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中地藏不知道大筒木羽衣所謂的“別管”,是別管他,還是別管他的母親大筒木輝夜。

但無論他話裡是什麼意思,山中地藏都不打算按他的建議來。

人生在世,難免會遇到問題,若是一味的順勢而為,趨吉避凶,那又何必名理。

天地生人,有一人應有一人之業。

人生在世,生一日當盡一日之責。

他山中地藏是【心光耀世尊者】,不是大筒木羽衣。

過去大筒木羽衣完不成的事情,不代表他山中地藏完不成。

有時候我們面臨艱難的抉擇,那是因為我們能力不夠,實力不足。

不然,對於年輕人來說,那就是“我全都要”!

山中地藏要拯救這個世界,同樣也不願意放棄大筒木羽衣這個好人。

特別是當對方恢復清醒的時候,能夠敢於犧牲,主動犧牲,那山中地藏就更不可能輕易放棄他了。

至於山中地藏是否能解決這次的問題?

無需懷疑。

“因為我是【心光耀世尊者】啊!”

山中地藏注視著即將重新陷入痴狂狀態的大筒木羽衣,露出了明媚而又燦爛的笑容。

彷彿朝陽降臨於這片死寂的天地,驅散了天空之中沉澱許久的陰雲。

大地之上,所有跪倒的鬼魂們都能感覺到溫暖的光輝灑在自己身上,為他們死寂且寒冷的心靈,注入了新的活力。

山中地藏中斷了【佛動山河】和【金頂佛燈】的持續輸出,雙手合於胸前,一手虛握如同空鼓,手心之中是一團凝鍊如水的雷光,另一手則做掌拍擊於上。

此乃——天鼓雷音印!

啵!

拍擊發出的聲音不大,甚至可以說是極其細微,掀不起一絲波瀾,連離他最近的大筒木羽衣,都沒有聽見絲毫的聲音。

但這“聲音”,卻是又在現場的每一個人(鬼)的心中響起,如洪鐘大呂,如天鼓陣陣,如雷霆炸裂,如警示名言。

轟!轟!轟!

傳說世尊喬達摩·悉達多成佛之後,攜弟子游走三界,弘揚佛理,理念傳播的範圍更加廣大,善眾也是日益增多。

如此情形,招致了當時古印度的婆羅門教宗不滿,召集了百萬信徒,邀佛陀及弟子與其論道於婆羅門最為重要的據點枷葉城中。

佛陀如期而至,與當時的婆羅門教宗舌戰三日三夜。

兩人各抒己見,闡述其理,最終還是佛理博大精深,一時之間直說得天花亂墜、地湧金蓮。

教宗百詞莫辯,其麾下百萬教徒深受道理感化,誠心向佛,就連那婆羅門的千年護法兇獸白獅王,也是靈性有知,同樣被佛法感動,獸性消弭,落淚馴服。

婆羅門教宗眼見局勢大壞,不禁惱羞成怒,以宗內傳承神器量心尺施魔咒,試圖惑亂眾生,令信徒迷失於自家的神域之中,淪為神僕傀儡,以絕佛門壯大之機會。

眼看教宗執迷不悟,佛陀只能無奈嘆息一聲,手結佛印唱出浩瀚梵音。

這梵音清心寡慾,能化戾氣為祥和,成功中和了魔音迷惑之能。

雙方就這樣為眾生僵持不下,在場眾人亦是陷入佛音與魔音的對抗之中,難以自拔。

唯有那婆羅門的千年護法兇獸白獅王因是獸類,不受影響。

教宗忙命白獅王對佛陀發動攻擊,幸白獅王明辨善惡,為救佛陀不惜犯下殺戒,將主人與量心尺一口吞下。

如此眾生危機自然解除,然而白獅王念及與主人的百年恩情,卻是忍不住仰天哀號,音域廣傳千里,當真是聞者傷心,聽者流淚。

佛陀見狀,感念其恩義善德,坐其身旁親自伴誦引導,開解其心,如此又過三日,白獅王終大徹大悟,明瞭是非善惡之別,隨佛陀一同得道昇天。

山中地藏如今這一招,參照此佛門典故,得善不善法,從心化生之真意,代表心之始覺,是為《如來神掌》第四式——

【佛問迦藍】!

迦藍者,僧眾也。

佛問眾僧,何為善?何為不善?何為大善?何為小善?何為善心?何為善行?有心無行曰善否?有行無心呢?

佛陀叩問,響徹於在場的每一個有情眾生心中。

山中地藏毫不停歇,右手抬起,再次拍打在虛握的左手上。

轟!

無形的雷聲擴散而出,這一次,漫天陰雲盡皆崩散,大地之上,土石崩解,隱藏於廣袤大地之下的,已經凝實到接近硬化的惡業,也在這雷聲中盡皆崩散,化為絲絲縷縷之黑氣,升騰而起,似乎是在醞釀著更大的危機。

而那些聽到這雷聲的眾多鬼魂,卻是渾身一震,不少人心中更是有細密的藍白色電光萌發而出,遊走在其周身上下。

這每一道電光,都好似鋒銳的尖刀,割斷了纏繞在他們身上的枷鎖,讓眾多鬼魂都覺得沉痾盡去,原本因為長年累月的單調生活而變得陰暗麻木的心靈,都輕鬆快樂起來。

轟!

山中地藏第三次結出了天鼓雷音印,這一次,帶著佛音禪意的雷音收攏成束,全都響在了大筒木羽衣的心中。

這位才剛剛因為惡業入執,雙目赤紅,此刻在雷音轟擊之下,卻又毫無反抗之力的重新清醒了過來。

“阿彌陀佛!”

山中地藏面做怒目之色,口吐雷音,周身大放光明,如佛似聖,看著大筒木羽衣,似是怒其不爭,哀其不幸。

“善惡由心莫外尋,福殃自召總緣因。

當於妄念常生處,勤拭塵習守本心。

痴兒,還不醒悟,更待何時?”

山中地藏口誦佛偈,以心印心,將自身對佛法的感悟,對世界的認知,對善惡的思考,藉助雷音,一股腦地灌入到大筒木羽衣的腦中。

這非是尋常的教化,而是心與心的溝通,心與心的交流。

兩人的意識和靈魂都毫無保留,但凡大筒木羽衣有一絲邪念,便能將那些纏繞在自己身上的惡業引至山中地藏的心裡,將其拖下水,為自己分擔壓力。

然而大筒木羽衣並沒有這麼做,山中地藏也沒有絲毫防備。

夕有大筒木羽衣為救世含淚封母,今有山中地藏為救一人捨生忘死。

有時候,所謂的拯救,並非是伸出援手,而是你看我怎麼做。

勸他人容易,以身作則難。

佛祖割肉喂鷹,捨身飼虎,地藏王菩薩我不入地獄,誰入地獄,應如是也。

其它小說相關閱讀More+

探案之路

我不是畫神

遠古獸世系統

一葉蝶戀

孤的絕世仙妃

使用者31604637

平逆

秦墨明書

信不信我報警抓你

小明頭鞋

結婚後,顧總對她無法自拔

玉米總