張良想了想說道:“北車南舟,想要在南方行軍,運輸糧草物資就必須依靠船,更重要的是去了南郡,就我軍的補給線就被拉到極長,還要進經過方的泥濘的沼澤,現在不準備充分的話,義軍只怕還沒有遇到秦軍就會遇到各種麻煩。

而且戰爭也離不開船,大江就是我軍最大的阻礙,除非秦軍會和在宛城一樣一觸即潰.”

英布他們聽懂這話眉頭緊皺,從起義以來,他們打過野戰,夜戰,攻城戰,但水戰他們還真沒有打過。

“車還好辦,這次為了南征,義軍已經準備了500輛輜重車,3千輛獨輪車來運送糧草物資,但船的話,即便是現在製造,只怕也來不及了.”

陳崗皺著眉頭道。

他一直管理義軍的後勤,但要帶領大量糧草越過長江天險還是第一次。

季心道:“宛城本就地處南方,水系眾多,這裡的舟師也多,我們義軍以2倍價格徵調民夫的船就是了.”

徐凡想了想道:“做兩手準備,既徵調百姓的船,我們義軍也要自己製造戰船,只要我們想要佔據江南,就少不了舟師,現在提前做準備也好,正好宛城各自工匠多,是天下的製造中心,不缺少製造戰船的工匠.”

不怪徐凡如此謹慎,再繼續南下,長江就是橫在他面前最大的阻礙,秦軍只要把他堵在長江以南,他的騎兵和步兵不可能游泳渡過長江,所以征討南郡,水師最為關鍵。

徐凡可不認為自己是曹阿瞞,在南郡有蔡瑁張允這樣的內應,曹操都不知道自己的幸運,他幾乎沒有任何代價就度過了長江,蔡瑁對他的功績抵得上五子良將全部功績,只可惜曹阿瞞也辜負了蔡瑁。

徐凡看著陳崗道:“您就坐鎮宛城,指揮工匠在漢水兩岸建立10座碼頭驛站以此轉運糧草物資,義軍大軍一路沿著白水漢水行軍,這樣可以減輕伱的負擔.”

而後徐凡看向鄧忠道:“本將任命你為南陽郡太守,這個位置極其重要,秦軍隨時有可能從武關,三川郡乃至漢中殺出,所以你要在這三個方向抵擋住秦軍守住我義軍的後路,本將允許你再招兵一萬.”

鄧忠拱手行禮道:“屬下定為將軍守好南陽郡.”

徐凡的大軍在宛城內休整了三天,任命鄧忠為南陽郡太守。

始皇帝36年8月10日

徐凡率領大軍繼續南下進攻南郡。

有了這次南陽郡之戰之後,義軍對秦軍的實力有了比較深的瞭解,關中的秦軍戰鬥力可能還有一定的保持,但越是遠離始皇帝的地方,秦吏越是無法無天,對百姓的壓迫就越大,秦朝在當地的統治就越脆弱。

而南郡秦吏在知道徐凡只用了半月時間就攻佔了整個南郡,天下聞名的宛城,居然堅守了不到3天時間,就被徐凡一個衝鋒就奪取了。

全郡秦吏都被嚇破膽了,把南郡所有兵力都彙集在江陵城當中,直接放棄了南郡其餘19縣。

尤其是後世襄陽這個位置,雖然襄陽城還沒有建立,但楚國卻建立了一座小邑北津戍用來防備由北進攻的敵人,但這樣一個堅固的小堡壘就這樣被秦軍放棄了。

徐凡的大軍只花了不到5天時間就度過了後世的長江天險,其過程之順利,連徐凡都感到有點不可思議了。

想想後世的政權想要度過長江,花費了多少兵力和精力,號稱無堅不摧的蒙古鐵騎在這裡撞的頭破血流,不得已一路翻過青藏高原打進大理國,再由大理北上,為了攻克這個要塞蒙古人花了四十幾年,繞過了上萬裡的路程。

而徐凡卻沒有一點阻礙,這個時候徐凡都懷疑自己真是天命所歸了,難道自己有雙重buff,既是穿越者又是天命之子?

只有張良看出徐凡的疑惑笑道:“南郡秦軍沒有舟師部隊,他們自然沒有辦法利用大江阻礙將軍前進。

而以南郡此時的局勢,秦軍根本不敢出城,不然他們必定會被南郡豪強出賣,所以對秦吏來說,主力彙集在江陵城是最好的選擇.”

徐凡搖頭道:“秦吏這就是沒有分清楚自己的敵人和盟友,他們既得罪了本地的豪強又沒有拉攏佔據多數的南郡百姓,一味靠著強悍的武力統治南郡,當他們的武力不足以保護他們的時候,他們就陷入了百姓的汪洋大海當中了,剛過易折,不施仁義就是這個下場.”

張良想到前幾日他看的《大秦各階級風險》這本書籍,當時他是驚為天人的,認為這是堪比《太公兵書》的寶典。

現在張良聽徐凡這方面,發現按照上面的劃分,除了最上層的始皇帝,秦吏還真是把所有人都得罪了。

路過長江之後,整個南郡可謂是無險可守,徐凡接下來的行軍反而不是以直接摧毀江陵城的秦軍為主。

而是散開大軍,攻略南郡州縣為主,徐凡命令各部保證秋收為重,嚴禁他們騷擾百姓,損害百姓的糧食,同時為南郡百姓打擊盜匪土匪等破壞南郡秩序之人。

就這樣徐凡邊行軍,邊接收南郡的州縣,行軍10日,當徐凡帶領4萬多大軍抵達江陵城下的時候,整個南郡20餘縣,他已經接收了15個縣,義軍無縫連線的統治了大半個南郡。

始皇帝36年8月20日,江陵城下,義軍中軍大帳。

行軍的如此順利,所有人都興奮的商議如何攻破江陵城。

季心道:“將軍,南郡豪強共敖願意為將軍獻出江陵城.”

“共敖?他有什麼背景?”徐凡問道。

張良向徐凡科普道:“共姓源於姜姓,出自炎帝神農氏屬下的共工氏,屬於以先祖官職稱謂或名號為氏。

共氏源遠流長,淵源可以遠遠地追溯到上古時期的“共工氏“。

共工實際上是上古官職之名,專掌水、工兩責。

姜垂,為堯帝時期的共工,世襲之職。

世人曾有言謂炎帝之後,姜姓能繼其世者,曰共工氏。

但楚地共姓源於羋姓,出自戰國末期楚國貴族的後代,屬於以共邑名稱為氏。

戰國時期楚武王熊通封王室貴族於共邑,其後裔以封邑為姓氏,稱共氏。

共敖想來是楚國大貴族之後.”

“大貴族,秦人可不會認楚國的貴族.”

英布冷嘲熱諷的說道。

義軍當中貴族出身的將領極其少,只有陳曉和張良,陳曉資格老,對義軍的幫助大,英布他們已經把陳曉看成是自己人,而張良加入的晚還是一個韓人,但卻受到徐凡的重用,成為參軍能進入義軍的高層會議當中,這已經引起了英布他們的不滿,所以有機會英布就會冷嘲熱諷張良。

季心說道:“他們的實力不差,據說有上萬私兵,要是他們在江陵城起事,我們義軍將會兵不血刃的佔據江陵城。

這下連英布也不陰陽怪氣了,他明白上萬大軍對他們攻城的幫助有多大,同時江陵城的重要性英布也是知道的,這裡曾經是楚國郢都所在地,對所有楚人意義重大。

始皇帝36年8月23日。

徐帆的大軍出現在江陵城下,徐凡的大軍還沒有攻城,江陵就內亂,江陵城的大戶共敖率領自家的家丁和江陵其他豪強開啟城門,放義軍進城,秦軍頓時崩潰,義軍一路衝殺接管了江陵。

“共敖見過上柱國將軍!”一個穿著鎧甲的八尺大漢向徐凡行禮道。

後面一群南郡豪強也跟著共敖向徐凡行禮。

徐凡笑道:“各位豪傑請起,我義軍不需要如此多禮.”

共敖道“我等願意一起追隨上柱國將軍,共誅暴秦,求將軍收留.”

徐凡問道:“不知你們有多少人?”

共敖道:“我等南郡豪傑共計有上萬曲部.”

徐凡臉色變得嚴肅道:“投靠我義軍可以,但我義軍不會允許有獨立的山頭,你們的曲部會打散重編,以你們的功勞,本將可以任命共敖你一個都尉.”

英布等人興災惹禍的看著共敖了,這幕太熟悉了,當初陽翟豪強也是做了他們義軍的內應,立下一點微末的功勞,張口就要一整個潁川郡,現在就是不知道這些所謂的楚國貴族口氣能有多大。

共敖臉色當場就變了,雖然他第一次聽山頭這個詞,但卻能理解其中的意思。

這不就是說他們1萬多曲部被徐凡吞併不說,徐凡還只肯給一個都尉之職。

這不相當於他們拿1萬大軍換5000不是自己人的大軍,官職也不能讓他們滿意,一個都尉怎麼夠他們這麼多人分。

要知道南郡這裡可是楚國故都,是楚國貴族最多的地方,雖然經過秦國的打壓,但是依舊有很多。

他們什麼世面都沒見過,很多家族都出過令尹,至於擔任上國柱這種副丞相的職務更是超過了兩隻手,他們就是戰國時代的四世三公,甚至比這還誇張,幾百年來他們的家族一直就是貴族。

雖然已經是50多年前這裡歸了秦國,但秦國苦難的生活,二等公民的待遇,他們更加懷念當年的日子,現在只拿個都尉來收買他們,這和他們的心理預期相差太大。

面對這些臉色大變的楚國前貴族,英布等人冷笑不已,他們跟隨徐凡九死一生打了這麼多場仗,也不過是一個校尉之職,掌管1萬人。

這些人卻是憑想要憑著幾十年前的一個老祖宗,騎在他們頭上,簡直是痴心妄想,在英布他們看來一個都尉都嫌過了。

徐帆倒是對這種事情早有準,要是有選擇,他是一個貴族豪強都不想留在自己的地盤上,但這畢竟不現實。

所以他馬上說了第2種方案道:“各位要是覺得自己軍事才幹出眾,一個都尉之職遠遠不能滿足你們的才能。

此時長沙郡,黔中郡仍然被秦國攻佔,義軍願意支援各位收復這兩郡,只要是你自己攻下來的地盤,即便是稱王,我們義軍也支援.”

徐凡這話讓共敖他們臉色變得遲疑起來,南郡已經有很多地方接近蠻荒地帶,那就真是野人比百姓多了。

而且在這個氣候溫暖,長沙郡和黔中郡屬於熱帶氣候,極其溫暖潮溼,在這種醫學不發達的世界,各種補充毒蟲就能要人的命,疫症也極其多,在醫療進步之前,那些地方是很難發展起來的,共敖他們是不願意去那裡的。

徐凡溫和笑道:“各位可以商議好再做決定,我義軍的大門還是為各位敞開的.”

共敖他們只能失望的離開。

“這些貴族就是貪心不足,還真當這裡是幾十年前的楚國都城,他們還是楚國的貴族”英布大聲道。

鄧宗笑道:“家族雖然沒落了,但他們的排場是不可能少.”

陳林嘲諷道:“他們算什麼貴族,只是一群楚國遺民而已,到現在居然還看不清形勢,難怪他們的家族如此沒落了.”

雖然沒有明說,但英布,陳林,鄧宗這些百姓出身的將領,本能的開始排擠貴族出身的人,而像共敖這種更是讓他們不喜歡。

其它小說相關閱讀More+

喜羊羊與灰太狼,希雪紛飛

楓落QvQ

玉面閻羅:整日追著夫人跑

茶罐泡枸杞

無聊內容

無暖

綜漫之星月之花

作家YQfi86

墳地編花

江幽似夢非夢

穿越災年,從挖鼠鼠洞開始

耐人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