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63章風雨欲來

這對朱靖垵來說,卻是一件無法接受的事情。

因為,在他的設想中,下一步他將親自帶兵北上,將戰火燒到整個湖廣。

藉此來打破滿清的糧袋子,併為下一步大軍東下江南做好鋪墊。

但現如今,明軍北上的攻勢卻是被遏止在了長沙,被清軍給擋在了長沙以南。

若非湖北方面傳來了好訊息,白蓮教正在不斷的裹挾民眾,擴充勢力,即將糜爛整個湖北。

那朱靖垵的謀劃怕是就要付諸東流了!

畢竟,明軍若是被擋在湖南的話,可無法徹底打爛滿清的糧袋子。

滿清若還能有半個糧袋子在手,那滿清的統治短時間內就還能維持,暫且不會崩盤。

還有就是,若不能攻破長沙,那大明也就無法東下江南!

說白了,長沙,就是現在南方戰局中,最重要的那顆定住全盤的中心點。

明清雙方誰能拿下並佔據這個中心點,誰就能掌握當前的戰略主動權!

……

廣州城內,大明皇帝行宮!

會議室內,明軍諸將與朝中眾臣匯聚,低頭竊竊私語,小聲商量著事情。

朱簡灼穿著一身龍袍,端坐在主位上。

在他的面前,擺放著一張沙盤。

沙盤上,詳細標註著當前南方的整體戰局。

朱靖垵手持一根教鞭,為大明的諸多高層解釋著當前的戰局。

“根據目前可得的訊息,我軍在貴州和湖南方面的攻勢,分別被遏制在了貴州以東和長沙以南.”

“貴州方面的戰事倒還好說,只要何晉和張永能穩住當前的局勢,即便一時的戰略僵持,對我大明來說也是可以接受的事情.”

“現在破局的關鍵點,就在於長沙!”

朱靖垵手中的教鞭點在了長沙的位置上,神色鄭重的開口說道。

“長沙的地理位置相當的重要,控遏湖南,連通湖北,屏障江西,且易守難攻,是為樞紐之地.”

“若不能拿下長沙,我大明的攻勢就會被遏止在湖南境內,既無法北上湖北,也無法東下江南.”

“如此一來的話,我大明之前所制定的,先取湖廣,再下江南的大戰略,便要卡在長沙了.”

“接下來,我大明將要面對的,就是滿清用湖廣的糧食,江南的財稅所組織起來的,一波接一波的軍事進攻.”

“到時候,我大明憑藉兩廣的錢糧兵員,很難和佔據大半個天下的滿清相抗衡.”

聽完朱靖垵的話,大明的滿朝文武都明顯有些凝重。

朱靖垵對於天下局勢的把控和描述,讓他們都感受到了壓力。

朱簡灼清了清嗓子,開口詢問道。

“那太子覺得我軍接下來該怎麼做?”

朱靖垵面色嚴肅的說道。

“儘快打通長沙!”

“除去儘快打通長沙之外,我大明別無選擇!”

“只要長沙拿下,那湖廣的腹地,以及通往江南的通道,就將暴露在我大明的兵鋒之下.”

“到時候,在天下這盤大棋中,佔據主動權的就是我大明瞭!”

朱簡灼聞言,頷首道。

“太子所言有理.”

朱靖垵接著開口說道。

“啟稟父皇,兒臣這次想要要親自領兵北上,負責長沙方面的戰事.”

朱簡灼點頭表示認可,然後開口說道。

“太子可以儘快領兵開拔!”

“大軍出征所需的糧草軍械,朝中會竭力籌措,定會確保大軍後勤供應無虞.”

大軍出征,最重要的事情就是後勤不能出問題。

當年前明之所以會有土木堡之變,根本原因就在於瓦剌留學生的瞎指揮。

京營幾十萬人出征,卻只花了半個月時間去籌集糧草。

分分鐘就有斷糧的風險。

怎麼可能不出事?

朱靖垵點頭表示明白,然後開口說道。

“父皇放心,兒臣已經命五軍都督府點兵,籌備相應的出征事宜了,大軍很快就能發兵.”

“此戰,定要為我大明打通長沙城!”

而現在的大明之所以說出徵就能出征,根本原因在於大明現在處於戰時狀態。

基本上是整個國家,一切都是以戰爭為核心,為戰爭而服務的。

對於籌集糧草軍械的事情,大明一直在做,基本上就沒停過。

大軍出征所需的糧草軍械早就儲備好了,出征的時候,直接調取就行。

如此以來,自然也就省事了!

……

與此同時,清廷增援南方戰事的兵馬,也是即將抵達南方。

由於南方戰事吃緊,是故,清廷在調兵之事上絲毫沒有拖延。

年節前,還沒進臘月,乾隆便命阿桂帶著抵達京城的索倫兵,以及就在京師的西山健銳營開拔南下。

乾隆給阿桂的聖旨是,讓他先帶著索倫兵和健銳營去洛陽。

等在洛陽匯合自甘陝出發的西北綠營之後,再走汝州,南陽一線進入湖北。

然後,先著手幫助湖北當局,剿滅白蓮教勢力,平定湖北局勢。

等湖北局勢安定,大軍再南下湖南,去剿滅明賊!

乾隆知道,湖南那邊還有的好打,大機率將會是明清相爭的主戰場。

大清短時間內很難收回湖南了。

所以,湖北必須得被大清掌握在手中。

否則的話,一但湖廣全部被打爛,那京城的漕運怕是真就要斷了!

而被任命為總理南方諸省剿賊事務的舒赫德,則是走的比阿桂還要早。

御前會議剛結束,乾隆便讓舒赫德馬不停蹄的帶著聖旨南下江南。

去統籌排程各省兵馬,穩住江南的戰局。

以免賊寇竄入江南,破壞了大清的財稅重地!

現在,舒赫德早已經抵達了江南,開始統籌南方數省兵力,用於鞏固江南防務。

而阿桂,在抵達洛陽,並匯合甘陝綠營,且稍作修整之後,也是開始率軍開拔南下。

現在,阿桂所率的清軍主力,已經即將進入湖北境內。

當前的天下大勢,真可謂是山雨欲來風滿樓!

又一場明清之間的大規模決戰,即將打響。

……

大明宣武元年,二月初十。

廣州城!

早起的人們在街道旁的茶攤內吃著早茶,空氣中瀰漫著茶香和飯菜的香味。

人間煙火氣中,肉眼可見廣州城的繁華與安定。

怎麼說呢,大幾萬明軍精銳駐紮,誰敢鬧事?

找死也不是這麼找的!

廣州想不安定都難。

陳阿四早早的出攤,熱火朝天的忙碌著。

“客官您要的燒麥和香茶,請慢用.”

陳阿四將客人要的食物上齊,便馬不停蹄的去接著照看爐火。

他的臉上雖然有著很明顯的疲態,但幹起活兒來卻是滿懷熱情,動作麻利,不見絲毫的拖沓。

自從大明佔據了廣州,且在廣州開關,推進海貿發展以來。

廣州市井日漸繁榮!

哪怕是陳阿四這樣的小商販,日子也是好過了不少。

之所以如此,一是因為在大明佔據廣州之後,天地會的人大多都轉正。

有了正兒八經的朝廷編制,天地會的人自然也就不會再去做向小商販收取保護費,這樣掉價的事情了。

沒了天地會的盤剝,小商販的日子是肉眼可見的好轉。

二則是因為隨著大明在廣州開關,整個兩廣,乃至於福建,江西,浙江,湖南,貴州的商賈都在往廣州跑。

當然,這些商人雖然在往廣州跑,但這並不代表他們就選擇背叛滿清,站隊大明瞭。

這些商人只是單純的因為廣州這邊開關了,賺錢嘛,不磕磣!

反正大明這邊對於經商還挺寬容的,對於從滿清控制區過來的商人除去要收取一筆關稅,一筆辮子稅之外也就沒事了。

也沒有說非要剪他們的辮子。

也正是因為這一點,在廣州開關之後,冒險前來廣州做生意的商人自然也是越來越多。

而隨著大量有錢的商賈湧入,吃早茶的人自然也就多了。

陳阿四最近雖然忙了點,但看著每天賺到的銅板越來越多,看著自己的腰包越來越鼓,他幹什麼都是勁兒頭十足的。

真真就是應了那句話,大明回來了,好日子就要來了!

唯一讓陳阿四有些不滿的就是,朝廷不讓他們往街道上隨意傾倒垃圾,抓到就要罰款。

不讓他們在超過路邊三尺的地方擺桌椅火爐等雜物,抓到就要罰款。

且他們這些商戶還要負責各自店鋪門前的灑掃工作,保持衛生整潔。

如果有誰偷懶不打掃,抓到之後非但要罰款,還要被懲罰打掃整條街道的衛生十天。

朝廷這麼做,說是為了廣州的市容市貌,為了大明的精神文明建設。

陳阿四不懂這些虛頭巴腦的東西,但他知道,胳膊擰不過大腿,朝廷讓幹嘛,他乖乖照辦就是了。

才不去觸朝廷的眉頭呢!

他們這些小老百姓,哪裡能和官家鬥?

唯一讓陳阿四感到腹誹的是,那些負責監督他們這些小商販的衙役,幾乎都是熟面孔。

嗯,就是之前那些,向他們這些小商販收取規費會費保護費的那群人。

唯一的區別就是,在大明收復廣州後,這些天地會的人披上了一身官皮。

但對此,陳阿四卻是表示自己羨慕不來。

這些天地會的漢子的這身官袍可不是白穿的,之前大明打廣州的時候,天地會是出了大力的。

那一戰,天地會前後死了不少人呢,聽說光拉屍體的馬車就用了好幾百輛。

就算是老天再給陳阿四一個選擇的機會,他怕是也不敢冒著生命危險,去戰場上搏一把富貴。

他家裡還有爹孃老婆孩子要照顧呢,可不敢拿自己的小命去冒險。

萬一自己折在了戰場上,自己的家人怎麼辦?

他陳阿四啊,這輩子就守著自己的茶攤過日子了。

什麼天下更易,什麼王朝交替,和他又有什麼關係呢?

茶攤上,蔡勇建吃了一個燒麥,喝了一口茶,大口咀嚼,填著自己的肚子。

而在他的對面,則坐著一個戴著瓜皮小帽,留著金錢鼠尾辮的男人。

這是他在生意上的合作伙伴,江西人,姓金,名叫金昌明。

這樣的裝扮,在現在的廣州城並不少見。

大明雖說收復了廣州,但卻沒強迫廣州百姓剪辮。

而只是提倡剪辮,恢復漢家衣冠。

雖然大部分的廣州百姓都選擇剪掉了辮子,表示自己歸附大明的決心。

但不免有些看不清形式的,依舊認為滿清有打回來的可能,拒絕剪辮。

對於這樣的頑固分子,大明也不對他們喊打喊殺,只是加收一筆辮子稅而已。

當然了,更多的保持這樣的裝扮的人,並非是心向滿清,而是迫不得已。

比如說一些需要來往滿清和大明的控制區做生意的商人。

因為滿清那邊留頭不留髮,留髮不留頭的規矩,他們要想往返做生意,這辮子就不能剪。

否則的話,命可就要沒了。

金昌明的情況正是如此,他需要經常往返江西和廣東走貨,辮子肯定得留著。

所以,他對大明的辮子稅政策是一萬個擁護!

不就是辮子稅嗎?

他交的心甘情願!

“金掌櫃,你這次前來廣州,帶來了多少貨?”

蔡勇建嚥下口中的食物,開口詢問道。

金昌明舉起兩根手指,開口說道。

“五百件景德鎮產的高白青花,還有一千刀的江西貢紙,都是好貨.”

“不知蔡掌櫃吃不吃的下?”

蔡勇建剔了剔牙,接著說道。

“好說好說,不瞞金掌櫃,兄弟我最近搭上了伍家怡和行的路子,再多的貨我都吃得下.”

大明雖然廢除了十三行專營的特權,選擇了在廣州徹底開關。

但十三行畢竟是先行者,瘦死的駱駝比馬大。

做起海貿生意來,肯定比那些沒門路的小商行便利的多。

所以,對於蔡勇建這樣的小商人來說,能搭上怡和行的路子,真的是一件非常榮幸的事情。

金昌明聞言,也是倒吸了一口冷氣。

“蔡掌櫃好手段,竟然搭上了怡和行的路子,今後的榮華富貴豈不是滾滾而來了?”

蔡勇建聞言,只是擺擺手,十分謙虛的說道。

“哎,哪裡有那麼容易的事情.”

“現在十三行雖然透過給大明捐獻軍費,免除了前罪,保住了家業,可卻也失去了壟斷的地位,聲勢也是大不如前了.”

說道這裡,蔡勇建話音一轉,頗為感慨的說道。

“但這對我們這些小商賈來說也是好事,如果不是十三行的勢力大不如前了,我們這些小商賈,哪裡能搭上人家十三行的路子啊.”

“人家怕是正眼都不會看我們一眼!”

“還是得感謝大明朝廷啊!”

隨著大明開關,廣州的海貿發展的越發繁盛,貿易總量雖然是在節節攀升,可屬於十三行的份額卻是在肉眼可見的減少。

十三行在海貿這方面雖然有先行優勢,但再大的先行優勢,也比不得壟斷來的容易。

但是,朱靖垵卻是無論如何,也不會允許十三行再繼續壟斷海貿的!

其它小說相關閱讀More+

重生西班牙

作家ThS4wN

都市妖靈傳

冬末春初的餘風

我的路應該怎樣

1128鶴

那年盛夏,華麗煙火

筆芯怡

明日方舟:歲片的日常從鯉氏開始

Morceaning

快穿之我與反派皆過客

霸王小餅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