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64章講武堂

哪怕十三行現在已經選擇了站隊大明,朱靖垵也不會允許十三行繼續壟斷海貿。

因為只有有競爭,才會有發展!

雖然壟斷能帶來一時的利益,但從長久來看,壟斷也會帶來不思進取和固步自封。

這是無法避免的事情!

因為,對於一個壟斷集團來說,什麼都不做,維持當前現狀,便是最符合他們的利益的事情。

而這卻是朱靖垵無法接受的!

現在的西方正在工業革命的道路上一路狂奔,中國又豈能繼續固步自封?

朱靖垵穿越到這個時代,他知道,大航海時代的發展紅利中國已經錯過了。

但這工業革命所能帶來的紅利,朱靖垵絕不允許中國再一次錯過!

另一邊,兩名士子打扮的讀書人也在吃著早茶,他們一邊吃早茶,一邊商討交流著參加科舉的事情。

當然了,這些士子打扮的讀書人中,也有不少依舊留著金錢鼠尾的。

因為,他們是從江西,福建等清佔區過來廣州參加科舉的。

等參加完科舉,如果考不中的話,那還得回家去。

而軍校開設最主要的目的就是為了培養足夠數量的,合格的基層軍官。

死後人人都能到無生老母身邊侍奉!

“這次的科舉,對我們這些外地來的舉子而言,其實是有些吃虧的,我們要是再不在考前努力鑽研,那透過科舉的可能性就更低了!”

自己一定要混出個人樣子!

伴隨著響亮的軍號,明軍的腳步相當的整齊。

基層軍官們在軍中,要起到一個上通下達的作用。

整齊的陣列一眼望不到邊。

“像是您這種讀書人,入學很容易.”

月底,明軍主力抵達韶州府,並於韶州府紮營修整。

這委屈,許雲深實在是受夠了!

在這次跟著他叔父啟程南下的時候,他便已經下定了決心。

對讀書人來說,唯有大明在戰場上取得勝利,那他們考出來的功名才有價值。

皮靴踏地,踏的地面隆隆作響,紅色的明字戰旗隨風招展,浩蕩的軍威撲面而來。

而許青山之所以生活這麼潦倒,甚至是來大明這邊參加科舉,卻是連一身像樣的衣服都沒有,只能穿一件粗布衣衫。

許青山聞言,搖頭道。

自兩宋以來的重文輕武,對天下的影響還是很大的。

大多都還留著辮子!

“雲深你要努力啊,爭取一次中舉,光大我許家的門楣,且不可和叔父一樣蹉跎半生,卻也只有一個秀才的功名.”

而窮困潦倒的生活,也是迫使他下定決心,跑到大明這邊參加科舉的重要原因。

老孃染病,兄弟惹上了衙門裡的官司,為了給老孃治病和給兄弟平事,許青山前後捨出去了幾乎全部的家財。

他說話是明顯的江西口音。

同樣成績的一張試卷,同樣的成績,兩個參考舉子一個留辮子,一個不留辮子,大明要錄取的肯定是那個不留辮子的。

如果不能混出個人樣子,那他就不回去了。

窮秀才,也只是比起那些大戶人家才顯得窮。

許雲深他爹忍無可忍之下,打傷了鬧事的青皮,因此惹上了官司。

孫中山才是黃埔軍校的第一任校長。

基層軍官們的能力越強,軍隊的戰鬥力就越強。

如此一對比,外地舉子可不是就吃虧了嗎?

但這卻也沒辦法,誰叫他們自己不肯剪辮子呢?

“這次科舉要是考不中,我們還得回江西呢!”

祈禱明軍能夠取得戰爭的勝利,以免清軍打回來,廣州再遭遇兵災!

在無數百姓的歡呼聲中,朱靖垵帶著明軍行出了廣州城。

而不是和前清時期一樣,偌大的廣州海關,只允許十三行做生意。

“……”

這辮子自然也就剪不得了!

“這新朝第一次科舉,難度肯定要簡易許多,我等參考士子金榜題名的機率也能大增.”

眾所周知江西那邊科舉是出了名的卷。

廣州雖然遭了兵亂,但在朱靖垵的強硬手腕控制下,幸而損失不大。

“叔父放心,雲深此次定然努力溫書,爭取一次透過科舉!”

而外地舉子,則是為了給自己留一條退路,為了萬一科舉考不中後還能回家。

最起碼,吃喝是不愁的。

這點是不用懷疑的事實!

秀才在普通人眼中,那也是秀才老爺的。

當然,這個先輩指的不是運輸大隊長,而是孫中山。

“大不了考不過科舉,我就去投軍,叔父,我一定要活出個人樣來.”

“我不想等再遇到之前的事情了,我們只能打掉牙往肚子裡咽.”

在得知這是大軍出征之後,更是齊齊歡呼。

而是因為他們腦後的辮子!

怎麼說呢?

至於說別的事情,也只能交給時間!

就在這時候,伴隨著一陣嘈雜,街道上的百姓們紛紛向著道路兩旁匯聚。

在能考科舉的前提下,很少有人會選擇去參軍搏富貴。

就在這時候,許雲深忽然開口說道。

開設軍校的事情,當然是朱靖垵的主意。

在紅色的明字戰旗後面,是朱靖垵的皇太子大纛,以及五軍都督府大都督統轄內外諸軍事的儀仗和令旗。

清軍屠了廣州全城,還修牌坊讓失去父母親人,倖存下來廣州百姓謝恩,真可謂是厚顏無恥。

但是,也正是由於生意不錯,他們家的酒樓遭到了縣裡的楊舉人的紅眼。

許雲深他爹因為打傷了人,在楊舉人的運作下,要被判處流放。

就在明軍進入湖南郴州境內的第一時間,朱靖垵接到了長沙方面送來的急報。

他們只要能拿下襄陽,在此處建國,便能躲過劫蓮降世的災難。

隨即,便是一名名明軍騎士賓士而來,戒嚴了街道兩側,清空了道路。

而這次參加大明科舉的舉子中,涇渭分明的分成了兩派。

一大群混元教義軍大喊著“真空家鄉,無生老母,彌勒降世,白蓮花開”的口號。

許青山之所以這麼說,倒不是大明對外地來的舉子有歧視。

二十一日,明軍主力抵達英德。

和旁邊幾座的商客那滿身的錦衣華服,形成了鮮明的對比。

劉之協稱襄陽乃是無生老母所指定真空家鄉、地上天國所在。

用於提升軍隊的戰鬥力!

至於說軍校的選址,朱靖垵選在了黃埔!

而原因嘛也很簡單,致敬先輩。

那就是本地舉子,以及外地舉子!

一門門火炮被人拽馬拉著隨軍而行,黑洞洞的炮口,閃爍著金屬光澤的炮身,無不展現著火炮巨大的威懾力。

“先考科舉吧,若科舉實在過不了,再去琢磨報名軍校的事情也不遲!”

“不可,不可,這辮子可不能剪.”

“叔父,我想把這辮子給剪了,你說怎麼樣?”

為了進一步提升明軍的戰鬥力,朱靖垵在去年年末的時候,就已經開始著手籌備建立軍校的事情。

大明朝堂上也是很快便透過了相關決議,軍校也就開辦了起來。

許青山聞言,只是點點頭說道。

道路兩旁的百姓見此一幕,不斷的交頭接耳。

“要是辮子剪了,可就回不去了!”

二月十六日,明軍主力行至清遠。

“大明萬勝,太子殿下千歲!”

在這個時代,火炮就是當之無愧的戰爭之神!

……

“回不去就不回去了!”

廣州百姓如何能不深恨清廷?

襄陽城外一眼望去,到處都是黑壓壓一大片的混元教義軍營帳。

一個穿著粗布衣衫的中年士子,飽經滄桑的臉上滿是期許的開口說道。

而原因則是他家在縣城裡原來有一間酒樓,順帶賣些雜貨糕點小食什麼的,生意還算不錯。

在許青山的對面,二十歲出頭,同樣穿著粗布衣衫的許雲深用力的點頭。

誰知,許雲深卻是開口說道。

一百多年前滿清屠廣州的事情可還歷歷在目呢?

據說,當時廣州外堆積的屍體,甚至堵塞住了珠江江水。

大明宣武元年,西曆1778年,二月初十,五萬明軍主力自廣州出發,開拔北上。

“聽說從軍校畢業之後,直接就能分配到軍中做軍官,前途遠大著呢.”

……

“我聽人說大明朝廷準備要在黃埔那邊,著手開設一所軍校,叫什麼大明皇家講武堂,最近正在招人呢.”

是故,現在廣州百姓大多是發自內心的祈禱。

“這位客官,您要是想投軍的話,現在可是個好機會.”

茶攤上的眾人也是下意識的將目光給投了過去。

對商人來說,唯有大明在戰場上取得勝利,廣州這邊才能繼續開關。

“大明這邊的科舉如果能剪了辮子的話,那考中的機率就更大了.”

然後轉而北上!

大軍浩浩蕩蕩的向著湖南方向開拔。

很多人都在暗暗祈禱大明此戰一定要獲得勝利。

紅色的軍服,赤色的甲冑,明軍將士揹負著火槍,腰間別著刺刀,列陣而行。

混元教義軍裹挾流民數十萬眾,教首劉之協號天王,自稱是彌勒轉世。

大明宣武元年,滿清乾隆四十三年,二月二十八。

這裡面,本地舉子大多都是兩廣人士,他們為了參加科舉,大多都已經剪了辮子。

並著手處理那些,想趁著廣州戰亂,渾水摸魚,殺人劫掠的賊匪,以及一部分破壞軍紀的亂兵。

楊舉人尋了幾個青皮混混,每天都跑到許家的酒樓裡鬧事,弄的許家的生意沒辦法做。

許雲深聞言,臉上的表情明顯有些意動。

而不是催命符!

但他對面的許青山還是開口說道。

有秀才功名在身,他的生活雖然稱不上大富大貴,但顧住溫飽還是沒問題的。

但要是清軍打回來了,那可就是另一回事了。

對普通百姓來說就更是如此了!

唯有大明在戰場上取得勝利,他們平靜的生活才能繼續的下去。

聽到這邊有人說想要投軍,茶攤的老闆陳阿四走過來建議道。

三月初,修整數日之後,明軍繼續北上,過宜章,進入郴州境內。

社會大環境如此,朱靖垵對此也沒什麼好辦法。

從某種程度上來說,基層軍官的能力水平,便代表著一支軍隊的戰鬥力水平。

由此,數十萬流民人人奮勇,向著襄陽府而去。

所以,中年人許青山蹉跎了半生,卻也只得了一個秀才的功名。

“明軍威武,王師必勝!”

沉悶的戰鼓聲響徹原野。

是在日常生活中,和普通士兵接觸最多的軍官,是溝通主帥和士兵的橋樑,是主帥用於指揮軍隊作戰的最重要的觸手。

那是因為他家出了變故。

許雲深他爹之前曾經惹上了官司,多虧許青山出面,這才得以解決。

朱靖垵騎在馬背上,在眾多明軍士卒的簇擁下,緩緩向著城外開去。

清軍的軍紀如何,大家心中都有數。

大明又沒有強迫他們非得留辮子!

雖然當年經歷過廣州屠城之事的老人,現在都死光了,可廣州城內的那座謝恩牌坊,卻是還在呢。

咚!咚咚!咚咚咚!

襄陽!

因為朱靖垵知道,一支軍隊的靈魂,便是基層軍官。

最後哪怕是許青山這個秀才出面,他們家也只能是破財免災,將酒樓過給了楊舉人,換取他爹能夠平安出獄。

他所能做的,也只是儘量的提高軍人待遇,吸引更多的人參軍入伍。

誓必要奪取襄陽,建立他們的真空家鄉。

大明在科舉之中,對於繼續留辮子的人,是有減分項的。

哪怕是在當下這種戰爭年代,參軍之後,晉升速度肯定要比科舉為官快得多,大多數人也只會優先選擇較為清貴的科舉入仕。

明軍接手廣州後,第一件事就是維持廣州城內的秩序,張貼安民告示。

雖說大明奪取廣州的時候,他們難免也遭到了兵災。

在明軍騎士清路完畢之後,隨即出現的,就是一隊隊的明軍士卒。

其率軍自鄖陽東出,然後向著襄陽殺去。

可好歹明軍的軍紀是有保證的。

只見道路盡頭響起了一陣隆隆的馬蹄聲。

完全無視了地面上層層疊疊的屍體,悍不畏死的向著襄陽城再次發起了進攻。

宗教這玩意雖然有諸多的弊端,但有一點是毋庸置疑的,用宗教手段所洗腦出來的狂信徒,那絕對是最好的兵員。

畢竟,一個人如果連死都不怕了,還有誰能打敗他們呢?

先更一章,還有一章得晚點

其它小說相關閱讀More+

以救世之銘

喜歡白日做夢的葉

溫柔美好,愛與自由,

慄小滿

獸世哭包:傻白甜她瘋狂苟活

仇五

你留在四季

寶寶巴士啊

念念終相望

茶熙兒

槍響的審判

甲M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