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44章 ,一窮二白的大漢和人才的匱乏

曹升想了想道:“陛下,屬下有一個想法不知道該不該說?”

徐凡道:“說吧。”

曹升道:“屬下想要在曹縣徵召一些民夫。”

“嗯!”徐凡的臉色凝重起來了。

曹升馬上說道:“不是暴秦的那種徭役,屬下就是讓民夫在家鄉,修建的也是他們自己用的水渠道路,百姓們不會反對的,有水渠之後,他們的糧食可以達到三石,受益的也是他們,這是利國利民的事情。”

徐凡卻嚴肅道:“我知道你的想法是好的,但最開始的秦法也不嚴苛,商鞅也算是一個天縱奇才,能想到的事情他都想到了,什麼不會在春耕秋收徵召民夫,每年徭役不會超過1個月,甚至還有補償。但經過上百年的層層加碼之後,好的法令就變成了我們難以接受的暴政了。”

“你現在說讓百姓在自己家鄉服徭役,很快就會有人讓百姓不出郡服徭役,這也可以理解家鄉,但再延伸就會去邊境服徭役了,使作俑者其無後無,這樣層層加碼之下我們大漢,遲早也會變成暴漢。”

很多事情最開始的時候,看上去很好,但執行的人一旦有私心,再好的事情也會面目全非,後世王安石變法就是這樣。徐凡擔心他手下的漢吏,會拿著雞毛當令箭,為自己謀算利益,經歷了網際網路時代,徐凡根本不敢相信漢吏的品德。

徐凡道:“我們大漢的三成稅,已經包涵了徭役稅了,我們不能收了稅又讓百姓服徭役,這是對百姓極其不公平的事情,所以徭役作罷,我大漢不能說話不算話。”

而後徐凡為了不打擊曹升道:“你做縣令不過幾個月時間,還有很長時間為胡縣百姓做事情,做事情不能著急,只要著急必定會出錯。”

曹升只能失望的點頭了。

秦吏就是太有為了,有為到整個天下的百姓都扛不住了。現在天下需要無為的漢吏,這不但是歷史的選擇,也是徐凡認可的。

徐凡滿不在意道:“叫陛下,叫漢王都一樣。”

“陛下!”這個時候幾個秦軍老兵也跟了上來,他們看到徐凡激動行禮。

徐凡他們龐大的隊伍也引起田地當中農戶的警惕,起身的石頭看到龐大的騎兵隊伍有一絲緊張,但等他看到領頭的就是徐凡之後。

而後徐凡關心問道:“你家鄉的母親還好嗎?”

石頭激動回道:“還好,漢王宮攻佔咸陽城之後,沒多久我大哥也被放回來了,現在我們兩兄弟分別種著100畝地,一起照顧母親。”

徐凡拉去他們笑道:“回鄉的生活怎麼樣?”

石頭激動的跑過去,跪在徐凡身邊叫道:“漢王!”

徐凡笑道:“好好好,親人還在就好。”

這裡和其他地方剛剛種下的粟苗不同,桃花裡田地種的大部分都是小麥,而且已經長的鬱鬱蔥蔥了,已經結了麥穗,有幾個農戶在田地當中除草,徐凡可以從他們的臉上感受到那種即將豐收的喜悅。

老兵回道:“有漢王的賞賜,我們修了新房,娶了婆娘,又分了田地,哪裡還有不好的日子。”

“始皇帝在統一天下的十年間,除了修建宮殿,不管是修長城,修馳道,直道,水渠都是對百姓和國家有好處的事情,利在當代,功在千秋。”

曹升笑道:“石頭兄,現在應該叫陛下了。”

“這裡的冬小麥怎麼會如此多?”

而後徐凡指著這些麥苗道:“你們村怎麼種了這麼多冬小麥?”

“但我們為什麼要造始皇帝的反,因為這些事情本應該花幾十上百年時間做完的,但始皇帝卻用了不到十年時間,把一個人當十個人用,這不要說人了,牛馬也扛不住,所以我們一起義,天下的百姓都響應起來,因為牛馬不是人做的,百姓再不造反,他們就要被累死了。”

徐凡笑道:“能過上好日子就好。”

徐凡內心鬆了口氣,他一直擔心石頭的親人會不在,讓這個堅毅的漢子崩潰,好在上蒼終究不想製造太多富貴。

徐凡拉起人笑道:“原來是石頭。”

而後在曹升的帶領下,徐凡來到桃花裡。

像這樣全村都種植冬小麥的情況,徐凡還是第一次看到。

石頭道:“漢王您不是說冬天種小麥糧食產量不但高,而且還可以多種一季。我們回來的時候村裡面幾乎沒有糧食了,我就想著能早點收割糧,食就能早點解決糧食危機,於是就跟袍澤們商議,用您給我們的糧食,組織鄉親種植冬小麥。”

徐凡道:“你也不怕失敗。”

石頭堅定道:“不怕,漢王您沒有騙過我們,說帶我們回家就帶我們打進關中,進了關中就放我們回家,您一言九鼎,說田地可以種冬小麥,那麼冬天肯定就可以種植出冬小麥。”

徐凡只能苦笑了,雖然這份信任讓他感動,但這種盲目的信任卻是不可取的,他情願石頭有種植冬小麥的經驗,而不是自己說冬天可以種植冬小麥,他就種植了。

“陳勝!”

“臣在!”

“去拿《致富經》《字典》《佇列兵法》過來!”

很快陳勝就拿著三本書籍交給徐凡。

徐凡再交給石頭道:“我記得你在軍營當中也學過一些文字,學習不能放棄,以後不能當個文盲,即便是種田,有學問的人種田,也比沒學問的人種田產量更高,這本《致富經》就是教你如何更好的種田,不懂的字就查《字典》,軍事訓練也不能放下,想要過好日子,伱不但有生產財富的能力,也要有保護財富的能力,下次我希望你能說出為什麼種冬小麥產量更高,而不是漢王說了種冬小麥,你就種冬小麥。”

徐凡這段時間巡視地方,幾乎每個村裡都會留下這樣的三件套,以提升鄉里的生產力和組織力。要是幾百年後,有人能拿得佇列兵法來推翻大漢,徐凡只會感到欣慰。

石頭激動的接過這三本書籍道:“某聽漢王的,一定努力學習!”

石頭也知道漢王夫子出身,喜歡教導學生,這是把自己當學生了。

而後徐凡跟著石頭他們進入了桃花裡。

桃花裡退役的老兵很多,比徐凡看過其他的村裡要富裕一些,可以看到有十幾棟明顯修繕過的房屋。

徐凡進入石頭家,他家裡除了老孃之外,還有一個懷孕的女子,這是石頭的老婆,兩人用著簡陋的織布機,織著麻布。

石頭激動牽著老孃的手道:“母親,這就是孩兒和您說的漢王,要不是漢王,您就見不到孩兒和大哥了。”

石頭母親激動的要給徐凡行禮,但徐凡卻一把夫子石頭母親道:“您是長輩,不用行禮了。”

石頭母親卻激動道:“漢王,多謝您為老媼保住了最後的兩個兒子。”

徐凡道:“伯母客氣了,石頭也給我們漢軍立下了大功,要不是他想要為您養老,我肯定不會放這樣的功臣退伍。”

徐凡誇獎石頭的話讓他母親高興不已。

而後徐凡在石頭家吃了一頓飯,又檢視了一下桃花裡農具的情況,桃花裡的情況算是關中比較好的,有五頭耕牛,村民手中普遍還是有鐵製農具,只是狀態不怎麼好,農戶家的鐮刀已經磨的非常窄,但依舊沒有替換,這個時代都是熟鐵,鐵器軟,容易磨損,雖然不是快消品,但卻不怎麼耐用。

接下來幾天,徐凡又看了胡縣十幾個村裡,大部分村裡狀態都比較差,缺耕牛,缺鐵器,缺少水利設施,整個關中百姓好像就沒有不缺的東西。

巡視完胡縣之後,徐凡回到長安城,找到了少府左令秦泊和少府右令陳錘。

徐凡看著兩人道:“我這段時間巡視關中一圈,關中底層的農戶情況非常差,家徒四壁,連溫飽也做不到,只能說是沒有餓死人的程度。”

“想要吃飽飯,就要多種地,多收糧,但農戶手中連鐵犁,鐮刀都不能滿足,怎麼來提升糧食的產能,鐵器不能只靠陳郡運輸,關中也要變成一個鋼鐵中心,所以你們建設的鋼鐵廠對關中非常重要。”

秦泊卻苦笑道:“丞相卻要我們控制鋼鐵廠的規模,說現在關中養不起太多的工匠。”

高爐可是這個時代手工業的皇冠,屬於技術密集型,人力密集型,資金密集型產業。

從最開始的挖掘煤炭,鐵礦石,到助融的石灰石都需要大量的人手來挖掘礦物,同時高爐還是一個不成熟的消耗品,不存在一座高爐只要建設好,就可以一直使用,陳郡高爐使用最長年限都只有3個月時間。

所以高爐要不斷替換,又需要挖掘大量的黏土,而後燒製成高品質的耐火磚,這又是一個需要上千人參與的產業鏈,一個鍊鐵廠需要大量的行業參與,能吸納大量的勞動就業者。

但這一切都有一個前提,就是就是有足夠多的糧食來養活這些脫產工匠,而現在此時的關中是做不到這點的,所以周章雖然明白高爐是金礦,高爐煉製的鋼鐵更是能極大提升關中的農業生產力,但他還是要去秦泊控制少府手中的脫產工匠數量,儘量維持住關中脆弱的糧食平衡。

陳錘也跟著說道:“大漢擴張的太快了,工匠的數量已經跟不上了,陳郡有很多工匠入職不到半年時間,現在陛下又要加快鋼鐵廠的建設,熟練的工匠數量跟不上了。”

上次陳錘大量招收其他士子進入墨家被秦泊責罵一頓,因為在秦泊看來,那些投靠墨家計程車子根本不是認可墨家的理念,只是想要藉助墨家這個跳板成為漢吏,而事實上也是如此,那些加入墨家計程車子,只要成為了漢吏,就脫離了墨家。

後面秦泊嚴格了吸收墨者的流程,只有做了一年以上工匠,且認同墨家理念的人才能成為墨者,只是這樣一來,墨家弟子的數量就很難增長起來。

徐凡想了想道:“秦泊,墨子學院要擴大招收學員,不一定要這些學員成為墨者,學會一技之長也是可以的,孔子教導弟子三千,但這三千弟子也不全是儒者,你完全可以在這些優秀學員當中選拔出一些認可墨家理念的學生。”

秦泊點頭道:“臣明白。”

而後徐凡去丞相府找到周章,對他說了自己在鄉里看到的情況,而後臉色凝重道:“關中鄉里的情況很差,什麼都缺,但最缺乏的就是用來生產的農具,種植糧食不能只用木頭農具和石頭農具,要用真正的鐵器,所以即便咬緊牙關,關中鋼鐵廠的速度要加快,不能減慢。”

周章卻說道:“關中養不活太多工匠,鐵製農具的重要性,臣自然是明白,但卻可以從中原調運,這比在關中生產更是適合此時的局面。

大漢有兩大鋼鐵中心,一個是陳郡,天下第一個高爐就是在陳郡建設了,現在一個陳郡的鋼鐵產能就佔據大漢的五成,另一個則是宛城,他一直以來都是天下名城,而且也是天下的鋼鐵中心,宛城有一半的工匠都是鐵匠,當陳郡的高爐技術傳到宛城之後,不到一年時間,宛城就吸收消化了陳郡高爐技術,建立了十幾座小高爐,在人才和技術上,宛城並不比陳郡差,現在宛城的鋼鐵常年佔據整個大漢的3成,而且還在快速增加當中。

所以在周章看來,大漢有這兩個鋼鐵中心足夠了,把兩地的鐵器運輸到關中就可以解決關中農具缺乏的問題。

徐凡道:“從宛城,陳郡運輸鐵製農具價格太高了,關中百姓購買不起。”

周章苦笑道:“陛下,即便關中真建城了鋼鐵廠,關中的百姓依舊買不起鐵製農具,他們一窮二白,能養活自己,都是靠著我大漢以工代賑積累了一點口糧,哪裡來的錢來購買珍貴的鐵器,陛下這是關中,不過我們經營了三年的陳郡。”

徐凡愕然,這不陷入了後視一樣的死迴圈,沒有購買力就買不了農具,但沒有農具他們就很難提升糧食產能,糧食不足,他們就不能購買農具。

周章看到一臉愕然的徐凡寬慰道:“陛下百姓只是沒有積累,只要我大漢三年不打仗,百姓積累三年,一切就會好的。”

但徐凡卻忽然意識到,大漢還缺乏一套銀行體系,要有一個農業銀行,給農戶貸款不就解決了這個問題,於是他把自己的想法對周章說了一遍。

周章愕然道:“子印錢?萬萬不可,子印錢家他們的名聲迎風十里臭,陛下萬萬不可沾染他們。”

其實和徐帆想的不一樣,這個時代的金融系統還是很發達的,最出名的就是周天子當年為了對抗大秦,借了一筆高利貸,後面還不上了。只能自己躲在高臺上,留下了一個債臺高築的成語。

再後面的幾十年,漢景帝為了平定七國之亂,一個叫無鹽氏的子印錢商,借了5000金給漢景帝作為軍費。

徐凡聽周章把農業銀行比作高利貸馬上說道:“這是為農戶生產組建的銀行,一年的利息只有一成,不是子印錢。”

周章還是搖頭道:“子息雖然低,只怕農戶會因為意外還不上錢,朝廷能怎麼辦?難道把農戶賣身為奴償還債務,這種事情朝廷最好不要做。”

徐凡道:“總是要試一下,有了這個幫助,普通農戶可以提升糧食產能,我們大漢也可以收穫大量的糧食,可以說是一舉多得的好事情。”

周章無奈說道:“陛下,與其關心鋼鐵廠,臣以為您還是應該更加關注農家實驗田的訊息。”

他拿著一份書通道:“農家宗師許豐來通道,用了鳥糞石的崧,韭菜,蘿蔔產能都提升一倍以上,許宗師說,鳥糞石是這天下最好的肥料之一,要是在全大漢推廣,可以提升一倍的糧食產能。”

說到這裡周章極其激動,真可以做到這點,大漢的盛世會很快來到。

徐凡當然知道鳥糞石的威力了,歷史上為了鳥糞石還發生了多次戰爭。

徐凡無奈道:“只可惜,鳥糞石的推廣還需要農家之人。”

這就和冬小麥一樣,雖然不存在技術難題,但百姓卻很難接受,需要有人來推廣,而最適合推廣鳥糞石的當然是農家子弟了。

周章聽到這話苦笑道:“還是缺人才,地盤越是廣大,我大漢越是缺乏人才。”

現在的漢國就和徐凡的後世一樣,一窮二白,什麼人才都缺。唯一比後世好的是,大漢已經是已知文明的燈塔了,大漢的競爭壓力沒有後世那麼大,可以一步一步的培養人才。

徐凡想了想道:“專門為農學院組織一場科舉考試吧,考上農學院計程車子,能透過農家的培訓就可以成為漢吏。”

在大漢想要推廣任何一項技能,有一個官職是最好的。

(本章完)

其它小說相關閱讀More+

喜歡檸檬

嚼薄荷

白玫瑰遇到愛情

偶爾上班的玲

惡魔年紀輕,被我撩上癮

晨昏慕嫣

海賊:以死亡醫生之名縱橫大海

愛吃朱古力的白熊

坐看蘊起時

坦白的貓

縛初

一隻蘑菇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