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06章開源節流

對於自己的這個新歡,乾隆是很寵溺的。

但是,乾隆貪戀的卻並不是美色,雲貴人身上青春活潑的氣息。

每次和雲貴人待在一起的時候,乾隆都感覺自己並非一個垂垂老朽,而是一個渾身活力的年輕人……

這對一個老皇帝來說,是一種無法拒絕的體驗。

自古以來,老皇帝寵愛年輕的妃子,也多是因為如此。

並非是因為貪花好色,他們一生所見過的美人實在是太多了。

而是因為年輕妃子身上那種美好的生命的青春蓬勃的律動,令老皇帝無法拒絕。

看著雲貴人施施然而去,準備歌舞去了。

乾隆臉上滿是期待的笑容,隨即閉目養神。

就在這時候,遠處忽然匆匆忙忙的走來了一名小太監。

小太監手上拿著一本朱漆封面的奏書。

離著老遠便開口通傳道。

“啟奏皇上,軍機處急報!”

乾隆本來靠在椅子上閉眼假寐,為今晚的征伐養精蓄銳。

忽然聽到了小太監略顯慌張的聲音,不滿的蹙眉道。

“何事如此大驚小怪?朕不是教導過你們,遇事要鎮定,要處變不驚嗎?”

小太監聞言,膝行至乾隆面前,表情滿是惶恐的磕頭請罪。

“奴才知罪!奴才知罪!”

乾隆見此,也就沒有再追究,只是開口說道。

“說說吧,軍機處又有什麼要緊事?”

“朕不是交代了嗎?今日不要來叨擾於朕。

可是有什麼大事發生嗎?”

乾隆剛登基的時候,其實還算勤勉。

但隨著他的皇位越坐越穩,便難免開始憊懶了起來。

哪怕是身體無恙,也是時不時的就要偷個懶!

在勤勉這方面,乾隆是遠不如朱簡灼的。

小太監聞言,抬起頭來,表情滿是凝重的開口說道。

“回皇上的話,軍機處那邊送來了湖廣戰局的急報……”

說話間,小太監跪在地上,將手中的急報高高捧起。

乾隆微微頷首,讓自己身邊的一名內侍去將急報取來。

內侍從小太監手上接過急報,稍稍檢查之後便遞到了乾隆面前,開口說道。

“請主子過目!”

乾隆接過急報,漫不經心的翻閱了起來。

可他才剛看了幾行,臉上的表情便是驟變,額角的青筋不斷的跳動著,臉皮也是不斷的抽搐。

乾隆忽的從椅子上站了起來,胸膛劇烈的起伏著。

他手中的急報上赫然寫著。

“五月中旬,荊州之戰爆發,荊州告破,荊州將軍及滿城八旗殉死!”

“六月上旬,監利之戰爆發,湖廣總督三寶戰死,所部全軍覆沒.”

“六月下旬,嶽州之戰爆發,七月上旬,嶽州淪陷,阿桂戰敗,匹馬東逃.”

“七月下旬,明軍接連破武昌,黃州,逼近江西,兵鋒直指江南……”

“……”

看著這封急報,乾隆臉上的表情不斷的抽搐著。

這一瞬間,乾隆只感覺逆血衝腦,眼前發黑……

他腳下發軟的厲害,差點就站不住摔倒在地上。

幸而身邊的內侍眼疾手快,將他給攙扶住了。

但即便如此,乾隆還是一手捂著額頭,一臉痛苦的說道。

“怎會如此,怎會如此!”

“朕的大清天下,朕的乾隆盛世,怎會如此啊……”

湖廣戰局徹底崩壞,這件事究竟有多嚴重,乾隆也是心中有數的。

自此,南方局勢算是崩了!

無可挽回的崩了!

而南方局勢敗壞之後,大清便失去了最重要的錢糧來源。

到時候,北方局勢能不能穩住都是兩說!

祖宗辛苦打下的江山,被他弘曆給治理成眼下這副模樣,他即便是死,也無顏面見列祖列宗於地下!

忽然,乾隆感覺胸口發悶的厲害,張嘴剛想要說些什麼,但卻忽的嘔出了一口鮮血。

猩紅的鮮血染紅了他身上明黃色的龍袍!

四周眾人見此一幕,紛紛忍不住驚呼。

“皇上!”

“皇上您怎麼樣了?傳御醫,快傳御醫!”

“……”

一口鮮血吐完,乾隆才感覺胸口堵著的那口氣,稍稍通順了一些。

乾隆被攙扶著,重新坐回到了椅子上,整個人都是癱軟了下來。

沒人懂他現在的心緒究竟有多複雜!

深吸一口氣,又喝了杯茶水順氣,這才開口說道。

“傳召,諸位軍機大臣覲見議事!”

身旁的內侍聞言,抱拳而去,向軍機大臣們傳令去了。

沒多長時間,便見於敏忠,李侍堯,和珅,梁國治等大清的幾位軍機大臣前後來到了御花園。

然後快步走道乾隆面前,下跪行禮道。

“奴才臣參見皇上,吾皇萬歲,萬歲,萬萬歲!”

乾隆躺在一張搖椅上,臉色微微發白,眯著眼睛說道。

“平身,都起來吧!”

“軍機處遞來的軍報朕看過了,對於當前的局勢,朕也算是心中有數.”

“大家都議一議吧,接下來的平賊戰略該如何推行?”

“祖宗將江山交到了朕的手上,朕卻將天下治理成這般模樣,死後也無顏面見列祖列宗於地下啊!”

于敏忠聞言,最先開口說道。

“啟奏皇上,老臣認為在嶽州之戰後,我大清於南方的局勢,大機率是無法挽回了,且短時間內,我大清怕也無力反攻江南.”

“既然如此,我大清便應該提前做好失去南方的心理準備!”

“以免到時候事情真的發生了,再慌亂無措.”

乾隆聞言,只是微微頷首道。

“詳細說說!”

“你想怎麼做!”

于敏忠聞言,開口說道。

“啟奏皇上,老臣的想法主要有三點.”

“一是我大清應該提前籌備北方的防務,以備明賊進犯.”

“二是我大清儘快著手整頓北方軍務,革新八旗和綠營的武備,為接下來大清收復南方做好準備工作.”

“三是我大清要做好失去江南和湖廣的準備,提前謀劃新的錢糧來源,以維持朝廷運轉.”

于敏忠三句話說完,乾隆忍不住面露思索之色。

片刻之後他便點頭道。

“所言有理!”

隨即,乾隆便接著詢問道。

“那具體該怎麼做?”

乾隆往常是個很有決斷的人,但今天卻是被南方傳來的壞訊息給震到了心神。

是故,這才一直詢問臣子們的看法,而不是自己拿主意。

李侍堯見此,不等於敏忠說話,便接茬道。

“啟奏皇上,關於提前佈置江北防務的事情,奴才覺得朝中可派遣欽差大臣,至江北統籌防務.”

“著重經營揚州,淮安,鳳陽,六安,襄陽等地,以備明賊北上.”

乾隆聞言,微微頷首表示認可。

李侍堯接著說道。

“關於整肅軍備之事,奴才的意見有兩點意見.”

“一是我大清應該著手裁汰綠營中的老弱,用裁汰綠營所節省下來的錢糧,徵募甘陝等地的壯士從軍,嚴加操練,以保證軍隊的戰鬥力.”

“二是可以擴編八旗,徵募關外的索倫諸部,以及草原諸部的壯勇之士,或各旗旗下包衣為兵,再輔以老八旗為將,從而組建編練新軍,以重振我八旗武力.”

第一點不必說,我大清內地成平日久,雖然經常有叛亂髮生,但都不成氣候。

綠營早就養廢了,現在戰鬥力怕是直追八旗!

哥倆大哥別笑二哥,一樣的廢物。

這要是再不裁汰老弱,好好整頓一下,那就是在純粹在靡費朝廷的錢糧了。

等明賊發動北伐,他們什麼作用也發揮不出來!

第二點則是出於重振八旗武力的考量。

八旗的武備敗壞和綠營比起來都是猶有過之,並且更加重要的是,綠營還能裁汰老弱和不堪用的老兵油子,進行整頓。

可八旗不行啊!

八旗的旗兵都是有正經編制的。

人家可都是我大清朝的股東。

哪裡是說裁汰就能裁汰的!

是故,既然八旗貴族不堪用,那李侍堯也就只能琢磨琢磨另起爐灶了。

比如說包衣,比如說關外的索倫兵和蒙古諸部!

大清如果能用抬旗為誘,這些人上了戰場,絕對能發揮出不俗的戰鬥力來。

乾隆聞言,點頭說道。

“很好,此事便照此辦理吧!”

“但是,還有一個問題,那就是整頓八旗和綠營武備所需的錢糧從何處而來?”

大清丟掉江南和湖廣,最大的影響並非丟城失地。

而是失去了江南的財稅和湖廣的糧食。

對大清來說,這才是真正致命,真正會威脅到大清統治的事情。

現在眼瞅著湖廣和江南就要全丟,大清明年怕是就要斷頓,乾隆如何能不焦慮。

光憑北方的財稅,我大清維持統治都勉強,八旗的鐵桿莊稼怕是都要停發。

砸錢整頓武備,那就更是無稽之談了。

眾人聞言,皆是一陣沉默。

顯然,對於湖廣和江南丟掉之後,大清在錢糧方面所空出來的大坑,大家都沒辦法去填。

四周的氣氛一陣沉凝。

就在這時候,和珅忽然開口說道。

“皇上,奴才或許有辦法……”

乾隆聞言,將目光看向了和珅,隨即微微頷首道。

“說吧!”

和珅見此,也不客氣,當即開口說道。

“朝廷既然在錢糧上出現了缺口,那解決之法無非也就是兩點.”

“一是開源,二是節流!”

乾隆聞言,只是再次頷首道。

“怎麼個開源節流法?”

和珅開口詳細彙報道。

“啟奏皇上,一是節流,我大清已然失去了江南的財稅和湖廣的糧食,短時間內這個缺口不可能補得上.”

“即使開源,也不過杯水車薪,是故,節流之事便不得不推行.”

“奴才的意見是,一是裁汰朝中的冗官冗員,裁汰綠營軍中無用的老弱,以減少開支.”

“二是停發給官員們的養廉銀,削減朝中一切不必要的花費用度.”

“三是停發八旗的鐵桿莊稼,等到將來大清收復江南,再行補發……”

乾隆聞言,表情明顯有些意動。

他知道和珅出的主意或許是餿主意,真要實行了,可能會導致大清內部生亂,人心不穩。

但就大清當前所面臨的局勢,餿主意也是主意。

權衡利弊之下,對當前的大清來說,最重要的事情還是整肅武備,以及維持朝政運轉,將有限的錢糧用到實處。

而非是養冗官冗員,養綠營中的老弱,給官員發養廉銀,給八旗發鐵桿莊稼。

如果大清有錢,那在這些方面多浪費一些也無妨!

可現在的問題是,大清沒錢了!

自然也就不能再鋪張浪費了,該省就得省。

好鋼要用在刀刃上!

畢竟,沒了冗官冗員,沒了綠營中的老弱,沒了養廉銀,沒了八旗的鐵桿莊稼,大清依舊是大清!

即使朝中人心動盪,也好過軍隊和朝政因為缺乏錢糧而崩了要好!

畢竟,要是朝政或是軍隊因為缺乏錢糧而崩了,那可就真的是要了大清的命了。

乾隆聞言,面露沉思之色,但還是開口詢問道。

“那開源之策呢?”

和珅思慮一陣,咬牙說道。

“一是加稅,二是開關!”

加稅不必說,朝廷沒錢了就加稅,這是再正常不過的操作。

唯一的問題就是容易加的加的,加出來幾個李自成和張獻忠。

再加上我大清現在準備裁汰朝中冗員和軍中老弱,這操作和崇禎廢除驛站系統也是有異曲同工之處。

兩個前置條件相加,李自成和張獻忠出場的機率大大增加!

而開關,則是因為我大清最近在天津開關之後吃到了肉。

海關的收入,從某種程度上來說,極大的彌補了朝廷的財政空缺。

如今,大清丟掉了江南和湖廣,財政缺口越來越大,和珅會將主意打到開關上,實在是再正常不過。

乾隆聞言,表情頗為讚許的點頭說道。

“和珅所言不錯!”

“加稅和開關兩策確實可行.”

當年我大清之所以要搞遷界禁海,初衷就是為了對付鄭家的船隊。

而在鄭明政權覆滅之後,我大清的遷界禁海政策之所以延續下去,目的則是斷絕中國的對外交流,為我大清的愚民政策做貢獻。

可現如今,隨著大明在南方崛起,且在廣州開關。

我大清再搞海禁,那不是脫褲子放屁嗎?

至於說祖制?

呵呵,祖制是用來約束沒有實權,且威望不足的君王的。

乾隆登基四十多年,祖制對他來說和擦屁股紙沒多大的區別,說廢除也就廢除了!

沒見天津開關的時候,乾隆說開也就開了嗎?

其它小說相關閱讀More+

諸神隱退

月光千華

我以此身踏遍諸天萬界

遲遲落不下筆

玄幻之穿越就穿越給我一個男朋友

祁連山下的雪

像煙花一樣璀璨

七月的煙火啊

心夢海霞

天牝

沙雕春風吹滿地,夏油他姐真爭氣

浨咩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